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常用环境保护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篇 常用环境保护标准.pdf(70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十 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3 0 9 5 1 9 9 6代替G B3 0 9 5 8 2(国家环境保护局1 9 9 60 11 8批准1 9 9 61 00 1实施)前言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从1 9 9 6年1 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 B3 0 9 58 2。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标准名称;3 13 1 4(增加了1 4种术语的定义);4 14 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2、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56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2 引用标准G B T1 5 2 6 2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 B8 9 7 0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 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 B T1 5 4 3 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 重量法G B6 9 2 1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 B T1 5
3、 4 3 6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S a l t z m a n法G B T1 5 4 3 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 a l t z m a n法G B T1 5 4 3 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 B T1 5 4 3 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 B9 8 0 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G B8 9 7 1空气质量苯并 a 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 B T1 5 4 3 9环境空气苯并 a 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 B T1 5 2 6 4空气质量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 B T1 5 4 3 4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 滤
4、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 B T1 5 4 3 3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3 定义3 1总悬浮颗粒物(T S 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 0 0 m 的颗粒物。3 2可吸入颗粒物(P M1 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 0 m的颗粒物。3 3 氮氧化物(以 N 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3 4铅(P 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3 5苯并 a 芘(B a P):指存在于可吸人颗粒物中的苯并 a 芘。3 6氟化物(以F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3 7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
5、度的算术均值。3 8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3 9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3 1 0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3 1 1一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3 1 2植物生长季平均: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3 1 3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3 1 4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 7 3 K,压力为1 0 1 3 2 5 k P a时的状态。66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4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4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
6、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4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5 浓度限值本标准规定了各项污染物不允许超过的浓度限值,见表1。表1 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 度 限 值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浓 度 单 位二氧化硫S O2年平均0 0 20 0 60 1 0日平均0 0 50 1 50 2 51小时平均0 1 50 5 00 7 0总悬浮颗粒物T S P年平均0 0 80 2 00 3 0日平均0 1 20 3 00 5 0可吸人颗粒物P M1 0年平均0 0
7、 40 1 00 1 5日平均0 0 50 1 50 2 5二氧化氮N O2年平均0 0 40 0 80 0 8日平均0 0 80 1 20 1 21小时平均0 1 20 2 40 2 4一氧化碳C O日平均4 0 04 0 06 0 01小时平均1 0 0 01 0 0 02 0 0 0臭氧O31小时平均0 1 60 2 00 2 0m g m3(标准状态)76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续表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 度 限 值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浓 度 单 位铅P b季平均年平均1 5 01 0 0苯并 a 芘B a P日平均0 0 1氟化物F日平均1小时平均72 0月平均植物生长季平均1
8、81 23 02 0 g m3(标准状态)g(d m2 d)注:适用于城市地区;适用于牧业区和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蚕桑区;适用于农业和林业区。6 监测6 1采样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6 2分析方法各项污染物分析方法,见表2。表2 各项污染物分析方法污染物名称分 析 方 法来源二氧化硫(1)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2)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3)紫外荧光法G B T1 5 2 6 2 9 4G B8 9 7 0 8 8总悬浮颗粒物重量法G B T1 5 4 3 2 9 5可吸入颗粒物重量法G B6 9 2
