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类学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人类学学习.pptx(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讲 课程介绍及概论一、课程性质及课时 公共必修课,32课时二、课程学习要求 成绩=平时成绩+作业+卷面成绩三、授课内容 书本知识+案例四、教材 主要参考书:朱炳祥:社会人类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辅助教材:阿兰巴兰德(王建民等译):人类学历史与理论,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共57页五、授课结构历史建构理论古典进化论、传播学派、历史特殊论派、新进化论整体分析理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人类学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意义探求理论亲属制度经济政治宗教理论流派研究领域导论文化变迁研究方法文化变迁田野工作社会人类学结构图第2页/共57页六、导论(一)什么是人类学Anthro
2、pos+logos=anthropology1501年出现 德国学者亨德 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19世纪之前=体质人类学19世纪之后:体质(生物)人类学(biological/physical anthropology)、语言(linguistic anthropology)、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考古学(archaeology)第3页/共57页 Anthropology is the study of humans,past and present.To understand the full sweep and complexity of cu
3、ltures across all of human history,anthropology draws and builds upon knowledge from the soci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as well as the humanities and physical sciences.A central concern of anthropologists is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o the solution of human problems.Historically,anthropologists
4、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trained in one of four areas: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biological/physical anthropology,archaeology,and linguistics.Anthropologists often integrate the perspectives of several of these areas into their research,teaching,and professional lives.第4页/共57页Sociocultural Ant
5、hropology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ists examine social patterns and practices across cultures,with a special interest in how people live in particular places and how they organize,govern,and create meaning.A hallmark of 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its concern wi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both
6、within and among societies,and its attention to race,sexuality,class,gender,and nationality.Research in 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distinguished by its emphasis 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which involves placing oneself in the research context fo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 to gain a first-hand sens
7、e of how local knowledge is put to work in grappling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of everyday life and with basic philosophical problems of knowledge,truth,power,and justice.Topics of concern to 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ists include such areas as health,work,ecology and environment,education,agriculture
8、and development,and social change.第5页/共57页Biological(or Physical)AnthropologyBiological anthropologists seek to understand how humans adapt to diverse environments,how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processes work together to shape growth,development and behavior,and what causes disease and early death.In
9、addition,they are interested in human biological origins,evolution and variation.They give primary attention to investigating questions having to do with evolutionary theory,our place in nature,adaptation and human biological variation.To understand these processes,biological anthropologists study o
10、ther primates(primatology),the fossil record(paleoanthropology),prehistoric people(bioarchaeology),and the biology(e.g.,health,cognition,hormones,growth and development)and genetics of living populations.第6页/共57页ArchaeologyArchaeologists study past peoples and cultures,from the deepest prehistory to
