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必修三第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解读.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407494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必修三第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必修三第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必修三第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必修三第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解读.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综合测试卷 3)(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2013青岛质检)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 InIC 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 Tuba 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uba 蛋白和 InIC 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该菌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

2、InIC 蛋白是该细菌的蛋白质,该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没有内质网,该 InIC 蛋白质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Tuba 蛋白是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属于分泌蛋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A 错误。InIC 蛋白可阻碍人体细胞中 Tuba 蛋白的活性,使人体细胞膜变形,说明细胞膜上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正确。该细菌在人类细胞间的转移离不开人类细胞膜的变形,即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 错误。该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存在两种核酸,即 DNA 和 RNA,两者共存时,DNA 是遗传物质,D错误。2.(2013广东六校二次联考)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

3、是()A.染色体、ATP 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B.磷脂、质粒都含有的元素是 C、H、O、N、P 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D.性激素和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B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为 DNA 和蛋白质,DNA 中含有脱氧核糖,ATP 是三磷酸腺苷,其中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脂质一般含有的元素是 C、H、O,磷脂中另外还含有 N、P 元素,质粒是小型环状 DNA 分子,是由 C、H、O、N、P 元素构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RNA 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胰岛素属于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4、3.(2013海口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正常情况下都不起作用 动物、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都有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幼叶 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增强 破坏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可形成双核细胞 A.B.C.D.C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正确;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的幼叶,黑藻的叶片薄,细胞层数少,叶绿体较大,数目较少,容易观察,正确;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但有少数酶是 RNA,有些

5、激素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上合成,错误;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减弱,错误;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破坏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会导致细胞壁不能形成,细胞中细胞核数目将会增多,正确。4.(2013宿州三模)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及细胞相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可能在细胞核内合成 B.线粒体内水的产生和消耗都在基质中进行 C.内分泌腺分泌的各种激素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磷脂分子有关,与蛋白质分子无关 A 少数酶是 RNA,可以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合成,A 正确;线粒体内水的产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水的消耗属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

6、线粒体基质中进行,B 错误;蛋白质类激素是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而其他种类的激素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 错误;细胞膜上的大部分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D 错误。5.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 4 根粗细相同且长为 5.0 cm 的小条,再将这 4 根马铃薯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 KNO3溶液中,分两次(浸入 30 min 和 4 h)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 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b 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 C.c 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D.d 中马铃薯细胞外 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 D 由图示可以看出,马铃薯小条 a 的长度增加,说明

7、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A 正确;马铃薯小条 b 的长度先变短后复原,说明马铃薯细胞失水后又吸水,即发生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B 正确;马铃薯小条 c 的长度变短,说明马铃薯细胞失水,细胞发生质壁分 离,C 正确;马铃薯小条 d 的长度变短,说明细胞失水,细胞外 KNO3溶液的浓度降低,D错误。6.(2013漳州期末)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 X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曲线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 X。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作为实验对照 B.化合物 X 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C.若底物溶液的 pH 升高,则曲线的顶点上移 D.化合物 X 对

8、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C 曲线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 X,曲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说明该组为实验组,曲线为对照组;由图可知化合物 X 不影响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只是降低了酶促反应速率;若底物溶液的 pH 升高,则酶活性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因此,曲线的顶点不一定上移;化合物 X 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没有使酶完全丧失活性。7.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钟罩内,在某一光照强度下,测得密闭钟罩内CO2变化量为零(不考虑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由此不能说明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与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量相等 B.同一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消耗的

9、O2与叶绿体释放的 O2量相等 C.若是农田中的作物处于该光照强度下不能正常生长 D.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从密闭钟罩内吸收了一部分 CO2 B 密闭钟罩内CO2的变化量包括整株植物所有生活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和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量。8.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 bc 过程存在染色单体 B.图甲中 ac 过程和图乙中 ac 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 D.图甲中的 cd 和图乙中的 de 是同一个过程 B 根据题意及图示可判断,图甲表示核

10、 DNA 数目的变化,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经过间期的复制后,就存在染色单体,直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图甲中 ac 过程应和图乙中 ad 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9.(2013安徽名校模拟)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 R1和 r1、R2和 r2控制。R1和 R2决定红色,r1和 r2决定白色,R 对 r 为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也就是说,麦粒的颜色随 R 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 F1,F1自交得F2,则 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不同表现型比例为()A.3 种、31 B.3 种、121 C.

