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7407884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pdf(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浙江纳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管理层 编制人/日期:批准人/日期:审核准则:ISO9001:2008,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 审核日期:2011 年 11 月 8 日 审核员:杨总 孔总 戴海峰 陈瑜维 虞丽娟 毛建军 ISO9001:2008 条款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检 查 结果记录 提问 文件查阅 现场检查 1.2 范围 1.组织 QMS 覆盖范围和过程是否有缺失?2.QMS 有无删减,合理性?现场询问、观察,了解作业流程。查手册说明、根据组织活动确认是否合理 4.1 总则 1.QMS 是否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2.QMS 过程是否被确定和管理?过程间

2、顺序及关系是否被确定和管理?3.组织QMS关键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4.组织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5外包过程有无控制?从体系文件编制、运行、各过程控制、监视和测量、内审、管理评审综全评价。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对其建立和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能够提供哪些证据?总经理是否制定并批准书面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采取措施使员工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是否通过培训、宣传、会议、评审、报告、文件等方式将相关方(客户)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传达到各阶层员工?各阶层员工是否充分理解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确保这些要求的实现?是否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确

3、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是否为每项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是怎样做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组织是通过什么方法掌握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组织如何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各项工作的要求并实施,从而达到顾客的满意?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是怎样做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组织是通过什么方法掌握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组织如何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各项工作的要求并实施,从而达到顾客的满意?5.3 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的制定 是滞制定了文件化的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质量方针的内容 是否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宜 是否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是否对满足

4、顾客的要求,对持续改进做出承诺 是否提供建立和评审目标的框架 是否与公司的其他方针一致 5.4 策划 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是否已建立质量目标?询问最高管理者,结合各部门目标审核时进行.5.5 职权和权限 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 是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图?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的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受审部门的职责是什么?5.6 管理评审 是否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的规定 评审的时间间隔是怎样规定的?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否由总经理亲自主持?6.1 资源提供 组织怎样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组织是否规定了提供资源的途径?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如何进行培训?如何进行人

5、员补充?设施、设备更新如何实施?注 1:文件查阅含记录的查阅。注 2:“检查结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要求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受审核部门:综合部 编制人/日期:批准人/日期:审核准则:ISO9001:2008,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 审核日期:2011 年 11 月 8 日 审核员:戴海峰 陈瑜维 虞丽娟 毛建军 ISO9001:2008 条款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检 查 结果记录 提问 文件查阅 现场检查 6.1 资源提供 组织怎样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组织是否规定了提供资源的途径?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如何进行培训?如何进行人员补充?设施、设备

6、更新如何实施?6.2 人力资源 是否确定了影响质量的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 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否包括对教育、培训和经历的要求?是否对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培训与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要求?6.2.1 是否建立了确定培训需求和实施培训的程序 组织是否制定了实施培训的具体计划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评审和修订培训计划 应接受培训的人员是否都经过了培训 培训需求是如何确定的,是否考虑到职责、能力、文化程度以及工作性质的不同情况的要求?培训的对象是否包括所有员工?组织是否根据培训需求制定了培训计划?有没有进行方针、目标、意识、程序的培训?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并进行了资格认定?对内审员是否进行

7、了培训?对临时工是否进行了培训?受审部门员工培训情况如何?6.2.2 人力资源 培训程序和培训计划是否得以有效实施 是否对培训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培训的记录 上述重点内容的培训是否得以实施?培训是否记录?培训后是否考核?以何种方式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实际效果如何?6.4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否合适?如何管理工作环境?有哪些过程?是否充分?有哪些描述过程的文件中?是否充分、适用?没有文件的过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文件对资源的提供进行了规定?是否有文件对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收准则进行了规定?有哪些记录?是否适用?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质量计划 询问管理层针对哪些情况制定质量计划,是否发生过?如

8、有发生,根据回答检查对质量计划策划安排的审批权责是否符合文件的规定;检查质量计划实施过程当中形成的记录是否齐全;检查质量计划实施完成后是否编制质量计划实施总结报告。7.2.1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如何确定产品要求 与产品有关的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产品要求有无文件规定 是否有识别、确定产品要求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是否包括识别、确定产品要求的职责、方法?组织是否已从顾客明确规定的要求、隐含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组织的附加要求等方面确定了产品的要求?有无与公司提供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清单?其文本是否有效?产品要求是否形成文件?说明产品要求的文件(如产品标准、销售合同、设计任务书、服

