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详案).pdf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详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一)观看庐山录像,导入,师:上周,我们随着优美的语言文字随作者们一起畅游了祖国的钱塘江与雅鲁藏布大峡谷,观看到雄伟壮丽而奇特大潮;见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世界之最与奇异。今天,我们将攀上一座秀美与险峻相济,闻名于世的高峰庐山。播放录影。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 师:看来大家都
2、觉得庐山很不错,其实北宋的著名诗人苏轼也很喜欢庐山,他还为庐山写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 题西林壁 2(师生一起板书诗题)(二)解诗题、知方法 1 解诗题,知作者 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西林:庐山有两座寺庙东林寺和西林寺,这里的“西林”指的是西林寺;墙:墙壁 PPT 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PPT(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2、师:好,咱们一起来读两遍题目。(
3、注意停顿)3、知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也学了古诗的学习步骤,大家还记得吗?生总结并回答 PPT 1、多读,读通读顺 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结合插图,了解诗意,3、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三)初读课文,朗读背诵 1、自由地、仔仔细细地将古诗读 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明白了吗?3 2、指名一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侧:c 庐:l 缘:yun 横:3、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PPT 4、请学生范读。5、全班同学齐读。(四)探究诗意 1 抓字眼,明大意 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
4、懂了什么。生读 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1)学习1、2 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从正面;岭:连绵不断的高山;侧:从侧面;峰:高而尖的山头)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生:“各”字!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 4 景色都不相同。(2)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林 教学 设计 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