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106-202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106-202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8.pdf(1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DCJGJ 106-2014P 备案号 J 2 5 6-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 or testing of buil ding f oundation pil es2014-0 4-1 6 发布 2014-10-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test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lesJGJ 106-2014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4 年1 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2、0 1 4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 c o d e f o r t e s t i n g o f b u i l d i n g f o u n d a t i o n p i l e s JGJ 106-201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 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 5 0X 116 8 毫 米 1/3 2 印张:5 K 字数:15 6 千字 2014 年 8 月第一版 2014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29.00元 统一书号:15 112 2
3、3 9 3 5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 7 本社网址:h t t p:/w w w.c a b p.c o m.c n 网上书店:h t t p:/w w w.c h i n a-b u i l d i n g.c o m.c 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384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 批 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06-2014,自 2014 年 1 0 月 1 日起实施。其 中,第 4.3.4、9.2.3、9.2.5和 9.4.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 建筑
4、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 年 4月 1 6 日3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 于 印 发 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 标 2010 4 3 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 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 订 了 建筑基桩检测 技术规范JGJ 106-2003。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 规定;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6.单桩水平静载试验;7.钻
5、芯法;8.低应变法;9.高应变法;10.声波透射法。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取消了工程桩承载力验 收检测应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2.修改了抗拔桩 验收检测实施的有关要求;3.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 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 性判定方法;5.增加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 要求;6.取消了高应变法对动测承载力检测值进行统计的要求;7.补充、修改了声波透射法现场测试和异常数据剔除的要求;8.增加了采用变异系数对检测剖面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进 行限定的要求;9.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 联性判据;10.增加了滑动测微计
6、测量桩身应变的方法。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 北三环东路3 0号,邮编:100013)。本 规 范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4本 规 范 参 编 单 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宁波三江检测有限公司 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
7、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陈 凡徐天平钟冬波髙文生陈久照滕延京刘艳玲关立军施 峰吴 锋王敏权张 杰郑建国彭立新蒋荣夫高永强赵海生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沈小克张 雁顾国荣顾宝和刘金砺顾晓鲁刘松玉束伟农何玉珊刘金光谢昭晖林奕禧目 次1总 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33 基 本 规 定.63.1 一般规定.63.2检测工作程序.73.3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93.4验证与扩大检测.113.5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124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134.1-般 规 定.134.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134.3现 场 检 测.154.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75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1
8、95.1 一 般 规 定.195.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195.3现场检测.205.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216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236.1 一般规定.236.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236.3现 场 检 测.246.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257 钻芯法.287.1 般规定.287.2设 备.287.3现 场 检 测.297.4芯样试件截取与加X.297.5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3 07.6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3 08 低应变法.3 58.1 一般规定.3 58.2仪 器 设 备.3 58.3现场检测.3 58.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3 79 高应变法.4 09.1 一般规定.4 09.2仪 器
9、设 备.4 09.3现 场 检 测.4 19.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4 21 0 声波透射法.4 810.1 般 规 定.4 810.2仪器设备.4 81 0.3 声测管埋设.4 910.4 现场检测.5 01 0.5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5 1附录A桩身内力测试.5 9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6 3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6 4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6 5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6 7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6 9附录G试打桩与打桩监控.7 27本规范用词说明.7 4引用标准名录.7 5附:条 文 说 明.7 78ContentsGe n e r a l P r o v i s
10、i o n s .1T e r m s a n d S y m b o l s .22.1 T e r m s .22.2 S y m b o l s .3B a s i c R e qu i r e m e n t s .63.1 Ge ne ral R equi rem ent s .63.2 T e s t i n g P r o c e d u r e s .73.3 Sel ection of Test Methods,Number of Test Pil es.93.4 Ve r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E x t e n d e d T e s t s .
11、113.5 T e s t R e s u l t s 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 R e p o r t .12Ve r t i c a l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t a t i c L o a d T e s t o n S i n g l e P i l e 134.1 Ge n e r a l R e qu i r e m e n t s .134.2 E qu i p m e n t s a n d I n s t a l l a t i o n.134.3 F i e l d T e s t .154.4 T e s t D a t
12、 a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17Ve r t i c a l U p l i f t S t a t i c L o a d T e s t o n S i n g l e P i l e .195.1 Ge n e r a l R e qu i r e m e n t s .195.2 E qu i p m e n t s a n d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195.3 F i e l d T e s t .205.4 Test Data Interpretation.21L a t e r a l S t a t i c L o
13、 a d T e s t o n S i n g l e P i l e .236.1 Ge n e r a l R e qu i r e m e n t s .236.2 E qu i p m e n t s a n d I n s t a l l a t i o n.236.3 F i e l d T e s t .246.4 T e s t D a t a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257 C o r e D r i l l i n g M e t h o d .287.1 Ge n e r a l R e qu i r e m e n t s .287.
