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81075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2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pdf(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2022 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710204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3 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举例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电子与信息大类(71)计算机类(710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5)文学艺术、体育专业人员(2-09)动画设计人员(2-09-06-03)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5)技术辅助服务(4-08)广告设计师(4-08-08-08)1+X 数字创意建模(初级)广播、电

2、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87)文学艺术、体育专业人员(2-09)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2-09-06-07)数字视频合成师(四 级)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的动画、广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领域,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应用、三维设计软件应用、计算机动画制作、数字影音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满足以下素质、知识、能力要求:1.素质要求(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

3、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备对动画设计、广告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备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备数字媒体行业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意识,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6)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与应用领域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2 (7)具备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4、;(8)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2.知识要求(1)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文明生产、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必备的知识;(2)熟悉数字媒体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3)理解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理论知识;(4)熟悉编程语言基本概念;(5)掌握图形图像的处理方法、设计原则与规律;(6)掌握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基础知识;(7)掌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基础知识;(8)掌握数字视音频非线性编辑技术和方法;(9)掌握数字视音频非线性编辑后期合成技术和方法。3.能力要求(1)具备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

5、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能够使用计算机常用办公及工具软件;(4)具备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5)具有使用计算机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平面创意与制作的能力;(6)具备使用计算机从事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能力;(7)具有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并通过 1+x 数字创意建模(初级)证书的能力;(8)具有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能力;(9)具有常用数字媒体与音像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总学时 3202,总学分 176。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共 1164 学时,学分 65,占总学时 36%;专业(技能)课程共 1716 学时

6、,学分 92,占总学时 53%;公共选修课程共 122 学时,学分 7,占总学时 3.8%。(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文化课模块、素养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其中文化课模块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 8 门,素养课模块课程包括军训及国防教育、劳动教育 2 门,公共选修课模块包括中华传统文化、普通话、书法、工匠精神、创业教育 5 门。公共基础课程描述如下:3 课程名称 思想政治 课程编号 10000001301 参考学时 144 开设学期 第 1、2、3、4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具备坚定政治方向、坚定“四个自信”的使命感,培育和践

7、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志向;2.具备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的职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具备理性、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3.具备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培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4.具备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树立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5.具备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知识目标 1.了解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2.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

8、国家以及人生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3.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理解广泛的公共参与,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表现。能力目标 1.具备初步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2.具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3.具备从法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能力,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4.具备自我调节和管

9、理情绪的能力,做到自立自强、坚韧乐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5.具备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的能力;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2.时代导航、生涯筑梦,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生活,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3.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4.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10、,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教学要求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政治认同感,提高法治意识,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2.运用情境教学、辩论会、实地考察等方法,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实习实训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开放式学习;3.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从期中与期末考试进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占 40%,终结性考核占 60%。4 课程名称 语文 课程编号 10000001302 参考学时 194

11、 开设学期 第 1、2、3、4、5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具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品质;2.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发展;3.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语言文化;4.具备理解文化的意愿和学习汉字汉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5.具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品质,从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中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知识目标 1.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3500 常用字的读音、字形,词语(成语、熟语

12、),标点符号,常见病句类型,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2.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听、说、读、写;3.掌握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文体常识;4.掌握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口语交际、各类文体写作的方法和技巧;5.掌握浅易的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文阅读方法。能力目标 1.具备准确辨识各种场合和文本中的汉语拼音及意义,熟练运用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和表达的能力;2.具备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进行语文学习的能力;3.具备梳理文化常识、文化现象的能力,背诵、默写课本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感受和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化,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的能力;4.具备日常生活和

13、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5.具备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需要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能进行介绍、交谈、即席发言,能写作条据、书信、总结等应用文,语言表达清晰通顺;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6.具备在言语实践中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和恰当的思维方法,探究语言现象,理清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的能力。主要内容 1.语感与语言习得、整本书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职场应用写作、微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2.中外文学作品、古诗文作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科普作品、

14、古代科技著述选读;3.口语交际、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训练。教学要求 1.借助语文课程这个载体,结合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2.开展以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写听说活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利用超星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 40%,终结性评价占 60%。5 课程名称 数学 课程编号 10000001304 参考学

15、时 144 开设学期 第 1、2、3、4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初步形成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2.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养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抽象思维的意识和习惯;4.初步具备一丝不苟、勤于反思、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品格;知识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2.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3.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4.理解函数概念,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5.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6.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

16、问题;7.掌握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关系;8.掌握统计中数据获取、整理、分析的方法,思路和概率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 1.具备根据概念、法则、公式进行数、式、方程的运算和变形的能力;2.具备使用一般的函数型计算器进行运算的能力;3.具备依据文字描述想象出相应的空间图形,并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与推理论证、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分析与解决问题;4.具备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的能力;5.具备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与评价的能力;6.具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并求解的能力;主要内容 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充要条件;2.一

