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战略管理】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战略管理】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施行方案(2010年2月1日)为全面贯彻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依照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5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的决定(皖发20102号),制定本施行方案。 一、目的进度 (一)目的分解示范区规划提出了16项主要指标。结合实际,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截了当投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和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项指标,并预测了2015年目的值,这22项指标构成施行示范区规划2015年主要目的表。省领
2、导小组办公室将选择能够分解的指标,分解下到达示范区各市、县(市、区,下同),作为落实工作任务和检查工作成效的重要依照。对无法分解到市的目的,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也要纳入工作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实现目的。(二)进度妥求按照“一年打根底,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开展”的战略步骤,分三个阶段施行。一年打根底。2010年是示范区建立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启动示范区建立的各项工作,构成合力,扎实推进,为施行示范区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示范区宣传推介深化开展,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根底设备建立加快推进,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工作机制根本建立,引进资金和工程明显高于上年,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
3、带动才能强的严重工程开工建立,示范区建立获得初步成效。三年见成效。到2013年,示范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品牌根本确立,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妨碍力,初步构成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示范区的产业承载、自主创新和公共效劳才能明显加强,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实力明显壮大,施行示范区规划获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五年大开展。到2015年,示范区规划的主要目的任务全面完成,体制机制与沿海兴旺地区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根本建立,产业构造优化晋级,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根本公共效劳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良好,根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带动全省加快开展。示范区地区消费总值、财政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
4、人均消费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55;城镇居民收入超过28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1万元。到2021年,示范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加强,自主创新才能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有,构成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开展格局,在带动全省开展、促进中部地区掘起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妨碍力的城市带。二、工作要求(一)科学开展,创新承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促进示范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开展。坚持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
5、挥科技资源优势,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才能,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实如今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开展。(二)全面推进,重点打破示范区各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把施行示范区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推进示范区规划全面施行。要从妨碍当前承接产业转移最紧迫、最突出、最严重的咨询题入手,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改革,抓住最具带动力、妨碍力和示范作用的工作和工程,集中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领先获得打破。皖北、皖西和皖南地区,要充分利用示范区这一全省重要的品牌和平台,做好与示范区规划施行的衔接,主动接受示范区的辐射和带动。(三)统筹规划,分步施行示范区各市县和
6、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施行方案,对施行示范区规划进展整体谋划,按照三阶段进度安排,明确每一阶段的总体要求、目的和重点任务。当前突出抓好第一阶段的工作,把工作推进方案和推进机制做细、做实、做精,扩大宣传声势,组织编制严重专项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严重工程建立。(四)明确任务,落实贵任示范区各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要依照本施行方案目的分解表和任务分工表,抓紧组织制定详细施行方案,把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详细单位,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详细施行方案要在2010年3月底完成,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五)用活政策,先行先试省直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示范区规划内容,对相关政策措施
7、进展梳理,对国家已明确的扶持政策要抓好贯彻落实,实在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对需要进一步跟踪衔接的,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示范区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拿出一些打破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极营建敢闯敢试、鼓舞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杰出的宽松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探究建立示范区的新方法、新途径。三、主要任务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发布示范区产业开展指导目录。亲密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络,深化与长三角区域的分工合作。围绕产业转移,积极推进规划编制、政策落实和严重工程建立等各项工作。相关规划要于2010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配套政策措施要于2010年2月份出台。(一)打造优势产业基地围绕产业晋级和培育新的
8、增长点,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构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基地。围绕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效劳业、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施行一批严重工程,推进产业集聚辩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推进示范区企业与国内外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合资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二)加强开发园区建立推进现有园区转型晋级,建立产业承接集中区,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编制施行皖江城市带产业开发园区总体开展规划、示范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立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支持开发园区扩区晋
