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411747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福州阳光环站新城 QC 小组 课题类型:公关型 发 布 人:葛新新 日期:2016 年 03 月 2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3 第二章 QC 小组概况.3 第三章 选题理由.4 第四章 调查现状.5 第五章 设定目标.6 第六章 原因分析.6 第七章 要因确认.7 第八章 制定对策.13 第九章 对策实施.14 第十章 效果检查.15 第十一章 巩固措施.17 第十二章 总结及今后打算.17 3 1.工程概况 阳光环站新城 5#地块位于福州市火车南站北侧。包含 5-1#楼、5-2#楼、5-3#楼、5-5#楼、5-6#楼、高压配电室及一

2、层地下室,其中 5-1#3#、5#楼为 16 层住宅;5-6#楼为 15 层住宅。建筑面积:约 34802.37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 27390.87 平方米,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 7411.5 平方米。结构体系:5-1#、5-2#、5-3#、5-5#、5-6#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压配电室为框架结构。表 1-工程概况表 序号 内容 说明 1 工程名称 福州阳光环站新城 5#地块 2 建设单位 福州海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 设计单位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 监理单位 福建宏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5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6 勘察单位 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7 总承包单位

3、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8 监督单位 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9 项目地址 福州市火车南站北侧 图 1项目效果图 图 2项目地理位置图 2.QC 小组概况 表 2QC 小组概况表 小组名称 阳光环站新城 QC 小组 课题名称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 QC 培训时间 40 小时/人 4 成立时间 2015 年 1 月 1 日 小组人数 8 人 课题注册号 2015QCKT-2 小组注册号 2015SJQC-2/FZGS 注册时间 2015.01 课题类型 攻关型 小组活动时间 2015.1-2015.7 活动频率 3 次月 成 员 简 介 姓 名 职 务 性 别 职 责 小组责任

4、分工/成果总结整理 黄祥可 项目经理 男 组长 活动组织 丘华生 分公司总工 男 副组长 技术顾问,过程指导 李常乐 技术负责人 男 副组长 课题选择、方案审计、对策编制 陈亚萍 施工员 男 组员 课题实施 邹中华 施工员 男 组员 课题实施 蒋清宇 质量员 男 组员 课题实施 高磊 生产经理 男 组员 监督控制 葛新新 技术员 男 组员 信息收集、整理 3.选题理由 在项目管理人员检查中,发现混凝土表面存在很多不同程度的裂缝、蜂窝等质量缺陷现象,其中裂缝现象较多(如图所示):5 图 3剪力墙裂缝 图 4剪力墙裂缝 图 5混凝土板裂缝 图 6剪力墙裂缝 2.1.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质量缺陷影响整

5、体工程质量,影响工程质量创优;2.2.阳光城对工程质量及观感要求高。项目部决定组建 QC 小组,运用 QC 活动对此问题进行攻关将对已出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情况进行排查、分析形成课题结论,以对后期混凝土裂缝缺陷加以控制和预防。4.调查现状 2015 年 1 月 16 日至 2015 年 1 月 23 日,我项目 QC 小组对已经完成拆模的 5-1#楼、5-5#楼两栋楼1-4 层及地下室的混凝土面进行了检查,并针对现场调查的 500 个点,进行蜂窝、麻面、露筋、夹渣及裂缝等分类统计,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表格:表 3-现场统计调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现场调查统计 缺陷点数 出现不合格点几率 1

6、蜂窝 5 5/5001001.0 6 2 麻面 9 9/5001001.8 3 露筋 6 6/5001001.2 4 夹渣 5 5/5001001.0 5 裂缝 30 30/5001006.0 6 其它缺陷 4 4/5001000.8 合计 59 11.8%结合混凝土的施工现状及项目部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分解,将混凝土裂缝出现几率降低一倍,从 6.0降至 3.0,即可确保好难过缺陷合格率达到 1-(11.8%-3%)90%以上。05101520253035蜂窝麻面漏筋夹渣裂缝其他缺陷点数 图 7混凝土质量缺陷柱状图 5.设定目标 QC 小组确定的目标值:混凝土裂缝出现几率从 6.0降至 3.0。6