17、元二次不等式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3.函数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的应用;4.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5.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6.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7.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教学要求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2.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专业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参与式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采用低起点、重衔接、小梯度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3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

18、,充分利用微课,依托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4.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坚持按形成性考核 40%和终结性考核 60%的权重进行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6 课程名称 英语 课程编号 10000001305 参考学时 144 开设学期 第 1、2、3、4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 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具有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持久的

19、语言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语言惯,坚定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知识 目标 1.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多样性,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2.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知识,理解中外文化内涵,比较中外文化异同;3.了解“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语言学习策略以及“理解、表达、交互”三种语言技能发展策略;4.熟悉国际音标和英语拼读规则;5.掌握义务教育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语言基础知识;6.掌握情境活动中英语交际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能力 目标 1.具备用正确表达方式进行英语语言交际,用英语学习思维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2.具备正确认识

20、和对待文化差异的能力;3.具备合理使用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发展策略规划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4.具备根据拼读规则正确拼读生词的能力;5.具备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基础知识并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能力;6.具备围绕主题任务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阅读并理解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相关的英语语篇,翻译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根据提示完成应用文写作任务。主要内容 1.国际音标及其拼读规则,重音、意群的读音;2.2490 个常用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在英语交际中的正确运用;3.词汇、构词法以及句法等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4.人物传记、校园生活、社区生活等语篇的阅读和理解;5.常见标识的识别和点

21、餐、购物、致谢、致歉等情景下的语言交际;6.公告、海报、简讯、信函、电子邮件等应用文的写作;7.基于语篇的文化知识的理解;8.职业情境下英语文本的理解和翻译。教学要求 1.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度融合,依托超星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坚持活动导向教学,注重探索英语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以致用;4.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尊重差异,使所有学生体验学习乐趣;5.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坚

22、持按形成性评价 40%和终结性评价 60%的权重进行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7 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 课程编号 10000001306 参考学时 144 开设学期 第 1、2 学期 课程 目标 素质目标 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具备规范操作、主动探索、创新发展的意识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具备在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发展的本领。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2.熟悉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3.熟悉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及作用;4.掌握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处理过程;5.掌握计算机

23、的基本维护方法及操作系统,办公应用软件、硬件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 1.具备一定的文稿录入能力,对常用的文稿进行规范排版;2.具备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的基本技能;3.具备 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及综合应用技能;4.具备小型网络的搭建、设置及维护能力;5.具备常用音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主要内容 1.网络应用(基础);2.图文编辑(基础);3.数据处理(基础);4.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基础);5.人工智能初步(基础);6.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拓展);7.小型网络系统搭建(拓展);8.数据报表编制(拓展);9.演示文稿制作(拓展)。教学

24、要求 1.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爱国精神、钻研精神、责任担当、技术操守、理想情怀等,即“育人元素”;充分利用备课上课、下班辅导、线上线下辅导解惑等途径,借助微课和短视频制作、教学资源平台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思政教育,设计如下教学内容安排:上机实训开展 10 分钟的与经典诵读、时事新闻相关的文字内容录入速度练习,图文编辑排版、演示文稿制作、数字媒体等理实一体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2.依托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充分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利用线上线下、课

25、内课外、理实一体等混合式教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有机结合,助推学生专业成长;3.采用“过程考核+终结考核”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其中过程考核占 40%(平时表现 10 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10 分,平时测试 20 分),终结考核占 60%(基础模块 60%,职业模块 40%)。8 课程名称 历史 课程编号 10000001303 参考学时 72 开设学期 第 1、2、3、4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具备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正确认识世界的唯物主义历史观;2.具备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对史事进行准确判断和理解的时空观念;3.具备对伟大祖国、中华

26、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家国情怀;4.具备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正确文化观;5.具备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的正确劳动观;6.具备判断民族立场、国际关系、人生抉择的正确是非观。知识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2.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4.了解特定的史实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5.掌握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懂得史料的类型及作用。能力目标 1.具

27、备运用唯物史观学习和探究历史,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的能力;在认识现实社会或职业问题时,能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2.具备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的能力;3.具备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能力;4.具备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释加以评析,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 1.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2.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3.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4.历史上的著名工匠。教学要求 1.运用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创设出与

28、行业、专业相近的教学情境,设计出体检未来职场的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工匠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2.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拓展历史信息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做中教,做中学,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 40%,终结性考核占 60%。9 课程名称 体育与健康 课程编号 10000001308 参考学时 172 开设学期 第 1、2、3、4、5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 质目标 1.树立健