11、9 种、9331 D.9 种、14641 D 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 R1和 r1、R2和 r2控制,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 F1,F1的基因型为 R1r1R2r2,所以 F1自交后代基因型有 9种;后代中 r1r1r2r2占 1/16,R1r1r2r2和 r1r1R2r2共占 4/16,R1R1r2r2、r1r1R2R2和 R1r1R2r2共占6/16,R1R1R2r2和 R1r1R2R2共占 4/16,R1R1R2R2占 1/16,所以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14641。10.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水稻和白菜甘蓝两者的育种原理

12、是一样的 B.白化病和猫叫综合征的变异结构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C.诱变育种与转基因产品都存在食品安全性问题 D.依据基因突变原理,可利用射线处理愈伤组织获得作物新品种 D 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白菜甘蓝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白化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猫叫综合征是由于 5 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转基因产品可能出现食品安全性问题,诱变育种一般不存在食品安全性问题。11.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阶段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图甲中 Oa 段是分裂间期,d、e 和f 点是辐射敏感点,图乙是细胞受到辐射后产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下列

13、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d 点时受到辐射可能会阻止 DNA 合成 B.e 点时受到辐射可能会形成异常配子 C.图乙中所示变异属于染色体缺失 D.图乙中的变化发生在 f 点时 D Oa 段是分裂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d 点时受到辐射可能会阻止 DNA 合成;e点时受到辐射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会形成异常配子;由图乙可以看出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因此图乙所示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缺失;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1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让 DNA 和蛋

14、白质混合作用于细菌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中的一种 D.在小肠内,食物中的 DNA 主要是以核糖核苷酸形式通过主动运输被吸收进入血液的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用35S、32P 分别标记蛋白质和 DNA,单独研究二者的作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或 RNA。构成 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13.下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 标记)结构示意图,A 占全部碱基的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 S 元素 B.该基因的碱基(CG)/(AT)

15、为 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部位,DNA 解旋酶作用于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含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1/4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其元素只含 C、H、O、N、P。在双链 DNA 分子中,A 的数目等于 T 的数目,均占全部碱基的 20%,由于 ATGC100%,且 CG,得出 C 和 G 各占全部碱基的 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 3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 解旋酶作用于氢键。DNA 复制 3 次共产生 8 个 DNA,16 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1/

16、8。14.(2013河南六市二次联考)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家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 A、B、C 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B.图中 a、b 为 mRNA 的两端,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由 b 到 a,所用原料是氨基酸,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相同 C.A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 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游离的 4 种核糖核苷酸 D.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图中的 A 过程中,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B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给 DNA,即完成 DNA 的复制过程,也可以从 DNA 传递给 RNA,再从

17、 RNA 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对应图中 A、B、C 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中所示的肽链依次增长,故可判断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由 a 到 b。A 过程表示 DNA 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 过程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游离的 4 种核糖核苷酸。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图中的 A 过程即 DNA 复制过程中,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15.(2013揭阳一模)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得到一个家系的遗传系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

18、体隐性遗传病,1和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1/4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1/2 C 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有一个患病的儿子,1必为杂合子,A 错误;由遗传图谱可知3患病而其女儿2正常,该病不可能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 Aa 和 aa,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1/21/21/4,C 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则3必为杂合子,D 错误。16.(2013安庆三模)下列关于育种、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水稻物种的

19、遗传多样性 B.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C.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可能会导致作物品种原来的进化方向发生改变 A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和普及只是利用了水稻物种的基因多样性,而没有提高基因多样性,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但全国普遍栽植杂交水稻,会导致许多水稻品种的消失,不利于水稻物种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所产生的三倍体西瓜是无子的,说明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植物体细胞杂交打破了生殖隔离,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由于杂种细胞经组织培养能发育成杂交植株,故体现