11、 the recent pas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aterial remains,ranging from artifacts and evidence of past environments to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s.Material evidence,such as pottery,stone tools,animal bone,and remains of structures,is examin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oretical paradigms,to address suc
12、h topics as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groupings,ideologies,subsistence patterns,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Like other areas of anthropology,archaeology is a comparative discipline;it assumes basic human continuities over time and place,but also recognizes that every society is the product of
13、 its own particular history and that within every society there are commonalities as well as variation.第7页/共57页Linguistic AnthropologyLinguistic anthropology i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ways in which language reflects and influences social life.It explores the many ways in which language practices d
14、efine patterns of communication,formulate categories of social identity and group membership,organize large-scale cultural beliefs and ideologies,and,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forms of meaning-making,equip people with comm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ir natural and social worlds.Linguistic anth
15、ropology shares with anthropology in general a concern to understand power,inequality,and social change,particularly as these are constructed and represented through language and discourse.第8页/共57页(二)产生和发展历史不太好,表现还可以(三)理论范式范式:包含了许多小理论的大理论(四)人类学理论范式历史性观点:进化论、传播论、马克思主义(在某些方面)、文化区域研究(在某些方面)共时性观点:相对论、结构
16、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认识研究、文化区域研究(在绝大多数方面)、功能主义(在某些方面)、阐释主义(在某些方面)第9页/共57页互动观点:互动论、过程论、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在某些方面)、阐释主义(在某些方面)马克思主义(在某些方面)(五)研究对象 研究人类的过去与现在(六)基本精神与研究伦理第10页/共57页(七)职业 大学/学院、政府部门、NGO组织、商业、医疗服务,等等。第11页/共57页第一周课后作业:过渡仪式 “过渡仪式”这个术语与阿诺德-范-盖内普相联系,他在1909年出版了一本著作过渡仪式。通过过渡仪式,社会进行自我复制,例如成人礼、婚礼、葬礼等等。人们被给予新的身份而不
17、用改变社会结构,各种典礼的公众化特征每年都在提醒居民,社会提供了大家相互间的伙伴关系、权利和义务。第12页/共57页过渡仪式同时发挥两种功能:1.允许人被整合到社会中;2.使参与者得到一种精神世界一体化和“社会组织”一体化的神秘体验。第13页/共57页过渡仪式的三个阶段:分离:特征是个人或群体从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固定点离开朝向某个未知的事物。阈限:一个模糊的发展过程,他或她处在某种在社会之外的感觉之中。融合:在这个阶段人们返回成为新的人,通常比原来等级更高。第14页/共57页第一讲 古典进化论(Evolutionism)古典进化论的产生是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界碑。该学派活跃于19
18、世纪60至90年代,成熟的标志是泰勒的原始文化(1871)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1877)。第15页/共57页一、古典进化论产生的背景(1)人类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建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第16页/共57页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1.生平1832-1917 1896年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 2.基本理论 (1)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2)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差别,但是总会循序渐进;(3)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这无论对于分子或有机体的
19、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讲都是如此。第17页/共57页 3.宗教理论 (1)明确了什么是宗教 (2)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和产生 (3)万物有灵论 4.婚姻家庭理论 (1)泰勒研究了“回避”习俗;(2)研究了父母与子女命名的习俗,亲从子称;(3)讨论了父系继嗣、母系继嗣和双系继嗣的问题,包括家族名称、财产、地位与权利的继承;(4)对“产翁”习俗进行了研究,称其为“滑稽的行为”;(5)研究了抢婚习俗和外婚制。第18页/共57页5.泰勒的人类学研究方法 比较法 残存法 统计法第19页/共57页三、摩尔根的人类学理论1.生平 1818-18812.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分期理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第20