29、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具备勇敢顽强、坚韧不拔、超越自我、严谨细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3.具有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4.具有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良好心态;5.具有平等融合、宽容对待、善于沟通、珍惜友谊的意识和良好人际关系。知 识目标 1.了解个人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性疾病的知识,学会处理常见运动损伤的方法,掌握预防常见职业性疾病的知识;2.了解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类运动、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 7 个运动技能系列的基础知识;3.掌握 1-2 项体育

30、运动技能,并熟知所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理论知识和比赛规则;4.掌握提高体能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方法。能 力目标 1.具备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的能力,能准确确定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有效提高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能;2.具备按照运动规范和比赛规则参与体育活动和比赛的能力;3.具备分析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及欣赏体育运动的能力。主要内容 1.体育的功能及认识,一般体能、专项体能和职业体能知识;2.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食品安全和合理营养,常见传染性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安全运动与应急避险,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常见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环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性与生殖健康

31、知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反兴奋剂教育等;3.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类运动、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 7 个运动技能系列;教学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政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2.通过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身体锻炼,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组织各式各样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及体育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利用教学软件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3.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

32、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形成性考核包括出勤、运动参与、练习态度及团队协作情况,占 40%;终结性考核,技能测试占 60%。10 课程名称 艺术 课程编号 10000001307 参考学时 72 开设学期 第 1、2、3、4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民族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具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观念,坚定文化自信;3.具备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视和认识艺术,理解艺术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具有国际视野,尊重欣赏世界多元文化;4.具备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知识目标 1

33、.了解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认识音乐要素,把握音乐形象,感受音乐魅力;2.理解音乐要素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理解中国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密切关系;3.了解不同的美术门类、中国书画基础知识和技法,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造型语言,熟悉中国书画的大致分类;4.了解中外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造型语言,感受中、外美术特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审美特点和文化特征;5.掌握音乐、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 1.具备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的能力;2.具备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能力;3.具备创造性表

34、现艺术活动的能力,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4.具备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的能力;5.具备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初步比较、分析与描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的能力。主要内容 1.音乐鉴赏与实践和美术鉴赏与实践;2.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相关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3.中国书画基础知识与技法。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特色优势,以美育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

35、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超星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活动为载体,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创设艺术学习氛围,尊重学生艺术见解和创意表达,鼓励学生结合艺术学习主动参与校内外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创新实践体验,提高艺术核心素养;3.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整体评价,采用“过程考核+终结考核”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占 40%(平时表现 10 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10 分,平时测试 20 分),终结考核占 60%(基础模块 60%,拓展模块 40%)。11 课程名称 劳动教育 课程编号

36、 10000001312 参考学时 18 开设学期 第 1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形成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2.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3.具备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4.具有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知识目标 1.了解劳动思想、十八大以来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2.领会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内涵;3.掌握基本的生产知识,知道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4.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

37、务性劳动的基本技能。能力目标 1.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训练创造性的劳动思维;2.具备依据技术图样、选择工艺,完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制作的能力,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3.具备进行技术设计活动的能力,提出设计方案,用图样和文字正确表达设计意图。主要内容 1.劳动的意义;2.正确的劳动态度;3.劳动能力;4.劳动成果。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通;2.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通过理论讲授+实操训练的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邀请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进课堂,讲授劳动故事,传递劳动精神;建立以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和校外实习实训的全

38、方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参与意识、完成任务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占 60%;终结性考核占 40%。12 课程名称 军训及国防教育 课程编号 10000001311 参考学时 6010000001311 开设学期 第 1 学期入学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2.热爱人民军队,具有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3.具备集体行动的规范性和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更好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4.具备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方面的自律

39、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军事前沿信息;2.熟悉并掌握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的要领、标准;3.熟悉学校规章制度及专业学习要求;4.掌握正确的队列训练和阅兵分列式训练方法及规范整理内务的标准;5.掌握停止间科目、齐步行进与停止、正步行进与停止、正步与齐步互换的训练方法与要求;6.熟练掌握分列式行进间队形方向变换的规范要求和动作技能。能力目标 1.具备规范地进行停止间科目、齐步行进与停止、正步行进与停止、正步与齐步互换的能力;2.具备规范地整理内务的能力,养成卫生习惯;3.具备一定的战时个人生存技能、军事基础能力及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主要内容 1.队列训练;2.内务整理;

40、3.素质拓展;4.国防教育。教学要求 1.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2.由相应的老师负责军事技能训练,专业介绍、职业素养培育、生存技能培训等入学教育部分的教学;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导入、实操训练等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理论教学及军事训练;3.考核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参与意识、完成任务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占 40%;成果评价占 60%。13 课程名称 普通话 课程编号 40000002114 参考学时 36 开设学期 第 1、2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 质

