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玉簟(din)神妪(y)阡陌(xin)霰雪(xin)B栖隐(q)地坼(ch)羁旅(j)渔樵(jio)C国殇(shng)剽掠(pio)子嗣(s)怙恶(g)D垆边(l)箜篌(kng)乾坤(qin)鼎铛(chn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难求 越人语(告诉)天姥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B渌(深绿色的)水荡漾清猿啼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熊咆龙吟殷(震响)岩泉 C石破天惊逗(引)秋雨
2、 列缺(闪电)霹雳 訇然(形容许多人喧哗声)中开 D惟有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独往来 涕泗(眼泪、鼻涕)游人只合(只应)3.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风雨不动安如山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A B C D 阅读杜甫
3、的蜀相,完成第 5 题。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两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2-6.对下列诗句所应用的修辞手
4、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A比喻比喻拟人拟人 B比喻比喻反语拟人 C设问比喻反语对比 D设问比喻反语拟人 7.历史上,不少豪放派诗人(词人)有婉约佳作,而婉约派也不乏豪放名句,这是一种有趣的“反差”。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种“反差”的是:()A。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D。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
5、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朝如青丝暮成雪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0.下列诗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6、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B若稍饰以楼观台榭,与江山相发挥.C不拘于时,学于余。D几世几代,剽掠其人?11.对扬州慢中表现“黍离之悲的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市;“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总之,开篇 8 字,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杜牧诗句,想象往昔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热闹兴旺;“尽荠麦”,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片荒凉。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争
7、,更况人乎?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句写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12.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从正面落笔,说回忆起儿时的渔郎,把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真切.-3-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这两句视听结合。前句为听觉,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后句为视觉,写壮美的三峡夜景。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以音响效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艺高超。同时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神话来表现音乐世界。D“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
8、书漫寂寥诗人“用典”表达了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自己的孤寂感伤之情。1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B题目“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乐景写哀情。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来增强物是人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二、阅读题(共 45 分)(一)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 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
9、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14.(3 分)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
10、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C“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与密州上元相互映衬。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不热闹,只有农家社祭的鼓箫乐曲,但它却让诗人久久不能离去 15.有人评价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6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元彧,字文若。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彧姿制闲裕,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奏郊庙歌辞,时
11、称其美。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避绍父讳,启求改名。诏曰:“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会尔朱荣入洛,杀害元氏。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及知庄帝践阼,彧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衍乃以礼遣。彧性至孝,事父母尽礼,自经违离,不进酒肉,容貌憔悴,见者伤之。庄-4-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时庄帝意锐,朝臣
12、无敢言者,唯彧与吏部尚书李神并有表闻。又追尊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又面谏曰:“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帝不从.尔朱荣死,除彧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彧防河阴,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出东掖门,为贼所获。见兆,辞色不屈,为群胡所殴薨.彧美风韵,善进止,衣冠之下,雅有容则。博览群书,不为章句。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16.(3 分)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B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C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D自前
13、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17.(3 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B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C河阴:“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阳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D避讳: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而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18.(3 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4、 ()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启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具有风采神韵,且经常自比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B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谏。C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北方;元氏族人被尔朱荣杀害,他得知后拍胸痛哭。D他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仍有流传在世的.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_(2)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
15、籍,未有其事。_(三)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注释】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孔子不了解这一情况,误认为先有俑殉,后有人殉,故对俑殉深恶痛绝。20.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5 分)(1)恶
16、在其为民父母也?(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5-(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玉树: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景阳兵合:隋军攻陷金陵,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禾黍:出自诗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21.请对第三联中“拂“吹两个字做简要赏析。(5 分)_ 2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_ 三、情景默写(每一句 1 分,共
