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技术方案.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80160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技术方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2.1 测量工程特点 施工测量既是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引导性工作,又是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给施工测量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测量环境复杂,确保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难度大。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点易受施工活动的影响,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结构造型相对复杂,测量环节多,测量误差控制难度大。本工程系统复杂、分包众多、施工测量的协调管理工作量大,必须健全施工测量管理体系,实现施工测量工作的全面受控。针对本工程结构复杂的特点,将采取先进的技术方案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来克服一系列的难题。在施工中,将配置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借鉴国内外最新

2、测量控制科研成果,结合施工中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与方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段。通过对建筑物的空间几何解析,建立空间点位的数据库,从外业的数据采集、放样,到内业的数据处理、成果分析,实现测量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程序化。2.2 测量工程内容 根据前期施工单位在现场设置的轴网控制点在本工程开工前依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工程现场定位、标高测量复核;并将所有控制点延伸至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适当位置,且采取混凝土加固保护措施。整个定位工作由我集团公司专职测量师完成。工程开工前及竣工后进行工程现场标高测量时,事先向监理、业主方提交有关方案。监理、业主方在场监督有关现场标高测量。提供各专业

3、分包单位测量控制线及标高基准线。定位程序:资料审核内业核算外业校测定位测放定位自检定位验线。组织分包单位做好工程坐标控制网和原始水准点接受、复测、报请校核工作,做好建筑物总体的定位放线、复测和报请复核工作。按有关规定定期做好测量、标养室计量器具等的检查,做好测量、计量资料的汇总、归档。测量工作流程图 对原始桩点的复测复测后确定起始依据现场控制桩点的布设控 制 网 平 差平 差 后 桩 点 赋 值施工层控制点的传递与联测变换方法对施工层控制点的验测基坑边坡变形的安全监测建筑物基础的沉降观测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变化监测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解析图纸,数据库与空间模型的建立精度评定精度不合格验测精度合格验测

4、精度合格目标点的三维坐标放样目标点的三维坐标验测确定点位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流程纠偏与调整建筑物整体变形分析与模拟显示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变形监测分析流程测量工作内容框图 编制方案人员配备与培训图纸的审核原始控制点的复测桩点埋设桩点标识仪器的选择配备仪器、器具的检定人员配备与培训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准备工作场区控制网布置建筑物定位及基础施工测量变形监测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基槽边线测设基础开挖及控制轴线测量基础施工测量竖向投测基准点埋设基坑边坡变形的安全监测基础沉降观测上部结构的变形监测对建筑物控制桩点的变形监测变形观测点埋设及定型架件安装轴线的竖向投测标高的竖向传递测量钢结构的安装测量建筑物的纠偏测

5、量变形信息反馈结构施工测量室外工程测量市政道路测量市政管线测量园林绿化测量装饰工程测量幕墙的安装测量建筑物室内装修的细部测量设备安装工程测量竣工测量2.3 建立健全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人员的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制订的项目测量管理办法的规定。业主提供的红线桩和坐标、水准点核验,现场测量控制网(含平面主轴线和水准点),地面标高方格网,0.000 以下测量放线均由项目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和主持,项目测量人员负责实施,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验线,项目部验线合格后,报监理公司,未经监理公司签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过程控制如下:在整个测量放线工程中,项目部测量人员必须监控测量工作的原始记录,施测人员必须签

6、字,且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对原始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由项目技术部妥善归档保管。(1)人员配备 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对本工程测量人员的选用严格把关,项目技术部设测量负责人一名,配备二名专业测量员,负责具体现场操作,所有参加施测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上岗证。(2)验线部位及项目 验线部位:轴线控制线、标高控制线及细部放线的正确性。检查项目: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基槽验线记录、楼层平面放线记录、楼层标高抄测记录、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沉降观测记录。2.4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大,轴线较多,我公司进场后应根据业主提供的规划局给定的有关测设资料如城市导线点、红线桩点(界地桩点)

7、、水准点等作为建立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起始点。进行水平、高程控制点测设工作,若发现有偏差应提请业主、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解决。我公司将根据准确的红线桩点、水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控制网的布设,控制网水平及高程合二为一,作为施工的参考点,每一分部工程施工前的轴线、标高复核均采用其控制点。施工时控制网布设间距控制在 40m50m 左右。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从整个施工过程考虑,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定位轴线均能应用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测量 方案 审 批 技术 交底 现场 操作 自 检 进入下 道工序 三级 验线 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针对本工程主体部分的特点将对重点部位采取如下表中所示的测量措施。序号 重点

