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科素养微专题2植被与土壤习题含解析湘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科素养微专题2植被与土壤习题含解析湘教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植被与土壤 一、植被 1.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2.森林:热带雨林。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特征 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特征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落叶阔叶林。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气候特点 分为明显的温暖生长季节和寒冷季节,降水量较多 特征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 亚欧大陆和北
2、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气候特点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特征 针叶林以松、杉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3.草原:热带草原。分布区: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植被特点: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有些热带草原有乔木或灌木分布。温带草原。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植被特点: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也有矮小灌木分布。4.荒漠植被:.分布区:气候干旱的地区。植被特点: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5.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
3、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二、土壤 1.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在理想土壤中矿物质占 45%,有机质占 5%,空气和水分共占 50%,且各自在 20%30%。图中A 为矿物质,B 为有机质,C、D 为水分或空气。2.土壤的剖面构造:自然土壤剖面。.耕作土壤剖面。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成土母质。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地形。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人类活动。4.土壤的功能: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
4、境。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5.土壤的利用与保护: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针对训练.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 8001 500 米。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 1 000 mm 以上却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读图,完成 1、2 题。1.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A.B.C.D.2.猴面包树的特性是为了适应
5、生长区 A.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B.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C.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D.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解析1 选 C,2 选 C。第 1 题,猴面包树属于热带草原的植物,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第 2 题,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是为了在旱季为生长提供水分,其特性是为了适应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回答 35 题。3.该湖泊沼泽地 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B.有机
6、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4.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 气温 湿度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A.B.C.D.5.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黄土高原 C.XX 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3 选 C,4 选 A,5 选 A。第 3 题,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厚度为 2.02.5,乙处厚度为 2.53.0,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第 4 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
7、速度的因素是气温。第 5 题,由材料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可知,形成有机土的因素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又是湿地,有机土面积最大。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 6、7 题。6.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7.图示区域 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 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B.C.D.解析6 选 D,7 选 A。第 6 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
8、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第 7 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母质;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胡杨是生长于干旱大陆性气候的树种。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研究表明,若 3 月均温每升高 1,起始日提前 2.21 天;10 月均温每升高 1,终止日推迟 2.76 天;310 月均温每升高 1,
9、生长季延长 7.78 天。可见,胡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起始日、终止日的空间分布图。据图描述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近 50 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变长的趋势不明显,而格尔木所在地区终止日推迟明显。试推测两地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解析第题,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布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趋势,同时要注意描述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分布的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
10、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和田周边纬度低且受沙漠影响,整体较暖,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生长期短,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第题,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近 50 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纬度越高地区、寒冷地区变化一般越大。和田所在地区较为温暖,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高相对寒冷,但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答案: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
11、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和田周边再加上沙漠广布,夏季强烈升温后热量扩散较慢,整体较暖,故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生长期短,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和田所在地区春、秋季变暖都不明显,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不明显,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格尔木所在地区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9.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字母代表的是组成土壤的 A:_,B:_。土壤水分和_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_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_、_ 和_,既能_,又能_。解析第题,结合图中各成分的比例可知,A 为矿物质,B 为有机质。第题,土壤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气候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第题,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热量,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答案:矿物质 有机质 空气 气候条件 水分 空气 热量 通气透水 蓄水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