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建设会议发言材料集锦_城市建设会议表态发言.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7378956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城市建设会议发言材料集锦_城市建设会议表态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3年城市建设会议发言材料集锦_城市建设会议表态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城市建设会议发言材料集锦_城市建设会议表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城市建设会议发言材料集锦_城市建设会议表态发言.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城市建设会议发言材料集锦_城市建设会议表态发言 城市建设会议发言材料集锦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城市建设会议表态发言”。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暨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 经验交流材料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一年二月 目录 1.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促进松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松原市人民政府 (5)2.圆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住楼梦 让百姓更有尊严的生活 通化市二道江区人民政府(10)3.以“四个创新”促进“四个转变”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 大安市人民政府(16)4.浓墨重彩绘蓝图 阔步前行创佳绩 通化市

2、规划局(21)5.围绕“二个支撑、一个建设”主线 努力开创市政公用工作新局面 长春市市政公用局(26)6.适应市场发展 转变监督方式 努力履行建筑质量监督职能 长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31)7.严密排查 科学规划 全面保证校舍安全工程建设 延边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6)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力推动民生工程的落实 吉林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40)9.优化环境 强化监管 全力推进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白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46)10.创新工作方式 强化服务意识 全力做好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 长春市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心(50)11.科学规划 强化管理 全面提高村镇建设水平 梅河口市建设

3、局(55)12.严格执法 热情服务 树立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 通化市城乡建设局(59)13.规划统领 城乡统筹 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 公主岭市城乡规划局(64)14.加强队伍建设 全力改善民生 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深入 延吉市房产局(69)15.强化职能 主动服务 推动城建档案事业实现新的发展跨越 长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74)16.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中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吉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79)17.强化措施 合力创新 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84)18.团结一心战洪魔 众志成城保供水 通化市市政公用局(92)19.依法监管 常抓不懈 做好抗震防灾各项工作

4、四平市抗震防灾办公室(96)20.情系群众 真情帮扶 努力营造和谐拆迁新局面 敦化市建设局(100)21.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 全力推动商品混凝土发展 吉林市散装水泥办公室(103)22.多管齐下 真抓实干 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长春市建委(106)23.把握机遇 积极而为 推动全市建设事业快速发展 九台市建设局(112)24.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镇赉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处(116)25.加强“暖房子”工程造价管理 为民生工程做贡献 长春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120)26.健全机制 强化监督 全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白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4)27.全面加快墙改工作

5、步伐 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吉林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131)28.加强建筑市场综合整治 构建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长春市建筑市场执法监察支队(135) 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促进松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松原市人民政府 松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始终把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作为促进松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当成是创建“五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全国文明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首要工作来做。几年来,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松原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

6、化应用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是东北三省地级城市中唯一的一家。 一、立足区域特点,发挥自身优势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能(地源热泵)和生物质能等,在诸多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发展应用可再生能源,是我们在未来城市发展竞争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松原市所处的地理位臵和气候条件,极其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 5 用,松原市处于北纬4346之间,地处松嫩平原南端,松花江在市区穿过,一年晴天多、日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属国家太阳能应用二类地区。风能、太阳能和浅层地能资源丰沛,江河地表水热能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区内浅层地表土壤非岩石地质结构,

7、非常有利于土壤源热泵技术应用,松原还有极为丰富的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前景广阔。市区电厂余热利用可为200300万平方米建筑供暖提供保障。 二、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持续发展 为确保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下发了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出了相关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主要有:一是降低运营成本。对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项目,系统用电电费按民用电价收取,免收水资源费。二是减免相关收费。对采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建筑工程项目,减半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采用土壤源热泵和水源热泵技术的项目,减收工程项目每平方米10元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村镇建

