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30 页 高中数学必修 1 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
2、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 x-32 的解集是xR|x-32或x|x-32(3)图示法(文氏图):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3、 N+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5、“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 记作 aA,相反,a 不属于集合 A 记作 aA 6、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我们就说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 为集合 B 的子集,记作 AB 注意:有两种可能(1)A 是 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反之:集合 A 不包含于
4、集合 B,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记作 A B 或 B A 集合 A 中有 n 个元素,则集合 A 子集个数为 2n.2“相等”关系(55,且 55,则 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同时,集合 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 等于集合 B,即:A=BABBA且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真子集:如果 AB,且 AB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记作 AB(或 BA)如果 AB,BC,那么 AC 如果 AB 同时 BA 那么 A=
5、B 第 2 页 共 30 页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 A 且属于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A,B 的交集 记作 AB(读作”A 交 B”),即 AB=x|xA,且 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A,B 的并集。记作:AB(读作”A 并 B”),即 AB=x|xA,或 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A,A=,AB=BA,AA=A,A=A,AB=BA.4、全集与补集(1)全集:如果集合 S 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
6、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 U 来表示。(2)补集:设 S 是一个集合,A 是 S 的一个子集(即 AS),由 S 中 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 S 中子集 A 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SA,即 CSA=x|xS 且 xA(3)性质:CU(C UA)=A (C UA)A=(C UA)A=U(4)(C UA)(C UB)=C U(AB)(5)(C UA)(C UB)=C U(AB)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
7、,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 x 的值相对应的 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1、如果只给出解析式 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 x 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
8、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 x 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定义
9、域一致;表达式相同(两点必须同时具备)值域补充(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xA)中的 x 为横坐标,函数值 y 为纵坐标的点 P(x,y)的集合 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 C 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 y=f(x),反过来,以满足 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 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 C 上.即记为 C=P(x,y
10、)|y=f(x),xA 图象 C 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于 Y 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S CuA A 第 3 页 共 30 页 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2)画法: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 x,y 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 P(x,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B、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对称变换和伸缩变换、对称变换:(1)将 y=f(x)在 x 轴下方的图象向上翻得到 y=f(x)的图象如:书上 P21 例 5 (2)y=f(x)和 y=f(-x)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11、如1xxxyayaa与(3)y=f(x)和 y=-f(x)的图象关于 x 轴对称。如1logloglogaaayxyxx 与、平移变换:由 f(x)得到 f(xa)左加右减;由 f(x)得到 f(x)a 上加下减(3)作用:A、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B、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C、提高解题的速度;发现解题中的错误。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 定义:一般地,设 A、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y 与之对应,那么就
12、称对应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映射。记作“f:AB”给定一个集合 A 到 B 的映射,如果 aA,bB.且元素 a 和元素 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 b 叫做元素 a 的象,元素 a 叫做元素 b 的原象 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集合 A、B 及对应法则 f 是确定的;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对应,它与从 B 到 A 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对于映射 f:AB 来说,则应满足:()集合 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集合 A 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 B 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不要求