17、 8 分)23.(8 分)(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2)李 煜 的 虞 美 人 把 抽 象 的 感 情 形 象 化,写 愁 的 多 与 绵 绵 不 断 的 句 子 是“,”(3)阿房宫赋用“,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四、作文.(60 分)24.作文(60 分)“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会在不经意间改变命运”马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我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华为总裁任正非“学习、读
18、书可以救命”-毕业于北大的院士钟南山“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6-赫尔岑 上面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并且以“书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 玉簟(din)神妪(y)阡陌(xin)霰雪(xin)B 栖隐(q)地坼(ch)羁旅(j)渔樵(jio)C 国殇(shng)剽掠(pio)子嗣(s)怙恶(g)D 垆边(l)箜篌(kng)乾坤(qin)鼎铛(chn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烟涛微茫(景象
19、模糊不清)信难求 越人语(告诉)天姥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B渌(深绿色的)水荡漾清猿啼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熊咆龙吟殷(震响)岩泉 C石破天惊逗(引)秋雨 列缺(闪电)霹雳 訇然(形容许多人喧哗声)中开 D惟有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独往来 涕泗(眼泪、鼻涕)游人只合(只应)3、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风雨不动安如山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姊妹弟兄
20、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A B C D 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第 5 题。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7-B“映阶两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
21、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6对下列诗句所应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A比喻比喻拟人拟人 B比喻比喻反语拟人 C设问比喻反语对比 D设问比喻反语拟人 7、历史上,不少豪放派诗人(词人)有婉约佳作,而婉约派也不乏豪放名句,这是一种有趣的“反差”。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种“反差”的是:()A.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D.辛
22、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朝如青丝暮成雪
23、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0、下列诗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戍卒叫,函谷举。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B若稍饰以楼观台榭,与江山相发挥。C不拘于时,学于余。D几世几代,剽掠其人?11、对扬州慢中表现“黍离之悲”的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市;“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总之,开篇 8 字,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杜牧诗句,想象往昔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热闹兴旺;“尽-8-荠麦,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片荒凉.C“废池乔
24、木,犹厌言兵。”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争,更况人乎?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句写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12、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从正面落笔,说回忆起儿时的渔郎,把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真切.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这两句视听结合。前句为听觉,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后句为视觉,写壮美的三峡夜景。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以音响效
25、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艺高超.同时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神话来表现音乐世界。D“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用典”表达了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自己的孤寂感伤之情。1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B题目“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乐景写哀情。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来增强物是人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二、阅读题(
26、共 45 分)(一)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
27、,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9-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C“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与密州上元相互映衬。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不热闹,只有农家社祭的鼓箫乐曲,但它却让诗人久久不能离去 15有人评价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6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元彧,字文若.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侍中崔光见
28、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彧姿制闲裕,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奏郊庙歌辞,时称其美.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避绍父讳,启求改名.诏曰:“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会尔朱荣入洛,杀害元氏。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及知庄帝践阼,彧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衍乃以礼遣。彧性至孝,事父母尽礼,自经违离,不进酒肉,容貌憔悴,见
29、者伤之。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时庄帝意锐,朝臣无敢言者,唯彧与吏部尚书李神并有表闻。又追尊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又面谏曰:“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帝不从。尔朱荣死,除彧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彧防河阴,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出东掖门,为贼所获。见兆,辞色不屈,为群胡所殴薨。彧美风韵,善进止,衣冠之下,雅有容则。博览群书,不为章句。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1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B自前后奔叛/
30、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C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D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B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C河阴:“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阳”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10-D避讳: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31、而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启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具有风采神韵,且经常自比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B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谏。C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北方;元氏族人被尔朱荣杀害,他得知后拍胸痛哭.D他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仍有流传在世的。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
32、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2)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_(三)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注释】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孔子不了解这一情况,
