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_自然_文化关联_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概念与类型解读_段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_自然_文化关联_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概念与类型解读_段婷.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遗产领域“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这一概念,始于 1992年 12 月在美国圣菲1)(Santa Fe)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16 届会议。会后于1994年公布的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2)(下称操作指南)首次正式使用曾广泛用于地理学学科领域的文化景观3)概念,定义“文化景观”为“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combined works of nature and of man)。反映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1会议决定将“文化景观”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景观”正
2、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体系中的遗产类型。文化景观作为文化遗产亚类,世界遗产委员会随后一系列专家会议和区域会议中多次对其进行讨论,初期内容集中在文化景观遗产类型的多样性、世界地域范围内的均衡性、文化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管理等方面 2。2006 年以来,文化景观的热点议题集中在“城市历史景观”“乡村景观”和“遭受威胁的景观”等。这些讨论为缔约国如何理解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如何评价和申报文化景观,如何保护和管理文化景观提供了指导性的原则,推动了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领域和公众领域的发展。1 关于“文化景观”的概念如何理解文化景观的核心概念“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自然与人类联合创造,这两个创造
3、力量如何运行、互动、共同创作。中国杭州西湖是典型的文化景观,这一例证具体形象地反映出文化景观生成的动因与过程。西湖不是纯自然的美景,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西湖不是纯人工建造的,西湖从海水浸蚀的泻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西湖的盛大景观是由经过几千年的自然力和千百年人工建造共同雕琢而成。尤其典型的是作为“题名景观”的西湖十景的设计过程,始于画家和诗人对于风景的提炼和再创造,属于艺术家设计的景观,之后经由众人的传播而成立,获得广泛的认可和持久的传播,最终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名胜。所以说“西湖十景”是人和自然反复互动长期形成的
4、固定了的景观即文化景观。人与自然环境物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孕育出一种全新景观特征和文化习俗,若此状态持续足够长时间,保持一定延续后,就形成了文化景观。美国地理学家卡尔索尔4)提出“文化景观是被多样文化塑造了人 自然文化关联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概念与类型解读Human,Nature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s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s and Categories of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Context of World Heritage 段婷 Duan Ting 林源 Lin Yua
5、n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710055)收稿日期2015/10/13摘 要分析了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的语境下最核心的要素人与环境持续互动的力量,其是否具有突出普遍价值是衡量遗产地是否属于文化景观的标准,亦是文化景观与其他遗产类型区别之所在;同时论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文化景观划分的3种类型符合文化景观特征,认为这是位于世界遗产层面恰当的分类方式。关键词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类型;世界遗产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ost fundamental element of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context of wor
6、ld heritage,i.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argues that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s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spectrum of cultural landscape,but also distinguishes it from other heritage types.It also testifi es to the categorization of three types of cultural landscape recognized