13、集合 B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 A 中都有原象。6、函数的表示法: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作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与曲线最多有一个交点。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注意: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 补充一:分段函数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
14、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成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注意:(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二:复合函数 如果 y=f(u),(uM),u=g(x),(xA),则 y=fg(x)=F(x),(xA)称为 f 是 g 的复合函数。7函数单调性(1)增函数 设函数 y=f(x)的定义域为 I,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的某个区间 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x1,x2,当 x1x2时,第 4 页 共 30 页 都有f(x1)f(x2
15、),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 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当 x1x2 时,都有 f(x1)f(x2),那么就说 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 D 称为 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1、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必须是对于区间 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x1,x2;当 x1x2时,总有 f(x1)f(x2)(或 f(x1)f(x2))。(2)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 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 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
16、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定义法:1 任取 x1,x2D,且 x1 0(C 为常数)时,()yf x与()yC f x的单调性相同;当 C 0 且 a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0a1 图 像 性质 定义域 R,值域(0,+)(1)过定点(0,1),即 x=0 时,y=1(2)在 R 上是减函数(2)在 R 上是增函数(3)当 x0 时,0y1;当 x1(3)当 x0 时,y1;当 x0 时,0y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共性 向 x 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定义域为 R 函数图象都在 x 轴上方 函数的值域为 R+图
17、象关于原点和 y 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过定点(0,1)0a0 时,0y1;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 1 当 x1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缓 函数值开始减小极快,到了某一值后减小速度较慢;a1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 增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 1 当 x0 时,y1;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 1 当 x0 时,0y0 时,a,N 在 1 的同侧;当 b0 且 a1;2.真数 N0 3.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2、两个重要对数:(1)常用对数:以 10 为底的对数,10loglgNN记为;(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logln
18、eNN记为 3、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logxaxNaN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a 幂底数 对数 x 指数 真数 N 幂 结论:(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2)logaa=1,loga1=0 特别地,lg10=1,lg1=0,lne=1,ln1=0(3)对数恒等式:log NaaN(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a 0,a 1,M 0,N 0 有:1、logMNloglogaaaMN()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和 2、NMNMaaalogloglog 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差 3、loglognnaaMnM(R)一个正数的 n 次方的对数等于这个正数的对数 n 倍 说
19、明:1)简易语言表达:”积的对数=对数的和”2)有时可逆向运用公式 3)真数的取值必须是(0,)4)特别注意:NMMNaaalogloglog NMNMaaalogloglog 注意:换底公式loglglog0,1,0,1,0loglgcacbbbaaccbaa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abbalog1log loglogloglogabcabcddloglogmnaanbbm(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logayx(a0,且 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log1ayx,l
20、og2ayx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2)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a0,且 a1 第 8 页 共 30 页 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对数函数logayx(a0,且 a1)0 a 1 a 1 图像 性质 定义域:(0,)值域:R 过点(1,0),即当 x 1 时,y0 在(0,+)上是减函数 在(0,+)上是增函数 当 x1 时,y0 当 x=1 时,y=0 当 0 x0 当 x1 时,y0 当 x=1 时,y=0 当 0 x1 时,y0;当 a,b 不同在(0,1)内,或不同在(1,+)内时,有 logab0;当 a,b 在 1 的异侧时,logab 0,值域求法用单调性。、分
21、辨不同底的对数函数图象利用 1=logaa,用 y=1 去截图象得到对应的底数。、y=ax(a0 且 a 1)与 y=logax(a0 且 a 1)互为反函数,图象关于 y=x 对称。y x 0(1,0)y x 0(1,0)第 9 页 共 30 页 5 比较两个幂的形式的数大小的方法:(1)对于底数相同指数不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来判断.(2)对于底数不同指数相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比商法来判断.(3)对于底数不同也指数不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则应通过中间值来判断.常用 1 和 0.6 比较大小的方法(1)利用函数单调性(同底数);(2)利用中间值(如:0,1.