20、了细胞的全能性;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也会导致作物品种进化方向发生改变,这种进化方向有可能和原来的进化方向不同。17.(2013海南海口二模)下列过程不会导致生物进化的是()A.在红眼果蝇的群体中,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 B.小麦 Aa 连续自交,后代个体中 AA 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C.濒临灭绝的江豚,有些个体得不到交配机会使部分基因消失 D.尖峰岭森林公园不断有灰喜鹊迁入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基因突变会导致新基因的产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项正确;小麦 Aa 连续自交不会导致 A 和 a 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不会导致生物进化,B 项错误;濒临灭绝的江豚由于个体减少导致种群个体交配机

21、会减少或不能交配,可能会导致种群部分基因消失,C 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项正确。18.(2013安徽六校联考)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在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 a 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 b 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在 b 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 D.在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A 由图中神经节可以判断,位于传出神经上,a 位于传入神经上,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神经,所以刺激处,a 处检测不到电信号;图中 b 处为突触,兴奋在

22、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酶分解;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在处施加有效刺激虽然能引起屈肌收缩,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19.下图为人体内某激素分泌调节的过程,a、b、c 为激素,为促进或抑制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内分泌腺可能是甲状腺或性腺或肾上腺髓质 B.为抑制、抑制、促进,c 的分泌为负反馈调节 C.神经细胞、生殖细胞、肝细胞等可能是 c 的靶细胞 D.大脑皮层是图中的神经中枢,下丘脑是分泌活动的枢纽 B 图中内分泌腺可能是甲状腺、性腺或肾上腺髓质,c 可能是甲状腺激

23、素、性激素、肾上腺素;a 为促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激素,c 是相应激素,为促进作用,为抑制作用,c 的分泌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包括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神经细胞等各种组织细胞,性激素的靶细胞包括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生殖细胞,肾上腺素的靶细胞包括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肝细胞等;图中所示过程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大脑皮层是调节中枢,下丘脑是各种内分泌活动的枢纽。20.(2013大连双基测试)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A.和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 3 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只能由增殖分化而来 D.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

24、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C 是淋巴因子,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图示中 T 细胞、B 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二次免疫时除 B 细胞外,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若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的细胞,则会产生自身免疫病,引起免疫失调。21.(2013合肥质检)选取相同的剪去顶芽的葡萄插条进行实验,甲、乙、丙、丁组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甲组和乙组可知,侧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 B.由乙组和丙组推知,该种葡萄插条,保留三个侧芽时产生的不定根最多 C.由丙组和丁组可知,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25、扦插中,侧芽发挥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作用相同或相似 D 由甲组和乙组可知,无侧芽的插条几乎不产生不定根,说明侧芽与不定根的产生 有关;而无侧芽的插条用吲哚乙酸处理也产生了不定根,说明插条扦插过程中侧芽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的作用相同或相似;插条保留的侧芽的数量与不定根的数量有关,但不一定是插条有三个侧芽时产生的不定根最多,因为此实验缺少用含有更多侧芽的插条进行实验。22.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上在 d 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 B.d 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b 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D.从 O

26、 点到 d 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A 捕捞最有利的时机应当选择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即出生率死亡率的值最大时,即 b 点,d 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的数量最多,种群密度最大。23.为了减小一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下图所示为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由图中曲线可知,蜘蛛和害虫之间呈竞争关系 B.在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 C.在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在期间,两个种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C 蜘蛛和害虫之间为捕食关系,所以在期间由于食物充足,蜘蛛数量增加迅速

27、。在期间,食物减少,导致蜘蛛数量减少。在期间,两种群之间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24.下图表示夏季的宁波东钱湖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 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 c 点所示的状态,则可处于稳定状态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 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D.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净初级生产量高则次级生产量也高 B 由图可知,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的穿透力减弱,光照强度下降,A 正确;c 点时净初级生产量为 0,同时黑夜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故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该点所示状态,