9、级,制定跨区域合作共建开发园区和产业集中区开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城乡统一的建立用地市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立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究新增耕地指标、新增建立用地规划指标有偿调剂使用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试点推进城镇建立用地与农村建立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城乡建立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可在示范区内调剂使用加强工程用地预审,实行工程供地准入制。制定保障承接产业转移需求的用地政策。(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围绕产业承接开展重点,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交融。全面落实自主创新优惠政策,加大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立,以合
10、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抓手,建立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大学园区。建立与长三角区域科技资质互认制度。完善企业自主创新鼓舞机制。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立健全面向产业园区的公共技术效劳平台。施行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合肥技术创新成果买卖平台和芜湖高新技术产权买卖平合的作用。(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加强中心城市功能,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开展,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支撑。编制施行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探究跨区域合作新途径。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优化产业和城镇开展空间。推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开
11、展,实现产业承接与城镇化开展相交融。加快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芜(湖)马(鞍山)同城化。加快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强县城和中心镇根底设备建立,具备条件的县城要加快开展为中小城市。(五)强化根底设备支撑大力构建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能源供给构造,完善人水和谐的水利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编制施行皖江城市带根底设备专项规划。推进以快速客运铁路和城际铁路为重点的铁路建立,以加强示范区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为重点的高速公路网建立,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重点的机场建立,以安徽段长江干支流航道整治和现代化港口群为重点的内河运输体系建立,以及合肥等市综合交通枢纽建立。规划建立芜湖
12、核电工程,做好池州、安庆核电工程前期工作,规划建立沿江大型煤炭储运基地。积极开展新能源,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投入。加快合肥、巢湖等城市备用水源地建立,推进引江济巢前期工作。建立区域性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完善区域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加强用地调控,提高投资产出强度,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生态建立和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开展循环经济,加快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编制施行示范区环境保护专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严格执行转移工程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妨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买卖试点。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公告制度。制定促
13、进承接产业转移的环保政策推进国家和省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江防护林体系建立等严重生态环保工程。(七)促进区域联动开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区域合作,深化与长三角区域开展分工,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港澳合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亲密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络。推进与长三角在科技要素、人力资源、信誉体系、市场准入、质量互认和政府效劳等方面的对接,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区域合作机制,加强高层定期协商,协调落实重要合作事项。辐射带动皖北皖西、皖南地区联动开展促进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充分吸纳劳动力就业,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八)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大胆探
14、究,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设立示范区建立专项资金和产业开展基金,制定支持示范区开展的财税、金融和人才政策。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平台和资本市场,提高完善金融效劳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海关特别监管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习惯转移企业开展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根本养老、医疗卫生效劳体系。统筹城乡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人才开发和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与承接产业相配套的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立国家级引智基地。开展价格改革试点,试行大用户直供电。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城乡居民统一登记治理。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
15、导省领导小组负责对示范区建立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研究决定示范区规划施行过程中的严重咨询题。示范区各市县主要负责同志是施行规划的第一责任人。各市县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二)加强协调推进建立省部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亲密与长三角等沿海地区政府的联络,加强多边和双边合作。省直有关部门、示范区各市要通过联席会议、专项工作小组等方式加强协调合作。强化示范区各市与皖北、皖西、皖南等市的合作和帮扶机制,推进全省共同开展。(三)加强宣传发动示范区各市县、省直有关部门要严密结合实际,制定施行示范区规划系列宣传方案,筹划一批宣传报道主题,整体推介示范区,
16、着力打造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品牌形象。建立示范区门户网站。充分发动和依托人民群众营建全社会共同支持示范区建立的良好气氛。 (四)加强监视检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市县、省直有关部门施行示范区规划情况组织综合或专项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发觉咨询题,及时整改。各市县、省直有关部门每年要向社会公布示范区建立和规划施行情况,接受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及社会监视。及时总结推行示范区建立的成功经历做法。(五)加强考核评估将示范区建立目的任务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的治理,省领导小组每年组织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市县省委、省政府予以通报表彰详细考核评估施行细则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定示范区各市县也要建立考核机制,把施行示范区规划的工作情况纳入千部考核体系,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千部的重要依照。附件:1、施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5年主要目的表2、施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相关规划分工表3、施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配套政策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