7、by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a s an appropriate way on a global scale.KEY WORDScultural landscape;cultural landscape categories;world heritage019ARCHITECTURAL JOURNAL遗产保护Heritage Preservation的自然景观。文化是主体,自然环境是介质,文化景观是结果”3。文化景观表现出人对自然的改变,同时也体现自然对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联系人和自然之间的力量产生的文化回应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的结
8、果就是文化景观。以西湖为例来解释这种被多样文化塑造了的景观结果。1)关于人对自然的改变。唐白居易居官杭州时,主持疏浚西湖及周边河道,以挖出的湖泥兴筑长堤,拦蓄湖水,美化了西湖景观,开启了西湖具有景观价值的造景活动。北宋苏轼疏浚西湖、建筑苏堤,苏堤的出现不但让南来北往的车马行人不再环湖绕远,而且为空阔的水面平添了一道贯通两岸的六桥风光。同时在苏堤夹道种植桃树、杨柳、秋芙蓉等,形成苏堤“桃柳相间”的特色植物景观。之后各个朝代都对西湖进行疏浚与修葺,直至西湖景观达到全盛。这些人工修筑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的改变。2)关于自然对人的影响。西湖自然的湖光山色在上千年的历史上引发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
9、承载了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和现代社会各阶层的情感寄托和审美享受,在中国的绘画、诗词、戏曲、史志、笔记、散文、小说等文学艺术领域得到充分表现。这是自然对人情感的启发。3)西湖代表着“人间天堂”所呈现的高度文化象征性以及赋予自然的深刻人文含义体现了中国人与西湖山水之间一种特殊关系。西湖景观具有积极的人与自然在精神层面的“情景交融”作用,承载着显著精神寄托的“栖居”功能,即所谓的“精神家园”,中国人与西湖之间已形成强烈的文化关联,正如余秋雨所言“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4。“文化景观”代表着人与自然相互共同作用下的杰作,强调反映数千年人与环境和谐互动的传统
10、,人类在长期生活生产中处理人地关系的智慧和人与自然之间特定的精神联系。文化景观正是强调这类价值,将包含着这种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独立出来,形成了新的遗产类型。2 “文化景观”的基本要素和评价标准世界遗产专家苏珊丹耶尔 5)认为文化景观包括 3 大要素:“人、环境及人与环境持续互动的力量(主要是社会的、经济的或政治的),而这 3 大要素的动态互动产生了带有一系列特征的显著文化回应”5。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评价很好地诠释了这 3 大要素。“自公元 9 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
11、,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数百年来,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景区乃至日本和韩国的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在景观营造的传统文化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6。可以将这段文字转化为,西湖其本身原始的自然山水(要素-自然环境)加以杰出景园规划、建构筑物设计和文人骚客的吟咏兴叹(要素-人),使之在漫长岁月中人与环境持续互动的雕琢下(要素-人与环境持续互动的力量)生发显著的文化回应(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从表 1 中要素可看出,这种人与环境持续不断互动的力量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审美,是作为文化景观的西湖不同于其他遗产类型的突出部分,是杭州西
12、湖作为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的体现7。文化景观遗产最核心的要素是人与环境持续互动的力量,这个最核心要素是否具有突出普遍价值是衡量某遗产是否能够成为文化景观的标准。或许此要素在有些遗产地包含的要素中也有,但并不具备突出普遍价值,就不能称之为文化景观,比如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景色秀丽的峨眉山,以其物种繁多、种类丰富的植物而闻名天下,突出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自然遗产地;自公元 1 世纪以来山上建造的一座座佛教寺院和摩崖石像使之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特别是堪称世界之最的乐山大佛,突出的佛教文化遗存使其被冠以文化遗产地。因此,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拥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要素分别是自然和人。
13、虽然人在建造和雕刻过程中一定会和自然发生联系互动,但未由此生发长期的互动关系,文化景观核心要素人与环境持续互动力量的价值并不突出,所以不能称之为文化景观。也就是说,文化景观可能符合多项世界遗产评价标准,但至少要符合其“人与环境持续互动的力量”有突出普遍价值这一项。文化景观与其他类型世界遗产阐释自表 1 西湖文化景观三大要素景观元素类别要素唐长庆二至四年白居易居官杭州,疏浚西湖建筑长堤。唐代宗时期李泌“开凿六井”。北宋元佑五年苏轼居官杭州,疏浚西湖建筑苏堤。明正德年间,疏浚西湖西部水域,形成湖心亭、小瀛洲。清雍正、嘉庆年间,疏浚西湖分别筑金沙堤、阮公墩。2000 年开始西湖西进工程。人工疏浚人保
14、!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飞来峰造像、灵隐寺、岳飞墓、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西泠印社、龙井。文化史迹南山峰峦系列。北山峰峦系列。山自然环境先秦至西汉,泻湖形成。东汉年间,筑海防大塘,西湖形成淡水湖泊。现代西湖水域(外湖、西里湖、小南湖、岳湖、北里湖)。水唐末五代,吴越国钱氏政权建都杭州。在西湖周边大兴佛寺、建佛塔、开石窟。南宋王朝高宗举国南迁,将杭州升为临安府。西湖周边建造大量宅院和佛寺。近现代立法保护管理西湖。政治经济宗教需要人与环境持续互动的力量北宋文人交往品茗,影响西湖“茶禅文化”的发展。南宋题名景观产生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断桥
