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ppt(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 商业银行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 中央银行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中央银行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外生性与内生性争论的实质及其货币政含义外生性与内生性争论的实质及其货币政含义 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 商业银行:负债决定资产商业银行:负债决定资产 数量方面与质量方面数量方面与质量方面 中央银行:资产决定负债中央银行:资产决定负债讨讨 论论 美联储在美联储在2
2、0012001年年1 1月月3 3日开始尤其是日开始尤其是“911”“911”后连续后连续13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6.5%6.5%下降到下降到20032003年年6 6月的月的1%1%,而在,而在20042004年年6 6月后月后又连续又连续1616次以同样幅度加息,次以同样幅度加息,20062006年年5 5月月1010日上日上调到调到5%5%,每次加息,每次加息 0.25 0.25个百分点。你认为美联个百分点。你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是相机抉择的还是规则的?储的货币政策操作是相机抉择的还是规则的?试阐述你的理由。试阐述你的理由。现代二阶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现代二阶
3、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给的实现机制 现代二阶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中央现代二阶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中央银行向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注入基础货币,银行向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创造或存款创造,向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创造或存款创造,向整个社会提供最终货币。整个社会提供最终货币。整个银行体系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次整个银行体系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次 1.1.中央银行不直接与个人和企业发生业务往来中央银行不直接与个人和企业发生业务往来 2.2.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的唯一、集中、垄断发行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的唯一、集中
4、、垄断发行者者 3.3.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现代社会货币的三种形态现代社会货币的三种形态现代社会货币的三种形态:现金、准备金现代社会货币的三种形态:现金、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超额准备金)、存(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超额准备金)、存款货币款货币准备金与存款货币之间的关系:在部分准准备金与存款货币之间的关系: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任何存款的增加都必须有对应备金制度下,任何存款的增加都必须有对应的法定准备金作为支撑的法定准备金作为支撑影响或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影响或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影响或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基础货币与派生影响或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基础货币与派生倍数倍数 派生倍数
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派生倍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率率、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率 基础货币由公众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基础货币由公众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扩张的基础,又称为高构成,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扩张的基础,又称为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和中央银行货币。能货币、强力货币和中央银行货币。具有派生能力的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存款和库具有派生能力的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存款和库存现金存现金货币基数的本质和特征货币基数的本质和特征 货币基数货币基数:货币供给量中的最基本的部分,货币供:货币供给量中的
6、最基本的部分,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当局的负债部分。应量中货币当局的负债部分。构成: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构成: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1.1.货币当局的净货币负债:最本质特征货币当局的净货币负债:最本质特征 2.2.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负债产生的基础和货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负债产生的基础和货币供给的制约力量。币供给的制约力量。3.3.其运用能创造出多倍于其自身的存款货币。其运用能创造出多倍于其自身的存款货币。4.4.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货币基数的本质和特征货币基数的本质和特征 货币基数与高能货币:
7、强调同一事物货币基数与高能货币:强调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不同方面 前者强调事物的来源,后者强调事物前者强调事物的来源,后者强调事物的作用。的作用。中国:基础货币中国:基础货币货币基数的来源和运用货币基数的来源和运用 货币基数的供给与需求货币基数的供给与需求 供给:国内信贷与国外信贷供给:国内信贷与国外信贷 需求:流通中现金与存款准备金需求:流通中现金与存款准备金 思考题:思考题:在我国目前,伴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巨在我国目前,伴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巨额增长,外汇占款成为中央银行投放货币的额增长,外汇占款成为中央银行投放货币的最主要渠道。你认为,我国外汇占款与基础最主要渠道。你认为,我国外汇占款
8、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数量关系应该如何?货币之间的数量关系应该如何?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为什么通货是货币基数的组成部分为什么通货是货币基数的组成部分 1.1.中央银行的净货币负债。中央银行的净货币负债。2.2.能够为中央银行控制。能够为中央银行控制。中央银行能决定投放的货币的数量,但无中央银行能决定投放的货币的数量,但无 法决定货币的持有主体。通货、准备金法决定货币的持有主体。通货、准备金 为保证货币基数的可控性,货币基数应包为保证货币基数的可控性,货币基数应包括通货。括通货。3.3.公众所持通货占货币基数总额的比重较大。公众所持通货占货币基数总额的比重较大。(70%70%)4.4.