28、会逐渐受到破坏,B 错误;若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 处的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最高,长势最好,C 正确;因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故净初级生产量高则次级生产量也高,D 正确。25.(2013苏北四市三调)2012 年我国云南省许多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旱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地生态系统本身不具备抵抗干旱的能力 B.干旱只影响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并不影响基因多样性 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继续减弱 D.长期干旱,会使当地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受到影响 C

29、 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范围内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干旱不仅影响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影响基因多样性;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抵抗力稳定性减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计 50 分)26.(10 分)(2013烟台适应练习)细胞代谢是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图 1 为某植物细胞内有关代谢示意图,其中 A、B、C 代表细胞结构,代表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 1),图 2)(1)图 1 细胞与根尖分生区细胞结构不同的是_。在零上低温时,喜温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缓慢或完全停止,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2)物质的名称

30、是_。将3H 标记的水注入图 1 细胞内,在 C 结构中,水参与生物化学反应部位及最终产生含有3H 的物质依次是_。(3)图 1 所示细胞可作为下列哪些生物实验的理想材料?_。A.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C.制备细胞膜 D.观察叶绿体 E.观察线粒体 F.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4)为探究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现从生长状况相同的玉米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排除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提供 CO2)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的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上图

31、 2。“排除叶片细胞内的气体”的方法是_。从曲线分析,bc 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是_,而 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是_。(1)具有液泡和叶绿体 低温影响酶的活性,呼吸作用降低,ATP 减少(2)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H2O(3)D(4)将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吸入清水排除残留空气,用手堵住前端小孔拉动活塞,使叶片内气体逸出,重复几次 光照强度 NaHCO3浓度太高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图 1 中 A 表示细胞质基质,B 表示叶绿体,C 表示线粒体;表示水,表示 CO2,表示 O2,表示丙酮酸。(1)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刚分裂形成的细胞,没有液泡和叶绿体;低温时细胞代谢会变慢甚至停止,主要是低温影

32、响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形成的 ATP减少,用于代谢的能量产生太少。(2)物质是丙酮酸,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重新被氧化成水。(3)图 1 细胞含有叶绿体,一般为叶肉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且含有许多细胞器,因此只适合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实验。(4)可利用注射器创造低压环境排除叶片细胞内的气体;随着 CO2的供应越来越充足,即 NaHCO3浓度越来越高,光照强度会成为限制因素;如果 NaHCO3浓度过高,细胞会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27.(10 分)某植物种子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两对基因控制,现有两个绿色子叶的种子 X、Y,种植后分别与纯

33、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种子(F1),子叶全部为黄色,然后再进行如下实验:(相关基因用 M、m 和 N、n 表示).X 的 F1全部与基因型为 mmnn 的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35.Y 的 F1全部自花传粉,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97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做的人工操作有_。(2)Y 的基因型为_,X 的基因型为_。(3)纯合的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有_种;若让 Y 的 F1与基因型为 mmnn 的个体杂交,其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_。(4)遗传学家在研究该植物减数分裂时,发现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仅研究两对染色体),大多数如图 1 所示,少

34、数出现了如图 2 所示的“十字形”图像。(注:图中每条染色体只表示了一条染色单体)图 1 所示细胞处于_期,图 2 中发生的变异是_。图 1 所示细胞能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研究发现,该植物配子中出现基因缺失时不能存活,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图 2 所示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_种。(1)去雄,套袋(2)mmnn Mmnn 或 mmNn(3)3 黄色绿色13(4)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染色体结构变异 ABEF、AbeF、ABeF、AbEF 2 (1)玉米可以进行自花传粉,要避免自花传粉,必须进行去雄和套袋,然后完成杂交。(2)根据实验后代的比例,可确定 Y 的 F1的基因型为 MmNn,进而推知黄色为

35、显性,且含有 M 和 N 两个显性基因时才呈现黄色;由 Y 与黄色纯合植株(MMNN)杂交得到 F1,可推知 Y 的基因型为 mmnn。同理可推知 X 基因型为 Mmnn 或 mmNn 时,F1有两种基因型,然后测交,可得到黄色绿色35 的后代表现型比例。(3)纯合个体中,MMnn、mmMM、mmnn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表现为绿色子叶;若 MmNn 进行测交,可得到四种基因型:MmNn、mmNn、Mmnn、mmnn,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绿色13。(4)图 1 中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 2 中 b 和 e 进行位置转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 1