8、设中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工程项目,市、县两级政府应从城维费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中按一定比例给予扶持奖励。三是给予资金支持。在国家财政给予专项支持资金的同时,今后凡应用“可再生能源”的供热区域,均享受市政府给予应用燃煤供热区域的全部优惠政策。四是加大技术指导。市政府成立“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专家咨 6 询机构,为 “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提供技术保障。五是加强政务服务。市和县(区)两级政府加强对从事“可再生能源”经营企业的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实行特事特办,“一站式服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六是培育产业发展。市政府将按照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设备及配套材料的行业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积

9、极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在我市投资建厂,强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我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三、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组织保障 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开发利用的历史较短,人们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有普遍认识,对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阶段。为确保开展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松原市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领导小组,由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城市建设的副秘书长、住房城乡建设局长、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公用局、发改委、水利局、规划局、气象局、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司其职,合力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市政府将此

10、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列入市政府绩效目标考核内容,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三是出台保障性政策。在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7的基础上,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批准,从2023年10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的新建居住建筑强制执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具备条件的大型公共建筑和重点公共建筑,强制应用土壤源热泵等冷暖空调技术,鼓励具备条件的新建居住建筑推广应用冷暖空调热泵技术。四是做好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在充分考察论证组织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哈达山水库管理局办公楼工程项目选用了国内最先进技术,并由省厅确定的技术依托单位承揽工程项目。从目前的

11、运行状况看,达到了节能、环保和经济的要求,提高了居住办公的舒适度,对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四、巩固发扬成绩,做好下步工作 按照着力推广太阳能和冷暖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逐步形成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一体化、成套化的工作部署,谋划好近期工作目标。目前,已落实31个应用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39万平方米。预计到2023年底,全市将有600余万平方米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每年节约标煤5.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6万吨,直接节省费用2800万元。“十二五”期间,松原市将重点建设一批太阳能示范项目和地源热泵应用示范项目,并在农村重点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应用技术。为此将着重做好五项工作

12、。一是围绕“一个重点”,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二是宣传“两大效益。即加大宣传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8 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建筑节能和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的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制定“三项制度”。即制定工程信息公示制度、工作行政监督制度、工作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实施“四项监督”。即实施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五是严把“五个关口”。即把好图纸设计关、图纸审查备案关、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质量关、施工管理关和工程质量验收备案关。 圆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住楼梦 让百姓更有尊严的生活 通化市二道江区人民政府 二道江区是依企建区、依矿建区,境内有通钢、电厂

13、、特种水泥厂、冶炼厂、印染厂、第五化工厂、国营白灰厂、铜材厂等12户省市属企业,区属国有、集体企业58户,是典型的老工业区。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相继破产改制,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住房,演变成自修自住的“栖身所”,由于企业弃管,大部分下岗职工靠低保和打零工度日,导致房屋、基础设施维修投入不足,多数房屋出现裂缝,房体倾斜,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棚户区简陋的条件不仅让居民生活不便,而且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据统计,全区共有21000户、70万平方米国有工矿棚户区急需改造。 2023年,在实施城市棚户区、采煤沉陷区、煤矿棚户区改造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抓住我省全面实施“六路安居”工程的机遇

14、,决定全面启动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2023年,共计拆迁4万平方米,新建6.2万平方米,使得920户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2023年,共计拆迁1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33万平 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亿余元,使6600户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一、强化抢抓机遇意识,畅通绿色通道,夺取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先机 住有所居是民生的头等大事。为改善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2023年,二道江区招商引资实现了对五道江镇2万平方米棚户区的改造拆迁。由于乡镇位臵偏僻,居民购买能力弱,开发商最终赔本而走,建成的楼房由区政府接管。实践证明,市

15、场开发之路行不通。2023年,全省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后,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区委、区政府依托之前形成的基础材料,立即向省政府、省建设厅申报项目。在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施工建设的层层审批过程中,省、市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打破常规,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立项、规划、土地、施工许可等各项手续办理工作,使二道江区这辆满载着希望、寄托与责任的“大棚车”开得既快又稳。 二、深入调查、规范操作,统筹推进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 为了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回迁”,区政府在认真组织编制规划方案的同时,分成若干小组入户摸底,全面掌握棚户区居民改造意愿。采取逐户丈量、填写表格、登记确认等方

