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安全技术”讲座第6讲 隔爆型仪表.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406874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爆安全技术”讲座第6讲 隔爆型仪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防爆安全技术”讲座第6讲 隔爆型仪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爆安全技术”讲座第6讲 隔爆型仪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爆安全技术”讲座第6讲 隔爆型仪表.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防爆安全技术”讲座(第 6 讲 隔爆型仪表)徐建平 防爆安全技术”讲座 第 6讲隔爆型仪表 l 隔爆型仪表的设计依据及原则要求 1 1 设计依据 G B 3 8 3 6 1 2 0 0 0(爆 炸性 气体环境用 电气设 备第 1 部分:通用要 求 和 G B 3 8 3 6 2-2 0 0 0(爆 炸性 气体环 境用 电气设 备 第 2部分:隔爆 型“d”是隔爆 型仪表产 品的主要设计依据。1 2设计原则 根据 G B 3 8 3 6 2 标准的规定,隔爆型仪表的设计 实 际上就是要设计一个符合标准规定 的机械外壳,并确保 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的爆炸压力,并 能 阻止内部的爆炸

2、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如前所述,隔爆 外壳的防爆机 理是基 于“间隙防 爆”原理。由于仪表产品在正常工作或可能 的故障条件 下,将不可避免地产生 电火花或危险 高温,为此工程 实 践中通常将相关 的电子线路或 电气零部件放在一个或 几个满足“间隙隔爆”原理要求的外壳中,从而来避免 由 这些 电气因素引起点燃源点燃周 围爆炸性环境而产生 爆炸。因此,隔爆外壳的设计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外壳机械强度条件,即外壳具有足够强度,能 承受 内部 的爆炸压力而不损 坏,且不产生 影响 防爆性 能的永久性变形。控制接合 面间隙不传爆条件,即外壳接合面具 有足够小 的问隙和足够长 的啮合长度,内部 的爆

3、 炸产 物(炽热火焰或 颗粒)不会窜 出外壳并 点燃 周围 环境 中的爆炸性混合物。当两个或多个隔爆 外壳组合 在一起 时,每个 单独 外壳都应满足上述外壳设计基本要求。2 隔爆型仪表基本设计要点 2 1 隔爆外壳 2 1 1 外壳材质 隔爆外壳材质一般 可采用铸 钢、铝 合金、不锈 钢、塑料、陶瓷、玻璃 钢及 高强度复合 材料 等,其性能 应符 自动化仪表 第 2 9卷第 8期2 0 0 8年 8月 徐 建 军(上海仪器仪表 自 控 系统检验测试所,上海2 0 0 2 3 3)合 G B 3 8 3 6 1 2 0 0 0标准 中有关“外壳材料”的要求。当非金 属隔爆外壳和隔爆外壳 的非金属

4、部件直接 被用来支撑裸露带 电部件时,外壳 内壁表面或 外壳部 件的耐泄痕性和爬 电距 离应符合 表 1和表 2的要求。并通过 G B 3 8 3 6 2附 录 A规定 的耐热性 能 的高温试 验、耐 热性能 的低温试验、机械试验 和可燃性 试验等。对 I 类电气设备额定 电压 1 1 4 0 V的最小爬 电距离和 最小电气间隙可用线性 内插法计算。表 1 电气 间隙和爬电距 离 表 2 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 材料级别 相比漏 电起痕指数(C T I)I A 6 0 0 C1 1 40 0 U 6 0 0 1 7 5 U 5 T 试验长度 1 5 r 1 2 5 mm a-6 0 (士 5。)圆