9、务承诺等)有哪些?7.2.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3 顾客沟通 产品要求评审的情况 产品要求变更后,文件是否及时更改?是否将变更后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是滞在向顾客做了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如投标、接受合同或订单之前),对产品要求进行了评审?评审的内容有哪些?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评审的内容是否包括对组织确定的附加要求的评审?组织确定附加要求的目的是什么?有无效果?评审的结果及后续的跟踪措施是否记录?评审的结果是否得了落实,评审是否有效果?顾客投诉中有无因产品要求评审不当而造成的问题?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是否由授权人员执行修订工作?修订时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了评审,并通知了有关部门?修订记录是否

10、完整。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方式是什么?是否有部门向顾客提供产品信息,处理顾客的问询、订单?是否对顾客的投诉进行处理?组织是如何在产品提供的前、中、后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是否对沟通的方式作出了规定,是否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人员、资源配备是否合适。是否有效地进行?怎样向顾客提供产品信息?如何处理顾客的询问、订单以及顾客的投诉?是否建立用户档案,是否向有关部门及传递顾客对服务要求的信息?7.4.1 采购过程 组织如何选择和评价供方?是否明确了对供方控制的方式和程度?评价的结果和跟踪措施是否予以记录?是否有选择、评价、重新评价供应商的准则和文件?是否组织有关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是否有选择和评价供应商进行评

11、价?是否有合格供应商名册,是否保存有合格供应商的记录,是否定期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评价?对供应商是如何控制的,控制的方式和程度是否体现了该产品对随后实现过程及其产品的影响程度?供应商质量下降时,是否采取纠正措施或作必要的更换?7.4.2 采购信息 采购文件是否清楚在说明了采购信息?采购文件发放前,是否对其规定要求的适宜性进行了评审?采购文件是否写明产品的类别、型号或其他信息?采购文件夹是否写明验收的要求(可以合同、图样以及其他技术文件的形式体现)?采购物资的规范有更改时,是否在采购文件上有说明?采购文件中是否有对供应商的过程、设备、人员、管理体系的要求(必要时)?采购文件发放前是否由授权人员进行审

12、批?评审的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74.3 采购信息 有无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的活动?当组织或组织的顾客在供方的现场进行验证时,是否在采购文件中作出了规定?规定是否包括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有无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的规定及验证的记录?是否有效实施对采购产品的验证?当我公司或我公司的顾客要求在货源处验证时,是否在采购单或其他采购文件中对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了具体规定?受审核部门:品质部 编制人/日期:批准人/日期:审核准则:ISO9001:2008,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 审核日期:2011 年 11 月 8 日 审核员:扬总 孔总 戴海峰 陈瑜维 虞丽娟 毛建军 ISO9001:200

13、8条款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提问 文件查阅 现场检查 4.2.1 总则 组织是否有文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是否齐全?文件是书面形式还是电子形式?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有多少?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与受审部门相关的文件有多少?组织结构图、质量方针等是否保存完好?电子形式文件的使用是否有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标准的适用过程并符合其要求?过程间相互作用关系是否给予确定及描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是否满足 ISO9001:2008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间的逻辑关系、文件的接口是否清楚?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有否规定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文件是否便于查阅?4.2.2 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的覆盖

14、面是否完整?如对ISO9001:2008标准有剪裁,剪裁细节说明的是否合理?质量手册是否包括管理体系的范围 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任何剪裁的细节与合理性?质量手册是否引用或包括程序文件?质量手册是否包括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的表述 质量手册和程序是否相互协调,是否有可操作性 质量手册的控制情况 手册的发放、更改是否符合文件控制要求 4.2.3 文件控制 制定的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文件控制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性?程序是否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布、存档、查找、修订、评审做出了规定?程序文件是否有效版本?外来文件(如标准)是否包括在控制范围之例?是否规定了文件夹的保管办法?是否规定了适时和

15、定期评审文件的有效性?对体系的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岗位是否得到现行有效文件?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管理办法?文件的编写、批准、发布、保管、修订、评审情况 所有文件是否字迹清楚?所有文件标识是否明确?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授权人的批准?所有文件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订日期?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识别文件现行修改状态的方法是什么?是否满足要求?使用处是否都使用适应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的查找是否方便?文件的保管是否有效?外来文件的控制 是否对外来文件的收集、审查、批准、归档、发放、使用、评审、更新、补充、和作废等作了规定?执行的如何?作废文件的管理 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4.2.