9、 1 8 6氮氧化物(以N O2计)(1)S a l t z m a n法(2)化学发光法G B T1 5 4 3 6 9 586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续表污染物名称分 析 方 法来源二氧化氮(1)S a l t z m a n法(2)化学发光法G B T1 5 4 3 5 9 5臭氧(1)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2)紫外光度法(3)化学发光法G B T1 5 4 3 7 9 5G B T1 5 4 3 8 9 5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G B9 8 0 1 8 8苯并 a 芘(1)乙酰化滤纸层析 荧光分光光度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G B8 9 7 1 8 8G B T1 5 4 3 9 9
10、5铅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 B T1 5 2 6 4 9 4氟化物(以F计)(1)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2)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 B T1 5 4 3 4 9 5G B T1 5 4 3 3 9 5注:分别暂用国际标准I S O C D1 0 4 9 8、I S O 7 9 9 6,I S O 1 0 3 1 3,待国家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用于日平均和1小时平均标准;用于月平均和植物生长季平均标准。7 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见表3。表3 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污 染 物取值时间数据有效性规定S O2,N Ox,N O2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
11、的1 4 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 2个日均值T S P,P M1 0,P b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 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S O2,N Ox,N O2,C O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 8 h的采样时间T S P,P M1 0,B(a)P,P b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 2 h的采样时间96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续表污 染 物取值时间数据有效性规定S O2,N Ox,N O2,C O,O31小时平均每小时至少有4 5 m i n的采样时间P b季平均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 5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F月平均每月至少采样1 5 d以上植物生长季平均每一
12、个生长季至少有7 0 个月平均值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 2 h的采样时间1小时平均每小时至少有4 5 m i n的采样时间8 标准的实施8 1本标准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8 2本标准规定了小时、日、月、季和年平均浓度限值,在标准实施中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目的监督其实施。8 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由地级市以上(含地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划分,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 0 0 0 1号文件精神,该标准已于2 0 0 0年1月1日起对部分指标进行修订,这是修订后的标准。07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 B1 5 6 1 8 1
13、 9 9 5(国家环境保护局1 9 9 50 71 3批准1 9 9 60 30 1实施)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1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1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2 术语2 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2 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
14、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 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17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3 2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
15、量的限制值。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3 3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 g k g项目p H 值土 壤级别一级二级三级自然背景 6 56 5 7 5 7 5 6 5镉0 2 00 3 00 3 00 6 01 0汞0 1 50 3 00 5 01 01 5砷水田1 53 02 52 03 0旱地1 54 03 02 54 0铜农田等3 55 01 0 0
16、1 0 04 0 0果园1 5 02 0 02 0 04 0 0铅3 52 5 03 0 03 5 05 0 0铬水田9 02 5 03 0 03 5 04 0 0旱地9 01 5 02 0 02 5 03 0 0锌1 0 02 0 02 5 03 0 05 0 0镍4 04 05 06 02 0 0六六六0 0 50 5 01 0滴滴涕0 0 50 5 01 0注: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 c m o l()k g的土壤,若 5 c m o l()k 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27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17、。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5 监测5 1 采样方法:土壤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环保局的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有关章节进行。国家有关方法标准颁布后,按国家标准执行。5 2分析方法按表2执行。表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序号项目测 定 方 法检测范围m g k g注释分析方法来源1镉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土壤总镉、(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0 0 2 5以上(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0 0 0 5以上2汞土样经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或硫、硝酸高锰酸钾消解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0 0 0