14、2 E qu i p m e n t s .287.3 F i e l d T e s t .297.4 I n t e r c e p t i o n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C o r e S a m p l e .297.5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 T e s t i n g o f C o r e S p e c i m e n .3 07.6 T e s t D a t a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3 08 L o w-s t r a i n I n t e g
15、r i t y T e s t .3 58.1 Ge n e r a l R e qu i r e m e n t s .3 58.2 E qu i p m e n t s .3 58.3 F i e l d T e s t .3 58.4 T e s t D a t a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3 79 H i g h-s t r a i n D y n a m i c T e s t .4 09.1 Ge n e r a l R e qu i r e m e n t s .4 09.2 E qu i p m e n t s .4 09.3 F i e l
16、d T e s t .4 19.4 T e s t D a t a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4 210 C r o s s-h o l e S o n i c L o g g i n g .4 810.1 Ge n e r a l R e qu i r e m e n t s .4 810.2 E qu i p m e n t s .4 810.3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o f A c c e s s T u b e s .4 910.4 F i e l d T e s t .5 010.5 T e s t D a t a I n t
17、 e r p r e t a t i o n.5 1A p p e n d i x A I n t e r n a l F o r c e T e s t i n g o f P i l e S h a f t .5 9A p p e n d i x B H e a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o n c r e t e P i l e s .6 3A p p e n d i x C R e c o r d T a b l e o f S t a t i c L o a d T e s t .6 4A p p e n d i x D R e c o r d T a b
18、l e o f C o r e D r i l l i n g T e s t .6 5A p p e n d i x E P r o c e s s i n g a n d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o r eS p e c i m e n s .6 7A p p e n d i x F S e n s o r A t t a c h m e n t f o r H i g h-s t r a i n10D y n a m i c T e s t i n g .6 9A p p e n d i x G T r i a l P i l e D r i v i n
19、g a n d D r i v e n P i l eI n s t a l l a t i o n M o n i t o r i n g.7 2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 o r d i n g i n T h i s C o d e.7 4L i s t o f Q 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7 5A d d i t i o n: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 r o v i s i o n s .7 7111.0.1 为了在基桩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 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评价正
20、确,为设计、施工及验 收提供可靠依据,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基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的检测与评价。1.0.3 基桩检测应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结合 地基条件、桩型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 检测方法,正确判定检测结果。1.0.4 建筑工程基桩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 语2.1.1 基粧 f o u n d a t i o n p i l e 桩基础中的单桩。2.1.2 桩身完整性 p i l e i n t e g r i t y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 合定性指标
21、。2.1.3 桩身缺陷 p i l e d e f e c t s在一定程度上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 性降低,出现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 泥(杂物)、空洞、蜂 窝、松散等不良现象的统称。2.1.4 静载试验 s t a t i c l o a d t e s t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 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 试验方法。2.1.5 钻芯法 c o r e d r i l l i n g m e t h o d用钻机钻取芯样,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
22、以及 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判定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的方法。2.1.6 低应变法 l o w-s t r a i n i n t e g r i t y t e s t i n g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 时程曲线,或在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同时,实测桩顶部的 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的时域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 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2.1.7 高应变法 h i g h-s t r a i n d y n a m i c t e s t i n g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附近或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2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 行判定
23、的检测方法。2.1.8 声波透射法 c r o s s-h o l e s o n i c l o g g i n g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 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 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2.1.9 桩身内力测试 i n t e r n a l f o r c e t e s t i n g o f p i l e s h a f t通过桩身应变、位移的测试,计算荷载作用下桩侧阻力、桩 端阻力或桩身弯矩的试验方法。2.2 符 号2.2.1 抗力和材料性能c 桩身一维纵向应力波传播速度(简称桩身波速 E 一 桩身材料弹性模量;f
