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生儿护理常规_新生儿护理常规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生儿护理常规_新生儿护理常规有哪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新生儿护理常规_新生儿护理常规有哪些 新生儿护理常规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生儿护理常规有哪些”。 新生儿一般护理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室温要求22-24、湿度55-60%。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消毒液拖地),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已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每天自动消毒3次)空气培养每月1次。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血压、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做适当的卫生处置。填写病历上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及住院一览表小卡
2、,在腕部、踝部系上写有姓名、性别和床号的“手表带”“脚链”。立即通知医生接收新病人。对危重者及时配合抢救。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试验和标本的收集,完成护理记录。 3.日常清洁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2次(早班、中班各一次,2%碳酸氢钠液清洁口腔),禁食病人每天3次(夜班增加1次),鹅口疮者每天2-3次制霉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脐带脱落者每天洗澡,病危者暂停。 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脐部每日用双氧水、聚维酮碘清洁早晚各一次,脐部新鲜者覆盖无菌纱布。 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红霉素软膏涂敷,预防红臀,遇红臀
3、者根据轻重给予制霉菌素+湿润烧伤膏或派瑞松软膏涂敷,并增加换尿布次数或置远红外辐射台暴露臀部。 4.注意保暖: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各种操作,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采用婴儿配方奶粉q3h喂养,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回,及时发现吐奶,及时处理。 6.预防感染: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洗手或快速消毒洗手液搽手(洗手时间15秒)。减少探望,必需探望经同意穿隔离衣入内。所用毛巾、衣服、床单均需消毒后再用。 7.普通婴儿床新生儿测生命体征每日4次(6am、10am、4pm、10pm),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
4、,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每天6次)。暖箱内或远红外辐射床婴儿每天测生命体征6次(2am、6am、10am、2pm、6pm、10pm),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第一次体温测量为肛温,以后测量背部皮肤温度)。 8.出院病儿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结账收据确认无误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家长带上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作终末消毒处理。 早产儿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室温须24-26左右。入院处理同新生儿,更需强调保暖,最好在辐射床上更衣、体检。 2.日常生活护理基本同新生儿,体重不足2500g者,洗澡应酌情。注意
5、保暖,维持体温恒定,体重不足2000g者应置于暖箱中,根据胎龄、体重、日龄选择合适的箱温,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抱离暖箱一定要用温暖包被包裹。 3.喂养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喂养需耐心、根据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喂养。(1)有吸吮、吞咽能力者,直接喂哺或奶瓶喂养;(2)能吞咽但无吸吮力者用滴服喂养;(3)无吞咽、吸吮能力者及胎龄34周早产儿或呼吸急促者均应胃管喂养。喂养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4.5.6.7.8.呛奶、窒息、呼吸困难、发绀,发生时应立即停喂,吸出奶液,氧气吸入;(4)观察对喂养的耐受程度,如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等。发生者说明不能耐受喂养,需静脉高营养。 供氧,应根据需要。目的为维持正
6、常氧分压,可采用导管、面罩、头罩,但要随时调整吸氧浓度使氧分压维持在50mmHg-80mmHg。及时停氧,避免造成氧中毒。 卧位,可采用平卧、侧卧和俯卧位,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不论何种卧位都需保持气道通畅。 预防感染,同新生儿。带菌者及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注意隔离。 每周一、三、五晨空腹称体重一次,发现重量低于原来体重20-30g或长时间不增加者应报告医生。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暖箱中的病儿q4h监测生命体征,并同时记录暖箱、辐射床的温度,随时调整箱温。 新生儿重症监护常规 1.新病儿住院后由床边护士按监护室入院录要求测量并记录各种数据。病儿安置在辐射床上,根据病情提供各种生命脏器功
