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优质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优质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14 端午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
2、3 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 个生字。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具准备:2/14 生词卡片、课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
3、、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2.写字。3/14 (1)出示我会写的 7 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师:下
4、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2.学生分小组读。4/14 3 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三、深入理解课文。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生:红枣、蜜枣、豆沙?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生:红枣、红豆、鲜肉。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
5、师补充)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公元前 229 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5/14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
6、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四、课外拓展。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生:赛龙舟、挂香包等。6/14 师:为什么吃粽子
7、?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五、总结全文。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板书设计:做法 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纪念屈原 端午粽 花样 红枣粽 红豆棕 鲜肉粽 课后反思: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
8、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7/14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不能现场让学生学习包粽子,成为了本课最大的遗憾。端午粽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
9、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二、说目标 1学会 13 个会认字,学习 7 个会写字,认识 2 个新偏旁。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8/14 三、说教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
10、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 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解释二者的关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
11、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 9/14 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子等节日活动。(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3还词入文,再分节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情。3.教师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
12、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吗?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教师讲解: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色描写的词语,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粽子的样子。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幸福和喜悦。10/14 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 340 年公元前 278 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
13、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 278 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14、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11/14 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 7 个生字。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
15、品展评。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五)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课下留意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在日记里写一写。3.课下搜集关于屈原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交流交流。五、说板书 教师设计的板书,重点介绍端午节、粽子、屈原的关系。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 吃粽子 六、说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直观的互 12/14 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
16、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有点难度,教师指导学生抑扬顿挫的方式朗读长句子,这样对于学生的朗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端午粽 品味课文内容,初步接触按照一定顺序描绘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师: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生 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生 2:学生一边读课文,教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粽子的图片。师: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A.从外往里 B从里往外)生: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师: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
17、说呢?生: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13/14 生 1: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生 2: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师: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赏析:本课对端午粽外形的描写是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子内容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确、读流利,读懂句子内容,还要更深入地挖掘不同的描写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展延伸,用同样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进行仿句练习。内容总结 (1)端午棕 教学目标:14/14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2)端午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3)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