15、残雪、柳岸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同期西湖引发大量文学和书画作品。南宋在西湖畔建岳飞墓,为西湖景观的文化内涵增添“忠孝文化传统”。明代西湖景观对东亚地区产生广泛影响。清代画家与文人形成新一轮的西湖艺术创作高峰。文化审美需要建筑学报 2016 03遗产保护Heritage Preservation020身的“突出普遍价值”是采用相同评价标准,共有 10 条(表 2)821。2011 年版本的操作指南将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评价标准合并,是整个标准修订历程中的根本性转折,打破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
16、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下称 公约)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割裂,既是对文化景观概念更深刻的理解,又引发了文化与自然互动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这种思考促使人们认识到全人类面临的生存挑战,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启迪了下一个阶段对世界遗产认识的重要性世界遗产应该贡献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9。文化景观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所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均是上表中所列的 10 条。但每类型遗产评价对象不同,即每类型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不同。自然遗产评价的是自然这一要素所传递出的突出普遍价值,对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评价的是人、自然两个要素同
17、时所传递出的突出普遍价值,而文化景观的评价对象是遗产地人与环境互动这一要素所传递出的突出普遍价值,以下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为例进行阐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2011 年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符合标准的第二、三、六条。标准二的应用具体到西湖而言,西湖自然山水形成较早,但自公元 9 世纪至今 1000 多年里,我国人民长期钟情大自然,同大自然的神往与反馈(人与自然互动下的西湖景观营造传统)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价值观)中国山水美学精神价值与“诗情画意”的审美理念,对中国其他景区(18 世纪中国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和圆明园等)乃至日本(京都东本愿寺涉成园)和朝鲜半岛(汉江“西湖十景”)的景观设计产生了
18、深远影响。所以说符合标准二的突出普遍价值是西湖景观营造传统形成的价值观影响巨大,不是文化史迹的建造理念也不是自然山水。西湖景区符合标准三,西湖的人文与景观经千年锻造而成,并随时间慢慢浸入这方水土、这方人,成为一种地域性格和文化品格。西湖深得传统遗风,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谨记李白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成为中国唯一不收门票的遗产地,保持着在商品化冲击下的优雅从容,过去是天堂,现在仍是天堂107。在西湖,自然山水是中国文人精神家园的文化传统在当代的成功演进,并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是其符合标准三的价值体现。标准六之于西湖,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眷顾,留下诸多名篇和典籍。
19、特别是由“西湖十景”所开创的诗、画、景中国传统景观设计模式和由其引发的文学和书画作品在日本、朝鲜半岛有明显的传播影响。综上,对西湖基本景观要素的分析和对其所符合的三条标准的阐释,说明了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是体现在人与自然互动这一要素中的。根据世界保护联盟(IUCN)的研究,世界遗产各类别关系如图 1。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类型;根据文化景观的评价标准,文化景观有可能符合遗产标准七十中的一条或若干条,即与自然遗产联合成为双重遗产。既然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又可以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下文简称“混合遗产”),它与“混合遗产”两者间有怎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1)从文化景观概念演变过程谈。197
20、2年公约对“文化遗产”的界定使用了“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其后 1977-1992年各版本的操作指南中“人类与其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与文化要素的结晶”等描述均出现在“自然遗产”应符合的标准中。1994 年的操作指南,正式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描述为“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是符合公约第 1 条关于文化遗产定义的财产11。同时指出,文化景观须符合文化遗产的部分或全部标准,但并不排除文化景观符合自然遗产标准。1994年及之后各版本的操作指南关于自然遗产应符合的标准中不再出现“自然与文化结合”的类似说明。自此,“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代表在公约中被归入文化遗产,其亚类文化景观成为人与自然紧密互
21、动关系的代表。2005 年,“混合遗产”首次在操作指南中被列为世界遗产的一个类别,但“混合遗产”的实际案例早在 1979 年就已经出现。其定义为“只有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公约第 1 条和第 2 条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财产才能认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12。混合遗产着重其本身既是人类宏大创造又是自然杰作,并不强调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关联。文化景观着重自然与人类的共同创造,着重自然与人类有长期互动的关联性。2)从遗产地可能拥有的突出普遍价值看。文化景观的核心要素是人与自然互动关系,若某遗产地人与自然互动的关系具有突表 2 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价标准“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价标准标准一代表人类