7、能状态的监护。 2.入室后即刻用试纸法测血糖,发现结果7mmol/L或2.2mmol/L者及时告知医生并按医嘱处理、监测。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要求用药或输液,q4h记录液体进量。进行24小时床边监护,常规q2h测TPR,特殊病人按医嘱。 4.及时完成一切治疗与护理,准确记录病情及出入量,入量包括静脉补液及经口摄入奶、水。出量包括尿、大便、呕吐、胃肠引流及抽血量。每晨统计24小时出入量并登记在体温单上。 5.使用呼吸机时常规插胃管并使开放。加强呼吸道护理,q2h记录呼吸机参数,数据变化时及时记录。 6.对接受氧疗者,所有管道及湿化器每24小时更换。 7.按时按量喂养,胃管喂养时忌快速推入
8、,每次喂奶前应回抽胃内残留量,如1/5喂入奶量时与医生联系。 8.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儿口腔、五官、全身皮肤清洁,床单位整洁。每晨空腹测体重一次。 9.及时留取大小便标本送验。 新生儿肺炎和/或胎粪吸入性肺炎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严重窒息、胎粪吸入者按重症监护常规。(1)观察生命体征和呼吸困难、缺氧程度。(2)观察病儿的意识和对外反应。 (3)观察吃奶情况和全身各脏器功能变化。适当抬高头肩部,使气道通畅,重症病人安置在辐射床,便于观察和抢救。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能吸吮者耐心抱起喂养,重症暂禁食以静脉内高营养补充。 2.治疗与护理: (1)根据病情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和对症治疗。 (2
9、)供给温湿化氧气,维持正常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給氧方法依病情而定,可采用导管法、头罩法,甚至机械通气。 (3)给病儿以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低温和高热。(4)做好呼吸道护理,必要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协助排痰,使呼吸道通畅。 3.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气胸、中毒性脑病、DIC等发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和消退情况,监测经皮胆红素,了解胆红素值,注意观察其他伴随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及早发现核黄疸。 供给足够的热卡和水分,能吸吮者及早足量喂奶,保持大便通畅,不能进食者由静脉补充液体和热卡。 2.治疗与护理: (1)治疗
10、黄疸需采用综合疗法、标本兼治。(2)兰光疗法,具体详见光疗常规。 (3)杜绝一切能加重黄疸的因素存在,避免发生低氧、低温、低血糖,酸中毒等。(4)仔细观察病情,协助寻找黄疸原因并及时对因处理。 (5)加强皮肤、粘膜、脐带、臀部护理,保证皮肤、粘膜完整性,减少损伤,防止局部感染。 (6)如需进行换血者,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及其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神志、面色、全身皮肤有无新的感染灶或出血点。(3)观察黄疸的进展和消退情况。 (4)观察有无两眼凝视、尖叫、惊厥、前囟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体温不升或早产儿可进暖箱以保持体温正
11、常,高热惊厥者及时物理降温。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有吸吮能力者可经口喂养,无吸吮能力者可给鼻饲或由静脉供给。2.治疗与护理: (1)在未使用抗生素前先抽血培养。 (2)根据细菌种类或临床表现选择有效抗生素。(3)保证静脉通路通畅,按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4)对局部病灶进行消毒,清创处理。 (5)加强皮肤、粘膜清洁处理,防止损伤和感染。(6)积极对症处理,如吸氧、止痉、光疗。 新生儿持续肺高压护理常规 1.按重症监护常规护理。 常规心肺、血压、血气监护。置病儿于辐射床,给予中性环境温度,使体温维持正常。急性期病情不稳定时禁食,以静脉供给热卡和水分,液体均速输入,常规监测血糖,不使发生低血糖。病情
12、稳定后酌情给予经口或胃管喂养。 (1)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心脏功能变化及血压改变。(2)注意观察周围循环和尿量变化。(3)注意观察意识和全身青紫状况改变。2.治疗与护理:(1)高氧、高频过度通气和扩张肺血管,维持有效循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 (2)使用呼吸机时必须保证持续氧气供应,不能任意中断。吸痰,更换氧气时都应皮囊加压给氧,使压力、频率尽量与呼吸机一致。 (3)保证静脉通畅,按时正确使用各种药物,并随时注意液体速度,局部有无渗出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4)及时纠正低血糖、低血钙,酸中毒等代谢失常。 (5)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刺激,使病人安静,降低氧耗。随时注意气漏的发生
13、。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或重症监护常规 病情观察: (1)监测生命体征、周围循环及尿量。 (2)观察面色、神志、意识障碍程度、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与肢体活动情况。 (3)观察颅内高压的进展情况。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30,保持头正中位,尽量不搬动病儿头部,绝对静卧。酌情延缓开奶时间,轻症者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耐心喂养,喂奶时切忌抱起,重者禁食予静脉内补充热卡及水分,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治疗与护理: (1)采用对症疗法以保护脑功能不受或少受损害。 (2)供氧,可采用不同方式給氧,保持PaO2和PaCO2在正常范围,必要时给