5、柱销 图 2 锯齿形接合 面 盖和销子表面应在同一的平面上 图 3 I类设 备 平 面接 合 面 无论是长期关闭或是经常打开的外壳,所有的接合 面的结构参数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补充规定。2 2 2 隔爆接合面补充规定 2 2 2 1 非螺纹接合面(1)接合 面宽度 非螺纹型接合面 的宽度应符合相关标 准规定的尺 寸。但是对于圆筒形金属部件(如,压入容积 2 0 0 0 c 扣 n j 的金属隔爆外壳壁 的衬套),其结构符合 下列要求时,接合面宽度可以缩 短到 5 m m:不依靠过盈配合来防止部件受力时产生位移;在最不利的过盈配合公差时,该结构能通过标 准规定的冲击试验;过盈配合部件的直径不

6、超过 6 0 r D A T I。接合面可以设计成锥形表面,但对于 c 结构,其 锥度不得大于 5。要求。(2)接合面间隙 除快开门或盖的情况,平面接合面之间不应存在 76 P ROCES S AUTOMATI ON I NS TRUM ENTATI ON Vo I 2 9 No 8 Au g u s t 2 O O 8 维普资讯 http:/“防爆安全技术”讲座(第 6讲 隔爆型仪表)徐建平 有意造成的间隙,假如接合 面之间存 在间隙,应符合相 关标准规定的尺寸。对于I 类电气设备,平 面接合 面结构应设计 成能直 接或间接检查经常打开的门或盖的平面接合面间隙,如 图 3 所示。对于操纵杆、

7、轴 和转轴,其间隙是指最大的 直径差。对于锥形接合 面,其间隙应是垂 直于接合 面 表面的间隙,要求其接合 面间隙均 匀。对 于止 口接合 面结构,当需要考虑接合 面长 度为 圆筒部 分和平 面部 分接合面长度 累加(L=C+d)时,应满足:c 6 m m(只 对 C),d 0 5 L(只对 C),厂1 mm。当只考虑圆筒部 分的接合面长度时,对于I 类、A 和B,平面部分不必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尺寸,但 对于 C,平面部分的间隙不应超过标 准对圆筒部分所规定 的最大间隙。此时,如果在平面部分安装有衬垫,要求 在压缩衬垫前后均应保持圆筒部分接合 面的最小宽度,要求衬垫被压缩后平 面部分的间隙应满

8、足标准规 定的 间隙值或要求衬垫被压缩后平面部分的每一表 面与密 封衬垫之间的间隙都满足标准规定的间隙值。对用于含有 乙炔爆炸性环境 的C 设备,只有 当 L 9 5 m n q,间隙 0 0 4 0m n q,且外壳容积不超过 5 0 0 c m 的情 况下,允许采用平面隔爆接合面。此时,还要求采取适当 的措施(如设置衬垫等),以防止不完全燃烧的物质直接 窜出接合面而点燃周围环境爆炸性混合物。(3)隔爆外壳上的轴 有时为 了实现对隔爆外壳 内部部件 的操作或传递 内部动力至外部,需要在隔爆 外壳上设置 引出(人)轴 或操纵杆。靠外壳壁支撑的操纵杆或轴 的接合面宽度 和间隙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定。

9、对正常使用 中可能因磨 损而增大间隙时,则应设置可更 换 的衬 套或采取 其他 类似措施。凡是转轴穿过隔爆外壳壁 的地方均应设置隔爆轴 承盖。轴 承盖可 以是 曲路式、圆筒式 或浮动式。轴 承 盖 的结构应设计成不能因轴承的磨损或偏心而受到磨 损。如果带有滑动轴承 的旋转电动机上采用圆筒式或 曲路式轴 承盖,并且定子、转子间的单边间隙大于轴 承 盖所允许 的单边间隙位移时,则轴 承盖应 由无 火花材 料(如黄铜)制成。对于C 旋转电动机不允许 采用滑动轴 承。轴承盖 隔爆接合面参数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定 的值,并符合下列 补充规定:轴承盖直径间隙不应小于 0 1 0 m m;装有滚动 轴承的转轴轴