8、测控部位 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 1 控制网建立 极坐标与交会测量相结合 全站仪及水准仪 2 高程控制 轴线:投直线的方法 高程: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 电子经纬仪、水准仪 及 50m 钢尺 3 沉降观测 国家二等水准观测 水准仪 2)编制施工测量方案的基本原则:(1)整体控制局部:这是一切测量工作的通则,若不遵循这一原则,而试图以局部控制整体,会导致测量误差超限、建筑物位置不准等后果。(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不同等级的测量必须配备不同等级的仪器和工具,逐级控制才能确保施测精度。(3)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的原则。2.5 测量定位 2.5.1 施工准备工作(1)测量放线人员应对各专业图纸中的

9、坐标与轴线关系、几何尺寸、高程等进行审核,并应及时了解与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样数据准确可靠。(2)测量仪器与器具:为能准确及时定位和精确地反映出被监测实体的变形情况,应选用适合、高效的测量仪器,各种测量仪器与工具的使用,均须经计量检定单位或部门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限内。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校准、保养、维护。由于本工程建筑体形大,轴线放样的精度较高,故放样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测角精度为 2”测距为 2+2PPM。测量方法采用极坐标法。(3)测量人员均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测量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工程特点、

10、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4)建立测量数据库,调试数据采集、分析、传输等测量设备及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为数字化测量准备。2.5.2 施工控制网的布置 为保证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本工程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工程控制流程:场区控制网 建筑物控制 轴线内控点 楼层控制轴线 楼层细部线 1)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工作。(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

11、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上报的工作制度。(4)选点应在同时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5)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控制网的选择 本工程建筑平面控制网技术指标按照二级建筑物平面控制网进行布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10 1/20000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等 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 线 长 度(km)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闭合 环线次数 平地 闭合差(mm)三等 6 50 因瓦 双面 往返各 一 次 往返各一次 12L 注:L 为往返测

12、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视线 长度(m)前后视 校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读数较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所测高差校差(mm)三 等 100 3 6 0.3 1.0 1.5 75 2.0 3.0 3)控制网的建立 由业主提供的市政二级控制点(至少 2 个),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坐标点与轴线的关系放轴线并设置相应控制点,并经二级控制点复核。其他主控轴及控制点依此形成。主控制桩按规定进行埋设并长期保存。由主控制桩放测各个控制点与主控制桩共形成主控轴。各条建筑轴线依据主控轴逐条放出。4)控制桩的埋设 控制

13、网桩点应选在土质稳定、能长期保存,相临控制点之间应通视、便于施测使用的地方。并按如下规定进行埋设,以便长期保存:控制网的桩点采用混凝土桩,底部规格不小于 0.6m0.6m,桩顶标高高于场地标高,顶部预埋 100mm100mm6mm 钢板,十字线中心嵌1mm 铜芯,在桩顶面的角上设水准点,水准点高出钢板 510mm,控制桩四周用钢管做 15001500 的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确保桩点不被压盖、碾轧、扰动。场区控制点的间距应小于 1 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 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 15m。确保通视无障碍。5)测量控制桩点的保护 在控制桩点周围用脚手架搭设 1.5 米1.5 米的护栏,并制作

14、标识,写上“测量点位、注意保护”的字样。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并作好巡检记录。6)控制桩点的复测 控制桩点的复测应定期进行,轴线控制点在施工测量使用过程中,每次需利用场地控制网点进行复测;首级控制点也应在一月内检查一次,如有变动应及时恢复,作混凝土回填土预埋18钢筋控制桩点埋设示意图埋深大于1.5m水准点预埋钢板嵌1mm铜芯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应真实,签字齐全,具有可追溯性。2.6 土建施工时的测量 根据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各流水段进行网状控制。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此在现场四周设建筑轴网主控制桩,主控制桩按规定进行埋设并长期保存,确保通视条件。1)基础工程