9、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一旦存入银行,就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一旦存入银行,就能进行数倍的创造。能进行数倍的创造。为什么法定准备金是货币基数的组成部分为什么法定准备金是货币基数的组成部分 已进行的数倍的存款创造已进行的数倍的存款创造 单位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照现行的法定存单位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照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对应的倍数,支撑了数倍的存款准备金率所对应的倍数,支撑了数倍的存款创造款创造 一定数额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照现行的一定数额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照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应或支撑着数倍的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应或支撑着数倍的存款款 存款创造的前提:任何存款必须按照规定存款创造的前提:任何
10、存款必须按照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调整额与调整后的货币基数准备金调整额与调整后的货币基数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 基础货币是存款创造或信用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是存款创造或信用创造的基础 基础货币的来源: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基础货币的来源: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黄金外汇占款、购买政府债券和负债项目的政府存黄金外汇占款、购买政府债券和负债项目的政府存款款 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基础货币的可控性 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基础货币的变动能够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关键基础货币的变动能够引起货币供
11、应量的变动关键在于基础货币的结构。假设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在于基础货币的结构。假设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则关键在于增加的基础货币被以现金、超额准备金则关键在于增加的基础货币被以现金、超额准备金还是以法定准备金的形式存在,即被以何种形式吸还是以法定准备金的形式存在,即被以何种形式吸收。收。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 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成正比,因此,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成正比,因此,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必然增加。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增加,货币供应量必然增加。上述结论是否正确?试给出你的分析。试给出你的分析。事物的数量方面与质量方面:基础货币的规模与事物的数量方面与质
12、量方面:基础货币的规模与结构结构 基础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基础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基础货币的供给渠道:资产运用,外汇占款(国基础货币的供给渠道:资产运用,外汇占款(国外信贷)、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对政府的债权。外信贷)、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对政府的债权。上述供给渠道的可控性分析:上述供给渠道的可控性分析: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 基础货币的吸收形式或存在形式:现金、法定准基础货币的吸收形式或存在形式:现金、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备金与超额准备金 假定基础货币数量不变,由于其他因素,使得现假定基础货币数量不变,由于其他因素,使得现金比率上升,结果会如何?金比率上升,结果会如何?假定基础
13、货币数量不变,由于其他因素,使得超假定基础货币数量不变,由于其他因素,使得超额准备金率上升,结果会如何?额准备金率上升,结果会如何?圣诞节圣诞节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法定准备金金增加,货币供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法定准备金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将如何变化?应量将如何变化?基础货币的需求结构(吸收方式):流通中现金、基础货币的需求结构(吸收方式):流通中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假定基础货币增加假定基础货币增加:流通中现金:等量的货币供给增加流通中现金:等量的货币供给增加 法定存款准备金:已经支持了存款创造的基础货法定存款准备金:已经支持了存款创造的基础货币,对应
14、着一定数量的存款货币,可以带来货币供币,对应着一定数量的存款货币,可以带来货币供应量的数倍扩张。应量的数倍扩张。真的必然是这样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两个决定真的必然是这样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两个决定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余额)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余额)超额存款准备金:具备数倍扩张能力的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具备数倍扩张能力的基础货币,但未数倍创造,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但未数倍创造,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 影响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保
15、有超额准备金的影响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保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市场利率)、借入资金的难以程度及资机会成本(市场利率)、借入资金的难以程度及资金成本的高低、社会公众的资产偏好及资产组合的金成本的高低、社会公众的资产偏好及资产组合的调整、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偏好程度调整、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偏好程度影响现金漏损的因素:公众的消费习惯与流动性影响现金漏损的因素:公众的消费习惯与流动性偏好、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银行系统的服务质量偏好、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银行系统的服务质量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转化的因素:定期存款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转化的因素:定期存款的利率、收入与财富、公众投资渠道的多少的利率、收
