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电子教案第3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77383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X 页数:104 大小:63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电子教案第3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电子教案第3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电子教案第3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电子教案第3章.pptx(10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弯曲模的典型结构弯曲模的典型结构3.7斜楔滑块机构设计斜楔滑块机构设计3.9弯曲模工作部分结构参数的确定弯曲模工作部分结构参数的确定3.8第1页/共104页弯曲是将金属材料(包括板材、线材、管材、型材及毛坯料等)沿弯曲线弯成一定的角度和形状的工艺方法。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在冲压生产中应用广泛。第2页/共104页根据弯曲成形所用模具及设备不同,弯曲方法可分为压弯、拉弯、折弯、滚弯、绕弯等。图3.1所示为一些弯曲件示例。本章主要介绍在压力机上进行压弯的工艺和弯曲模具的设计。第3页/共104页图3.1 3.1 各种弯曲件第4页/共104页3.1 弯曲变形分析板料的V形弯曲是最基本的弯曲方式。图3.

2、2所示为V形件弯曲加工示意图。第5页/共104页图3.2 V3.2 V形件弯曲加工示意图第6页/共104页图中t为弯曲件厚度,r为弯曲(内)半径,为弯曲角,为弯曲段中心角。第7页/共104页显然=180,弯曲凹模型腔轮廓由半径分别为r凹和(r+t)的两段圆弧及其公切线连成,凹模口的圆角,可以减少材料流入模腔的阻力,因而减轻凹模的摩损和降低弯曲变形力,同时还减轻了摩擦对制件表面的损伤,增大弯曲成形极限。第8页/共104页凸模与制件接触的工作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与弯曲件内表面一致,两侧不与制件接触的非工作表面可以向内凹进一些(图3.2),以免变形过程中和制件接触,影响其变形。第9页/共104页 3.1

3、.1 弯曲变形过程V形件的弯曲变形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3.3所示。第10页/共104页图3.3 V3.3 V形件弯曲的过程第11页/共104页 1正向弯曲阶段开始弯曲时,平板料被支承在凹模口的AA两点上,凸模最先接触的是板料的中部。由于凸、凹模的作用力在材料内部形成了弯矩,因而在两支承点AA之间引起弯曲变形。两支承点AA两点之间就称为变形区,AA两点以外的左右两端称为非变形区。第12页/共104页随着凸模的下压,曲率不断增加,弯曲半径不断减小。凹模对板料的支承点也不再是AA两点,而是不断向内移动,于是两支承点间的变形区范围也就随着支承点的内移而逐渐缩小。两支承点以外的非变形区就不断向内扩大

4、。第13页/共104页可见这时的非变形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原来就在凹模口AA两点以外,一直没有参与弯曲变形,可以称之为不变形区。另一部分是开始阶段还在弯曲变形区AA段以内,已经发生了弯曲变形,后来由于支承点内移,这部分材料就陆续停止变形,由变形区转为非变形区。第14页/共104页这部分材料与不变形区不同,它不再是原来的平直状态,可以称之为已变形区。显然,已变形区的弯曲变形不符合制件要求,属于多余弯曲,应予以消除,使之恢复平直状态。第15页/共104页 2正、反向弯曲阶段随着凸模的下压,直到制件两侧翘起的非变形区与凸模接触(即三点接触),这时,正向弯曲阶段结束,开始了正、反向弯曲阶段。中间部位

5、的材料继续正向弯曲,而两侧已经停止变形的非变形区又重新开始反向弯曲变形。第16页/共104页随着凸模的继续下压,此正、反向弯曲变形一直进行到中部弯曲半径和角度符合制件要求,两侧的已变形区通过反向弯曲重新恢复平直状态,凸模、凹模和制件三者完全贴合为止。生产上一般称上述两个阶段的弯曲变形为自由弯曲。第17页/共104页3校正弯曲阶段由于塑性变形的同时还存在弹性变形,所以自由弯曲后的制件在卸载后会有弯曲回弹。由于制件既有正向弯曲,还有反向弯曲,所以回弹也可能是正回弹,也可能是负回弹。第18页/共104页为了减少回弹变形,提高制件精度,在自由弯曲阶段结束,凸、凹模与制件完全贴合后,再使凸模继续下压。虽