22、);(3)变形后比较;(4)作差比较(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yx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2)0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0,+)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1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01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3)0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y 轴正半轴,当 x 趋于+时,图象在 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x 轴正半轴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
23、对于函数 y=f(x),使 f(x)=0 的实数 x 叫做函数的零点。(实质上是函数 y=f(x)与 x轴交点的横坐标)2、函数零点的意义:方程 f(x)=0 有实数根函数 y=f(x)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函数 y=f(x)有零点 3、零点定理:函数 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并且有 f(a)f(b)0,那么函数 y=f(x)在区间(a,b)至少有一个零点 c,使得 f(c)=0,此时 c 也是方程 f(x)=0 的根。4、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 y=f(x)的零点:(1)(代数法)求方程 f(x)=0 的实数根;(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24、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5、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 f(x)=ax2+bx+c(a0)1)0,方程 f(x)=0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f(x)=0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f(x)=0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二、二分法 1、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 f(a)f(b)0 的函数 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 f(x)的零点所在 第 10 页 共 30 页 的区间一分为二,使
25、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2、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确定区间a,b,验证 f(a)f(b)0,给定精确度;求区间(a,b)的中点 c;计算 f(c),若 f(c)=0,则 c 就是函数的零点;若 f(a)f(c)0,则令 b=c(此时零点 x0(a,c))若 f(c)f(b)0,则令 a=c(此时零点 x0(c,b))(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a-b|0)指数函数:y=ax(a1)指数型函数:y=kax(k0,a1)幂函数:y=xn(nN*)对数函数:y=logax(a1)二次函数:y=ax2+bx+c(a0)增长快慢:V(ax)V(xn)V(
26、logax)解不等式 (1)log2x 2x x2 (2)log2x x2 0)的 根的分布 两个根都在(m,n)内 两个有且仅有一个在(m,n)内 x1(m,n)x2(p,q)f(m)f(n)0 两个根都小于 K 两个根都大于 K 一个根小于 K,一个根大于 K y x n m m n m n p q 02()0()0bmnafmfn ()0()0()0()0f mf nfpf q 第 11 页 共 30 页 f(k)0 高中数学必修 4 知识点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
27、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kk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36090360180,kkk 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360180360270,kkk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360270360360,kkk 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kk 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90,kk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90,kk 3、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kk 4、已知是第几象限角,确定*nn所在象限的方法:先把各象限均分n等份,再从x轴的正半轴的上方起,依次将各区域标上一、二、三、四,则原来是第几象限对应的标号即为n终边所落在的区域 5、长度等于半径长的
28、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 6、半径为r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为l,则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r y x k k k 02()0bkafk02()0bkafk 第 12 页 共 30 页 PxyAOMT7、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1180,180157.3 8、若扇形的圆心角为 为弧度制,半径为r,弧长为l,周长为C,面积为S,则lr,2Crl,21122Slrr 9、设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x y,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rxy,则sinyr,cosxr,tan0yxx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
29、限余弦为正 11、三角函数线:sin,cos,tan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 sincos1 2222sin1 cos,cos1 sin ;sin2tancos sinsintancos,costan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 sin 2sink,cos 2cosk,tan 2tankk 2 sinsin,coscos,tantan 3 sinsin,coscos,tantan 4 sinsin,coscos,tantan 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5 sincos2,cossin2 6 sincos2,cossin2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总结:奇变偶不变,
30、符号看象限.14、函数sinyx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yx的图象;再将函数siny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yx的图象;再将函数siny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yx 的图象 第 13 页 共 30 页 函数siny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sinyx的图象;再将函数sinyx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yx的图象;再将函数siny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
