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疾病营养学—循环系统.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师疾病营养学—循环系统.pptx(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统称心血管病,是直接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常见病.第1页/共92页 其发病与环境因素中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第2页/共92页 心血管病与营养有较密切关系的是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第3页/共92页一、概述(一)疾病的代谢特点:心血管疾病的形成是一个慢性过程,在周围环境多因素作用下,尤其在长期膳食失衡致体内的碳水化物、脂肪、胆固醇和电解质代谢异常而 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第4页/共92页1、脂肪代谢:过高的膳食脂肪对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有重要影响。LDL(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血中的LDL滤过动
2、脉内壁进入内膜下间隙,在发生了变化 斑块形成)第5页/共92页2、胆固醇代谢: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发性危险因子,其水平的高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强度呈正相关。粥样斑块主要由胆固醇组成。第6页/共92页3、碳水化物代谢:甘油三酯 小的致密的LDL 冠心病 较低的HDL脂肪 过多的碳水化物 第7页/共92页4、电解质代谢:Na Mg Ca (使血管扩张)(利尿和降压作用)对心脏、肾、血管第8页/共92页(二)相关营养素:1、能量2、脂肪3、碳水化物4、膳食纤维第9页/共92页(三)营养治疗: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合理提供能量、碳水化物、脂肪将有助于疾病的稳定和康复,提倡膳食纤维和适量钠摄
3、入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第10页/共92页1、控制总能量:宜以低于标准体重的5%供能,对超体重的更宜减少总能量摄入。2、限制脂肪:25%30%饱和脂肪酸应10%胆固醇南方,城市农村第18页/共92页2、时间分布:高血压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高血压导致的脑卒中,以冬春季节多见第19页/共92页3、人群分布:年龄: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性别:60岁以前 男女 60岁以后 女男 职业:多发生脑力劳动者 民族:患病率高的有藏族、朝鲜族 患病率最低:彝族、黎族第20页/共92页(四)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超重与肥胖2、膳食因素:钠、大量饮酒、过多的
4、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低血压增高第21页/共92页 钾 钙 优质蛋白质 下一个对抗血压增高第22页/共92页 钠: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长期高盐饮食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 病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清淡少盐饮食习惯的地区。如世界著名的高血压低发病率国家爱斯基摩人和日本北部地区,就是长期以清淡少盐饮食为主。返回第23页/共92页 体重:约3/4的高血压患者肥胖,而其中1/2以上有胰岛素抵抗,减肥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最重要的非药物途径。返回 第24页/共92页 酒精:过量饮酒与血压升高和较高的高血压流行程度相关联。每天饮
5、酒35杯以上的男子和每天饮酒23杯的女子尤其处于较高的危险之中,而低于上述饮酒量则不会增加危险性。根据推测,酒精在低剂量时是血管扩张剂,而在剂量较高时则为血管收缩剂。返回第25页/共92页 蛋白质: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对血压影响不同,植物蛋白可使高血压病和脑中风率的发生率降低。返回第26页/共92页 脂肪: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和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膳食胆固醇与血压有显著的正相关;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高的膳食可降低血压。返回第27页/共92页3、遗传因素4、社会心理因素5、其他因素:吸烟、寒冷等第28页/共92页(五)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高血压根据病程分为缓进型和急进
6、型,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大多数患者属于此类,主要表现有:1、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常在体检时发现第29页/共92页2、早期血压时高时低,受精神情绪、生活变化影响明显;3、血压持续高水平可有头痛、头晕、头颈疼痛;第30页/共92页4、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心和眼睛的病变;5、精神情绪变化,失眠、耳鸣、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懒散、易疲劳、厌倦外出体育活动、易怒、神经质等。第31页/共92页(六)高血压病的营养治疗:营养师查房和会诊应了解的情况和指标: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血脂肾功能、痛风(血尿酸)体重、其他疾病第32页/共92页1、控制体重:南方 城市农村第42页/共92页2、时间分
7、布:近20年来,一些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我国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冬春季节高发。第43页/共92页3、人群分布:年龄:中、老年,40岁以后随年龄增大而增长 性别:男女 职业:脑力体力 种族:哈萨克族、藏、蒙族高于汉族第44页/共92页(三)主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2、高血脂和高胆固醇症3、糖尿病及肾脏疾病:第45页/共92页4、超重与肥胖5、行为生活方式6、冠心病家族史7、其他:精神紧张、忧虑、时间紧迫感、性格神经类型、社会心理因素第46页/共92页(四)营养治疗原则:1、控制总热能2、限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脂肪:25%30%胆固醇:3
8、00mg第47页/共92页3、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4、供给适量的碳水化物 6065%5、保证蛋白质的充足 1015%6、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E的摄入第48页/共92页7、限制膳食中钠的摄入8、多食含叶酸的绿叶蔬菜:如:菠菜、生菜、苹果、柑橘等第49页/共92页冠心病患者食物禁忌可用食物:各种谷类、去脂乳及其制品、蛋清与全蛋、各种瘦肉、鸡、鱼肉、各种豆类及其制品、各种蔬菜、水果第50页/共92页限量食品:各种油脂类及硬果、咖啡、茶、精糖及其制品、蛋黄每周不超过3个忌用(或少用)食物:油炸食品、全脂乳、奶油、猪肉、羊肉、牛肉、动物内脏、动物性油脂 第51页/共92页冠心病患者一日食
9、谱早餐:牛奶250g 富强粉50g 鸡蛋60g午餐:鱼100g 油菜150g 香菇10g 大米80g加餐:苹果200g第52页/共92页晚餐:鸡肉100g 西红柿200g 富强粉50g烹调油20 g总热能 1400Kcal 糖类181g 脂肪50g 蛋白质61g第53页/共92页四、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一)概述:1、定义: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酯等类脂质浸入并沉积于动脉内膜,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的一种非炎性、退行性及增生性血管病变。第54页/共92页2、发生情况:它可发生在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等血管中,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病症
