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模板详细完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模板详细完善.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为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规范过渡段的施工,现交底如下:1 技术要求(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2)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 3%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段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 2h 内使用完毕。(3)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4)在构筑物上划好每层摊铺的分层线。(5)熟悉设计图纸要求和验收规范标准。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1 2、施工程序
2、与工艺流程 2.1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2.1.1 施工工艺及流程(1)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2)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3)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4)路堤轨底距结构物顶垂直距离小于 1.5m 时,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路堤填筑级配碎石,横向结构物顶面及两端 20m 范围内路堤级配碎石按设计掺适量水泥。(5)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 2m 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3、。(6)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养护。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1 示:图 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2.1.2 施工方法 a、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b、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c、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料厚度小于 1m 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过渡段基底处理 台背基坑底部砼回填 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 分层、分区碾压 养 护 路堤地段过渡段后的倒梯形段A、B组填料填筑 检验合格 路堑地段片
4、石砼回填 拌和水泥级配碎石 汽车运输至现场 检验合格后进入下一层施工 d、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3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e、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应设置正或倒梯形过渡段,(如图 2所示),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如图 3 及 4 所示),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材质及压实标准满足有关要求。f、结构物顶距路基面1.5m 时,过渡段长度 L=a+(H-0.6)n;当结构物顶距路面1.5m 时 L=a+h2n,n 为过渡段纵坡坡率,n2。(如图 2 及 3 所示)图 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结构物顶距路基面1.5m)图
5、 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结构物顶距路基面1.5m)涵洞 涵 洞 过 渡 段 南平 龙岩 2.0 2.0+涵长*sina 2.0 2.0+涵长*sina 图 2 涵路过段设置方式 涵洞过渡段 2.2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2.2.1 施工工艺及流程(1)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堑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路堤填料的冲刷。(2)人工配合机械处理基底和路堑表层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3)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4)基床表层水泥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 4 图 4:路堤与路堑、半堤半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2.2.2 施工方法(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
6、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 1:2 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设置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2)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3)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路堤基底清理、路堑表层清理 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 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 分层、分区碾压 养 护 路堤地段过渡段后的倒梯形段A、B组填料填筑 检验合格 拌和水泥级配碎石 汽车运输至现场 检验合格后进入下一层施工 边缘进行横向碾压。(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20cm,
7、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5)路堤与硬质岩石路堑连接时应设置堤堑过渡段,过渡段自然堑一侧沿原硬质岩坡面横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 0.6m 左右,表层以下自路堤一侧分层填筑级配碎石。级配碎石与路堤填料之间的分界线应与线路走向保持垂(6)硬质岩石路基与土质路基连接时,基床表层厚度由土质路基的 0.6m 过渡到硬质岩石路基,其长度不应小于 10m。其具体尺寸如图 5 所示 图 5:路堤与硬质路堑连接方式(7)当路堤与土质、软质岩石、强风化硬质岩路堑连接时,路堑一侧沿坡面按 1:1.5 的坡率挖成台阶,台阶高度 0.6m 左右。其具体尺寸如图 6 所示 图 6:路堤与图质、软质岩石路堑连接方式 2.3
8、半堤半堑过渡段 2.3.1 施工工艺及流程 施工工艺及流程参照图 4 2.3.2 施工方法 土质及软质岩半填半挖路基连接处过渡段采用台阶方式过渡并回填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在靠山侧根据岩层情况换填 0.5-1.9m 换填底面及基床表层地面设 4%坡度,开挖台阶高度 0.6m 左右。图 7:半挖半填地段路基设计图(土质、软质岩地段)硬质岩半填半挖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 3%水泥)填筑。台阶高度及各部位尺寸如图 8 所示 图 8:半挖半填地段路基设计图(硬质岩地段)半挖半填路基过渡段开挖尽量平整并按设计要求预留向外侧 4%坡度,保证路基横断面的沉降均匀。过渡段所填筑的级配碎石和 A、B 组填料
9、其材质和压实标准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2.4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2.4.1 施工工艺及流程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 9:图 9: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2)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3)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4)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5)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2.4.2 施工方法(1)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2)过渡段施工前需进行工艺性试验,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10、完善的摊铺厚度、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3)掺水泥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4)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 2.0m 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过渡段基底处理 台背基坑砼回填 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 分层、分区碾压 养 护 质量检验与验收 检验合格 台背渗水墙砌筑 拌和水泥级配碎石 汽车运输至现场 检验合格后进入下一层施工 定。填料松铺厚度一般不宜大于 20cm。(5)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宜设置倒梯形路桥过渡段,长度 L=n(H-h1)+A(n 为过渡段纵坡坡率,n2