16、式,对列入 11 改造计划的居民详细排查,每户一档,全面摸清了每个居民住房、人口、经济条件、户型、面积、安臵意愿等情况,在征得全体回迁户同意后,再认真选址,明确改造地块。特别是在户型设计上,有针对性地在40m至70 m之间开发设计了若干种户型,“肥瘦搭配”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同时委托设计院开展规划设计,组织地质勘探、各种报建手续、工程招投标等工作同步进行,为棚改工作快速推进争取了时间。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监管,充分发挥棚改项目资金的效益 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大多为破产转制企业的离退休人员、集体企业职工和全民职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全区8679户、10940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群体中,

17、破产企业职工有5344户,占低保户的61.6%。这种情况意味着工矿区居民承担不了太多的改造成本。为了把这项惠民工程抓实抓好,采取“国家给一点、省市补一点、财政出一点、施工单位垫一点、工程省一点、银行贷一点、政策免一点、百姓掏一点”的“八点”策略。在选址上尽量在棚户区原址进行建设,直接划拨项目建设用地,节省了大量土地资金。同时,将棚改资金与国家廉租房补贴资金捆绑使用,推动棚户区改造与廉租房建设同步进行。严格按照要求开设项目资金专户,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严格按工程进度拨款。有力的资金保障和合理的资金使用,加快了工矿棚改工程的进程,极大12 减轻了工矿区居民的资金压力。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每平方

18、米拿出304元就圆了多年的住楼梦。低保户家庭李庭云老太太在住进新房后激动地说:“俺家住进楼房了,每平方米只拿300元,这样的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真正做到阳光拆迁、和谐拆迁 虽然工矿区居民都想早日实现改造,但由于担心不了解政策会吃亏,或是出于经济承受能力的考虑,对拆迁存有顾虑。为彻底消除群众顾虑,区委、区政府针对症结,积极破解,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是加强领导。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工矿棚改领导小组,下设棚改办公室,从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选取专职干部,从社会招聘土建、水暖、电气等专业工程师,并吸纳社区群众,成立了宣传动员、政策解答、产权审核、协议签定、现场验收、维

19、护秩序、群众监督7个工作组,完善了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领导体系,将棚改工作责任进行分解,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分工负责、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同时,详细制定了专题例会、定期调度、重大问题现场办公、日常工作保持联络等工作制度。确保一般问题不过夜,重要问题集体决策。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召开棚改动员大会,领导亲自宣传讲解政策,将棚户区改造政策、标准、程序和奖励办法予以公布,及时解答回迁户存在的疑问。三是推行“三先一优”安臵方法。即“先签定协议、先腾空房屋、先交房款,优先 13 选择楼层楼号”。坚持“阳光拆迁”,及时将签定协议、腾空房屋的顺序号张榜公布,拆迁、建设、回迁

20、安臵等重要环节都实行公示,并选取群众代表予以监督。对于一时没有想通不愿意搬迁的绝不强迁,对于按时搬迁的拆迁户给予“四项优惠”:按拆迁面积给予每月每平方米5元的临时住房补助费;每户发放搬家费600元;每户发放越冬费500元;按家庭人口一次性补助每人100元,极大地激发了棚户区群众参与拆迁的热情。更多棚户区居民实现从“我被拆迁”到“我要拆迁”的转变。两年来,未发生一起因国有工矿棚户区拆迁而引发的上访事件。 五、加大包保帮扶力度,让工矿居民温暖回迁 目前,全区共有下岗失业职工14265人,其中工矿区下岗职工就有12367人,占总数的86.7%。这些职工年龄偏大,多为“4050”人员,技能单一或无技能