20、页/共57页3.理论支柱 生产技术发展阶段论 家庭发展阶段论 氏族理论 财产观念发展理论第21页/共57页4.4.评论摩尔根的理论 (1)对摩尔根用生产技术的高低来建构社会发展分期的批评,认为这是忽略了生产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的关系。而他所列举的一些生产技术分期特征也存在问题。(2)对家庭发展理论的批评。(3)对于摩尔根氏族理论的批评,一是认为氏族制度不是普遍存在,二是反对母系氏族制先于父系氏族制。第22页/共57页四、其它进化论者的研究1.巴斯蒂安的人类心理一致说2.巴霍芬的母权论3.麦克伦南的内外婚制度4.卢伯克的宗教阶段论5.弗雷泽的金枝6.韦斯特马克的父权制7.马雷特的泛生论第23页/共
21、57页五、评述进化论 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古典进化论,关注人类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宏观发展,为学科的建立作出了贡献。然而,这种进化论是单线进化论,不考虑环境与地理所造成的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其立论基础是人类心智能力的一致性。这一理论以西方文化的“进步性”为前提,为欧洲中心主义作了论证。后来的人类学者批评古典进化论是一种“猜想的历史”(conjectural history)或“推测的理论”(speculative theory)。古典进化论的基本结论与研究方法在20世纪初即已被悬置,“今人欲得初民社会的正确知识,不取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而读罗伊的初民社会和里弗斯关于社会组织的著作。”第24页/共
22、57页传播学派(Diffusionism)一、概况 传播学派是将人类社会文化的变迁归因于从一起源地传播到其他地方的学派。反对: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 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对立面:古典进化论理论核心:认为传播与移动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25页/共57页二、基本观点:一是人类的独立发明是有限的二是世界的文明都是由少数几个文明传播的结果三是传播是一个历史过程。德国:拉策尔、弗罗贝纽斯、格雷布内尔英国:里弗斯第26页/共57页三、“文化圈”学说 “文化圈”学说影响最大的国家是在德国和奥地利。以奥地利
23、 W.施密特和德国 W.科佩斯为首的一派,亦称“维也纳学派”或“天主教学派”。格雷布纳和施密特的学派又合称为文化圈学派。施密特等以教会为背景,1906年创办了人类杂志和“人类研究所”,进行了大量的民族学调查和研究,目的在于运用民族学资料论证圣经中的一套世界观:原始神启和原始一神观念是宗教的发端形式;一夫一妻制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式;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私有财产制度自古以来便是社会的基础。他们通过这些活动从理论上维护当时受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冲击的资本主义制度,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合理的、自古就有的、永世长存的。第27页/共57页四、评论 传播学派批评进化论忽视传播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重视
24、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交融,为人类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传播论只是解释文化现象的一种视角,文化现象并不能完全用传播主义去解释,那种以文化因素的机械组合来解释文化以及以某一种文化的传播来构建世界文化史的观点显然与事实本身不符,因而缺乏说服力。第28页/共57页第四讲 历史特殊论派 以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弗兰茨博厄斯(Franz Boas,1858-1942)为首的历史特殊论派(亦称博厄斯学派)是一种以历史特殊论为基本理论核心、以文化区为研究方法、以文化相对主义为研究态度而建立起来的人类学理论。第29页/共57页一、博厄斯及其理论(一)生平 1858-1942 1958年 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家庭
25、 1883-1884年 参加巴芬岛实地考察 1887年 加入美国国籍 1896年 任哥伦比亚人类学讲师 1899年 任该校人类学教授 1898年 重建了美国人类学家杂志 1900年 发起成立了美国人类学会,并与1907-1908年担任该会主席。第30页/共57页(二)著述美国印第安人语言手册(1911)原始人的心智(1911)等。其理论上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原始人的心智。原始艺术(1927)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种族、语言与文化(1940)普通人类学(1938)第31页/共57页(三)理论1.1.基本观点 博厄斯的文化观之最大特点是将某一文化的历史研究置于首位,而不是研究全人类普遍文化的历史
26、。历史特殊论派的核心理论是“历史特殊论”。博厄斯认为,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这种历史一部分取决于该社会集团特殊的内部发展,一部分取决于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他认为传播论的“传播”以及古典进化论关于文化进化普遍规律皆不能用来成功地解释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和特殊的原因。要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即构拟该文化的历史。这里涉及到博厄斯对普遍规律与特殊历史之间关系的看法。第32页/共57页2.“2.“文化区”理论 历史特殊论的理论基点必然导致运用文化区的研究方法
27、,因为具体的历史只有在一个具体的文化区里面方可进行研究。在普遍历史目前还无法建立起来的时候,就更需要去研究具体文化区的历史。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能的空间单位。博厄斯是在整理民族志资料搞陈列品分类时提出了“文化区”概念的,后来博厄斯的学生威斯勒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文化区”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威斯勒认为文化是由各个层次的单元所组成的一种完整的结构。“文化区”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区”还是一个“强度”概念。第33页/共57页3.3.文化相对论 由文化特殊论也必然导出文化相对论。文化相对论是一种认为文化只能依据发生该文化的地理环境、
28、社会环境和历史传统等背景来理解与评价的学说。它既是一种文化理论,也是一种文化态度,又是一种文化策略,还是一种研究方法。首先,作为一种文化理论,文化相对论强调环境与历史对于一种具体的特殊的文化形成的影响。其次,作为一种文化态度,文化相对论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衡量文化的标准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故而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再次,作为一种文化策略,文化相对论对欧洲文化中心主义起到了颠覆作用。后来的解释人类学“实质上文化内部或文化之间交流的相对主义模式。”最后,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文化相