16、入与财富、公众投资渠道的多少货币供应量理论模型的推导货币供应量理论模型的推导 假假定定:M M1 1为为狭狭义义货货币币供供应应量量,即即商商业业银银行行活活期期存存款款加加流流通通中中现现金金,M M2 2为为广广义义货货币币供供应应量量,即即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全全部部存存款款加加流流通通中中现现金金,B B为为基基础础货货币币,即即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存存款款准准备备金金与与流流通通中中现现金金之之和和,R R为为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存存款款准准备备金金总总额额,r r为为法法定定准准备备金金率率,e e为为超超额额准准备备金金率率,C C为为流流通通中中现现金金,D D为为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各各种种
17、存存款款总总额额,D Dd d为为商商业业银银行行活活期期存存款款,n n为为活活期期存存款款与与存存款款总总额额的比率,的比率,h h为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为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M M1 1=D=Dd d+C +C (1 1)M M2 2=D+C =D+C (2 2)B=R+C B=R+C (3 3)R=Dr+De R=Dr+De (4 4)C=Dh C=Dh (5 5)D Dd d=Dn =Dn (6 6)将(将(4 4)、()、(5 5)代入()代入(3 3),得:),得:B=Dr+De+Dh=D B=Dr+De+Dh=D(r+e+hr+e+h)()(7 7)将上式转换,得:将上式转
18、换,得:D=1/(r+e+h)D=1/(r+e+h)B B (8 8)将(将(8 8)代入()代入(5 5),得:),得:C=D C=Dh=h/(r+e+h)h=h/(r+e+h)B B (9 9)将(将(8 8)代入()代入(6 6),得:),得:D Dd d=D=Dn=n/(r+e+h)n=n/(r+e+h)B B (1010)将(将(9 9)、()、(1010)式代入()式代入(1 1),得:),得:M M1 1=D=Dd d+C=(n+h)/(r+e+h)+C=(n+h)/(r+e+h)BB 将(将(8 8)、()、(9 9)代入()代入(2 2),得:),得:M M2 2=D+C=(
19、1+h)/(r+e+h)=D+C=(1+h)/(r+e+h)BB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与货币乘数与“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的关系是正比还是反比?我看到有的书上解释与的关系是正比还是反比?我看到有的书上解释与M M1 1成反比,与成反比,与M M2 2成正比,如何理解。教材上这个比例成正比,如何理解。教材上这个比例t t出现在分母上,按理应该是成反比。出现在分母上,按理应该是成反比。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有一个理论前提,活期存款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有一个理论前提,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是不同的。按照法定存与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20、率是不同的。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衷,即保证和提高商业银行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衷,即保证和提高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基于活期存款的流动性较强,被转移的清偿能力,基于活期存款的流动性较强,被转移和支付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和支付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相对较高;定期存款由于到期才能支取,未到金率相对较高;定期存款由于到期才能支取,未到期支取将损失利息,因此,流动性较低,法定存款期支取将损失利息,因此,流动性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就相对较低。准备金率也就相对较低。鉴于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表述,我们首先约定如下:以存款鉴于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表述,我们首先约定如
21、下:以存款总额为分析对象,各比率均为各项目与存款总额的比率,存款总额为分析对象,各比率均为各项目与存款总额的比率,存款又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比率为活期存款占存款又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比率为活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定期存款比率为定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因总额的比例,定期存款比率为定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因此,活期存款比率与定期存款比率的和为此,活期存款比率与定期存款比率的和为1;活期存款比率高,;活期存款比率高,意味着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低,即定期存款比率低。意味着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低,即定期存款比率低。如果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进而是货币供应量的
22、关系是正相如果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进而是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是正相关,则定期存款比率就是负相关;如果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关,则定期存款比率就是负相关;如果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进而是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是负相关,则定期存款比率就是正数进而是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是负相关,则定期存款比率就是正相关。下面我们以活期存款比率为分析的对象。相关。下面我们以活期存款比率为分析的对象。在所有存款中,如果活期存款比率高,即活期存款转化为定在所有存款中,如果活期存款比率高,即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比例较低,则商业银行需要上缴的法定准备金就较高,期存款比例较低,则商业银行需要上缴的法定准备金就较高,即更多的存款适用较高的法
23、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必然较即更多的存款适用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必然较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反之,亦然。反之,亦然。将上述结论适当转换就是,定期存款比率即活期存款转化为将上述结论适当转换就是,定期存款比率即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与货币乘数成正比。反之,亦然。定期存款的比率与货币乘数成正比。反之,亦然。由于货币供应量又有由于货币供应量又有M M1 1和和M M2 2之分,上述结论也就有了之分,上述结论也就有了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对于狭义货币供应量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对于狭义货币供应量M M1 1