18、 4以上土壤总汞、3砷(1)土样经硫酸硝酸高氯酸消解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0 5以上土壤总砷、(2)土样经硝酸盐酸高氯酸消解后,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0 1以上4铜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1 0以上土壤总铜、5铅土样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土壤总铅(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0 4以上(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0 0 6以上6铬土样经硫酸硝酸氢氟酸消解后,土壤总铬(1)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1 0以上(2)加氯化铵液,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2 5以上7锌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
19、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0 5以上土壤总锌、37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续表序号项目测 定 方 法检测范围m g k g注释分析方法来源8镍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2 5以上土壤总镍9六六六和滴滴涕丙酮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0 0 0 5以上G B T1 4 5 5 0 9 31 0p H玻璃电极法(土:水 1 0 2 5)1 1阳离子交换量乙酸铵法等注:分析方法除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有国标外,其他项目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现暂采用下列方法: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1 9 8 3
20、,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 ,1 9 9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土壤理化分析 ,1 9 7 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上海科技出版社。6 标准的实施6 1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实施。6 2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划分本辖区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47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U D C 5 3 4 8 3 6:6 2 9 1 1 3G B 9 6 6 0 8 8(国家环境保护局
21、1 9 8 80 81 1批准1 9 8 81 10 1实施)本标准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控制飞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危害而制订的。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的环境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机场周围受飞机通过所产生噪声影响的区域。2 引用标准G B9 6 6 1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3 评价量本标准采用一昼夜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作为评价量,用L W E C P N 表示,单位为d B。4 标准值和适用区域d B适 用 区 域标准值一类区域 7 0二类区域 7 557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一类区域:特殊住宅区;居住、文教区。二类区域:除一类区域以外的生活
22、区。本标准适用的区域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5 测量方法5 1 本标准是户外允许噪声级。测点要选在户外平坦开阔的地方,传声器高于地面1 2 m、离开其他反射壁面1 0 m以上。5 2测量方法、计算方法、测量仪器等按 G B9 6 6 1的规定执行。67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 B 3 0 9 6 9 3代替G B3 0 9 6 8 2G B1 1 3 3 9 8 9(国家环境保护局1 9 9 30 90 7批准1 9 9 40 30 1实施)本标准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声环境质量而制订。1 主题内
23、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 引用标准G B T1 4 6 2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3 标准值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列于下表:等效声级LA e q:d B类别昼间夜间05 04 015 54 526 05 036 55 547 05 577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4 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4 1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 d B执行。4 2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4 32类标
24、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4 4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 5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5 夜间突发噪声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 5 d B。6 区域及时间的划定6 1各类标准适用区域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6 2本标准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7 监测方法按B G T1 4 6 2 3执行。87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 B1 2 3 4 8 9 0(国家环境保护局1 9 9 00 5
25、0 1批准1 9 9 10 10 1实施)本标准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控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危害而制订。1 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1 1标准值各类厂界噪声标准值列于下表:等效声级Le q d B(A)类别昼间夜间5 54 56 05 06 55 57 05 51 2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的划定1 2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1 2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1 2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1 2 4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1 2 5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