31、),得到函数sinyx 的图象 函数sin0,0yx 的性质:振幅:;周期:2;频率:12f;相位:x;初相:函数sinyx,当1xx时,取得最小值为miny;当2xx时,取得最大值为maxy,则maxmin12yy,maxmin12yy,21122xxxx 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sinyx cosyx tanyx 图象 定义域 R R,2x xkk 值域 1,1 1,1 R 最值 当22xkk时,max1y;当22xk k时,min1y 当2xkk时,max1y;当2xk k时,min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周期性 2 2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函 数
32、 性 质 第 14 页 共 30 页 单调性 在2,222kk k上是增函数;在 32,222kk k上是减函数 在2,2kkk上是增函数;在2,2kk k上是减函数 在,22kk k上是增函数 对称性 对称中心,0kk 对称轴2xkk 对称中心,02kk 对称轴xkk 对称中心,02kk 无对称轴 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 反的非零向量 17、向量加法运算:三角形法则
33、的特点:首尾相连 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三角形不等式:ababab 运算性质: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00aaa 坐标运算:设11,ax y,22,bxy,则1212,abxxyy 18、向量减法运算: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坐标运算:设11,ax y,22,bxy,则1212,abxxyy 设、两 点 的 坐 标 分 别 为11,x y,22,xy,则1212,xxyy 19、向量数乘运算:实数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aa;b a C abCC 第 15 页 共 30 页 当0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0时,
34、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0时,0a 运算律:aa;aaa;abab 坐标运算:设,ax y,则,ax yxy 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0a a 与b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ba 设11,ax y,22,bxy,其中0b,则当且仅当12210 x yx y时,向量a、0b b 共线 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2e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1 122aee(不共线的向量1e、2e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是线段12 上的一点,1、2的坐标分别是11,x y,22,xy,当12 时,点的坐
35、标是1212,11xxyy 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cos0,0,0180a ba bab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性质:设a和b都是非零向量,则0aba b当a与b同向时,a ba b;当a与b反向时,a ba b;22a aaa或aa aa ba b 运算律:a bb a;aba bab;abca cb c 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11,ax y,22,bxy,则1212a bx xy y 若,ax y,则222axy,或22axy 设11,ax y,22,bxy,则12120abx xy y 设a、b都 是 非 零 向 量,11,ax y,22,bxy,是a与b的 夹 角,则1 21
36、222221122cosx xy ya ba bxyxy 2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coscoscossinsin;coscoscossinsin;sinsincoscossin;sinsincoscossin;第 16 页 共 30 页 tantantan1 tantan(tantantan1 tantan);tantantan1 tantan(tantantan1 tantan)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2sincos 2222cos2cossin2cos1 1 2sin (2cos21cos2,21 cos2sin2)22tantan21 tan 26、辅
37、助角公式22sincossin,其中tan 必修 5 知识点总结 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sinsinabcRC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2 sinaR,2 sinbR,2 sincRC;sin2aR,sin2bR,sin2cCR;:sin:sin:sina b cC;sinsinsinsinsinsinabcabcCC(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如:在三角形 ABC 中,
38、已知 a、b、A(A 为锐角)求 B。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 a 扰着 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 AD 有无交点:当无交点则 B 无解、当有一个交点则 B 有一解、当有两个交点则 B 有两个解。法二:是算出 CD=bsinA,看 a 的情况:当 absinA,则 B 无解 当 bsinAb 时,B 有一解 D bsinA A b a C 第 17 页 共 30 页 注:当 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sinsin222CSbcabCac 4、余弦定理:在C中,有2222cosabcbc,2222cosbacac,2222coscaba
39、bC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2bcabc,222cos2acbac,222cos2abcC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b、c是C的角、C的对边,则:若222abc,则90C;若222abc,则90C;若222abc,则90C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A、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3千米的 C、D 两点,并测得ACB=75O,BCD=45O,ADC=30O,ADB=45O(A、B、C、D 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 A、B 之间的距离。本题解答过程略 附:三角形的五个“心”;重心
40、: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以上是高一学年的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高二上期要学的 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C A B D 第 18 页 共 30 页 11、递增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n+1an)12、递减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n+10,d0 时,满足001mmaa的项数 m 使得ms取最大值.(2)当1a0 时,满