24、而言,由于而言,由于只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如果活期存款比率高,而且活只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如果活期存款比率高,而且活期存款适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此,期存款适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此,货币乘数将降低,货币供应量与活期存款比率成反比。货币乘数将降低,货币供应量与活期存款比率成反比。对于广义货币供应量对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 M2 2而言,如果活期存款比率高,鉴而言,如果活期存款比率高,鉴于活期存款适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于活期存款适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此,货币乘数将降低,货币供应量与活期存款比率乘反此,货币乘数将降低,货币供应量与活期存款比率
25、乘反比。这一结论与上面的结论没有任何差别。比。这一结论与上面的结论没有任何差别。如果假定存款总额既定,活期存款比率越高,则狭义如果假定存款总额既定,活期存款比率越高,则狭义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M M1 1就相对较多,即相对同样的基础货币而言,就相对较多,即相对同样的基础货币而言,狭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M M1 1的货币乘数相对较大,活期存款比率的货币乘数相对较大,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成正比,与狭义货币供应量成正比;反之亦与货币乘数成正比,与狭义货币供应量成正比;反之亦然。这一结论无疑与上面的结论存在矛盾。如何理解这然。这一结论无疑与上面的结论存在矛盾。如何理解这一矛盾,成为教师讲授和学
26、生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矛盾,成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上述讨论的假定是存款总额不变,即广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上述讨论的假定是存款总额不变,即广义货币的货币乘数既定的情况下,而这一既定的假定必然是活期货币的货币乘数既定的情况下,而这一既定的假定必然是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与货币供应量成反比,因此,对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与货币供应量成反比,因此,对于广义货币而言,活期存款比率无疑是与货币供应量成反比的。于广义货币而言,活期存款比率无疑是与货币供应量成反比的。在接受或承认上述结论的前提下,我们才开始讨论狭义货币供在接受或承认上述结论的前提下,我们才开始讨
27、论狭义货币供应量与活期存款比率的问题,而在此情况下,活期存款比率对应量与活期存款比率的问题,而在此情况下,活期存款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已经转变为由于货币存款比率所引起的存款结货币乘数的影响已经转变为由于货币存款比率所引起的存款结构的问题,即活期存款比率越高,在存款总额既定(即接受活构的问题,即活期存款比率越高,在存款总额既定(即接受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供应量呈反比的结论)的情况下,更多的存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供应量呈反比的结论)的情况下,更多的存款体现在狭义货币中,从而使得狭义货币的货币乘数相对增大。款体现在狭义货币中,从而使得狭义货币的货币乘数相对增大。上述推论进一步明确就是,在货币供应量与活期存
28、款比率成反上述推论进一步明确就是,在货币供应量与活期存款比率成反比的总体结论下,活期存款比率相对改变了广义货币与狭义货比的总体结论下,活期存款比率相对改变了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的关系,对二者的货币乘数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如果假定活币的关系,对二者的货币乘数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如果假定活期存款比率较高,则使得狭义货币的货币乘数相对提高,广义期存款比率较高,则使得狭义货币的货币乘数相对提高,广义货币的货币乘数相对降低,但这并没有也不能改变活期存款比货币的货币乘数相对降低,但这并没有也不能改变活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的总体结论。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的总体结论。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
29、生性 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货币供应量并不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货币供应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而是完全由货币当局决定的是由经济因素,而是完全由货币当局决定的 外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在经外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从本质上看,现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
30、,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当局所无法控制的,其决定作用的是是货币当局所无法控制的,其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内部的多种因素经济体系内部的多种因素 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货币供给模型可以看出,微货币供应量;从货币供给模型可以看出,微
31、观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观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币供应。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从经济理论的发展来看,凯恩斯在从经济理论的发展来看,凯恩斯在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它的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经济运行,但其自身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变化影响经济运行,但其自身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其理论基础在于:货币供给的弹性几乎为零,私人其理论基础在于:货币供给的弹性几乎为零,私人部门无法影响货币供给,只有中央
32、银行根据经济形部门无法影响货币供给,只有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的需要,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因势和政策的需要,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在其货币供求理论模型中,货币供给曲线是垂此,在其货币供求理论模型中,货币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直的。新古典综合论: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的综合新古典综合论: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的综合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新古典综合论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由商业银行新古典综合论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由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的行为所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和工商企业的行为所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决定于经济体系中的很多变量,随着金融创新和资决定