10、承盖 的最 大单边 间隙 m(如 图 4)不得超 过相关标准规定值的三分之二;旋转 电动机转轴结构的 设计应控制其最小单边间隙K,对 I 类、A 和B 应不小 于 0 0 7 5 mm,对于C 应不小于 0 0 5 m m:自动化仪表 第 2 9卷第 8期2 0 0 8年 8月 :屉 小径 向间 隙 m:蛀 丈径 向间 隙 D-d=直径筹 图 4旋 转 电机 转 轴 的接 合 面(4)表面粗糙度 接合 面的表面平均粗糙度 a不得超过 6 3 m。(5)其他形式 的平面接合面结构 隔爆外壳的一些接合 面也可采用胶 粘接合 面,此 时从 隔爆腔体 内部到外部通过胶粘接合面的最短通路 应满足:当 1

11、 0 c m 时,不小于3 m m;当1 0 c m 1 0 0 c m 时,不小于 1 0 m m。对于胶粘为一体 的结 构,胶 粘接合 面不必满 足上 述非螺纹接合面相关的要求。在维修 中不经常打开的部件(如,绝缘套管和透明 件接合面间)可采用衬垫作为隔爆措施,但此时的衬垫 应是金属或是金属包覆的符合 I S O 1 2 1 0规定 的可 压缩 不燃材料制成,且安装后的衬垫,结构 上应保证不会脱 落,特别是当外壳 内产生爆炸压力时也不会被挤出。衬垫的外形应设计 成:衬垫厚 度不小 于 2 0 m m;接合 面宽度:当外壳 容积 不 大于 1 0 0 c m 时,不 小于 6 0 m m;当

12、外壳容积大于 1 0 0 c m 时,不小于 9 5 m m。对于一些仅仅为 了达到一定 外壳防护 等级,防止 潮气、粉尘侵入或阻止液体渗入 而设 置 的衬垫 只能作 为隔爆接合面的一个辅助件。2 2 2 2螺纹接合面 对于 I 类、A 和 B 外壳,螺纹接合 面的最小啮 合扣数为 5扣,当容积大于 1 0 0 c m 时,最 小轴 向啮合 长度为 8 m m;当容积不大于 1 0 0 c m 时,最 小轴 向啮合 长度为 5 m m。对于 I 类电气设备的隔爆螺纹接合 面需有防止 自 行松脱的措施,且不允许 直接 在非金属 材料制成 的外 壳上制作紧固用螺纹(出线 口除外)。2 3 紧 固件

13、 紧固件是确保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性能的关键部 件。设计需满足 G B 3 8 3 6 1 和 G B 3 8 3 6 2 规定。当采用可拆卸螺钉或螺栓紧固隔爆外壳的任何部 件时,这些螺钉或螺栓孑 L 不应穿透外壳壁,且孑 L 周边 的 金属厚度应不小于孑 L 径的三分之一,至少为 3 m m。在 7 7 维普资讯 http:/“防爆安全技术”讲座(第 6讲 隔爆型仪表)徐 建平 结构或工艺原因需要穿透时,应按螺纹隔爆接合面要 求用螺塞堵住,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其固定(如,焊接 或铆接)。一般情况下,应采取防止紧固件因振动而 松脱的措施。紧固件的材质(抗拉强度)、结构尺寸、数量 配置(螺栓 间距)

14、等应 按照 不 同的防爆 等 级(A、B 或 C)及 隔爆腔 容积 大小 和腔壁厚 度 等 因素进行校核计算。2 4 观察窗(透明件)观察窗是一个在不打开外壳的前提下,可对隔爆 型电气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观察、测量的隔爆腔体部 件。透明件材料应满足:可采用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且能承受设备额定运行条件下的最高温度;透明件 须承受 G B 3 8 3 6 1中有关 冲击试验、热剧变试验等。透明件在隔爆外壳上 的安装结构应确保 不会产生 内部机械应力,具体可采用下述形式之一:透明件可 直接密封在外壳内,与它形成一个整体;透明件可以 用或不用衬垫直接紧固在外壳 内;透明件可以密封 或胶粘在一个框架上,框架