33、误认为先有俑殉,后有人殉,故对俑殉深恶痛绝.20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3 分,共 6 分)(1)恶在其为民父母也?(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_(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玉树: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景阳兵合:隋军攻陷金陵,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禾黍:出自诗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11-21请对第三联中“拂“吹”两
34、个字做简要赏析.(6 分)-2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三、情景默写(每一句 1 分,共 6 分)2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阿房宫赋用“,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四、24、作文(60 分)“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会在不经意间改变命运”马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我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华为总裁任
35、正非“学习、读书可以救命”-毕业于北大的院士钟南山“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上面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并且以“书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答案 1、D 2、D【解析】A 语:说;B 渌:清澈;C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3、A【解析】A怎么;B.哪里;C.哪里;D.安稳。4、D【解析】排除即可。颜色:古义指美丽、光彩;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可怜:古义指可爱、可羡;今义指值得怜悯。睡觉:古义指睡醒;今义指进入睡眠状态。奈何:古今意义都是怎么办。踌躇:古今意义都是徘徊不前的样子.萧索:古今
36、意义都是凄凉、萧条。辗转:古今意义都是翻来覆去.渺茫:古今意义都是辽远而模糊不清.故正确选项为 D。5、C【解析】C 项“两朝”指东汉和蜀汉,说法有误.“两朝”指刘备、刘禅两代。6、C【解析】A 设问、比喻。B 比喻。C 反语。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声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诗人的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不能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他的最痛。D 对比。战乱消息传来,引起千家痛哭,哭声传彻四野。有好几个地方,渔人,樵夫们唱起了民歌。-12-7、B【解析】B 选项 晏殊是婉约派词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是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感的婉约词句,故不存在题干中所说的反差。因此,选择
37、 B 选项。A 项:李清照是南宋婉约派词人,词风清丽婉约,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所以形成了反差.C 项: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情感旷达,而“花有清香月有阴营造了温婉的幽静氛围,所以形成了反差。D 项:辛弃疾是时刻梦想杀敌报国的豪放派词人,而“蓦然回首”所表达的是欲说还休的朦胧情感,所以形成了反差。8、A【解析】A“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错,行顿首礼时,头碰地即起。9、B【解析】B 项名词作状语。A、名词动用;C“悲”是为动用法,“为而悲;D动词活用为名词.10、C【解析】C 是被动句;A、是判断句;B 状语后置.D 省略“于”。11、A【解析】A 项的表
38、述,不符合试题的要求试题要求“表现黍离之悲,而本项所表述的则是昔日扬州的繁华,可见与题意相悖;再者,昔日的繁华,完全是诗人想象中的境界,但本项中却用了耳闻目睹一词,显然错位了。12、A【解析】作者应用对写法 反客为主,从对面落笔,说渔郎是否记起自己,把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委婉真切。13、【解析】“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意思是“劝酒歌”.14、C【解析】C 项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突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而不是映衬。15、【答案】(1)对杭州的思念之情.这首词题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诗人写灯、写月、写人,声
39、色交错,渲染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表达对杭州的思念。(2)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寂寞山城人老也”用“寂寞”二字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表现了内心的落寞感。(3)对国计民生的忧患和对“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比起自身境遇,更让诗人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诗人在上元之夜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让他久久不能离去,表现了对民生的忧虑。“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16、B【解析】句子的内容是“和元彧一样前来梁朝投奔叛降的人,都迎合旨意称魏为伪朝,只有元彧上表时总是自称魏临淮王。”句
40、中“称魏和“表启”语意衔接紧密,不要断开。17、C【解析】阴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因此河阴指黄河以南地区。注意“河”专指黄河。18、B【解析】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淮临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错误。原文是“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19、(1)译文:元彧抚胸痛哭,于是投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乐游园会见元彧,于是设宴奏乐招待他.(相:他 1 分。见彧于乐游园:状语后置 1 分。因:于是 1 分。乐:奏乐,名词活用为动词 1 分。通译句子 1 分。)(2)译文: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制度,但是行事不尊循法度,让后世如何看待您的作为
41、呢?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种事。(中兴:恢复宗室基业 1 分。宪章:名词活用为动词,仿效典章制度 1 分。法:遵循法度,名词活用为动词 1 分.何:疑问代词,怎么,如何,1 分.通译句子 1 分。)参考译文:元彧,字文若,从小很有才学,当时很受赞美。侍中崔光见后对人说“:黑头发就担任三公的,应当就是这个人了.元彧仪态闲雅谈吐言辞美妙。琅邪王诵也是很有名气的人,见了元彧之后,也不能不为之心醉,忘却疲劳。他奏祭祀郊庙时所用歌词,当时人也大加赞美.元彧原名叫亮,字仕明。当时侍中穆绍跟他同署办事,为了避开穆绍父亲的名字他便上表请求改名.皇帝下诏说:“仕明谈吐具有风采神韵,经常自比三国时的荀文若,可改名为
42、彧,以取同一体类相似之美。元彧又请求恢复本来的封爵,皇帝下诏答应恢复临淮王的封爵,寄食邑于相州的魏郡.正值尔朱荣进入洛阳,杀害元氏族人。元彧拍胸痛哭,便投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13-说了他的名声,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乐游园设宴奏乐招待他,元彧听到歌声嘘唏而哭,涕泪交加而下,萧衍见后也感到伤心。和元彧一样前来梁朝投奔叛降的人,都迎合旨意称魏为伪朝,只有元彧上表时总是自称魏临淮王。萧衍体谅元彧的本性如此,也不责怪他。当他知道庄帝继位时,便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返回,词语十分恳切。萧衍便以礼相送.元彧非常孝顺,侍奉父母极尽礼节,自从母亲去世以后,再也不吃酒肉,面容憔悴,见到的人都为之伤感.庄帝要追尊父
43、亲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亲李妃为文穆皇后,准备把神主迁入太庙,以孝文帝为伯考.当时庄帝心意坚决,朝臣没有人敢劝说,只有元彧和吏部尚书李神俊有表上奏。庄帝又追尊他哥哥彭城王为孝宣帝。元彧又当面劝谏说:“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但是行事不合法度,后代人将怎样看待?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样的事情。”皇帝又不肯听从。尔朱荣死后,任元彧为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领部下在北方反叛,皇上下诏令元彧驻守黄河以南地区。当尔朱兆带兵突然到达时,元彧从东掖门出城,被敌人抓获。见到尔朱兆时,他神色不变,不肯屈服,为群胡殴打而死.元彧美于风韵,善知进退,是衣冠士族之中很有容量和规矩的人。他博览群书,但不为章句
44、之学,所写的文章,虽然大多散失,但仍有流传在世的。20答:这怎么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呢?答:像这样的统治者怎么会忍心让它的人民因饥饿而死呢?。(恶:怎么 1 分。其:这 1 分。为:做 1 分。何:怎么 1 分.斯:他 1 分.通译句子 1 分)【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
45、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像这样的统治者怎么会忍心让它的人民因饥饿而死呢?。21、【答案】“拂”字是“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2 分).“吹”为“鼓动”之意,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2 分。)运用比兴(象征)手法,用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诗人通过描写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2 分)22、【答案】表现了诗人对金陵昔盛今衰、繁华易逝的历史兴亡之感。(2 分)诗人借古讽今(1 分),陈朝灭亡皆因后主纵情声色,作者借此讽谏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陈朝灭亡覆辙。(2 分)2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每一句 1 分,共 6 分)24、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