33、于经济体系中的很多变量,随着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些变量并不受中央银行的控制。本市场的发展,这些变量并不受中央银行的控制。从银行角度看,只要有贷款需求,银行总是能提供从银行角度看,只要有贷款需求,银行总是能提供信贷并由此创造出多倍的存款货币;从企业的角度信贷并由此创造出多倍的存款货币;从企业的角度看,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和信用,扩大信用看,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和信用,扩大信用规模。规模。从现代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型看,货币供给在相当从现代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型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的,而外生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大程度上是内生的,而外生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设。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34、分析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 理论: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理论: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货币供给量具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性,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有外生性,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现金发行、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方式来控制以通过现金发行、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方式来控制作为经济系统外生变量的货币供应量。作为经济系统外生变量的货币供应量。依据:依据:1.1.货币供应量取决于三大因素:基础货币、存款准货币供应量取决于三大因素: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比率和现金比率。备金比率和现金比率
35、。2.2.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3.3.实证研究表明货币需求在长期内是极为稳定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需求在长期内是极为稳定的。4.4.并不否认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只是程度较弱并不否认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只是程度较弱。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理论: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供给量难以由中理论: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供给量难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主体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的。货币供应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共同决定的。货币供应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依据:依据:1.1.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和
36、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2.2.贷款受存款的制约程度下降。贷款受存款的制约程度下降。3.3.金融创新可以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金融创新可以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4.4.企业可以通过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而扩大信用企业可以通过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而扩大信用规模。规模。5.5.并不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并不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结论: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结论: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量不完全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量不完全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而是一个受经济体系内部生变量,而是一个受经济体系内部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诸多
37、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就不可能是绝对的,而是相的控制就不可能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的。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使得传统的通过控制准备金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使得传统的通过控制准备金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模式有效性降低甚至失效货币政策模式有效性降低甚至失效工具创新:货币替代物的广泛出现工具创新:货币替代物的广泛出现现金比率的变化、活期存款比率的变化、准备金现金比率的变化、活期存款比率的变化、准备金政策的失效(不需交纳准备金存款的出现、存款在政策的失效(不需交纳准备金存款的出现、存款在适用不同准备金要
38、求的存款之间的转移)适用不同准备金要求的存款之间的转移)机构创新: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备了存款创机构创新: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备了存款创造能力,但却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之外造能力,但却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之外制度创新:资产与负债的证券化制度创新:资产与负债的证券化市场创新:新市场的涌现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市场创新:新市场的涌现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无法有效覆盖所化,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无法有效覆盖所有市场有市场争论的实质及其政策含义争论的实质及其政策含义 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 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争论的政策意