15、紧固在外壳内,这样使观察 窗可作为一个整体 部分进行更 换,而不需 要在 现场进 行密封处理。2 5电缆和导线引入和连接 电缆和导线引入主隔爆腔体的方式有:间接引 入,用接线盒引入的方式;直接引入,用直接接入主 外壳 的方式。采用间接引入方式 时,一般会 使用一 个接线 盒来 过渡引入,且接线盒通 常是 隔爆 型或 增安 型。此时一 方面要求接线盒腔和主隔爆外壳腔之 间的电路连接可 采用绝缘套管或密封压盖式导线引入结构,并满足隔 爆性能要求;另一方面如果接线 盒是增安型,则接线盒 防爆安全技术基本术语 隔爆外壳 fl a me p r o o f e n c l o s u r e 电气设备

16、的一种防爆型式。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 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 且不会 引起外部 由一种、多种气体 或蒸气 形成 的爆炸 型环境的点燃。容 积 v o l u me 外壳的内部总容积。若外壳和内装部件在使用中 不可分开时,其容积是指净容积。隔爆接合面 fl a me p r o o f j o i n t 隔爆外壳不同部件相对应的表面配合在一起(或 外壳连接处)且火焰或燃烧生成物可能会 由此从外壳 还应符合 G B 3 8 3 6 3标准规 定的要求,如果 接线盒 是 隔爆 型,则接线盒还应满足 下列有关 直接引入 方式 的 相关要求。对于直接引入方

17、式,电缆和导线 的直接 引入 应采 用不会改变外壳隔爆性能的密封填料盖或密封圈的方 法。压 紧密封圈后,密封的最小轴 向尺寸 应符 合相 关标准规定的火焰通路的最小长度要求。G B 3 8 3 6 2标 准规 定,对 于 I 类 设备采 用直接 引 入方式时,应满足下列两项条件:正常运行时不产生 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不大于 2 5 0 W,且电流不大于 5 A。对于 类工业 自动化仪 表产品,尽 管标准没 有任 何限制条件,但是笔者根据国内外的实践,建议尽量采 取间接引入方式。此外,按照标准规定,导线或电缆引入的结构除采 用引入装置结构外,还有 导管引入结 构。导管 引入结

18、 构是基于北美的实践提 出的,鉴于实 际推行 的困难和 可能 出现的安全应用 问题,笔者不推荐使用。2 6 呼吸装置和排液装置 因技术原因需要在隔爆外壳上设置呼吸装置、传 声装置和排液装置时,不能采用故意增大接合面间隙 的方法来实现呼吸、传声和排液。必须采用隔爆面的 缝隙来实现时,应在标准规定的接合面参数的基础上 留有适当的安全余量。具体的设计要求 和试验方法可 参阅 G B 3 8 3 6 2附录 B。2 7隔爆型设备的标志 隔爆外壳的标志应符合 G B 3 8 3 6 1 规定,且对于 正常运行时产生火 花或 电弧 的设备,其 盖子应设 置联 锁装置或设有通 电时不准打开的标牌。内部传到外

19、壳外部的部位。火焰通路长度(接合面宽度)l e n g t h o f ti a me p a t h f w i d t h o f j o i n t)从隔爆外壳内部通过接合面到隔爆外壳外部的最 短通路长度。间隙(直径 间隙)g a p(d i a me t r a l c l e a r a n c e)隔爆接合面相对应表面之间的距离。对于圆筒形 表面,该间隙是直径间隙(两直径之差)。压力重叠 p r e s s u r e p i l i n 点燃外壳内某一空腔或问隔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 物而引起与之相通 的其他空腔 内的被预压的爆炸性气 体混合物点燃时呈现 的状态。78 P ROCE SS AUTOM ATI ON I NS TRUM E NT ATI ON Vo 1 2 9 No 8 Au g u s t 2 O 0 8 维普资讯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