41、目标 1.具备使用标准普通话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的规范意识;2.具备热爱祖国语言、主动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思想意识;3.具备义务推广国家共同语言的意识。知 识目标 1.了解推普、测试的意义,了解测试的性质、内容、等级标准、对象、要求、样卷;2.掌握声、韵、调及变调、轻声、儿化的发音标准;3.掌握朗读和说话技巧。能 力目标 1.具备较准确地识读声、韵、调、轻声、儿化等基础语音的能力;2.具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3.具备标准、规范、自然、流畅、敏捷地说话的能力。主要内容 1.测试的要求和方法;2.声、韵、调及变调、轻声、儿化;3.朗读的要求和基本技巧;4.说话的要求和基本

42、技巧。教学要求 1.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爱国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创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任务式、情景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与学生协作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3.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 40%、测试成绩占60%,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证书。14 课程名称 书法 课程编号 40000002115 参考学时 36 开设学期 第 3、4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具备持之以恒、严谨认真的学习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为

43、今后学习和就业创造良好条件;2.具备写好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练字、探究学习的习惯。知识目标 1.了解硬笔书法特点、不同书体书写方法;2.掌握楷书的基本点画及书写技巧。能力目标 1.具备规范、快捷地书写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字,并进行简单的书法作品创作的能力;2.具备通过对不同书体作品的赏析能力,提高书写能力,提升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主要内容 1.硬笔书法概述;2.硬笔书法楷书练习及结体、章法;3.硬笔书法行书及书法作品的欣赏创作;4.硬笔书法应用。教学要求 1.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陶冶情操;2.通过欣赏书法作品,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44、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任务式、情景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组织各种各样课外书法竞赛活动及书法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理论水平;3.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 4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 60%。15 课程名称 中华传统文化 课程编号 40000002113 参考学时 14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具备正确的文化观,优良的人文素质;2.具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并内化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最终能够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知识目标

45、 1.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典;2.理解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认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能力目标 1.具备自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文化现象的能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自觉遵守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2.具备自觉地理解、感悟和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主要内容 1.孝悌、爱国、仁爱;2.诚信、友善、敬业;3.志学、敏悟、慎独;4.廉正、谦恭、刚毅、笃行。教学要求 1.将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认同和共鸣,落实到伟大的实践中;2.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教师示范演练、创意情境设计、优秀作品观赏、学后感分享等活动

46、,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探究中学,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稳步提高;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岗位需求,实行讲授结合训练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3.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 40%、终结性考核占 60%。16 课程名称 创业教育 课程编号 40000002117 参考学时 36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具备法治观念,树立正确而务实的职业理想,养成符合职业需要的职业本质;2.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进人格发展;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造就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成人、成才、成功。知识目标

47、1.了解创业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活动,更是一种人的生活观念,还是一种生命挑战;2.知道职业信息的收集途径,认识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的生活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3.掌握面试的技法,懂得签定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理解职场的基本法则;4.掌握创业常识,懂得创业实施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能力目标 1.具备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种发展资源进行评估的能力;2.具备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范畴的能力,合理地设计职业目标、职业选择,采取一系列具有较强实际性和操作性的行动计划;3.具备编制求职自荐材料的能力,尽量加快从学生角色转换为职业角色。主要内容 1.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2.就业定位与途径、准备与方法;3.创

48、新与创业、创业准备;4.小企业的创办、经营管理;5.就业与创业实例。教学要求 1.以为指导,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本质的要求,结合各行业职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服务意识和法纪观念等教育;2.充分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完成课前预习、课堂授课和课后作业及测试,把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两个重点内容,提高就业、创业能力;3.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占 50%,包括观看视频40%、访问 100 次以上 10%;终结考核占 50%,包括章节测验 10%、考试 40%。过程考核任务点完成 50%可以参加考试,

49、60 分及格,考试低于 60 分允许重考 2 次。17 课程名称 工匠精神 课程编号 40000003116 参考学时 36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课 程 目 标 素质目标 1.具备工匠攻坚克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树立职业自信,坚定人生理想;2.具备执着专注、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匠心独具、精益求精、淡泊名利、尊师重道的优秀品质;3.具备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及自觉传承非遗的意识。知识目标 1.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与价值主张、世界各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他们的共性,认识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各时期的主要特点;2.理解当今时代学习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知道在学习与生活中发扬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对克服各种困难的重

50、要性;3.理解创新、工匠巧思、精益求精、爱国的含义。能力目标 1.具备扎实的技术技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一份属于工匠的力量;2.具备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从而创造财富的能力。3.具备结合时代要求创新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创作出精美的产品的能力;4.具备在生产实践中努力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能力,诚实劳动、勤奋工作,坚守工匠操守。主要内容 1.工匠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2.工匠精神在各国文化中的体现;3.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守艺、创新、破难、巧思、绝技、境界、传承、情怀。教学要求 1.将对工匠精神的阐释分析与学生职业需求及现代经济市场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读得顺、记得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