26、人民政府划定。1 3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如排气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 0 d B(A),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如短促鸣笛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 5 d B(A)。97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1 4本标准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2 引用标准G B1 2 3 4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3 监测方法按G B1 2 3 4 9执行。08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 B1 2 5 2 3 9 0(国家环境保护局1 9 9 01 10 9批准1 9 9 10 30 1实施)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
27、防治条例。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特制定本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建筑施工期间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2 标准值2 1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列于下表。等效声级Le q d 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 55 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 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 05 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 55 52 2表中所列噪声值是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限值。2 3如有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为准。3 监测方法本标准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等效声级测量应按G B1 2 5 2 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进
28、行。18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 B9 0 7 8 1 9 9 6代替G B4 2 8 6 8 4、G B4 9 1 1 8 5G B4 9 1 2 8 5、G B4 9 1 3 8 5G B4 9 1 6 8 5等5项标准的工业炉窑部分和G B9 0 7 8 8 8(国家环境保护局1 9 9 60 30 71 9 9 70 10 1实施)前言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七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原有 工业炉窑烟尘排放标准(G B9 0 7 88 8)和其他行业性有关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部分)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
29、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本标准规定了1 0类1 9种工业炉窑烟(粉)尘浓度、烟气黑度、6种有害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排放限值)和无组织排放烟(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本标准从1 9 9 7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 B4 2 8 68 4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工业炉窑部分);G B4 9 1 18 5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工业炉窑部分);G B4 9 1 28 5轻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工业炉窑部分);G B4 9 1 38 5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工业炉窑部分);G B4 9 1 68 5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
30、工业炉窑部分);G B9 0 7 88 8工业炉窑烟尘排放标准。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G B9 0 7 88 8同时废止,其他上述各标准中的有关工业炉窑部分亦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28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1 范围本标准按年限规定了工业炉窑烟尘、生产性粉尘、有害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本标准适用于除炼焦炉、焚烧炉、水泥厂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
31、文。G B3 0 9 51 9 9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 T1 6 1 5 71 9 9 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工业炉窑工业炉窑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用燃料燃烧或电能转换产生的热量,将物料或工件进行冶炼、焙烧、烧结、熔化、加热等工序的热工设备。3 2标准状态指烟气在温度为2 7 3 K,压力为1 0 1 3 2 5 P a时的状态,简称“标志”。本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均指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中的数值。3 3无组织排放凡不通过烟囱或排气系统而泄漏烟尘、生产性粉尘和有害污染物,均称无组织排放。3 4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需要量与理论空气
32、需要量之比值。3 5掺风系数冲天炉掺风系数是指从加料口等处进入炉体的空气量与冲天炉工艺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4 技术内容4 1排放标准的适用区域38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4 1 1 本标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标准,分别与 G B3 0 9 5中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相对应: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4 1 2在一类区内,除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4 21 9 9 7年1月1日前安装(包括尚未安装,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已经批准)的各种工业炉窑,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烟气黑度限值