15、施工测量(0.00 以下)基础工程测量采用外控法,将已建立的控制网投测到基坑中,根据这此轴线关系放出细部结构尺寸。施工控制点临时转站 点垫层地下施工阶段平面控制点示意图 地下施工阶段平面控制点示意图(1)轴线投测 将建立的轴线控制点投测到基坑的各层楼板上,以控制各层的墙、柱、梁、门窗洞口的位置。采用主控轴线与辅助密控制网相结合放线。(2)高程传递 将现场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传递到基坑内,立临时高程控制地下室各层标高。采用二次转移放线。地下结构高程传递示意图 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测量(1)轴线投测 根据地面层设置的控制网、控制点逐层向上传递。测量仪器为激光垂直仪、经纬仪,具体方法为:经纬仪置中整平至

16、垂直刻度,在开顶上方放置目标分划板激光光点调至最小,水平旋转经纬仪,移动分划板,使分划板中心点位于旋转光点的圆心,调整误差值,最后所取点即垂直控制点,连接控制点形成控制轴线,用钢尺校对,调整误差,最后细分全部轴线。(2)标高传递 标高的控制采用钢尺从下层引入标高,基点位置固定,可通过结构中的预留孔引上来,同样应调整钢尺的温度及拉力误差,然后利用水准仪同层抄平。3)砌体施工测量 内隔墙应弹出墙两边线,外墙弹出内边线,弹出 50cm 水平线。4)装饰工程施工测量 根据各层轴线,放出建筑物内外装饰线,以保证装饰工程的正常施工。以首层50cm 线为准,重新在各层抄测50cm 线,以防止由于不均匀沉降造

17、成的水平线不水平,保证装潢效果。2.7 钢结构安装测量方案(1)方案概述 根据结构特点,为了既保证施工进度又满足测量精度,测量方法须简单可靠。测量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方式进行,对观测结果进行严密平差,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根据本工程钢结构特点,结合以往的工程测量经验,采取的测量应对方式如下:以高精度全站仪测放测量控制网,使用垂准仪和全站仪传递和测放施工基准点。对于竖向累积误差的处理,采用在每一节劲性钢柱安装时,在立柱接缝处进行调整,逐节消除。为确保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对于斜柱的误差控制尤为重要。在精确定位时,必须监测结构温度的分布规律,规避日照和温差效应。(2)测量实施的依据和保障 标准和依据

1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3)测量技术实施原则和要求 在测量控制过程中应着重控制各环节的安装误差,即注重中间过程的控制,当各个施工过程控制精度均在误差要求范围内并通过验收时,才能保证结构安装后整个结构安装的最终精度。为确保安装过程及最终结果的控制精度,在测量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控制点,确保通视;充分考虑安装过程中的结构位移,加强复测;钢结构对阳光照

19、射及温度变化敏感,控制测量过程中须考虑并消除其影响;本工程钢结构要求主受力结构先形成,在补缺楼层钢梁,这对高空架站带来不小困难,必须进行研究解决架站处位置及稳定性难题;控制中须注意整体衔接;等等。针对本工程特点,我们将配置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借鉴国内外最新测量控制科研成果及以往大型钢结构安装经验,结合施工中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与方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段。通过对建筑物的几何解析,建立构件控制点位的数据库,从外业的数据采集、放样,到内业的数据处理、成果分析,实现测量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程序化。(4)工程测量步骤 现场踏勘 控制点交接和复测 测量控制网布

20、设 场区测量控制网及底板处投影点布设 构件安装测量 焊接时的变形监测 逐段结构复测 过程监测 竣工测量(5)工程测量管理机构 (6)测点仪器的选用 为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在建立测量控制网阶段主要使用高精度自动导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和垂准仪进行,辅以其他测量设备校核和辅助引线。我们将选用自动导向全站仪 TCA2003 作为本工程控制测量主力仪器,该仪器为瑞士 Leica 厂生产的最高精度等级的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见配置表),在 120 米范围内测距精度为0.5mm1ppm,具有自动导向功能、自动数据处理和输出等功能,能保证施工精度和效率,其对点方式为激光对点。在观测时,应分别以 ATR 自动测