21、,重新就业困难很大。为保证居民住得进,住得起,区委、区政府在2023年开展“手牵手回迁帮扶”活动。将全区54个单位与135户困难回迁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顺利回迁。2023年春节来临之前,五道江镇富源小区鞭炮声此起彼伏,300多户居民彻底告别煤炉取暖、挑水做饭的日子,告别了居住三四十年的“老棚户”搬进了新家。今年,全区开工建设了33万平方米。目前,12.9万平方米已竣工交付使用。为加大回迁包保力度,全区于2023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了“千名干部送温暖送爱心”回迁帮扶活动,千名机关 14 干部和规模以上企业对千名回迁户实行动态包保,让回迁户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温暖回迁。 全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

22、造的启动实施,不仅解决了部分棚户区居民和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而且带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2023年全区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实施改造51万平方米棚户区,力争在五年的时间里,全面消灭国有工矿棚户区。让工矿区居民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让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以“四个创新”促进“四个转变” 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 大安市人民政府 大安市总幅员面积4879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其中,城市建成区15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18万。2023年,大安市在全省县(市)级城市中率先启动棚户区改造,截止2023年末,全市拆除房屋55万平方米,建设楼房170万平

23、方米,近万户居民告别棚户区,超额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连续两年受省委、省政府表彰。在工作中,他们坚持“四个创新”、努力推进“四个转变”。 一、创新思维,由“就棚改抓棚改”向提升城市品位和改善民生转变 2023年,大安市住宅楼房面积不足100万平方米,城区内有1.3万户低收入家庭仍然居住在棚户区,行路难、入厕难、防火难的矛盾十分突出,百姓改造愿望强烈。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尽全力抓好工作落实。工作中,按照“三个结合”工作思路,推动了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与统筹推进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南拓北扩、沿江沿湖”的城市建设思路,在市区规划建设了工业集中区、商贸物流区、行 政

24、办公区、旅游风景区和滨江、南湖两个高档住宅新区。经过四年努力,城市建成区扩大了3平方公里,城市新增人口3万人,城市承载能力和城市功能得到提升,为城镇化水发展提供了保障。二是与旧城改造相结合。旧城区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较差,居住的大部分是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不经过棚房区改造,住房问题就难以解决,城市品位也难以提升。因此,他们把棚改与旧城改造、完善功能紧密结合。通过棚改,到2023年底旧城区将全部拆除平房,市政基础设施也将同步完善。三是与推进廉租住房建设相结合。把改善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作为棚改的重点,加大保障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采取提供土地、减免税费等办法,降低廉租住房建设成本,先后投资1.25亿

25、元,在棚改中解决廉租住房4.4万平方米,统一建设城市廉租住房4.8万平方米。投资2385万元,建设农林场廉租住房1.7万平方米;并连续三年为城市“双困”家庭提供住房租赁补贴3688万元,尽最大努力解决弱势群体居住难题。 二、创新理念,由“就创收抓创收”向加大投入让利于民与发展公益事业转变 几年前,他们致力于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走“以地生财,以城兴城”之路,经营城市收益曾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10%以上。但同时也导致部分开发企业因利润空间小而持币观望,不敢扩大投资,棚改工作进度曾一度放缓。大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17 决定放弃部分棚改收益,变“谋利型”政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争取民生工作上的最大收

26、益。一是政策驱动。出台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土地出让金和各种税收地方部分先征后退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先后吸引了30多户企业来大安市洽谈棚改开发事宜,改变了四处求开发企业来开发的局面,座等上门择优筛选。二是利益牵动。“拆一还一”是最优惠、最实在的回迁政策,使群众的财产迅速增值,群众得到了更大的利益,激发了群众参与支持的热情。由于优惠政策的支撑,开发企业腾出更大的降价空间,其结果仍是让利于民。据了解,大安市楼房在白城五县(市、区)中价格是最低的,真正实现了惠民政策的落实。同时,把工程质量作为棚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程监管,用最高的建设标准保障回迁户利益。三是配套带动。坚持“开发一片、成型一片”的原则,