11、;H 为台尾路堤填高,h1 为基床表层厚度;A 为过渡段常数,取 5m),如图 10 所示。图 10:一般填方桥台路桥过渡段形式示意图(6)当路堑与桥台过渡段连接地段为土质及软质岩时,过渡段纵坡坡率 m=1;当路堑与桥台连接地段为强风化硬质岩时,过渡段纵坡坡率 m=0.5,如图 11 所示。图 11:一般挖方桥台与路堑过渡段形式示意图(7)桥路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填料与压实度标准应与相邻基床表层相同,表层以下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 和孔隙率 n 小于 28%。(8)在台背不宜碾压的 2m 范围内应掺 3%的水泥。2.5 路隧过渡段 2.5.1 路隧过渡段施工
12、工艺及流程参照图 4。2.5.2 施工方法 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相接,在路堑基床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 3%水泥)过渡,厚度变化参照下图、其压实标准满足压实系数 K0.95、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 Evd50Mpa,过渡段长度不小于 20m。图 12:隧路过渡段纵向示意图 2.6 桥隧间段路基过渡段 2.6.1 施工工艺及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参照图 9。(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2)人工配合设备进行基坑开挖,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设置纵向坡度及台阶,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碾压密实。(3)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设置渗
13、水板及横向透水软管。(4)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或混凝土浇筑,填筑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5)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2.6.2 施工方法 当两桥之间,桥隧之间及两隧之间 20m路基长度40m,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其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 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 Evd50MPa。如图 13 所示。图 13:桥隧间 20-40m 过渡段形式示意图 掺水泥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在大型
14、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 2.0m 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填料松铺厚度一般不宜大于 20cm。当桥隧间及两隧之间路基长度20m 过渡段全部采用 C20 混凝土填筑。如图 14 所示。图 14:桥隧间20m 过渡段形式示意图 当采用 C20 混凝土过渡时。(1)施工准备:清除垃圾,测量放样,备好材料与设备。(2)立模:模板加固要牢靠,防止跑模漏浆。(3)混凝土灌注:混凝土采用搅拌机拌和,运输车运输,平板振动器振捣。浇筑完混凝土,收浆抹面。覆盖洒水养护至少 14d。(4)拆模:三天后拆除模板,处理伸缩缝。(5)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及时施作过渡
15、段两侧部分,填料同路基各部位填料要求或按设计要求,采用人工摊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配合冲击夯碾压夯实。2.7 不同岩土组合路堑横向过渡段 2.7.1 施工工艺及流程 施工工艺及流程参照 4。土质及软质岩半填半挖路基连接处过渡段采用台阶方式过渡并回填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在靠山侧根据岩层情况换填 0.5-1.9m。具体布置及尺寸如图 15 所示。图 15:不同岩土组合路堑横向过渡段设计图(土质路及基床)硬质岩半填半挖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 3%水泥)填筑。换填厚度: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不小于 0.5m,土层、强风化硬质岩不小于 1.0m。具体布置及尺寸如图 16 所示。图 16:不同岩土组合路
16、堑横向过渡段设计图(硬质岩)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 K0.95,地基系数 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 Evd50MPa;压实标准应符合路基不同部位要求。3 沉降观测 3.1 技术要求(1)路基面沉降观测:距离桥台、涵洞等构筑物 1m 处、过渡段与路基交界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共三个观测点,分别位于路基中心、左、右线外侧路肩处各设一个观测桩,路基成型后设置。(2)基底沉降观测:距离桥台、涵洞等构筑物 1m 处、过渡段与路基交界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前,于路堤中心基底地面(有格栅时设于其上)预埋沉降板。过渡段范围在地基位置沿线路方向斜向对角线可选择布设剖面沉降管,设置水准观测
17、点。(3)地基表面侧向位移观测:软土路堤填筑施工前,观测断面两侧坡脚外约 2m、10m 处埋设位移检测边桩。松软土路堤存在稳定控制需要时参考设置。3.2 观测要求 3.2.1 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基桩,必须置于不受填土荷重影响稳定地基内,基桩及位移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3.2.2 边桩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每填筑一层,进行一次观测,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d15 天),每 3 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设计高程后,前 23 个月内,每 5 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 715 天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铺轨验交结束。观测后即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
18、曲线图。3.2.3 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 10mm,边桩水平位移每昼夜不得大于 5m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4 过渡段施工注意事项(1)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2)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 0.15m 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3)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4)台背后 2m 范
19、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5)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6)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7)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8)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9)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10)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11)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12)从事试验、
20、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5 安全与环保 5.1 安全措施(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4)过渡段施工中,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机械车辆走行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5.2 环保措施(1)级配碎石搅拌施工中,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在搅拌过程中,减少甚至避免扬尘,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上加强监督;二是在技术上严格把关。搅拌施工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应集中处理,符合环保部门规定要求。(2)雨、雪施工防护措施。施工前,应与地方气象部门联系,掌握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避免雨天施工,并在雨、雪天气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