33、按表1规定执行。表1序号炉 窑 类 别标 准级 别排 放 限 值烟(粉)尘浓度m g m3烟气黑度(林格曼级)1熔炼炉高炉及高炉出铁场一1 0 0二1 5 0三2 0 0炼钢炉及混铁炉(车)一1 0 0二1 5 0三2 0 0铁合金熔炼炉一1 0 0二1 5 0三2 5 0有色金属熔炼炉一1 0 0二2 0 0三3 0 02熔化炉冲天炉、化铁炉一1 0 01二2 0 01三3 0 01金属熔化炉一1 0 01二2 0 01三3 0 01非金属熔化、冶炼炉一1 0 01二2 5 01三4 0 0148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续表序号炉 窑 类 别标 准级 别排 放 限 值烟(粉)尘浓度m g
34、m3烟气黑度(林格曼级)3铁矿烧结炉烧结机、(机头、机尾)一1 0 0二1 5 0三2 0 0球团竖炉带式球团一1 0 0二1 5 0三2 5 04加热炉金属压延、煅造加热炉一1 0 01二3 0 01三3 5 01非金属加热炉一1 0 01二3 0 01三3 5 015热处理炉金属热处理炉一1 0 01二3 0 01三3 5 01非金属热处理炉一1 0 01二3 0 01三3 5 016干燥炉、窑一1 0 01二2 5 01三3 5 017非金属焙(煅)烧炉窑(耐火材料窑)一1 0 01二3 0 01三4 0 028石灰窑一1 0 01二2 5 01三4 0 0158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
35、准续表序号炉 窑 类 别标 准级 别排 放 限 值烟(粉)尘浓度m g m3烟气黑度(林格曼级)9陶瓷搪瓷砖瓦窑隧道窑一1 0 01二2 5 01三4 0 01其他窑一1 0 01二3 0 01三5 0 021 0其他炉窑一1 5 01二3 0 01三4 0 01注:栏中斜线系指不监测项目,下同。4 31 9 9 7年1月1日起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种工业炉窑,其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烟气黑度限值,按表2规定执行。表2序号炉 窑 类 别标 准级 别排 放 限 值烟(粉)尘浓度m g m3烟气黑度(林格曼级)1熔炼炉高炉及高炉出铁场一禁排二1 0 0三1
36、5 0炼钢炉及混铁炉(车)一禁排二1 0 0三1 5 0铁合金熔炼炉一禁排二1 0 0三2 0 0有色金属熔炼炉一禁排二1 0 0三2 0 068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续表序号炉 窑 类 别标 准级 别排 放 限 值烟(粉)尘浓度m g m3烟气黑度(林格曼级)2熔化炉冲天炉、化铁炉一禁排二1 5 01三2 0 01金属熔化炉一禁排二1 5 01三2 0 01非金属熔化、冶炼炉一禁排二2 0 01三3 0 013铁矿炉结炉铁烧结机、机头、机尾一禁排二1 0 0三1 5 0球团竖炉带式球团一禁排二1 0 0三1 5 04加热炉金属压延、煅造加热炉一禁排二2 0 01三3 0 01非金属加热炉
37、一5 01二2 0 01三3 0 015热处理炉金属热处理炉一禁排二2 0 01三3 0 01非金属热处理炉一禁排二2 0 01三3 0 0178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续表序号炉 窑 类 别标 准级 别排 放 限 值烟(粉)尘浓度m g m3烟气黑度(林格曼级)6干燥炉、窑一禁排二2 0 01三3 0 017非金属焙(煅)烧炉窑(耐火材料窑)一禁排二2 0 01三3 0 028石灰窑一禁排二2 0 01三3 5 019陶瓷搪瓷砖瓦窑隧道窑一禁排二2 0 01三3 0 01其他窑一禁排二2 0 01三4 0 021 0其他炉窑一禁排二2 0 01三3 0 01注:仅限于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
38、青加热炉。4 4各种工业炉窑(不分其安装时间),无组织排放烟(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按表3规定执行。表3设置方式炉窑类别无组织排放烟(粉)尘最高允许浓度m g m3有车间厂房熔炼炉、铁矿烧结炉2 5其他炉窑5露天(或有顶无围墙)各种工业炉窑588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4 5各种工业炉窑的有害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表4规定执行。表4序号有害污染物名称标 准级 别1 9 9 7年1月1日前安装的工业炉窑1 9 9 7年1月1日起新、改、扩建的工业炉窑排放浓度m g m3排放浓度m g m31二氧化硫有色金属冶炼一8 5 0禁排二1 4 3 08 5 0三4 3 0 01 4 3 0钢铁烧结冶炼
39、一1 4 3 0禁排二2 8 6 02 0 0 0三4 3 0 02 8 6 0燃煤(油)炉窑一1 2 0 0禁排二1 4 3 08 5 0三1 8 0 01 2 0 02氟及其化合物(以F计)一6禁排二1 56三5 01 53铅金属熔炼一5禁排二3 01 0三4 53 5其 它一0 5禁排二0 1 00 1 0三0 2 00 1 04汞金属熔炼一0 0 5禁排二3 01 0三5 03 0其 它一0 0 0 8禁排二0 0 1 00 0 1 0三0 0 2 00 0 1 098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续表序号有害污染物名称标 准级 别1 9 9 7年1月1日前安装的工业炉窑1 9 9 7年1
40、月1日起新、改、扩建的工业炉窑排放浓度m g m3排放浓度m g m35铍及其化合物(以B e计)一0 0 1 0禁排二0 0 1 50 0 1 0三0 0 1 50 0 1 56沥青油烟一1 05二8 05 0三1 5 01 0 0注:仅限于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4 6烟囱高度4 6 1各种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为1 5 m。4 6 2 1 9 9 7年1月1日起新建、改建、扩建的排放烟(粉)尘和有害污染物的工业炉窑,其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除应执行4 6 1和4 6 3规定外,还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确定。4 6 3 当烟囱(或排气筒)周围半径2 0 0
41、 m 距离内有建 筑物时,除应执行 4 6 1和4 6 2规定外,烟囱(或排气筒)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 m以上。4 6 4各种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高度如果达不到4 6 1、4 6 2和4 6 3的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粉)尘或有害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排放标准值的5 0执行。4 6 5 1 9 9 7年1月1日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应设置永久采样、监测孔和采样监测用平台。5 监测5 1测试工况:测试在最大热负荷下进行,当炉窑达不到或超过设计能力时,也必须在最大生产能力的热负荷下测定,即在燃料耗量较大的稳定加温阶段进行。一般测试时间不得少于2 h。5 2实
42、测的工业炉窑的烟(粉)尘、有害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换算为规定的掺风系数或过量空气系数时的数值:冲天炉(冷风炉,鼓风温度4 0 0)掺风系数规定为4 0;09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冲天炉(热风炉,鼓风温度4 0 0)掺风系数规定为2 5;其他工业炉窑过量空气系数规定为1 7。熔炼炉、铁矿烧结炉按实测浓度计。5 3无组织排放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监测点,设置在工业炉窑所在厂房门窗排放口处,并选浓度最大值。若工业炉窑露天设置(或有顶无围墙),监测点应选在距烟(粉)尘排放源5 m,最低高度1 5 m处任意点,并选浓度最大值。6 标准实施6 1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6 1