24、 cor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m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Q u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R,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 c凯司法单桩承载力计算值;R,缺陷以上部位土阻力的估计值;Z 桩身截面力学阻抗;P 一桩身材料质量密度。2.2.2 作用与作用效应 F锤击力;H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中作用于地面的水平力;P 芯样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Q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施加的竖向荷载、桩身产生 的轴力;桩顶竖向沉降、桩身竖向位移;U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中施加的上拔荷载;3V 质点运动速度;y 0水平力作用点的水平位移;8桩顶上拔量;4(3)D 且 2.0 m 4(3)D 且 2.O m 4
25、(3)D 且 2.O m压重平台 4(3)D 且 2.O m 4(3)D 且 2.0 m 4(3)D 且 2.O m地锚装置4D 且 2.O m 4(3)D 且 2.O m4D 且 2.O m注:1 D为试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2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 重平台支墩 下2 倍 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4.2.7测试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桩身截面位移时,桩身内传 感器、位移杆的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4.3现 场 检 测4.3.1试验桩的桩型尺寸、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 粧一*致。4.3.2试验桩桩顶
26、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 高一致。混凝土桩头加固可按本规范附录B执行。4.3.3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载应分级进行,且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 最大加载值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加载量可 取分级荷载的2 倍;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宜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 倍,且应逐级等量卸载;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且每 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4.3.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 持荷载法。4.3.5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荷载施加后,应 分 别 按 第 5 m i
27、 n、15 m i n、3 0m i n、154 5 m i n、6 0m i n 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 0m i n 测读一次桩顶 沉降量;2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得 超过0.1m 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3 0m i n 开始,按 1.5 h 连续三次每3 0m i n 的沉降观测值计算);3 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 荷载;4 卸载时,每级荷载应维持l h,分别按第15 m i n、3 0m i n、6 0m i n 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 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不得少于3 h,测读时间
28、分别为 第 15 m i n、3 0m i n,以后每隔3 0m i n 测读一次桩顶残余沉降量。4.3.6 工程桩验收检测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当有成熟的地 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应少于l h,且当本 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速率收敛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4.3.7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 沉降量的5 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 0m m;2某级荷载作用下,粧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 沉降量的2 倍,且 经 24 h 尚未达到本规范第4.3.5条第2 款相对 稳定标准;3 已达到设计要
29、求的最大加载值且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 标准;4 工程桩作锚桩时,锚粧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5 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 60mm80m m;当桩端阻力尚未充分发挥时,可加载至桩顶累 计沉降量超过80mm。4.3.8 检测数据宜按本规范表C.0.1 的格式进行记录。4.3.9测试桩身应变和桩身截面位移时,数据的测读时间宜符 合本规范第4.3.5条的规定。164.4.1检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绘制竖向荷载-沉降(4.0 时(A为桩的人土深度),v y =2.4 4 1;H 作用于地面的水平力(k N);y(,水平力作用点的水平位移(n i);
30、El身抗弯刚度(kN*m2);其中:为桩身材料弹性 模量,7 为桩身换算截面惯性矩;b0桩身计算宽度(m);对于圆形桩:当桩径Dlm 时,o=0.9(0+1);对于矩形桩,当边宽时,6.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256 0=1.5 B+0.5,当边宽 B l m 时,b0=B hlo6.4.3对进行桩身横截面弯曲应变测定的试验,应绘制下列曲 线,且应列表给出相应的数据:1各级水平力作用下的桩身弯矩分布图;2水平力-最大弯矩截面钢筋拉应力(H-as)曲线。6.4.4 单桩的水平临界荷载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1取 单 向 多 循 环 加 载 法 时 的 曲 线 或 慢 速 维 持 荷 载 法时的%曲线出