22、创造精神的杰作;标准二体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重要的价值观交流,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标准三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标准四是一种建筑、建筑群、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发展阶段;标准五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标准六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文化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标准七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区;标准八是地球演化史
23、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地质发展过程或显著的地质或地貌特征;标准九突出代表了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标准十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或保护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1 世界遗产各类型关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混合遗产021ARCHITECTURAL JOURNAL出普遍价值,而其自然要素同时也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则此遗产地就有可能是文化景观和自然混合遗产。据统计截至 2009 年,世界遗产名录上有文化景观 66 处,包含庐山共 67 处,遗产标准的使用情况分别是:标准一使用了 4 次,
24、标准二使用了 25 次,标准三使用了 41 次,标准四使用了 44 次,标准五使用了32次,标准六使用了19次13。目前作为文化景观尚未使用过标准七十,同时是文化景观又是自然遗产的混合型遗产案例尚未出现,相关专题研究也尚未进行。故文化景观与混合遗产的关系,亟待深入研究。3 文化景观的类型3.1 类型特征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文化景观分为 3 种类型,“人类有意设计和建造的景观”“有机演进类景观”和“关联性景观”(表 3)。文化景观的 3 种类型特征强调不同重点。对于类型一“人类有意设计和建造的景观”注重人类因美学原因有意识地设计建造;类型二“有机演进类景观”这类景观反映其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周围
25、自然环境的互动而发展演进的过程,强调动态的变化。类型三“关联性景观”强调人对自然的联想,以自然因素与宗教、艺术或文化的关联性为特征,这种关联性是人、环境及联系这两者的力量长期互动的产物。1)人类有意设计和建造的景观,如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Kew),自 18 世纪至今,收集有世界最多种类的植物和植物标本达 4.5 万多种,植物物种极其丰富。基尤皇家植物园内的植物不仅包括了欧洲本土的植物,还有众多从世界各地移植来的植物物种,园内常年万紫千红,风光旖旎;植物园的建筑风格如同其多样的植物物种,不仅拥有欧式风格的馆区,还有各种异域风格的建筑设计,完美体现 18
26、-20世纪园林艺术发展的最辉煌阶段。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The Garden Kingdom of Dessau-Worlitz)建造时直接采用了自然风景园的风格,不再是简单地模仿英式园林,而是从观念上和形式上都有了发展。花园中精心设计的各个景区和农田景致,将美学、教育和经济目的融合到一起,是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园林设计和规划的典范之作。2)有机演进类景观中的残迹(或化石类)景观,如古巴东南咖啡种植园考古景观(Archaeological Landscape of the First Coffee Plantations in the South-East of Cuba)是古巴第
27、一个咖啡种植园,历史上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为了逃避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独裁者的迫害而从各地迁移来的,他们拥有丰富的咖啡种植经验,来到古巴后开垦土地,是在陌生土地上进行的新作物种植尝试的范例,见证了贫瘠地区的农业开发,独特而雄辩地证明了原始森林农业开发的形式,即在不规则土地上进行农业种植的创新形式,清晰地展示了加勒比海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历史。有机演进类景观中的延续类景观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of Honghe Hani Rice Terraces)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完美反映着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
28、特社会经济宗教体系得以加强,它所展现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人与环境互动模式延续至今。3)关联性景观,如日本富士山(Mount Fuji)展现日本人的山岳信仰,成为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对大和民族的意义,早已超越“风景”的概念,它是一座圣山,是最接近天神的所在。中国五台山(Mount Wutai)完美地将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典型地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人类有意设计和建造的景观和有机演进类景观中人与环境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景观设计、土地利用、生活传统等方面,而关联性景观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如宗教与艺术等。3.2 分类方法文化景观的分类是基于