16、4 记录控制 是否编制了记录控制程序?程序文件中有无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管、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记录本是否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查阅程序文件,结合现场审核工业重点看其规定的有无执行,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可操作性如何。在各部门审核时,调阅相关记录、查其检索方法是 否可行、方便。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现有文件是否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否受控?更改期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是否得了保持?文件的更改是否受控?5.5.3 内部沟通 是否制定了内部交流的程序?组织是否有内部交流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交流的方式、内容作了规定?程序

17、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内部交流的内容 员工是否参与质量方针的规定、修订、评审?员工是否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特别是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员工是否参与过程的识别与确定?员工是否了解谁是管理者代表?内部交流的记录 涉及重大质量事故的住处有无适当处理和记录?是否保存有接收和答复员工意见建议的记录?通报组织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过程 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的过程 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如何交流 是否同员工进行过信息交流?是否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信息通报采取何种方式?受审部门涉及哪些信息交流?5.6.1 管理评审 受审部

18、分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充分 受审部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包括下列内容:内、外部审核结果。方针、目标实施情况。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顾客的投诉,建议及其要求。监视和测量情况报告;过程的业绩及产品符合性报告。来自管理者代表的关于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运行情况的报告;来自各部门经理关于局部有效性的报告。可能引起管理体系变化的企业内外部要素,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机构人员的调整,市场的变化等。改进的建议。5.6.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 管理评审的内容是否充分 如何参加管理评审?是否就下列内容进行了评审:a)方针是否适宜?方针实现程序如何?是否需要更新质

19、量目标?b)过程控制情况如何(包括过程是否受控?某些过程是否需改善或优化)?产品质量状况如何(有无重大质量问题)?c)预防措施实施情况。d)顾客的满意度、与顾客沟通的情况、顾客投拆处理的情况以及顾客反馈的其他信息。e)顾客的投诉、建议及其要求。f)资源是否配置得当,能否满足实现方针和目标的要求?g)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活动及其相应文件是否需要修正?h)自前次管理评审以来所进行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及其有效性。i)管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领域是什么?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完整并形成文件?有无评审记录和形成的其他文件?“管理评审报告”中有

20、无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是否提出了需要加以修正的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的其他过程?有无不符合,是否提出了纠正要求?管理评审的后续管理 评审的后续工作进展如何?对管理评审中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跟踪验证,验证的结果是否记录并上报给最高管理者?8.1 总则 监视和测量活动的策划 统计技术的使用及效果 使用了哪些统计技术 统计技术使用的场合是否恰当?如何检查统计技术的应用效果?8.2.1 顾客满意 如何进行顾客满意程序的监视和测量 是否收集并分析了顾客满意程序的住处并将其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依据之一?有无收集和分析顾客满意程序信息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否包括获得信息的时机、职责、方式、

21、内容以及分析信息的方法?这些规定能否保证客观、公正和可信?是否得到了执行?顾客满意程度明显下降时,是否采取了改进措施 分析中发现顾客满意程度明显下降时,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否有效?8.2.2 内部审核 组织是否建立了内部管理 文件化程序是否包括实施审核、确认 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 是否进行了年度内审方案策划且明确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年度内审方案是否经管理层批准?年度内审方案是否发给有关部门?是否按年度内审方案的计划实施了审核?内部审核的实施 是否制定了内审实施计划?内审实施计划是否覆盖全部要素和全部部门?审核是否由从事受审活动的人员进行?审核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了资格

22、证?审核是否抓住了关键质量环节(部门、设备、活动)?审核用检查表是否充分、符合要求?审核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说明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按期完成。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是否进行了验证,有无记录。验证结果是否报告了相关部门。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策划和实施 是否确定了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项目及标准?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是否包括影响过程能力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料、法、环、测等?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方法?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对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

23、的的能力进行证实?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频次?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实施者?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活动所的资源和装置?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需要的文件和记录?是否利用监视和测量结果对过程能力进行评价?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的效果如何?过程能力未达到要求时的处理 监视和测量结果未达到要求时,是否采取了纠正和纠正措施?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效果如何?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有无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规定 是否建立并保持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文件规定?是否规定了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阶段,是否规定了监测点、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是否对监视和测量结

24、果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是否规定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对于授权人员(或顾客)批准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组织是如何进行控制的?过程产品检验 有无过程产品检验的规定?是否规定了检查的项目、地点、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的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是否存在工序完工检验未完成就转序的情况?是否规定了例外转序的情况?检验记录能否证实验收准则的要求?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最终产品检验 是否有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是否所有的检验完成后才放行产品?检验记录能否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检验记录的管理 是否规定保存周期