21、量和人工手动测量两种方式进行,以保证结果可靠。选择的精密水准仪的精度为 0.3mm/km(标称精度为 0.3-0.7mm/km,视施测时的标尺而定),施测时使用配套铟钢尺和平行玻璃板测微器及专用高程传递用钢尺。选用的垂准仪精度为 1/20 万,即每 100 米,传递精度为 0.5mm。在施工测量阶段,可使用国产经纬仪及水准仪进行。经纬仪配有弯管目镜,以适应俯仰角较大时的观测,另配备日本索佳 SET2C 或瑞士 Leica TCA2000 全站仪作为复测和校核用。在施工测量及施工监测过程中,使用各类辅助设备,以保证观测精度,包括各类自行研制的辅助测点转换装置、强制归心支架等。其他仪器设备也同样按

22、适当精度采用,以保证本工程的质量。所有用于施工的仪器和设备均按规定在年检有效期内。为保证工程质量,主要电子仪器在到达现场后,应按仪器内置程序进行自检,并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按阶段进行自检,以保证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仪器应由专人使用专人保管。(7)移交资料的复测 钢结构的测量控制网应在现场总体测量控制网覆盖范围内,并结合钢结构自身需要,设置适宜钢结构施工的专用测量控制网。控制点应选择稳定的不受施工影响的点位,同时考虑今后使用方便及通视问题。钢结构测量控制网的布设需要考虑复核测量的便利。依据总包测量控制网,对每个单体建立相应的钢结构测量控制网。(8)平面测量 为满足钢结构安装定位需要,需利用周边

23、稳固建筑物构建平面网,选择控制点时应选择稳定的不受施工影响的场外,同时考虑今后的使用方便及通视问题。控制网须精确观测严密平差后方可使用。观测墩采用强制归心形式,以减少对点误差。使用 GPS 和精密全站仪总包提供的外控点,无误后方可使用。在底板上,使用高精度 GPS(配备扼流圈天线 CR-3 后,精度可达1mm)放样核心筒外 4 个投影基准点,这 4 个投影基准点作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投影基准点。底板上的测量控制点采用强制归心形式,如下图:与仪器底座配套的螺栓1000混凝土墩台 强制归心形式 平面控制网的竖向引测采用高精度垂准仪进行,传递后利用全站仪校核。楼层上的接收仪器架设在核心筒外墙上,如下处

24、理:测量平台设置 平面测量控制点的重设先采用垂准仪引测至楼板上,然后利用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转移点位,再用 GPS 进行校核。(9)高程测量 首级高程控制点应设在不受施工情况影响的场外。以精密水准仪检测首级高程控制网。用闭合水准的方式将高程控制点引入场内,并设定固定点作为高程点。场内地面高程点经复核无误后,在主楼施工时分别引测到各个层面上,每个层面引测 4 个标高控制点,控制点应引测到稳固的构件上,在每一层上对引测点校核,误差应在精度要求范围内。高程引测时可使用水准仪以水准路线引测,高程传递以悬挂钢尺或全站仪天顶方向直接传递并相互校核。层内构件高程控制时,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对个别无法观测点或超出

25、尺长的位置,使用钢尺进行传递。使用悬挂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临时支架上,钢尺下端坠标准重物,以保持尺身铅垂。使用两台水准仪上下同时读数。观测值需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拉力改正等,见下图:钢尺水准仪水准仪重物 高程传递(10)测量质量保证关键措施 测量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方式进行,保证一定的多余观测条件,对观测结果进行严密平差,以保证观测精度;采用的方法与仪器应能控制规定的精度;加强勤复核(可利用场外控制点直接复核),防止累计误差的出现;严格按公式进行观测值的各项改正;所有仪器进入项目,应进行检测标定。所有仪器进入项目,经检测标定后由专人保管使用。测量时间设定在早上日出前后时间段

26、。建立现场测量管理机构,层层把关。2.8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2.8.1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 对本工程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观测点布置在建筑物四角处。通过对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2.8.2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布设 1)布点原则(1)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个工程应有三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检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2)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3)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新建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 15

27、m。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1)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半永久性高程基准点,本工程沉降观测基准点拟使用结构施工中布设的场区高程控制网基准点。(2)基准点使用前,用 AT-G2 水准仪从国家城市水准点与四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四个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3)沉降观测基准点应布设附合或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二等水准观测精度要求 等 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 等 1.0 0.30 0.6n 0.8n 往、返各两次 注:n 为测站数 2.8.3