31、现拐点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2取曲线或l g H-l g Y。曲线上第一拐点对应的 水平荷载值;3 取 H 曲线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6.4.5单粧水平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取 单 向 多 循 环 加 载 法 时 的 曲 线 产 生 明 显 陡 降 的 前一级,或慢速维持荷载法时的H-Y。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 始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2取慢速维持荷载法时的K-l g 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弯曲的 前一级水平荷载值;3 取 H-Ah/AH曲线或l g H-l g Y()曲线上第二拐点对应的 水平荷载值;4 取桩身折断或受拉钢筋屈服时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6.4.6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水平极限承载力
32、和水平临界荷载,可 按本规范第4.4.3条的统计方法确定。6.4.7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的桩身配筋率小于0.6 5%时,可取水平临界荷载的0.7 5 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2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 5%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7 5 倍 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 m m;2)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1 0 m m。263 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 载力特征值,且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6.4.8 检测报告除
33、应包括本规范第3.5.3条规定的内容外,尚 应包括下列内容:1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2受检桩的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3 加、卸载方法;4 本规范第6.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5 承载力判定依据;6 当进行钢筋应力测试并由此计算桩身弯矩时,应包括传 感器类型、安装位置、内力计算方法以及本规范第6.4.2 条要求 的计算结果。277钻芯法7.1 一 般 规 定7.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粧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 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当采用本方法判定或鉴别桩端 持力层岩土性状时,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7.1.2 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径小于1.2
34、 m的粧的钻孔数量可为1 个 2 个孔,桩径 为 1.2 m 1.6m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2 个孔,桩径大于1.6m的 桩的钻孔数量宜为3 个孔;2当钻芯孔为1 个时,宜在距桩中心10c m 15 c m 的位置 开孔;当钻芯孔为2 个 或 2 个以上时,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 0.15 D 0.2 5 D 范围内均匀对称布置;3 对桩端持力层的钻探,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1 个孔。7.1.3 当选择钻芯法对桩身质量、桩底沉瘡、桩端持力层进行 验证检测时,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可为1 孔。7.2设 备7.2.1 钻取芯样宜采用液压操纵的高速钻机,并配置适宜的水 泵、孔口管、扩孔器、卡簧、扶正稳定器和可捞取松
35、软渣样的 钻具。7.2.2 基桩桩身混凝土钻芯检测,应采用单动双管钻具钻取芯 样,严禁使用单动单管钻具。7.2.3 钻头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选用合适粒度、浓度、胎体硬度的金刚石钻头,且外径不宜小于100m m。7.2.4 锯切芯样的锯切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夹紧固定装置。芯 样试件端面的补平器和磨平机,应满足芯样制作的要求。287.3现 场 检 测7.3.1 钻机设备安装必须周正、稳固、底座水平。钻机在钻芯 过 程 中 不 得 发 生 倾 斜、移 位,钻 芯 孔 垂 直 度 偏 差 不 得 大于 0.5%。7.3.2 每回次钻孔进尺宜控制在1.5 m 内;钻至桩底时,宜采 取减压、慢速钻进、干
36、钻等适宜的方法和工艺,钻取沉渣并测定 沉渣厚度;对桩底强风化岩层或土层,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动 力触探等方法对桩端持力层的岩土性状进行鉴别。7.3.3钻取的芯样应按回次顺序放进芯样箱中;钻机操作人员 应按本规范表D.0.1-1的格式记录钻进情况和钻进异常情况,对 芯样质量进行初步描述;检测人员应按本规范表D.0.1-2的格式 对芯样混凝土,桩底沉渣以及粧端持力层详细编录。7.3.4 钻芯结束后,应对芯样和钻探标示牌的全貌进行拍照。7.3.5 当单粧质量评价满足设计要求时,应从钻芯孔孔底往上 用水泥浆回灌封闭;当单桩质量评价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封存 钻芯孔,留待处理。7.4 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7
37、.4.1截取混凝土抗压芯样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长小于1 0 m 时,每孔应截取2 组芯样;当桩长为 10m 3 0 m 时,每孔应截取3组芯样,当桩长大于3 0 m 时,每 孔应截取芯样不少于4组;2上部芯样位置距桩顶设计标高不宜大于1 倍桩径或超过 2 m,下部芯样位置距桩底不宜大于1 倍桩径或超过2 m,中间芯 样宜等间距截取;3缺陷位置能取样时,应 截 取 1 组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 试验;4同一基桩的钻芯孔数大于1 个,且某一孔在某深度存在 缺陷时,应在其他孔的该深度处,截 取 1 组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29强度试验。7.4.2 当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层且岩芯可制作成试件时,应在
38、接近桩底部位lm内截取岩石芯样;遇分层岩性时,宜在各 分层岩面取样。岩石芯样的加工和测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 规定。7.4.3 每组混凝土芯样应制作3 个抗压试件。混凝土芯样试件 的加工和测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7.5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7.5.1 混凝土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普 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 008 1执行。7.5.2 在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中,当发现试件内混凝 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0.5 倍芯样试件平均直径,且强度值异常 时,该试件的强度值不得参与统计平均。7.5.3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c o r -2(7.5.
