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结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三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结合.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三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P1622)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要求:1、运用案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一、基础知识 1衡量指标: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种产业的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等 2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少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区域内经济差异小,交通通达度低,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3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 相继出现较多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交通逐步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4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区域内的差异逐步缩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加强 二案例分析 1案例一 美国的匹兹堡 (1)初期阶段:特点 区域内城镇很少
3、,空间结构比较单一 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制约较少,人类对环境影响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钢都”匹兹堡兴起的条件(或区位因素)开发煤炭资源 运入铁矿石 (2)成长阶段:特点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人地关系 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主要问题 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严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方法技巧 (3)转型阶段:特点 区域原有优势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主要问题 出现
4、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发展要求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钢铁工业衰退的原因 原因 具体表现 生产结构单一 工业生产集中在钢铁、机械等少数重工业部门,缺少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匹滋堡的优势资源是煤炭,但随着石油、天然气广泛应用,煤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新技术炼钢耗煤辆也在下降 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增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危机及钢铁产品的替代产品广泛应用 新技术革命冲击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批新兴工业部门,但由于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新兴企业不愿来此落户 方法技巧 活动参与: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
5、至 80 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大量人口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又称“冰雪地带”“锈蚀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原因: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周围资源枯竭,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重,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而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又发现了新的资源,新兴产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4)再生阶段:特点“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区域发展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的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措施 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 逐渐由紧
6、张走向协调 方法技巧 2.案例二 大庆的发展(P20)(1)初期阶段:大庆地区荒地较多,人烟稀少,发现了油田,并开始开发,该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大庆市区面积增大,人口增多,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3)转型阶段:大庆油田资源面临枯竭,经济体制以国有计划经济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使大庆市的发展面临困境;(4)再生阶段:大庆市实行二次创业,发展后续产业,经济得到好转,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建议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强污染治理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的美化与绿化。这是一
7、个资源型城市再生的必由之路。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同大庆一样,随着资源开采量的不断增加,最终都要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为了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必须“未雨绸缪”,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实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项目 内容 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历史地位 曾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面临问题 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生产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就业矛盾突出,环境严重污染 振兴措施 改变原有计划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技术和人才,美化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3.案例三 长江
8、中下游平原 该区地理环境: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 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地势平坦,土质黏重。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原因分析 早期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中后期 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
9、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工业社会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1)开发早期:水系稠密成为交通阻隔,土壤黏重使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成长阶段: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增强,稠密的水系成为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技术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生产,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棉花生产基地;(
10、3)后期阶段: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下降。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对策: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产值的农产品;发展科技,提高单产等。体验收获:1.“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双项)(AB)A.丰富的煤炭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C丰富的水能资源 D.优美的环境条件 2.有关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 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3.将德国鲁尔区和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发展相关内容填入下图相应的方框中(填代号)A.资源型 B.煤铁资源丰富 C.水陆运输便利 D.科技力量雄厚 E.煤炭丰富,铁矿石短缺 F.水资源丰富 4.关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5.下列工业区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D )A.德国的慕尼黑 B.日本的太平洋工业地带 C.“硅谷”高技术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