10、之一。第55页/共92页 人群中40岁以上的成人,约有1/4的动脉血管内膜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病变。第56页/共92页3、后果: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瘤和外周血管病。第57页/共92页(二)病因:1、脂质代谢障碍及浸润血管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2、动脉壁清除脂质能力降低、血压较高第58页/共92页3、长期精神紧张,神经和激素水平的变化4、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年龄等因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第59页/共92页注: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运送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则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向肝内转运称
11、为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它在血浆中的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呈负相关。第60页/共92页(三)膳食与动脉粥样硬化:1、脂类: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胆固醇 磷脂 go to第61页/共92页 饱和脂肪酸是膳食中使血胆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是影响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最强的因素。并不是所有的饱和脂肪酸都具有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一般碳链10个碳原子和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胆固醇影响很小。第62页/共92页月桂酸(C12:O)、豆蔻酸(C14:O)和棕榈酸(C16:O)有使血脂升高的作用。膳食中的棕榈酸主要存在于肉类脂肪及奶油中,豆蔻酸在奶油和椰子油中较多,月桂酸来源于
12、椰子油。返回第63页/共92页单不饱和脂肪酸(1)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2)膳食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橄榄油、低芥油、菜籽油、茶油中含量很多。返回第64页/共92页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亚油酸:来源于植物油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第65页/共92页n-3系列EPA(鱼油中)DHA(鱼油)a-亚麻酸(大豆油、低芥油、菜籽油)作用:降低胆固醇含量;降低甘油三酯含量;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压。返回第66页/共92页 反式脂肪酸定义:氢原子位于双键两侧的脂肪酸,称为反式脂肪酸。作用: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第67页/共92页危害:较长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妇女患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最
13、高。来源:食品的加工过程 返回第68页/共92页胆 固 醇 外源性:膳食提供(1)分类 内源性:肝脏合成第69页/共92页(2)作用:膳食胆固醇主要使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速度可受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反馈性抑制,然而这种反馈调节并不完善。第70页/共92页(3)后果:摄入大量胆固醇可成功的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返回第71页/共92页磷 脂能使血胆固醇颗粒变小。有利于胆固醇透过血管壁而被组织利用。第72页/共92页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及血液粘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故: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返回第73页/共92页2、热能和碳水化物:热能 碳水化物 go 第74页/共
14、92页热能摄入过多 肥胖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返回第75页/共92页碳水化物(1)碳水化物是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来源,摄入过多直接诱发高脂血症。(2)膳食中碳水化物的种类对血脂水平也有影响。第76页/共92页蔗糖、果糖 摄入过多,易引起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较高。淀粉 一般不引起血甘油三酯升高,但摄入太多,也会升高血甘油三酯,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膳食纤维 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 返回第77页/共92页3、蛋白质高蛋白膳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物蛋白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更明显。第78页/共92页大豆蛋白有明显降低血脂的功能。牛磺酸可降低血胆固醇和肝脏胆
15、固醇的含量,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第79页/共92页4、维生素VitE、VitC、尼克酸、VitB12、泛酸、VitA和胡萝卜素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VitB6、叶酸、VitB12缺乏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第80页/共92页5、无机盐:镁:保护心血管、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胆固醇和抗血凝的作用。钙:高钙具有降脂作用。第81页/共92页铬:缺铬可引起糖代谢和脂类代谢紊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硒:保护心肌的作用。其他:第82页/共92页铜:缺乏可致血浆胆固醇增加。锌:高锌可降低血中HDL含量。铁:高铁引起心肌损伤。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着。第83页/共92页6、其他食物成分:菌藻
16、类:香菇嘌呤 有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大蒜、洋葱:含硫化物可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提高血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清除脂质在血管内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第84页/共92页茶、咖啡:茶多酚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抗氧化的作用。咖啡加糖有一定的升高血脂作用。第85页/共92页酒:大量饮酒可增加血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促进内源性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引起血甘油三酯升高。第86页/共92页(四)膳食防制:膳食干预应遵循的原则:控制总热能,限制脂肪和胆固醇,增加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第87页/共92页1、食物多样化2、控制总热能3、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4、动、植物蛋白搭配合理第88页/共92页5、补充维生素6、食用保护性食品7、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第89页/共92页双亲是高血压患者,其子女得高血压的概率是双亲血压正常的5倍.返回第90页/共92页BMI与血压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高血压随BMI增加而升高;美国2045岁超重者有高血压的危险性为非超重者者的5.6倍;控制其他因素,BMI每上升1个单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性增加10%;back第91页/共9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92页/共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