29、对文化景观“真实性”的理解。文化景观的 3 种类型与文化景观的“真实性”的 3 个基本组成方面互有清晰的指向。世界遗产的“真实性”是评估其突出普遍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景观的真实性可以看成是遗产地传递其突出普遍价值的能力。尤卡朱吉莱托5)认为真实性由 3 个基本方面组成创造性过程、记录性证据及社会环境,并由此产生了 3 种类型的真实性:创造-艺术的真实性、历史-物质的真实性及社会-文化的真实性。创造-艺术的真实性主要指设计及技术方面,历史-物质的真实性主要指材料与实体的真实,社会-文化的真实性主要指遗产的传统和其非物质元素14。对于人类有意设计和建造的景观,其真实性的重点在于最初的设计理念、
30、景观功能、技术等方面是传统的,对应了创造-艺术的真实性;有机演进类景观其真实性的重点在于有形的景观和无形的土地的利用方式、传统生活方式一直存续或演变的印记都得以存留,对应了历史-物质的真实性;关联性景观其真实性的重点在于人、环境及联系这两者的力量这 3 大要素的动态互动产生的显著文化回应的持续性,对应了社会文化的真实性。文化景观的 3 种类型与其真实性的3个类型是相互对应的,内含明确的逻辑。表 3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文化景观的 3 种分类 920名称含义1)“人类有意设计和建造的景观”(clearly defined landscape designed and created intentio
31、nally by man)“明确定义是人类有意设计和创造的景观,因为美学原因建造的花园或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不总是与宗教或其他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相联系”。2)“有机演进类景观”(the organically evolved landscape)“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和或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态”。“残迹(或化石类)景观”(a relict or fossil landscape)这类景观“在过去某一时间内已经停止演变发展,停止包括突发性的和缓慢式的,然而其显著特点在物质实物上依然可见”。“延续类景观”(a continuing landsc
32、ape)这类景观“在当今社会与传统生活方式密切交融中持续扮演着一种积极的社会角色,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中,而同时,它又是历史演变发展的物证。这类景观突出人类与自然环境持续性互动过程,及在其中形成和演变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3)“关联性景观”(the 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以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关联性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后者对它来说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建筑学报 2016 03遗产保护Heritage Preservation022从文化景观真实性与类型的关系可以看出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文化景观的分类方式是遵循了文化景观本身的
33、特性,与其真实性的类型密切相关。如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作为人类有意设计和建造的景观其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其最初用途的保持和园内建筑在设计、原材料和功能方面的真实。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也保留了重要的景观设计作品和建筑遗迹。有机演进类文化景观红河哈尼梯田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模式延续至今;关联性景观五台山作为佛教名山,其宗教精神影响力持续 1000 多年从未间断,真实地体现了以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关联性为特征。3.3 分类的合理性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文化景观的 3 种分类目前尚有不完善之处,表现为特征的非功能性和特征的不排他性15。特征的非功能性是指每一类文化景观都可能有不同的功能
34、,如有机进化的景观,在功能上可能是农业景观或林业景观。文化景观做为人与自然紧密互动关系的代表,强调反映数千年人与环境和谐互动的传统和人类在长期生活生产中处理人地关系的智慧,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特定的精神联系,这是文化景观的价值所在。这种价值表达在世界范围内仍不断被挖掘的过程中,案例类型越多价值表达越全面。文化景观是以遗产申报的方式被广泛了解,有很多潜在的遗产地未进入申报程序时人们很难了解到,所以当前按功能分类未免有所遗漏。若是在地域范围内,按功能分类有其可行之处。比如日本的文化景观就是按照功能分类,因为国土面积较小而对本国生产生活特点了解非常全面,所以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囊括日本本土文化景观的所有类型
35、。因此现在这种概念上的分类给予全球范围内文化景观案例补充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让文化景观的价值不断被拓展、深化。特征的不排他性是指每一处文化景观都会具有 3 种类型强调的特征即设计艺术性、动态性、文化象征性。典型案例是杭州西湖提名时就申报了 3 种类型。西湖文化景观的登录,它同时覆盖了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 3 个子类,西湖杰出的风景设计艺术、自然与人文相互作用的成功演进史、西湖“人间天堂”所呈现的高度的文化象征性以及赋予自然的深刻的人文含义,为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每一个子类都做出了全新的、中国式的价值诠释,具有突出的东方地域性、亚洲地区代表性和全球普遍意义,因此,西湖的登录是对亚洲地区、对世界遗产的重