29、对论包含了对解释过程本身的认识论反思。第34页/共57页(四)学生培养 博厄斯最重要的功绩之一,就是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并确立了文化人类学在美国学术界的地位。克鲁伯、罗维、柯尔、萨丕尔、赫斯科维茨、戈登威泽、莱塞、雷丁、威斯勒、霍贝尔、本尼迪克特、米德、邦泽尔、蒙塔古第35页/共57页二、博厄斯学生的观点 (一)克鲁伯(Alfred Loues KroeberAlfred Loues Kroeber,1876-1876-19601960):文化形貌理论 阿尔弗雷德路易斯克鲁伯的代表作是文化成长的形貌,他的文化观是一种“超机体论”的文化观。他认为文化具有“超有机体”的性质,同时也是“超个人”的。
30、个人只是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例证。文化完全可以不受个人影响而独自发展。他研究西方妇女三百年服饰的变化,目的就是证明作为文化一种要素的服饰,其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与轨迹,并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第36页/共57页(二)罗维:初民社会 罗伯特哈里罗维(Robert Harrt Lowie,1883-1957)的主要代表作是初民社会(1920)、文明与野蛮(1929)等。他认为“物质文化的历史”与“社会组织的历史”之间存在着重大分别。他主张物质文化容易评判优劣,比如铁斧比石斧耐用、锋利;但是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则难以比较。他在文明与野蛮中认为现代文明只不过是从四面八方东拼西凑起来的一件百衲衣。他的初民社
31、会是取代摩尔根古代社会成为研习人类学的必读书,列维-斯特劳斯就是读了这本书受到启发与影响走上人类学研究道路的。第37页/共57页(三)萨丕尔:语言研究 他批评了将语言看作思维外衣的看法,认为“语言并不像一般的但是肤浅的想法那样,是贴在完成了的思维上的标签。”后来在作为一门科学的语言学的地位中明确宣称:语言强有力地制约着我们对社会问题和社会过程的看法。人类并不仅仅生活在客观世界中,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已经成为他所属的那个社会的表达工具的特定语言。认为语言仅仅是解决交际和思考方面特殊问题的一种偶然使用的工具,这实在是一种错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一假说的核心是“语言结构制约着思维模式,因而
32、也决定着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第38页/共57页(四)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 主要著作有文化模式(1934)、菊花与刀(1946)等。她以文化模式论著名于世。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论是对各种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的解释。她有一个著名的命题:“文化是大写的人格”(Culture is personality writ large),这是认为文化是一组人格心理特征的规范化、合法化和制度化,或者说,文化是一组人格心理特征在规范、组织、习俗和制度上的投射。第39页/共57页(五)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Margaret Mead,1901-19781901-1978):心理人类学 主要观点是文化
33、决定人格。萨摩亚人的成年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第40页/共57页第五讲 新进化论一、怀特普遍进化论1.生平(1900-1975)192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人类学,1927年获人类学博士学位;1927-1930年任布法罗大学讲师,导致他阅读摩尔根的著作,由此开始了向进化论观点的转变;1930-1970密执安大学建立并领导了文化人类学系;1936年访问中国燕京大学;同时兼任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第41页/共57页2.怀特的进化理论与摩尔根的古典进化理论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同意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
34、,全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这种文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性和单纯性构成二者之所以称为进化论的基础。不同点:怀特不像摩尔根那样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而是用能源的获取来作标志。同时,怀特特别强调了文化发展的独立性或超有机体性,所以,他的理论被人称为新进化论,后来将他的理论与其他新进化理论相区别,又称之为普遍进化论。第42页/共57页3.3.怀特的进化论思想(1 1)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符号 怀特认为,整个世界由三个领域组成,即无生命的现象构成的物理领域,有机现象构成的生物领域,由符号使用构成的思想、信念、语言、器皿、习俗、情感、制度等事件组成的文化领域。没有符号就不会有文化,其中
35、语言是符号表达的最重要形式。使用符号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第43页/共57页(2 2)文化进化的标志是人类获取能量的增长 怀特认为,使用符号的能力使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可能,但是,符号未曾为文化进化提供动力,而这种动力只能来自能量。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的进化历史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依靠自身能源即自身体力的阶段;第二,通过栽培谷物和驯养家畜,即把太阳能转化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资源的阶段;第三,通过动力革命,人类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作为能源的阶段;第四,核能阶段。第44页/共57页文化进化的标准:C=ET或ETC 其中,C代表文化(Culture),E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Energ
36、y),T代表开发能源的工具与技术的效率(Technology)。按照怀特的观点,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文化系统中区分出三种要素:(1)每人年平均利用的能量;(2)开发能量并辅助使用的技术手段之效率;(3)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与服务的产量。这个公式是文化进化的基本规律:在其他因素不变,文化随每年人均利用能量的增长而进化,或随开发并将能量付诸使用的技术手段效率的增长而发展。第45页/共57页(3 3)技术发展是整个文化进步的基础 怀特将整个文化划分为三个亚系统,即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三个亚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技术系统处于基础,思想意识系统处于最上层,中间为社会系统。其中,技术进步对文化的进化起