7、.原因分析 我项目 QC 小组成员针对影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利用人、机、料、测、环、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如下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详见如下图所示:7 图 8原因分析图 7.要因确认 经过小组的讨论分析得出 10 个末端因素,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表 3-末端因素统计表 编号 末端原因 类别 确认方式 负责人 1 技术交底不详细 人员 调查分析 葛新新 2 施工机械性能较差 机具 现场确认 蒋清宇 3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材料 试验确认 高磊 4 混凝土中砂含杂质较多 调查分析 黄祥可 5 箍筋间距过大 方法 现场确认 邹中华 6 振捣方法不到位 现场确认 陈亚萍 7 保护层过大或过小 现场确认 李常乐

8、8 混凝土养护方法不到位 现场确认 葛新新 9 混凝土内外温差大 环境 资料确认 高磊 10 不均匀沉降 现场确认 邹中华 7.1.末端因素 1:8 表 4-末端因素 1 分析表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调查分析 技术交底不详细 技术交底覆盖率达到 100%葛新新 2015.3.10 项目在施工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多次培训教育及技术交底,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QC小组成员对现场工人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混凝土浇筑的要点,其及格率已达到 100%。结论:非要因 7.2.末端因素 2:表 5-末端因素 2 分析表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9、现场确认 施工机械性能较差 机械性能良好;能保证现场正常施工 蒋清宇 2015.3.12 项目部对现场机械进行勘察,确认现场机械能保证现场正常施工;同时安排了人员对机械进行定期维护。结论:非要因 7.3.末端因素 3:表 6-末端因素 3 分析表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试验确认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坍落度满足要求;混凝土公司复检 高磊 2015.3.18 图 9坍落度试验 9 图 10机制砂推广文件 10 图 11混凝土公司原因分析 QC 小组成员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不满足要求,送混凝土公司复检。结论:要因 7.4.末端因素 4:表 7-末端因素 4

10、 分析表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试验确认 混凝土中砂含杂质较多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黄祥可 2015.3.10 通过混凝土公司检测之后得出结论,混凝土中采用的砂杂质含量满足使用要求。结论:非要因 7.5.末端因素 5:11 表 8-末端因素 5 分析表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确认 箍筋间距过大 箍筋绑扎满足规范及图纸要求 邹中华 2015.3.20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现场均对钢筋进行严格验收,满足规范及图纸要求。结论:非要因 7.6.末端因素 6:表 9-末端因素 6 分析表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

11、间 现场确认 振捣方法不到位 现场施工时按照振捣工艺施工 陈亚萍 2015.3.14 QC 小组成员在浇筑混凝土时,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确认,发现作业人员未按照振捣工艺施工,振捣点排列不均,出现漏振捣现场。结论:要因 7.7.末端因素 7:表 10-末端因素 7 分析表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确认 保护层过大或过小 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李常乐 2015.3.10 图 12保护层厚度检测 QC 小组成员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对钢筋进行排查,以及拆模之后进行检测,发现均满足要求。12 结论:非要因 7.8.末端因素 8:表 11-末端因素 8 分析表 确认方法

12、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确认 混凝土养护方法不到位 检测单位检测 葛新新 2015.3.12 图 13混凝土回弹 QC 小组成员在到达龄期之后进行检测,发现混凝土强度及养护等均满足要求。结论:非要因 7.9.末端因素 9:表 12-末端因素 9 分析表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资料确认 混凝土内外温差大 气温变化较小;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高磊 2015.3.10 QC 小组成员通过查询,施工过程及养护阶段天气变化较小,气温变化在正常范围内,经施工图纸确认,现场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论:非要因 7.10.末端因素 10:表 13-末端因素 10 分析表

13、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13 现场确认 不均匀沉降 沉降观测记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邹中华 2015.3.10 图 14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1 图 15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2 QC 小组成员通过查询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因周期较短,建筑物沉降可忽略,对混凝土裂缝产生影响基本无。结论:非要因 7.11.总结:通过以上的现场验证和调查分析,QC 小组成员找到了以下两个主要因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2.振捣方法不到位。8.制定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两个要因,经过 QC 小组成员的积极讨论,制定如下对策表:表 14-对策实施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14、负责人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试验室计算出合适的配合比 精确控制配合比 1、选用合理的石子颗粒级配、最佳的砂率和水灰比 2、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坍落度试验 3、检查模板是否有缝隙4、混凝土公司改进技术 现场 3.18-4.9 高磊 邹中华 14 12 振捣方法不到位 监督作业人员按振捣工艺施工 混凝土振捣均匀,不再冒气泡 1、做好现场监督工作 2、要做到“快插慢拔”3、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 现场 3.20-4.4 陈亚萍 蒋清宇 9.对策实施 9.1 对策一的实施:试验室计算出合适的配合比 9.1.1 通过试验室计算出合适的配合比,与混凝土供应商沟通,选用合理的选用合理的石子颗粒级配、最佳的砂率和