25、,存放的地点、条件是否适宜?记录是否项目清楚,数据齐全,是否能够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检验记录是否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8.3 不合格品的控制 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是否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手册规定?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及通知有关部门是否作出了明确规定?如何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评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谁负责?谁参加?哪一级处理?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些?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是否注明不合格品发生时间、地点、有关责任人/班组?不合格处理记录中是否有参加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

26、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对不合格品的让步处理是否作出了规定并按规定执行?让步是否经一定审批程序,是否经过审批?在什么情况下,应将让步处理的结果向顾客报告?让步处理时向顾客或有关部门报告的形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交付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的处理 交会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是否有效实施?顾客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如何?8.4 数据分析 有无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的规定?是否彩了统计技术?组织对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有无规定?数据收集分析中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统计技术的选择?使用是否适当?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施 组织对哪些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

27、分析中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a)顾客满意的信息。b)产品符合性的信息。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其趋势的信息。d)供应商(供方)的信息。e)体系运行的信息。是否利用数据分析结果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是否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改进活动?8.5.1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策划 是否制定了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持续改进是否涉及管理体系、过程、产品?持续改进是否包括维持性改进项目和突破性改进项目?持续改进的职责是否涉及到组织的各层次?质量方针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内容,是否为持续改进调整管理目标(不求在某一段时间内全部的管理目标都在改进,但至少应有进行日常改进活动的证

28、据)?审核的结果是否能表明有持续改进?数据分析是否能证明有持续改进的趋势?管理评审的输出中是否有持续改进的内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是否有助于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的结果是否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突破性改进项目的管理 如何识别改进的机会?如何建立改进组织、制定改进计划?如何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如何对改进措施进行验证?措施是否有效?有无记录?8.5.2 纠正措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如何收集、分析各种质量信息,以确定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如何确定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是否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需求,以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与所遇到

29、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如何确定合适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怎样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可行性?是否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跟踪评审?措施是否有效?有无记录?8.5.3 预防措施 伴随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文件更改和信息交流 对来自顾客的投诉,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报告和交流?程序中有无关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文件更改的规定?是否按规定对相关文件进行了更改?更改后的文件执行情况及记录 更改后的文件是否得到实施?有否记录?受审核部门:秩序维护部 编制人/日期:批准人/日期:审核准则:ISO9001:2008,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 审核日期:2011 年 11 月 8 日 审核员:杨

30、总 孔总 戴海峰 陈瑜维 虞丽娟 毛建军 ISO9001:2008 条款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检 查 结果记录 提问 文件查阅 现场检查 6.2 人力资源 是否确定了影响质量的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 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否包括对教育、培训和经历的要求?是否对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培训与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要求?7.5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是否已确定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如何确定和策划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策划结果能否确保这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贯彻实施情况如何?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策划和实施 是否确定了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项目及标准?监视和测

31、量的项目是否包括影响过程能力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料、法、环、测等?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方法?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对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证实?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频次?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实施者?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活动所的资源和装置?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需要的文件和记录?是否利用监视和测量结果对过程能力进行评价?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的效果如何?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有无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规定 是否建立并保持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文件规定?是否规定了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阶段,是否规定了监测点、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

32、格要求?是否对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是否规定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对于授权人员(或顾客)批准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组织是如何进行控制的?过程产品检验 有无过程产品检验的规定?是否规定了检查的项目、地点、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的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是否存在工序完工检验未完成就转序的情况?是否规定了例外转序的情况?检验记录能否证实验收准则的要求?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最终产品检验 是否有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是否所有的检验完成后才放行产品?检验记录能否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检验记

33、录的管理 是否规定保存周期,存放的地点、条件是否适宜?记录是否项目清楚,数据齐全,是否能够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检验记录是否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8.3 不合格品的控制 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是否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手册规定?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及通知有关部门是否作出了明确规定?如何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评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谁负责?谁参加?哪一级处理?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些?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是否注明不合格品发生时间、地点、有关责任人/班组?不合格处理记录中是否有参加评

34、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对不合格品的让步处理是否作出了规定并按规定执行?让步是否经一定审批程序,是否经过审批?在什么情况下,应将让步处理的结果向顾客报告?让步处理时向顾客或有关部门报告的形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交付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的处理 交会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是否有效实施?顾客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如何?8.4 数据分析 有无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的规定?是否彩了统计技术?组织对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有无规定?数据收集分析中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统计技术的选择?使用是否适当?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施 组织对哪些数据进