43、位于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的各种工业炉窑,S O2的排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总量控制标准。19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 B1 6 1 7 1 1 9 9 6(国家环境保护局1 9 9 60 30 7发布1 9 9 40 10 1实施)前言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七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机械化炼焦炉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苯可溶物和苯并(a)芘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与非机械化炼焦炉颗粒物、二氧化硫、苯并(a)芘、林格曼黑度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量。本标准从1 9 9 7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
44、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1 范围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机械化炼焦炉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与非机械化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吨产品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量。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机械化炼焦炉和非机械化焦炉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投产后的排放管理。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G B3 0 9 01 9 9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 T1 6 1 5 71 9 9 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29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
45、义:3 1标准状态指烟气温度为2 7 3 K、压力为1 0 13 2 5 P a时的状态,本标准中污染物排放浓度均指标准状态干烟气中的数值。3 2非机械化炼焦炉本标准所指的非机械化炼焦炉是:以洗精煤为原料有配煤工艺;成焦率7 0;炉体严密、内外燃供热;烟气集中排放,焦炉烟囱高度不低于2 5 m。4 技术内容4 1排放标准的适用区域4 1 1本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分别与G B3 0 9 5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相对应: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4 1 2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禁止在 G B3 0 9 5中一类区新建、扩建机械化炼焦炉和非机械化炼焦炉;改建项目
46、不得增加排污量。4 2排放标准4 2 11 9 9 7年1月1日之前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的机械化炼焦炉,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表1执行。表1 现有机械化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单位:m g m3标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污染物颗粒物苯可溶物(B S O)苯并(a)芘(B a p)颗粒物苯可溶物(B S O)苯并(a)芘(B a p)颗粒物苯可溶物(B S O)苯并(a)芘(B a p)排放标准值1 00 2 50 0 0 1 03 50 8 00 0 0 4 05 01 2 00 0 0 5 54 2 21 9 9 7年1月1日起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的机械化炼焦炉,
47、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表2执行。39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表2 新建机械化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单位:m g m3标准级别二级三级污染物颗粒物苯可溶物(B S O)苯并(a)芘(B a p)颗粒物苯可溶物(B S O)苯并(a)芘(B a p)排放标准值2 50 0 60 0 0 2 53 50 8 00 0 0 4 04 2 31 9 9 7年1月1日之前已经投产的但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机械化炼焦炉,应根据补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通过审批的时间,确定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表1或表2执行。4 2 41 9 9 7年1月1日之前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
48、表)审批的非机械化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吨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和林格曼黑度按表3执行。表3 现有非机械化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单位排放标准值一级二级三级颗粒物m g m3(标态)1 0 03 0 03 5 0k g t(焦)1 23 54 0二氧化硫(S O2)m g m3(标态)2 4 05 0 06 0 0k g t(焦)3 05 56 5苯并(a)芘(B a p)m g m3(标态)1 0 02 03 0 0k g t(焦)0 0 1 00 0 2 00 0 2 5林格曼黑度级 1 1 14 2 51 9 9 7年1月1日起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的非机械化炼焦炉,
49、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吨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和林格曼黑度按表4执行。4 2 61 9 9 7年1月1日之前已经投产的但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非机械化炼焦炉,应根据补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通过审批的时间,确定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吨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和林格曼黑度按表3或表4执行。4 3其他规定机械化炼焦炉的荒煤气不得直接排入大气,应于1 9 9 8年1月1日之前在荒煤气放散管顶部安装自动放散点火装置。4921第十篇常用环境保护标准表4 新建非机械化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单位排 放 标 准 值二级三级颗粒物m g m3(标态)2 5 03 0 0k g t(焦)3 03 5二氧化
50、硫(S O2)m g m3(标态)4 0 04 5 0k g t(焦)4 55 0苯并(a)芘(B a p)m g m3(标态)1 5 02 0 0k g t(焦)0 0 1 50 0 2 0林格曼黑度级 1 15 监测5 1采样点机械化炼焦炉无组织排放的采样点位于焦炉炉顶煤塔侧第1至第4孔炭化室上升管旁。非机械化炼焦炉应按G B T 1 6 1 5 7的规定确定采样点。5 2采样频率5 2 1 机械化炼焦炉应在正常生产状况时进行采样,采用中流量采样器(无罩、无分级采样头),在焦炉炉顶的连续采样时间为4 h 次。5 2 2非机械化炼焦炉应在6 0的焦炉孔数处于点火、结焦期时进行采样及林格曼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