36、四对基因中,2 对纯合,2 对杂合,可得 ABEF、AbeF、ABeF、AbEF 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根据题意,图 2 中只有 ABEF 和 AbeF 两种配子存活,基因型有2 种。28.(10分)(2013蚌埠三次质检)下图甲是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 银环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图甲),sdo5(图乙)(1)图甲中物质 A 是_,细胞_。(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产生某种生理效应。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3)由图乙可知,正常情况下,乙酰胆碱在人体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内,以防

37、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当兴奋传导到图乙处时,乙酰胆碱受到影响释放,并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瞬间引起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4)人被 银环蛇蛟伤后,蛇毒影响细胞间传递的原因是_。(1)淋巴因子 记忆 B 细胞(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突触小泡 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 信息传递(4)a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 (1)分析图可知:细胞代表的分别是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记忆 B 细胞、浆细胞,物质 A 和 B 分别是淋巴因子和抗体。(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属于神经调节,同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

38、量增多,产生某种生理效应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3)乙酰胆碱合成后首先储存在突触小泡内,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乙酰胆碱的刺激后,造成 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分布情况为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4)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原因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碍了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29.(12 分)(2013泰安三模)下表统计了某生态系统内各相关物种之间食物的比例关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食物 捕食者 植物 植食 性鸟 兔子 老鼠 虫 青蛙 蛇 鹰 植食性鸟 100%兔子 100%老鼠 100%虫 1

39、00%青蛙 100%蛇 50%50%鹰 10%30%40%20%(1)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除第二营养级以外,具有竞争关系的是_。(3)要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决定兔子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是_。(4)下图是兔子同化能量的分配,请在图中虚线框内填上相应内容。(5)该生态系统中,鹰同化 1 kJ 能量至少需植物间接提供_kJ 能量;假如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 20%,按照表中食物比例,鹰同化 1 kJ 能量需植物间接提供_kJ 能量。(1)如图 (2)鹰与蛇(3)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4)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5)25 9

40、5 (1)由表格可知植物被植食性鸟、兔子、老鼠、虫捕食,植食性鸟、兔子、老鼠、蛇会被鹰捕食,老鼠会被蛇捕食,虫被青蛙捕食,青蛙被蛇捕食。(2)鹰和蛇都会捕食老鼠,两者有竞争关系。(3)兔子活动能力较强,调查其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决定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 死亡率。(4)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是经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剩余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生长繁殖的能量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5)至少要植物提供的能量,则要求鹰的营养级最低,能量传递效率最高。鹰同化 1 kJ 能量,第二营养级至少需要 5 kJ 能量,第一营养级至少需要 25 kJ 能量。鹰同化 1 kJ 能

41、量,需食物提供 5 kJ 能量,由表中数据可知来自植食性鸟 5/10 kJ 能量,兔子 15/10 kJ 能量,老鼠 20/10 kJ 能量,蛇 1 kJ 能量。蛇的食物一半来自老鼠,一半来自青蛙,蛇获得 1 kJ 能量需要老鼠间接提供 2.5 kJ 能量,青蛙获得 2.5 kJ 能量。青蛙获得 2.5 kJ 能量需要虫提供 12.5 kJ 能量。所以需要第二营养级共 19 kJ 能量,故需要植物间接提供 95 kJ 能量。30.(8 分)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和经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包括_和动物细胞培养两个过程,在进行动物细胞

42、培养时,首先要将动物组织剪碎,然后用_处理,以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2)A 细胞的特点是_,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具有_的特点。(4)图中优质奶牛的培育过程需要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其生理基础是_。(5)若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中囊胚进行_,操作 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1)动物细胞融合 胰蛋白酶(2)无限增殖和产生特定抗体 克隆化培养(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4

43、)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5)胚胎分割移植(或胚胎分割)将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包括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个过程。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2)A 为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3)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大量制备的优点。(4)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5)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需采用胚胎分割技术,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