35、行了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分析中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a)顾客满意的信息。b)产品符合性的信息。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其趋势的信息。d)供应商(供方)的信息。e)体系运行的信息。是否利用数据分析结果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是否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改进活动?8.5 改进 持续改进的策划 是否制定了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持续改进是否涉及管理体系、过程、产品?持续改进是否包括维持性改进项目和突破性改进项目?持续改进的职责是否涉及到组织的各层次?质量方针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内容,是否为持续改进调整管理目标(不求在某一段时间内全部的管理目标都在改进,但至少应有进

36、行日常改进活动的证据)?审核的结果是否能表明有持续改进?数据分析是否能证明有持续改进的趋势?管理评审的输出中是否有持续改进的内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是否有助于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的结果是否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突破性改进项目的管理 如何识别改进的机会?如何建立改进组织、制定改进计划?如何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如何对改进措施进行验证?措施是否有效?有无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如何收集、分析各种质量信息,以确定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如何确定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是否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需求,以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与所遇到问题

37、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如何确定合适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怎样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可行性?是否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跟踪评审?措施是否有效?有无记录?伴随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文件更改和信息交流 对来自顾客的投诉,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报告和交流?程序中有无关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文件更改的规定?是否按规定对相关文件进行了更改?更改后的文件执行情况及记录 更改后的文件是否得到实施?有否记录?受审核部门:旺角城 编制人/日期:戴海峰 2011 年 11 月 5 日 批准人/日期:审核准则:ISO9001:2008,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 审核日期:2011 年 11 月 8 日

38、审核员:杨总 孔总 戴海峰 陈瑜维 虞丽娟 毛建军 ISO9001:2008 条款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检 查 结果记录 提问 文件查阅 现场检查 4.2.3 文件控制 制定的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文件控制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性?程序是否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布、存档、查找、修订、评审做出了规定?程序文件是否有效版本?外来文件(如标准)是否包括在控制范围之例?是否规定了文件夹的保管办法?是否规定了适时和定期评审文件的有效性?对体系的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岗位是否得到现行有效文件?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管理办法?文件的编写、批准、发布、保管、修订、评审情况 所有文件是否字迹清楚?所有

39、文件标识是否明确?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授权人的批准?所有文件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订日期?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识别文件现行修改状态的方法是什么?是否满足要求?使用处是否都使用适应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的查找是否方便?文件的保管是否有效?外来文件的控制 是否对外来文件的收集、审查、批准、归档、发放、使用、评审、更新、补充、和作废等作了规定?执行的如何?作废文件的管理 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4.2.4 记录控制 是否编制了记录控制程序?程序文件中有无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管、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记录本是否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查阅程序文件,结合现场审核工业重点看其

40、规定的有无执行,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可操作性如何。在各部门审核时,调阅相关记录、查其检索方法是 否可行、方便。5.4.1 质量目标 组织是否设定了质量目标 目标是否形成文件?是否经领导批准?是否分解到有关的职能和层次?设定目标应考虑的内容 目标的内容是否符合方针的要求?目标的内容是否包括产品要求及满足产品要求的所需的内容?目标的内容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精神?目标是否具有可测量性,有无测量目标的方法?是否为目标的实现设置完成时间?目标的实现情况 受审部门是否均有相应的目标?目标是否具体并量化?是否设置了必要的可测量参数?企业资源是否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是否明确了执行部门和负责人?是否已向有关人员传达

41、?有关人员是否清楚?有无目标实现的证据 检查目标统计结果,确认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目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目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依据什么评审、修订?目标的评审、修订是否体现持续改进?策划是否满足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文件?如何保证策划能满足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后形成了多少文件情况?有多少份程序文件?是否满足要求?质量目标是否实现(以此确认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有效性)?是否提供了实施质量目标的资源?实施质量目标的资源是否充足,有多少质检员?有多少计量员?多少内审员?是否发给内审员聘书?有多少设备、计量器具?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是否进

42、行了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现有文件是否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否受控?更改期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是否得了保持?文件的更改是否受控?5.5.1 职权和权限 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 是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图?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的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受审部门的职责是什么?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权限 最高管理者是否明确其各项职责?最高管理者是否指定了管理者代表、是否恰当地明确了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的作用 管理者是否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提供资源的途径是否明确?承担