6、然此时凸模下行量不会很大,但会对制件施加巨大的压力,使之校正定形。这个阶段的变形一般称之为校正弯曲。第19页/共104页3.2 弯曲件的质量分析 3.2.2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3.2.2.1 回弹现象第20页/共104页图3.7 3.7 弯曲时的回弹第21页/共104页3.2.2.2 影响回弹的因素 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屈服点s越高,弹性模量E越小,即s/E的比值愈大,则弯曲回弹越大。第22页/共104页 相对弯曲半径:相对弯曲半径r/t越小,板料的变形程度就越大,总变形中弹性变形所占的比例就减小,所以回弹值越小。第23页/共104页 弯曲件角度:弯曲件角度越小,表示变形区域越大,回弹的积累

7、越大,回弹角越大。第24页/共104页 弯曲方式:自由弯曲与校正弯曲比较,由于校正弯曲时内外区纵向均为同号(压)应力,因而减小了弯曲回弹。第25页/共104页 模具间隙:压制U形件时,模具间隙对回弹值有直接影响。间隙大,材料处于松动状态,回弹就大。在无底凹模内作自由弯曲时,回弹最大。第26页/共104页 工件形状:工件形状越复杂,一次弯成角的数量越多,由于各部分的回弹相互牵制,故回弹就越小。第27页/共104页3.2.2.4 控制回弹的措施为了获得合格的弯曲件尺寸,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或减小回弹,提高弯曲精度。第28页/共104页(1)弯曲件的合理设计在弯曲变形区压出加强筋或成形边翼(图3.8)

8、,提高弯曲件的刚度,抑制回弹。第29页/共104页图3.8 3.8 弯曲区的加强筋第30页/共104页在为弯曲件选材时,选用弹性模量大,屈服点低,力学性能稳定的材料,也可使弯曲件回弹减小。对于冷作硬化的材料,弯曲前先退火软化,降低其屈服点s,以减少回弹,弯曲后再淬硬。第31页/共104页(2)采取补偿措施,抵消弯曲回弹变形弯曲成形时,使制件预先向回弹的反方向产生附加变形,其变形量与回弹变形值相等。卸载后,工件回弹,附加变形消失,尺寸达到要求。第32页/共104页例如:弯曲V形件时,将凸模角度减去一个回弹角,弯曲U形件时,将凸模两侧分别作出等于回弹量的斜度(图3.9(a);或将凹模底部作成弧形(

9、图3.9(b),利用底部向下回弹的作用,补偿两直边的向外回弹。第33页/共104页(a a)(b b)图3.9 3.9 补偿回弹的方法第34页/共104页(3)通过改变应力状态及应力分布规律来改变回弹变形的性质第35页/共104页3.3 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 3.3.1 弯曲半径弯曲件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表3.2所列的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否则会造成变形区外层材料的破裂。若工件要求的弯曲半径很小时,可分两次弯曲,第一次预弯适当增大弯曲半径,第二次整形到要求的半径;也可采用热弯。第36页/共104页对于1mm以下的薄料可改变工件的结构形状。如图3.17(a)所示U形件,可将直角处的清角改为凸底圆角。对

10、于厚料,则预先沿弯曲区内侧开制槽口(图3.17(b)再进行弯曲。第37页/共104页图3.17 3.17 在弯曲区内侧开制槽口第38页/共104页 3.3.2 3.3.2 弯曲件直边高度弯曲件直边高度在工件弯曲90时,为了保证弯曲件的直边平直,弯曲件直边高度H不应小于2t(图3.18),最好大于3t。若H2t时,可开槽后弯曲;或先增高直边高度,弯曲后再去掉。第39页/共104页图3.18 3.18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第40页/共104页 3.3.3 3.3.3 弯曲件孔边距弯曲件孔边距带孔的板料在弯曲时,如果孔位于弯曲变形区内,则孔会发生畸变。因此,由孔边到工件弯曲中心的距离L(图3.19)必须