39、3)式 中:f咖混 凝 土 芯 样 试 件 抗 压 强 度(M P a),精确 至 0.I M P a;P 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N);d一一芯样试件的平均直径(mm)。7.5.4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可根据本地区的强度折算系数 进行修正。7.5.5 桩底岩芯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以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 值的确定,宜 按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B5 0007 执行。7.6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7.6.1每根受检桩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 规定:301 取一组3 块试件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混凝土芯样 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2同一受检桩同一深度部位有两组
40、或两组以上混凝土芯样 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粧该深度处混凝土芯 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3取同一受检桩不同深度位置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 检测值中的最小值,作为该桩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7.6.2 桩端持力层性状应根据持力层芯样特征,并结合岩石芯 样单轴抗压强度检测值、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进行综 合判定或鉴别。7.6.3 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钻芯孔数、现场混凝土芯样特征、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本规范表3.5.1 和表7.6.3 所列 特征进行综合判定。当混凝土出现分层现象时,宜截取分层部位的芯样进行抗压 强度试验。当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判为n类
41、;当 混凝土抗压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或不能制作成芯样试件时,应判 为I V类。多于三个钻芯孔的基桩桩身完整性可类比表7.6.3的三孔特 征进行判定。表 7.6.3桩身完整性判定类别特 征单 孔两 孔三 孔I混凝土芯样连续、完 整、胶结 好,芯样侧 表 面 光滑、骨料分布均 匀,芯 样呈长柱状、断口吻合芯 样 侧 表 面 仅 见 少量气孔局 部 芯 样 侧 表 面 有 少 量 气 孔、蜂 窝 麻 面、沟 槽,但 在 另 一 孔 同 一 深 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出现,否则应判为n 类局 部芯样侧表面有少 量 气 孔、蜂 窝 麻 面、沟 槽,但在三孔同 一 深 度 部位的芯样中未同时出 现,否则应判为n
42、类31续表7.6.3类别特 征单 孔两 孔三 孔n混凝土芯样连续、完 整、胶 结较 好,芯样侧 表 面 较 光 滑、骨料分布基本 均 匀,芯样呈柱状、断口基本吻合。有下列情况之 一:1 局 部 芯 样 侧 表 面 有 蜂 窝 麻 面、沟 槽或较多气 孔;2 芯 样 侧 表 面 蜂 窝 麻 面 严 重、沟槽 连 续 或 局 部 芯 样 骨 料 分 布 极 不 均 匀,但 对 应 部 位 的 混 凝 土 芯 样 试 件 抗 压 强 度 检 测 值 满 足 设 计 要 求,否 则 应 判 为 HI类1芯样侧表面有较多 气 孔、严 重 蜂 窝 麻 面、连 续 沟 槽 或 局 部 混 凝 土 芯 样 骨
43、 料 分 布 不 均 匀,但 在 两 孔 同 一 深 度 部 位 的芯样中未同时出 现;2芯样侧表面有较多 气 孔、严 重 蜂 窝 麻 面、连 续 沟 槽 或 局 部 混 凝 土 芯 样 骨 料 分 布 不 均 匀,且 在 另 一 孔 同 一 深 度 部 位 的 芯 样 中 同 时 出 现,但 该 深 度 部 位 的 混 凝 土 芯 样 试 件 抗 压 强 度 检 测 值 满 足 设 计 要 求,否则 应判为D1类;3任一孔局部混凝土 芯 样 破 碎 段 长 度 不 大 于 10cm,且 在 另 一 孔 同 一 深 度 部 位 的 局 部 混 凝 土 芯 样 的 外 观 判 定 完 整 性 类
44、 别 为 I 类 或n类,否 则应判为in类或iv类1 芯 样 侧 表 面 有 较 多 气 孔、严 重 蜂 窝 麻 面、连 续沟 槽或 局 部 混 凝土芯样 骨料 分布 不均 匀,但 在三孔同 一深 度 部 位 的 芯 样 中 未 同 时 出 现;2 芯 样 侧 表 面 有 较 多 气 孔、严 重 蜂 窝 麻 面、连续沟槽 或 局 部 混 凝土芯样骨料 分布 不均 匀,且在 任两 孔 或三 孔 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 同 时 出 现,但该 深 度 部 位 的混 凝 土 芯样 试 件 抗 压 强 度 检 测 值 满 足 设 计 要 求,否 则 应 判 为 ID类;3 任 一 孔 局 部 混 凝 土