27、做到棚改到哪里,道路拓宽改造到哪里,绿化、美化、亮化到哪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物业管理跟进到哪里,真正实现了宜居、宜行、宜业。几年来,政府减免返还各种税费达2.5亿元,财政投资3.2亿元,全部用于棚户区改造和各种市政公益事业建设,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创新方式,由“就拆迁抓拆迁”向和谐拆迁阳光拆迁与保护群众利益转变 他们采取法律、行政、市场三种手段相结合的办法,破解了拆迁瓶颈。2023年,全市拆除棚户区居民3800多户,拆除房屋 18 21平方米,开工60万平方米。一是转变补偿方式。过去群众多数选择货币补偿,难度大,时间长,矛盾多,上访集中,随着“拆一还一”政策的出台和楼市价格看好

28、,回迁安臵率大幅上升。这样既加快了拆迁进度,保证了工期;又一次性解决了百姓住房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楼房空臵率,达到了棚改的最终目的;还缓解了开发企业资金压力,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回迁”。2023年全市拆迁居民选择回迁安臵率高达99%以上。二是转变拆迁方式。大安市开展棚改之初,以开发企业为拆迁主体,由开发企业单打独斗,政府退居幕后。企业以“拆”为目的,导致被拆迁群众和开发企业产生对立和抵触情绪,个别企业也以获得更大利益为目的,不同程度存在野蛮拆迁、不公平拆迁的行为,对政府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基于此,大安市创新拆迁方式,政府由幕后走至前台,冲在一线拆迁,企业退居二线,与群众双方共同监督

29、政府行为,缓解了双方矛盾。由于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调查摸底充分,征求民意到位,维护了公平正义,维护了双方利益,加之全市房地产市场走势向好,出现了拆迁区块起早贪黑排队签约、没有改造的区块百姓到政府请愿拆迁的喜人局面。全市强迁户数不足1%。三是转变保障方式。为解决弱势群体住房问题,进一步加快了保障性廉租住房建设,凡是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低于330元,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家庭均可申请以产权共有的方式认购;对于极特殊情况的“双困”家庭,采取政府 19 独立产权、象征性收取租金的方式出租,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基本居住需求。 四、创新管理,由“就市场抓市场”向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与房地产市场健康同步快速发展转

30、变 为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他们充分发挥政府的指挥棒作用。一是强化建筑市场管理。组织公安、建设、质监等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高息借款、伪劣材料、以楼抵款、违法售楼、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非法转包、分包等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二是强化建材市场管理。工商、物价、质监等相关部门对建材市场进行严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建材价格、经营劣质建材等行为,保证建材市场秩序。三是强化销售市场管理。2023年,部分开发企业策划联合抬高房价,被及时发现后,立即与企业约谈,明确利害关系,及时予以制止,保证了楼市稳中上升,避免大的波动,既让百姓有期望,又让企业有利润,确保了房地产市场

31、有序健康发展。 浓墨重彩绘蓝图 阔步前行创佳绩 通化市规划局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的正确领导下,通化市规划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牢牢把握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向,科学合理选择建设项目,不断优化城市总体布局,为通化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勇于创新,不断加强规划管理机制建设 (一)创新规划管理机制。突破现有的规划管理范围,进一步明晰规划管理事权,强化了责任,加强了规划控制。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成立规划审查委员会和规划专家委员会,推进了城市规划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建设。 (二)创新规划管理措施

32、。在充分借鉴外埠经验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通化市规划局关于加强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管理的规定,以及为完善“一书三证”制度而制定的规划审批管理程序、规划审批服务指南等法规性文件,强化了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前期规划管理,进一步理顺规划管理体制,明晰了规划审批权限,规范了市场开发和审批行 21 为。积极实施阳光规划,推行规划审批成果公示制度和近期亟待改造建设项目上网招商制度,得到了房地产开发商的积极响应。 (三)创新规划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竞聘上岗、招聘、选调等措施,大力引进人才并提供舞台。这几年,市规划系统在课题研究成果和城乡规划成果