14、人工机械呼吸。 (3)保持气道通畅,有分泌物采用粗导管,低负压快速吸引,每次吸引不超过5秒。(4)保持静脉通畅,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止痉、脱水药物和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保证充分的脑血管灌注。 (5)颅内出血病儿可加用维生素K,维生素C及止血药物。注意脑疝、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发生。 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1.按早产儿护理常规和重症监护常规。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心音及杂音变化,观察呼吸困难和缺氧程度变化。观察意识和对外界反应,观察血气的动态变化。病人安置在辐射床,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中性温度),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病情进展期不能经口喂养,遵医嘱静脉补液,保证热卡水分摄入。病情好转后,可
15、给鼻饲喂养或经口喂养,病程长,不能耐受喂养者可给静脉内高营养、输血或血浆。2.治疗与护理:纠正缺氧、酸碱失衡和预防感染是治疗的重要环节。(1)心肺监护、血气监测,备好各类急救物品。 (2)提供足够氧气,保证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RDS病人一般都需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内使用“固尔苏”,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吸入氧浓度和压力。 (3)保持气道通畅,q2h翻身、拍背,q4h吸痰。动作轻快,气管内吸引每次10秒,吸引前后充分供氧。 (4)控制液体速度,合理安排用药、补液、保证液体24小时均速输入。(5)记录24小时出入量。(6)做好保护性隔离。3.并发症观察:严密观察心音、心率、心律和杂
16、音的改变,早期发现动脉导管开放。使用呼吸机的病儿注意心功能不全和气压伤的发生。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或早产儿护理常规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对外界反应情况,观察硬肿程度、范围、皮肤色泽、四肢活动情况,观察吸吮、胃纳和尿量变化,以及重要脏器功能。根据体温情况选择保暖方式,但必须保证室温恒定。 保证足够的热卡及水分供给,能吸吮者,母乳或奶瓶喂养,面颊硬肿和无吸吮者滴喂或鼻饲,重危者暂禁食由静脉补充。2.治疗与护理: (1)复温是治疗硬肿症的关键,要遵循逐渐复温的原则,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复温方式,复温过程中密切注意体温、呼吸、尿量变化。 (2)保证静脉通畅,
17、按医嘱用药,纠酸,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要求5ml/kg*h,最好用输液泵均速输入。寒冷冬天液体先放在温暖室内然后再用。 (3)遇呼吸困难、微弱、皮肤发绀者及时用氧。 (4)经常翻身,防止体位性水肿、局部皮肤受压和坠积性肺炎发生。(5)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或感染。(6)记录尿量,必要时记24小时出入量。 (7)备好吸引器,遇肺出血时立即吸引,保持气道通畅。密切注意肺出血、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或重症监护常规。 密切观察惊厥发生的次数,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观察镇静止痉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全身其他症状如水肿、硬肿、消瘦、反应差等
18、。 置病儿于安静、光线稍暗房间,绝对卧床休息,头肩部稍抬高,治疗、护理、操作集中在镇静剂发生最大效应时进行,动作轻快,减少不必要刺激,以免诱发抽痉。床旁备必要的急救物品,如氧气、复苏用物、吸引用物。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痉挛减轻后尽早鼻饲喂养或用棉签协助经口喂养,由少量开始增加,喂奶时要格外细致、耐心、避免发生窒息。2.治疗与护理: (1)尽早使用TAT。 (2)正确使用止痉、镇静药物,使病儿处于稍给刺激肌张力增高,但不抽痉为理想。(3)保持静脉通畅,均速输液满足基础代谢需要及抢救用药。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使五官、面部、全身皮肤清洁不发生破损、按时翻身。皮肤受压部位应用软垫或棉圈。 (5
19、)脐部每天用双氧水或P:P溶液清洁,涂以碘酊或其他抗厌氧菌药液,改变脐部缺氧环境。 (6)及时对症护理,如吸氧、吸痰,物理降温。 (7)恢复期病儿多抱,并按摩四肢,多洗温水澡促进恢复。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和疾病护理常规一、新生儿一般护理1、新生儿入科时,认真做好交接班,阅读新生儿记录,了解分娩方式及产时情况、阿氏评分等。2、仔细核对新生儿手圈:床号、母亲姓名、性.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入院常规1.2.3.4.5.6.7.热情接待家属,核对患儿姓名、性别,通知医生,根据病情,安排床位。 确定床号,填写病历首页及各项记录。进行入院体检及沐浴、更衣、剪指甲、测体.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疾病概述】新生儿时期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的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突然改变的宫外生活,婴儿不适应,易受外界影响而致病,死亡率. 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 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1.根据高危新生儿的情况,病重者转入抢救监护室观察治疗。 2.监护室内备有气管插管全套设备、呼吸机、输血输液器、暖箱及监护仪等。 3.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定.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疾病概述新生儿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了重大发现,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为中心的地区性新生儿医疗救护网和转运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危重儿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