39、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货币政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货币政策可能无效。策可能无效。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具有可控性,具有可控性,货币政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策是有效的。从货币供应量到信用可得性从货币供应量到信用可得性 从货币供应量到利率:资金的数量型调控与从货币供应量到利率:资金的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价格型调控国外学者的国外学者的争论争论 外外生货币供应论: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代代表表人人物物:凯凯恩恩斯斯(19361936);弗弗里里德德曼曼(19631963);
40、);米什金米什金(19981998)等。)等。主主要要依依据据:中中央央银银行行对对基基础础货货币币的的可可控控性性很很强强;同同时时对对决决定定货货币币乘乘数数的的因因素素具具有有强强大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政策意义:货币政策很重要(有效)。政策意义:货币政策很重要(有效)。内生货币供应论内生货币供应论 :货币供给由经济体系内诸多:货币供给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因素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代表人物:托宾(代表人物:托宾(19631963、19761976);萨缪尔森);萨缪尔森(19791979)、琼)、琼罗宾逊夫人(罗宾逊夫人(198219
41、82)等)等。主要依据:货币供给模型受众多主体行为影响,主要依据:货币供给模型受众多主体行为影响,实际经济运行对货币供给有决定性作用;金融创实际经济运行对货币供给有决定性作用;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影响巨大;中央银行受制于多方因新对货币供给影响巨大;中央银行受制于多方因素,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给。素,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给。政政策策意意义义:货货币币政政策策难难以以控控制制货货币币供供给给量量,中中间指标应该选择利率。间指标应该选择利率。国外学者的国外学者的争论争论国内学者的观点国内学者的观点 主张主张内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中央银内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强;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内行的独立性
42、不强;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内生性因素很强。生性因素很强。主张外主张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从本源从本源上说货币供给都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负上说货币供给都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决定的,货币供给是完全可以控债业务决定的,货币供给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我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权威和制的;我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权威和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问题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问题 多数人赞成内生论。多数人赞成内生论。基础货币角度:基础货币角度:供给渠道:外汇占款供给渠道:外汇占款 历史上:再贷款(计划性)、倒逼机制历史上:再贷款(计划性)、倒逼机制 现
43、实:金融稳定再贷款的内生性现实:金融稳定再贷款的内生性 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问题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问题 货币乘数角度:货币乘数角度:1998-2000 1998-2000年货币政策的实践:惜贷与慎贷年货币政策的实践:惜贷与慎贷 制度性的紧缩与技术性的放松制度性的紧缩与技术性的放松 资本充足率的货币政策含义资本充足率的货币政策含义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货币供给的非对称性:扩大与收缩货币供给的非对称性:扩大与收缩 圣诞节效应圣诞节效应1995-20021995-2002年年M M0 0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1995-20021995-200
44、2年年M M1 1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1995-20021995-2002年年M M2 2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我国货币供给可控性的现实分析我国货币供给可控性的现实分析基础货币基础货币B准备金准备金流通中现金流通中现金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 m准备存款比准备存款比率率R/D通货存款比通货存款比率率 C/D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我国货币供给可控性的现实分析我国货币供给可控性的现实分析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具有较大的控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具有较大的控制力。制力。中央银行应该承担起
45、不可推卸的调控责任。中央银行应该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调控责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需要适时调整并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需要适时调整并不断提高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调控能力。1994-20021994-2002年中国各层次货币供给统计年中国各层次货币供给统计 单位单位:亿元亿元 我国货币供应量以我国货币供应量以M M2 2衡量,衡量,19971997年底为年底为9099.539099.53亿元,亿元,20022002年底达到年底达到183246.94183246.94
46、亿元,亿元,5 5年内增长的年内增长的1 1倍多,而在此期间我国却一直面临通货紧缩的困倍多,而在此期间我国却一直面临通货紧缩的困扰。如何理解我国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扰。如何理解我国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何没有带来通货膨胀(麦金农之谜)?何没有带来通货膨胀(麦金农之谜)?货币化、交易主体和交易地域的拓展、货币流通货币化、交易主体和交易地域的拓展、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未充分就业并存在闲置资源、买方市速度的变化、未充分就业并存在闲置资源、买方市场、通货紧缩的氛围、适意储蓄缺口、越多越多的场、通货紧缩的氛围、适意储蓄缺口、越多越多的货币和越少越少的货币、巨额不良资产货币和越少越少的货币、巨额不良资产 2004 2004年底货币供应量情况:年底货币供应量情况:M M0 0为为21468.4921468.49亿元,亿元,M M1 1为为95971.0195971.01亿元,亿元,M M2 2为为250802.79250802.79亿元。亿元。2003 2003年底货币供应量情况:年底货币供应量情况:M M0 0为为19746.2319746.23亿元,亿元,M M1 1为为84118.8184118.81亿元,亿元,M M2 2为为279226.81279226.81亿元。亿元。2006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简表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