37、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文化能否进步,最主要的是对能量的发展、利用和控制,这唯有通过技术手段才能达到。社会系统本质上受技术系统的决定,即技术系统是自变量,社会系统是因变量。思想意识系统表达技术系统,并反映社会系统。第46页/共57页(4 4)文化决定发明与革新 怀特坚持文化是一个自我产生、自我运行、自我发展的独立体系,它不但是人类天性的决定因素,也是发明与革新的决定因素。他驳斥了“需要是发明之母”的观点,指出,首先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即使有需要,也不会出现发明。其次,历史事实不止一次证明,人们发对发明与革新,即使这些发明与革新是人类社会需要或有益于人类的。历史上许多独立但又是同时发现和发明的例子
38、说明,当文化发展到一定基础,发明和发现就会出现,这似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具有文化发展的必然性,任何人都无法阻遏其出现。为此,怀特提出了“文化就是文化的原因”的论断。N(N-1)可能产生的新发明的数目=2第47页/共57页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理论1.1.生平(1902-19721902-1972)1921年入加州伯克利分校学习;1929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1929年任教于密执安大学,1930年转入犹他大学,1933年又到伯克利分校任讲师;1935年进入史密森研究院,1943年在该院建立了文化人类学研究所;1946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接替林顿退休后留下的位置;1952年受聘为伊利诺伊大
39、学研究教授,获得人类学韦金奖;1954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0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创立了人类学系;著作:盆地高原土著的社会政治群体(1938)、文化变迁论(1955)等。第48页/共57页2.2.斯图尔德的进化论思想(1 1)多线进化论 斯图尔德对统治美国人类学界长达半个世纪的博厄斯学派的反进化论观点持批判态度。他与怀特都坚持:文化人类学的中心任务是发现随时间推移而呈现出来的世界文化发展规律,并从因为关系方面加以解释。斯图尔德指出,在解决上述任务的尝试中,文化人类学界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 单线进化论,认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摸一样的,只承认这种发展有阶段的差别。与上述观点完全
40、相反的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强调各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世界各种文化必须机械地历经从低级向高级排列的每个阶段。多线进化论,这是他提倡的理论。在他看来,文化与其生态环境是不可分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第49页/共57页 他认为:一定的基本的文化类型在相似的条件下,可以沿着相似的道路发展,然而这种在人类所有群体中,按照同样的顺序出现的具体文化是很少的。斯图尔德还认为,整个文化体系分为核心文化系统和外围文化系统,核心文化指的是与人类生计活动有关的文化,主要是技术经济因素;除此之外的为外围文化或非核心文化。所谓生态环境对文化进化的决定作用,最集中地体现为它对人类开发技术生产
41、技术的进化的制约作用,以及对人们利用技术适应特殊行为方式的制约作用。第50页/共57页(2 2)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环境、生物有机体和文化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不像传统生态学那样仅研究自然环境与生物有机体之间的关系。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三个方面:生产技术或工具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生产技术与人的“行为”方式的关系;“行为”方式对文化其他方面的影响。第51页/共57页(3 3)文化类型的理论 文化类型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存方式差异,以及观念、信仰、兴趣、行为、习惯、智力发展方向和心理性格不同而形成的具有相似文化特征或文化素质的地理单元。斯图尔德的第三个贡献是对文化类型的研究,他认
42、为,文化人类学家过去多从事简单社会的研究,而现在开始进行复杂社会的研究,因为,过去使用的许多概念已无法描述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情况,必须创造和建立新的概念。他创造的“社会文化整合水平”就是对不同文化类型进行描述、分析、比较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和一种研究方法。文化类型分为三个层次:家庭、群落(村落或社区)和国家。家庭的整合水平最低,国家的整合水平最高。第52页/共57页三、塞维斯和萨林斯的进化理论1.1.生平(1)塞维斯(1915)怀特和斯图尔德的学生,1950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密执安大学与加州大学任教。(2)萨林斯(1930)与塞维斯同学,1952年在密执安大学获取硕士学位,同
43、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波兰尼,1954年获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密执安大学、巴黎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第53页/共57页萨林斯第54页/共57页2.2.进化理论思想 塞维斯和萨林斯力图将怀特的普遍进化论与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结合在一起,他们认为这两种理论是互相补充而不是相互冲突的。他们将进化区别为特殊进化与一般进化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同属于一个进化过程,或者说是进化的二重性。特殊进化近似于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而一般进化则相当于怀特的普遍进化:进化“一方面是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由阶段到阶段的一般发展;另一方面是各种类型的文化的特殊进化。”或者“进化是不断朝两个方面的运动。第55页/共57页 在塞维斯与萨林斯的进化观中,进化是一种双向性活动:一方面是提高专门化的适应性,这是适应水平的提高,这就是特殊进化;另一方面,则是一级一级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或进步,这是综合水平的提高,这就是一般进化。第56页/共5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7页/共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