41、足001mmaa的项数 m 使得ms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附: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1nnaac其中 na是各项不为 0 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 第 22 页 共 30 页 的数列等。例题:已知数列an的通项为 an=1(1)n n,求这个数列的前 n 项和 Sn.解:观察后发现:an=111nn 1211111(1)()()2231111nnsaaannn 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nnba其中 na是等差数列,nb是各项不为 0 的等比数列。例题:已知
42、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2nnan,求这个数列的前 n 项之和ns。解:由题设得:123nnsaaaa =1231 22 23 22nn 即 ns=1231 22 23 22nn 把式两边同乘 2 后得 2ns=23411 22 23 22nn 用-,即:ns=1231 22 23 22nn 2ns=23411 22 23 22nn 得 23111111 222222(12)21 2222(1)22nnnnnnnnsnnnn 1(1)22nnsn 4.倒序相加法:类似于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第 23 页 共 30 页 5.常用结论 1):1+2+3+.+n=2)1(nn 2)1+3+
43、5+.+(2n-1)=2n 3)2333)1(2121nnn 4))12)(1(613212222nnnn 5)111)1(1nnnn )211(21)2(1nnnn 6))()11(11qpqppqpq 31、0abab;0abab;0abab 32、不等式的性质:abba;,ab bcac;abacbc;,0ab cacbc,,0ab cacbc;,ab cdacbd;0,0abcdacbd;0,1nnababnn;0,1nnabab nn 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 34、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
44、)的解法 穿根法(零点分段法)求解不等式:)0)(0(0022110aaxaxaxannnn 解法:将不等式化为 a0(x-x1)(x-x2)(x-xm)0(0”,则找“线”在 x 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b 解的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 ax2+bx+c0(a0)解的讨论.0 0 0 +-2 1 4 x 第 25 页 共 30 页 二次函数 cbxaxy2(0a)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002acbxax 有两相异实根)(,2121xxxx 有两相等实根 abxx221 无实根 的解集)0(02acbxax 21xxxxx或 abxx2 R 的解集)0(02acbxax 21xxxx 对于
45、a0(或)()(xgxf0);)()(xgxf 0(或)()(xgxf0)的形式,(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0)(0)()(0)()(;0)()(0)()(xgxgxfxgxfxgxfxgxf 例题:求解不等式:11x 解:略 例题:求不等式11xx的解集。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基本形式:型如:|x|a (a0)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xaxa 型如:|x|a (a0)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x xaxa 或 变型:|(0)|axbc cxcaxbc 型的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由解得。其中-cax+bc 等价于不等式组axbcaxbc 在解-cax+b0)的实根的分布常借助二次函数图像来分析:设
46、 ax2+bx+c=0 的两根为、,f(x)=ax2+bx+c,那么:若两根都大于 0,即0,0,则有000 若两根都小于 0,即0,0,则有002(0)0baf 若两根有一根小于 0 一根大于 0,即0,则有(0)0f 若两根在两实数 m,n 之间,即mn,则有02()0()0bmnaf mf n 若两个根在三个实数之间,即mtn,则有()0()0()0f mf tf n 对称轴 x=2ba y o x 对称轴 x=2ba o x y o y x X=2ba n x m o y X=2ba y o m t n x 第 28 页 共 30 页 常由根的分布情况来求解出现在 a、b、c 位置上的
47、参数 例如:若方程222(1)230 xmxmm有两个正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解:由型得000 2224(1)4(23)02(1)0230mmmmmm111,3mmmm 或3m 所以方程有两个正实数根时,3m。又如:方程2210 xxm 的一根大于 1,另一根小于 1,求m的范围。解:因为有两个不同的根,所以由0(1)0f 2222(1)4(1)01110mm 552211mm 11m 3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3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3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
48、,x y,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 y构成的集合 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 xyC ,坐标平面内的点00,xy 若0,000 xyC,则点00,xy在直线0 xyC 的上方 若0,000 xyC,则点00,xy在直线0 xyC 的下方 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 xyC (一)由 B 确定:若0,则0 xyC 表示直线0 xyC 上方的区域;0 xyC 表示直线0 xyC 下方的区域 若0,则0 xyC 表示直线0 xyC 下方的区域;0 xyC 表示直线0 xyC 上方的区域(二)由 A 的符号来确定:第 29 页 共 30 页 先把 x 的系数 A 化为正后,看不等号方
49、向:若是“”号,则0 xyC 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 l:0 xyC 的右边部分。若是“”号,则0 xyC 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 l:0 xyC 的左边部分。(三)确定不等式组所表示区域的步骤:画线:画出不等式所对应的方程所表示的直线 定测:由上面(一)(二)来确定 求交:取出满足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区域的公共部分。例题:画出不等式组25035250 xyyxyx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解:略 40、线性约束条件:由x,y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x,y的线性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 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x,y的一次解析式 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
50、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41、设a、b是两个正数,则2ab称为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ab称为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 42、均值不等式定理:若0a,0b,则2abab,即2abab 43、常 用 的 基 本 不 等 式:222,abab a bR;22,2ababa bR;20,02ababab;222,22ababa bR 44、极值定理:设x、y都为正数,则有:若xys(和为定值),则当xy时,积xy取得最大值24s若xyp(积为定值),则当xy 第 30 页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