45、 芯样 破 碎 段 长 度 不 大 于 lOcrn,且 在 另 两 孔 同一 深 度部 位的 局部 混 凝土芯样 的 外 观判 定完 整 性 类 别 为I类 或n 类,否 则 应 判 为in类或 IV类续表7.6.3类别特 征单 孔两 孔三 孔D I大部分混 凝土芯样胶结较好,无 松 散、夹泥 现象。有下列情况之 一:大部分混凝土芯样胶 结 较 好。有 下 列 情 况 之 一:1 芯 样 不 连 续、多呈短柱状或块 状;2 局 部 混 凝 土 芯 样 破 碎 段 长 度 不 大 于 10cm1芯样不 连续、多呈 短柱状或块状;2任一孔局部混凝土 芯 样 破 碎 段 长 度 大 于 10cm 但
46、 不 大 于 20cm,且 在 另 一 孔 同 一 深 度 部 位 的 局 部 混 凝 土 芯 样 的 外 观 判 定 完 整 性 类 别 为 I 类 或 n 类,否则应判 为IV类1芯样不连续、多呈 短柱状或块 状;2任一孔局部混凝土 芯 样 破 碎 段 长 度 大 于 10cm 但 不 大 于 30cm,且在另两 孔同 一深 度部 位 的局部混 凝土芯样的 外观判定完整性类 别为 I 类 或 n 类,否则应判 为IV类;3任一孔局部混凝土 芯样松散段长度不 大于 10cm,且在另两孔同一 深度部位的局部混 凝土 芯样的外观判定完整性 类 别 为 I 类 或 n 类,否 则应判为IV类IV有
47、下列情况之 一:1因混凝土胶结 质呈差而难以钻 进;2混凝土芯样任 一段松散或夹 泥;3局部混凝土芯 样 破 碎 长 度 大 于 10cm1任一孔因混凝土胶 结质量差而难以钻 进;2混凝土芯样任一段 松散或夹 泥;3任一孔局部混凝土 芯 样 破 碎 长 度 大 于 20cm;4两孔同一深度部位 的混凝土芯样破碎1任一孔因混凝土胶 结质量差而难以钻进;2混凝土芯样任一段 松 散 或 夹 泥 段 长 度 大 于 10cm;3任一孔局部混凝土 芯样破碎长度大于30cm;4其中两孔在同一深 度部位 的混凝土芯样破 碎、松散或夹泥注:当上一缺陷的底部位置标高与下一缺陷的顶部位置标高的高差小于30cm 时
48、,可认定两缺陷处于同一深度部位。337.6.4 成桩质量评价应按单根受检桩进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 一时,应判定该受检粧不满足设计要求:1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 等级;2桩长、桩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3 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强度)或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当粧基设计资料未作具体规定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判定成 桩质量。7.6.5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3.5.3 条规定的内容外,尚 应包括下列内容:1钻芯设备情况;2检测桩数、钻孔数量、开孔位置,架空高度、混凝土芯 进尺、持力层进尺、总进尺,混凝土试件组数、岩石试件个数、圆锥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3 按本规范表D.0.
49、1-3 格式编制的每孔柱状图;4 芯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5 芯样彩色照片;6 异常情况说明。348低 应 变 法8.1 一 般 规 定8.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 缺陷的程度及位置。桩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 确定。8.1.2 对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用其他 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8.2仪 器 设 备8.2.1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基 桩动测仪JG/T 3 05 5 的有关规定。8.2.2 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力锤和锤 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稳态激振设备应为电磁式稳态激振 器,
50、其激振力可调,扫频范围为10H z 2000H z。8.3现 场 检 测8.3.1 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粧身强度应符合本M范第3.2.5条 第 1 款的规定;2桩头的材质、强度应与粧身相同,桩头的截面尺寸不宜 与桩身有明显差异;3 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垂直。8.3.2 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 LA时刻后延续不少 于 5 m 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 z;2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 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353 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4 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