15、水灰比,控制好路途运输的时间;9.1.2 混凝土浇筑前先进行坍落度试验,检查是否满足要求;9.1.3 浇筑前后检查模板是否有缝隙,安排护膜工检查。图 16混凝土公司提出整改措施 对策一的实施效果:小组在对策一实施后,发现混凝土浇筑完之后,无气泡冒出,并于 5 月 20 日在现场对混凝土面随机各抽查了 250 点,混凝土裂缝比例下降至 1.6%,达到了目标值的要求。9.2 对策二的实施:监督作业人员按振捣工艺施工 9.2.1 做好现场监督工作,如有振捣不均匀或振捣有遗漏位置及时提醒作业人员;9.2.2 监督作业人员要按照振捣工艺施工,如要做到“快插慢拔”及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等。对策二的实施效果:

16、小组在对策二实施后,于 5 月 23 日在现场对混凝土面随机各抽查了 250 点,混凝土裂缝比例下降至2.8%,达到了目标值的要求。15 10.效果检查 通过本次 QC 小组活动,本工程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几率由活动前的 6降低到 2.2,小于活动目标值 3。表 14-效果检查表 楼栋 调查部位 裂缝出现频数 抽查点数 2#混凝土面裂缝 7 250 3#混凝土面裂缝 4 250 合计:出现裂缝几率为 11/5001002.2 6%3%2.20%0%1%2%3%4%5%6%7%活动前目标值活动后活动前目标值活动后 图 17-实施效果对比柱状图 通过为期 60 来天的策划和实施,小组成员对活动后混凝

17、土表面裂缝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共抽查 500个点,累计出现裂缝 11 个点。出现裂缝几率为:11/5001002.2。以下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效果检查过程中在现场拍摄的工程实景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混凝土面层裂缝已得到有效控制,表面观感良好。16 图 18-剪力墙效果图 图 19-混凝土柱效果图 经济效益 通过本次活动开展,降低了裂缝出现的几率,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合格率,避免或减少因质量不合格返工造成的材料和人工费的浪费。根据我项目部施工质量情况前后进行比较,节约成本:人工费:160 元/工日 基层清理、架子搭设搬运及修补后场地清理所需工日:0.5 工日/层 160 元/工日 X0.5 工日/

18、层 X79 层=6320 元 材料及修补费:210 元/层 210 元/层 X79 层=16590 元 检测费用:860 元 X5 栋=4300 元 小组活动费:1200 元 创造效益:6320+16590+4300-1200=26010 元 17 图 20-经济效益证明图 社会效益 通过本次 QC 活动,不仅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得到了提高,且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及企业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赢得了业主、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11.巩固措施 11.1 加强自我学习,加强对工人质量意识的教育;11.2 项目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施工,直到工人理解质量要求,并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施工;11.3 加强过程监督,要求每

19、一道施工工序都达到质量要求,使 QC 结果能得到有效的保证。12.总结及今后打算 12.1 总结 通过本次 QC 活动,提高了小组团队精神、QC 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等,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小组于 2015 年 7 月 15 日召开总结会议,对小组情况进行了调查,活动前后的各指标统计如下表、雷达图所示:18 表 15-自我评价表 序号 评价内容 活动前(分)活动后(分)1 质量意识 3 5 2 团队精神 3 5 3 工作热情 3 4 4 QC 知识 2.5 4 5 改进意识 3 4 0246质量意识团队精神工作热情QC知识改进意识自我评价雷达图活动前活动后 图 21-知我评价雷达图 12.2 今后打算 通过本次 QC 活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 QC 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加强学习,利用 QC 知识和工具,深入开展 QC 活动,攻坚难题。我们下一个课题是“提高外墙内保温施工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