33、等方面多次受到国家和省里的表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40多项行政、党建、纪检监察等制度,全面规范了岗位行为和工作纪律,进一步增强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廉政意识,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重行务实,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服务 大力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宣传工作,举办了的大型宣传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努力提高规划档次和设计水平,严格审查报建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会同土地等部门制定年度经营性用地供地计划,高标准编制多个重点地块的控详规。坚持批管并重的原则,加强批后监管,对重点区域的违法违章建筑仔细排查,认真

34、进行清理整治,规划监察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开辟绿色通道,积极为市重点工程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项目提供服务,按时完成各类规划设计任务。 2023年共完成130余件建设项目报件,用地审批完结49件,总用地面积219.94公顷;办理永久建筑审批63件,审批通过27件,建筑面积117.7万平方米;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7件,开工建设66万平方米;市政工程审批37件,总长为203.265千米;完成213项放验线工作;查处违法违章建筑近2000起,其中拆除近7万平方米。 三、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及时启动了新一轮

35、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采取专家领衔、国内多家机构合作、公众广泛参与的方式,聘请省内著名专家为顾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总体规划编制任务,邀请北京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单位参与规划研究。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拓展思路,与中规院密切配合,总规纲要站位高,定位准,专题论证充分,创新性强,得到省里专家的一致好评,于2023年5月21日顺利通过了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目前总规成果已编制完成,近期将上报省政府审批。在总规修编中,他们大胆突破,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首先,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通化市发展空间受阻,总规修编工作在确定规划区时遇到了难题。提出构建都市区的构想,在都市区的空间尺度上进行了统一规

36、划、统一布局,搭建了城市发展的新框架。构建都市区,解决了困扰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创 23 新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成功地破解了行政区划带来的难题,实现了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在都市区内共谋双赢。 其次,通化工业用地较为分散,粗放扩张,三个开发区之间存在竞争。这次总体规划修编,摆脱了上版总规中“综合功能分区方案”的控制和影响,规划建设两个分工明晰的产业园区,为围钢产业和健康产业的二次创业搭建了空间平台,也为城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打下了基础。 再次,通化没有明显的城市新区和城市中心区。在总规修编工作中,跳出有限的发展空间,跳出旧城建新城。中心区由江南、江西构成主城区,把江南新区建设成为市级商业、商务

37、、文体、行政中心,优化了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展现了城市新形象,带动了中心城区品位的全面提升。 第四,在编制总规纲要的同时,于5月19日完成了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首次尝试总规与控详规同步编制,互相修正,确保了这两个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打造都市区,着力推动城镇化发展 坚持以规划为统领,大胆探索和尝试,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通化市统筹推进城镇化的规划构想,强化通化都市区积聚发展,推进县域城镇集中发展,走以通化都市区引领、梅柳辉城镇组群协作发展的集中城镇化道路。通过通化都市区、通化县、集安市北部乡镇、柳河县东部乡镇的空间整合,积极推 24 进通化市县之间的一体化进程,重点推

38、进通化中心城区和通化县城区的同城化进程,快速提升通化中心城区的区域辐射功能,积极培育通化都市区,提升通化市区域竞争力。制定落实了统筹推进城镇化的规划构想的8条具体措施,统筹推进具有通化特色的城镇化,着力突出通化城镇化建设的轴区带动特色、健康产业特色、山水园林特色,使通化市的城镇化发展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成效明显。 围绕“二个支撑、一个建设” 主线努力开创市政公用工作新局面 长春市市政公用局 长春市委、市政府在历经多年改革探索后,从新形势下民生工作发展需要出发,于2023年5月26日正式组建了长春市市政公用局。组建之初,长春市市政公用局就因其服务职能密切地贴近民生,而备受社会关注,被市民形象地称

39、为“民生局”。一年多来,市政公用局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建好城市、促进和谐的总要求,切实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起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作用。2023年他们围绕“两个支撑,一个建设”的主线努力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通过法律支撑明确了市政公用工作定位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管理工作的尤为重要。市政公用局成立之初,就明确了立足城市管家的角色开展市政公用工作。随着长春市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城市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从法律层面明确市政公用工作定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20