43、管理职责的人员,如何表明其对持续改进的承诺?管理者如何参与和支持质量活动?有关职责、权限如何传达到位的 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是如何传达的?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与实现质量方针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类人员是否明确完成职责任务与实现质量方针之间的关系?5.5.3 内部沟通 是否制定了内部交流的程序?组织是否有内部交流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交流的方式、内容作了规定?程序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内部交流的内容 员工是否参与质量方针的规定、修订、评审?员工是否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特别是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员工是否参与过程的识别与确定?员工是否了解谁是管理者代表?内

44、部交流的记录 涉及重大质量事故的住处有无适当处理和记录?是否保存有接收和答复员工意见建议的记录?通报组织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过程 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的过程 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如何交流 是否同员工进行过信息交流?是否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信息通报采取何种方式?受审部门涉及哪些信息交流?6.3 基础设施 组织怎样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组织是否规定了确定、提供并维护基础设计方法?提供的基础设施是否满足要求?组织是否具备合适的工作环境?组织是否制定了管理工作环境的办法?工作环境是否得到了管理?与工作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

45、有哪些?6.4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否合适?如何管理工作环境?有哪些过程?是否充分?有哪些描述过程的文件中?是否充分、适用?没有文件的过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文件对资源的提供进行了规定?是否有文件对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收准则进行了规定?有哪些记录?是否适用?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质量计划 询问管理层针对哪些情况制定质量计划,是否发生过?如有发生,根据回答检查对质量计划策划安排的审批权责是否符合文件的规定;检查质量计划实施过程当中形成的记录是否齐全;检查质量计划实施完成后是否编制质量计划实施总结报告。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是否已确定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如何确定和策划生产和

46、服务的全过程?策划结果能否确保这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贯彻实施情况如何?有无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包括产品特性规范、作业指导书等。是否有过程控制所需的表述产品特性信息的文件,包括产品标准、图样、合同要求等?对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和比较复杂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之类的文件?生产过程中,有关执行人员是否遵守工艺规程等文件的规定?使用的设备、测量和监控装置是否满足需要?是否对使用设备进行了有效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得到配置,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是否有设备用、管、修的管理制度?是否对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使之

47、保持良好状态?设备的维修状态如何?是否对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实施了监控活动?有哪些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是否对其实施了监控活动?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的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是否设置了监控点,是否合理、正常和有效?对过程参数和有关的质量特性是否进行了监视和测量并做好了记录?监控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7.5.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内有哪些特殊过程?是否对特殊过程进行了确认?确认时考虑了哪些因素?是否对确认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规定?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再确认 组织内有哪些特殊过程?对特殊过程是否都进行了确认?a)是否有对特殊过程进行了确认的方法和程序,这些文件中是否包含有对特殊过程进行评审和批准的准则以及

48、设备认可,人员鉴定、过程再确认的要求。b)对特殊过程的参数是否进行连续的监视并做好记录。c)从事特殊过程的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认可。d)特殊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及从事特殊过程人员是否经过鉴定并保存有鉴定记录。e)是否为特殊过程编制了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记录表格。在什么情况下需对特殊过程进行再确认?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发生问题时或过程更改时,是否进行了再确认?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7.5.标识和可追溯性 是否以适宜的方式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是否制定了有关标识的规定?标识用的标签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可能是自身规定或合同要求),其产品的标识是

49、否具有惟一性,并加以记录?是否有文件规定以适当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标识?是否在进料接受、生产、安装、交付等阶段对产品进行标识?标识的方法、方式是否有明确规定?产品、物料移动后是否能及时移植标识(必要时),是否作出了规定?是否有效实施?对标识的管理(如标签、印章等的管理)是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是否有效实施?对有可追溯性的场合,是否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惟一性标识?对于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有规定性记录?是否做了记录,是否能够达到追溯的目的?用哪些方法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进行标识?对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是否有管理规定?各种物料、过程中产品、成品的检验状态标识是否合适、正确?用标签、印章或区域表示产品检验状态标

50、识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存放的方式是否能区分不同监视和测量状态的产品?标识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随着检验和试验状态变化而更改标识?是否保护好检验状态标识?7.5.4 顾客财产 是否对顾客的财产进行了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组织里有哪些是顾客的财产?顾客财产是否得了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已经标识的顾客财产是否分类摆放,是否存在混杂的情况?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情况时,是否记录,是否向顾客?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情况时,是如何记录并向顾客报告的?顾客有无意见?8.2.1 顾客满意 如何进行顾客满意程序的监视和测量 是否收集并分析了顾客满意程序的住处并将其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