11、保证:当t4mm r凹=2t第84页/共104页 对于V形件凹模,其底部可开槽,或取 r凹=(0.60.8)(r凸+t)第85页/共104页 3.8.2 弯曲凹模工作部分深度弯曲凹模深度是弯曲模结构的重要参数。V形件弯曲凹模深度通常用其斜壁长度L0(图3.42)表示。第86页/共104页L0过小,则无法对材料两侧的已变形区进行校正。L0过大,则会增大凹模尺寸,且需要行程更大的压力机,甚至使凹模口宽度大于毛坯长度,影响毛坯在凹模上的定位,导致工件在弯曲过程中的偏移。第87页/共104页图3.42 3.42 弯曲模结构尺寸第88页/共104页 3.8.3 弯曲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对于V形件弯曲模,

12、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是由调节压力机的装模高度来控制的。对于U形件弯曲模,则应选择合适的间隙。间隙过小,会使工件边部壁厚减薄,降低凹模寿命;间隙过大,则回弹增大,降低工件的精度。第89页/共104页 U形件弯曲模的凸、凹模单边间隙Z一般可按下式计算:第90页/共104页3.9 斜楔滑块机构设计一般的冲压加工方向为垂直方向。当工件加工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倾斜一定角度时,则应采用斜楔滑块机构。第91页/共104页通过斜楔滑块机构可将压力机滑块的垂直运动转化为凸模、凹模的水平运动或倾斜运动,以便进行冲侧孔、水平弯曲等工序的加工。下面主要介绍斜楔滑块水平运动的情况。第92页/共104页 3.9.1 斜楔、滑

13、块之间的行程关系斜楔作用下滑块水平运动时的几何关系如图3.45所示。由图可知:第93页/共104页式中,S水平滑块行程;S1斜楔工作行程;斜楔角。第94页/共104页图3.45 3.45 滑块水平运动几何关系5mm5mm,b b滑块斜面长度/5/5第95页/共104页 3.9.2 斜楔滑块的结构设计斜楔滑块的结构如图3.46所示。斜楔滑块的结构设计除应保证行程关系外,为使斜楔滑块工作可靠,应设置复位机构,一般采用弹簧,有时也用气缸等装置。第96页/共104页此外,还应设置后挡块均衡侧向力和进行滑块后退限位,在大型模具上也可把后挡块与模座铸成一体。第97页/共104页图3.46 3.46 斜楔滑

14、块结构示意图11斜楔;22挡块;33键;4 4,55防磨板;66导销;77弹簧;8 8,99镶块;1010滑块第98页/共104页为保证滑块的运动精度,滑块导滑必须可靠,滑块在导滑槽内的运动要平稳,无卡紧、上下窜动和左右晃动现象,一般滑块与导滑槽间上、下与左、右各应有一对平面呈动配合,配合精度为H8/g7或H8/h8,常用结构如图3.47所示。第99页/共104页图3.47 3.47 滑块的导滑形式第100页/共104页承滑面单位面积的压力如果超过50MPa时,应设置防磨板(图3.46件4、5),以提高使用寿命。第101页/共104页式中,Z弯曲模凸模和凹模单边间隙;t材料厚度基本尺寸;材料厚度的正偏差;C间隙系数,可查表3.13。当工件精度要求较高时,其间隙值应适当减小,取Z=t。第102页/共104页图3.32(a)在冲程末端只可以校正底部;图3.32(b)、(c)分别用于外侧或内侧尺寸要求较高的工件,将凸模或凹模做成活动结构,可根据料厚调整凸、凹模宽度尺寸,冲程末端可以同时校正底部和侧壁。第103页/共104页谢谢您的观看!第104页/共10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