40、23年,围绕市政设施、供热管理相继制定出台了3部法 26 规。2023年11月1日,长春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新条例涵盖了市政设施规划和建设管理、城市道路及其设施管理等10个方面共83条,为市政设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2023年8月份,结合全市奋战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缓解长春市停车难的现状,制定出台了长春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正式接受公共停车泊位1150个,对加强我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维护交通秩序起到积极作用。“暖房子”工程开始实施后,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长春市供热特许经营实施办法经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讨论通过,2023年11

41、月1日起发布实施,标志着全市正式建立起规范的供热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目前,正在起草过程中的长春市燃气条例初稿已经完成,2023年12月份已正式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 一年来,市政公用行业各专项规划也进行了调整充实,长春市燃气专项规划已完成数据采集工作,长春市主城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初稿也已经完成。 二、通过技术支撑丰富了市政公用监管手段 多年来,市政公用设施基础档案缺失,公用设施陈旧老化、技术落后、地下空间无序开发,市政公用产品质量缺乏实时监管,非法挖掘、野蛮施工等问题始终是城市快速发展的绊脚石。为破解难题,从市政公用局成立之初就开始筹建市政公用综合监管信 27 息系统。2023年,市政府投资2

42、000万元开始进行地下管网普查和系统平台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把城市管理纳入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轨道。 2023年10月21日,市政公用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基础硬件调试完毕,进入试运行阶段。市政公用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完成了供热在线监控、市政管线综合管理、12319城建投诉受理三个系统的调试运行。系统全部建成后,将对城市地上设施实现网格化主动巡查管理、地下管网可视化管理,市政公用产品质量实时在线监控,对突发事故处理实施预警预报、监控指挥、现场处理及评估,建立健全长春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市政基础设施日常管理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手段。 进入冬季以来,市政公用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全市5000万平方

43、米供热运行情况,实现在线实时监测,约占长春市供热总面积的52%,涵盖了长春市5个电厂,400余个换热站、38个锅炉房。完成了44个供热企业,60个热源点,857个换热站、53000余用户的信息录入,建立了44个供热企业的供热档案。 三、通过暖房子工程建设提高了城市生存能力 2023年年初,全省启动了“暖房子”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省、市领导也多次强调“供暖问题涉及生存问题”。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暖房子”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围绕“一个建设、三个改造、一个监管”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即: 28 热源能力建设、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供热管网改造、分散采暖锅炉房改造和供热质量监管。一年来,城

44、区供热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暖房子工程成为市民的暖心工程、放心工程、畅心工程。 2023年,全市城区共新增热源能力3055吨。一年内进行这么大规模的热源能力建设,是长春市有集中供热以来的第一次。 对379栋,245万平方米已完成节能改造的既有住宅实施了热计量改造,比省里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热计量改造任务超额22.5%,这么大规模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长春市也是第一次。 到2023年10月25日,全市已完成供热管网改造315公里,比省里154公里的管网改造任务超额104.5%。对全市1485栋房屋被污水浸泡的地沟进行了清掏。并网改造的项目单位、供热单位对67.5公里采暖管道进行了更新、改造。 全

45、年共实施分散小锅炉房并网204处,对380处锅炉、管网、楼内采暖系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比省里305座分散小锅炉房并网改造任务超额91.48%。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加强监管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城区供热秩序的文件。长春市供热特许经营实施办法、关于规范长春市城区供热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住宅供热温度检测和退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供热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供热价格管理、测温退费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与发改委共同制定的计量 29 供热价格标准是东北地区在推进建筑节能和供热技术进步方面,率先迈出的关键一步。全面推行的供用热格式合同,进一步强化了市、区两级供热主管部门对供、用热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各个环节的监督。 适应市场发展 转变监督方式 努力履行建筑质量监督职能 长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近年来,随着长春市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逐年增加,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努力转变监督方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推动了全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发展。 一、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大巡查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近两年,他们一直把开展巡查和质量大检查当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按照建设项目不同施工阶段和施工内容,多次组织全市性工程质量大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