28、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和实际情况,沉降观测点的埋设由观测点实际位置和数量应由设计单位设计确定。2.8.4 沉降观测 1)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2)数据记录及处理 认真读取数据,及时记录数据,不得涂改,估测。对有疑问的数据不得使用,加强复测报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8.5 观测周期 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2)荷载变化期间的观

29、测周期要求:主体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应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3)结构施工期观测周期要求:基础阶段沉降观察点设置,沿外围基础承台底板周边一圈布置,用红漆作标记,并测好初始值。出0.000 线后即根据预先确定的沉降观测点位置设好测点,并校正沉降数测好上部结构的初始值。结构每完成一层测一次沉降至结构封顶。3)施工完毕后观测周期要求:施工完毕后第一年内每隔 36 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 612 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各观测日期、数据详细记录,并绘成图表存档,如发现异常情况即时通知设计单位。2.8.6 沉降资料的提交 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

30、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2)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3)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2.12 施工测量仪器配置(1)控制测量的仪器选用 为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在建立测量控制网阶段主要使用高精度自动导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和垂准仪进行,辅以GPS 及其他测量设备校核和辅助引线。其中自动导向全站仪 TCA2003 为瑞士

31、Leica 厂生产的最高精度等级的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见配置表),在 120 米范围内测距精度为0.5mm1ppm,具有自动导向功能、自动数据处理和输出等功能,能保证施工精度和效率,其对点方式为激光对点。在观测时,应分别以 ATR 自动测量和人工手动测量两种方式进行,以保证结果可靠。精密水准仪的精度为 0.3mm/km(标称精度为 0.3-0.7mm/km,视施测时的标尺而定),施测时使用配套铟钢尺和平行玻璃板测微器及专用高程传递用钢尺,以保证观测精度。使用的垂准仪精度为 1/20 万,即每 100 米,传递精度为 0.5mm。GPS 为具有拓普康独特专项技术的 HiPer Pro 一体化接收

32、机,双星技术增强性能,提高精度,适合建筑工地有遮挡情况下的快速锁星。根据需要,可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进行观测。精度为静态测量:平面 3mm+0.5ppm 高程 5mm+0.5ppm;RTK 实时动态测量:平面 10mm+1.0ppm 高程 15mm+1.0ppmm。(2)施工测量的仪器选用 在施工测量某些阶段,可使用国产经纬仪及水准仪进行。经纬仪配有弯管目镜,以适应俯仰角较大时的观测,另配备索佳 SET2C 全站仪作为复测和校核用。在施工测量及施工监测过程中,使用各类辅助设备,以保证观测精度,包括各类自行研制的辅助测点转换装置、强制归心支架等。其他仪器设备也同样按适当精度采用,以保证本工程的

33、质量。(3)选用仪器的基本要求 所有用于施工的仪器和设备均按规定在年检有效期内。为保证工程质量,主要电子仪器在到达现场后,应按仪器内置程序进行自检,并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按阶段进行自检,以保证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序 仪器名称 型号 精度 单位 数量 产地 1 全站仪 TCA2003 0.51mm1ppm 台 1 瑞士 2 GPS HiPer Pro 静态测量:平面 3mm+0.5ppm 高程 5mm+0.5ppm RTK 实时动态测量:平面 10mm+1.0ppm 高程 15mm+1.0ppmm 台 1 日本 3 全站仪 TC2000 或 SET2C 台 1 瑞士 或日本 4 垂准仪 VIS

34、A 1/200000 台 1 瑞士 5 水准仪 NA2 0.3mm/km 台 2 瑞士 6 水准仪 S3 3mm/km 台 3 国产 7 经纬仪 J2 2 台 4 国产 8 手持 测距仪 Pro4a 只 2 瑞士 9 弯管 目镜 只 6 国产 10 对讲机 MOTO ROLA 只 4 美国 11 手提 电脑 IBM 台 1 美国 12 钢卷尺 100 米 把 4 国产 13 钢卷尺 50 米 把 4 国产 14 拉力磅 20 把 4 国产 15 水平尺 把 8 国产 16 角 尺 把 8 国产 17 微棱镜及 反射 贴片 个 若干 瑞士 18 温度计 只 2 瑞士 19 其他辅助设备 若干 国产(注: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使用不当、意外损坏的情况,适当增加备品)附图 7-1工程轴线、垂直控制平面布置示意图(一)附图 7-2工程轴线、垂直控制平面布置示意图(二)附图 7-3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