36、大历史性贡献107。现有的分类类型包括了文化景观的 3 个基本特征,出现的新的遗产地要么主要符合其中一种,要么符合 2 种或 3 种,其特征不可能在这 3 个类型之外,否则在定义上就不是文化景观了。因此,目前这种分类方式能把已知的和潜在的所有文化景观全部包括在内。文化景观现有的分类方式从遗产类型的基本特征出发,符合文化景观真实性的传递,全面概括所有已知和潜在类型,是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层面恰当合理的分类方式。4 结语文化景观表现出人对自然的改变,同时也体现自然对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联系人和自然之间的力量产生的文化回应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的结果就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这一新
37、的遗产类型的出现不仅是对世界遗产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体现的是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更反映出在数千年人与环境和谐互动的传统几乎断裂时,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自然的方式,重新认识人与环境互动传统的现代价值。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为执行 公约而编订,是指导缔约国进行遗产申报、保护与管理的最直接工具。为更好的阐释公约,操作指南经过多次修订,1994 年为第 10 次修订。3)文化景观一词,1920 年代起已普遍应用于地理学领域。它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
38、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4)卡尔索尔(Carl O.Sauer,1889-1975)美国地理学家.曾任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教授。主要研究沙漠地区、热带地区的景观,以及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和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农业地理。创立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 景观的形态 等。5)苏珊丹耶尔(Susan Denyer)女士,ICOMOS顾问,英国 ICOMOS 秘书长。6)尤卡朱吉莱托(Jukka Jokilehto),芬兰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国际著名文化遗产保护史学家和哲学家。参考
39、文献1 2015-7 http:/whc.unesco.org/en/guidelines操作指南第 47 段,2 史艳慧,代莹,谢凝高.文化景观:学术溯源与遗产保护实践 J.中国园林,2014:11,78-81.3 Carl O Sauer.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Geography,19254 余秋雨.西湖梦.http:/ Susan Denyer.Authenticity in World Heritage Cultural Landscapes:Co
40、ntinuity and ChangeC/New Views on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in the World Heritage of the Americas:an ICOMOS study.Mexico: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2005:57-61.6 http:/whc.unesco.org/en/list/13347 陈同滨,傅晶,刘剑.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研究 J.风景园林,2012:68-71.8 World Heritage Cultural Landscapes
41、,a Handbook fo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G/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2009:20.9 史晨暄.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 J.风景园林,2012(1):61.10 韩锋.探索前行中的文化景观 J.中国园林,2012(5):7.11 杨锐,赵智聪,庄优波.关于“世界混合遗产”概念的若干研究 J.中国园林,2009,25(5):1-8.12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EB/OL,2005:第 46 段.http:/whc.unesco.org/en/guidelines 13 王毅.
42、文化景观的类型特征与评估标准 J.中国园林,2012(1):28,98-101.14 Jokilehto J.Consideration on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in world heritage contextJ.City&Time 2006,2(1):1.15 赵智聪.作为文化景观的风景名胜区认知与保护 D.北京:清华大学,2012.图片来源图 1:Badman T,Dingwall P.World Heritage nominations for natural propertiesG,2008:14.注释1)圣菲(Santa Fe),是美国新墨西哥州
43、的州府,由西班牙人建于 1607 年,它是今天美国第二老的由欧洲殖民者建立的城市。它的全名是 La Villa Real de la Santa Fe de San Francisco de Ass,意思是“圣方济的神圣的信仰的皇家城市”。为了保持当地地区性的建筑特色,1956年新墨西哥州发布了一道法令规定市内所有的新建筑都必须表现出西班牙村庄风格(泥草墙)和木头的结构。1970 年代圣菲的艺术业和旅游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2)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023ARCHITECTUR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