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梳理与检测(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梳理与检测(部编版).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梳理(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三峡,回答问题。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
2、自非亭午夜分 自: 3用现代汉语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两岸山势的特点。二、三峡阅读下面两则文段,回答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堆,碎石积成
3、,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油盎:油瓶。罅:裂缝。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沿溯阻绝 沿: (2)不以疾也 疾: (3)发大溪口 发: (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 ;等到夏秋水涨时,。4. 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曲的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三峡,回答问题。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
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略无阙处 阙: (2)至于夏水襄陵 襄: (3)沿溯阻绝 溯: (4)虽乘奔御风 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
5、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C.第三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四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链接材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注:滟(yn)(y):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瞿(q)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噗(f):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6、。四、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共: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俱: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竞: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分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文中的作用。4.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五、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
7、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限日:遮挡阳光。幽岫:幽深的山穴。重:向往。竹实:又名竹米,状
8、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四时俱备_ (2)晓雾将歇_(3)蝉吟鹤唳_ (4)素重幽居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B.乙文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环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丰富。C.甲文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种大自然的美景。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
9、的美好。4.甲文点明中心的是哪一个字?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月色入户( ) (2)但少闲人( )(3)念无与为乐者( ) (4)相与步于中庭( )2.翻译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
10、理解。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哺糟啜醨(chu l):吃酒糟,喝薄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盖竹柏影也 盖: (4)皆可以饱 饱: 2.用现代汉
11、语翻译下列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八、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12、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夕日欲颓 颓: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 2.翻译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13、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七里之郭 郭: (2)委而去之 去:(3)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4)池非不深也 池: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3.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14、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险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4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十、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15、,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十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6、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
17、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3.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5.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十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18、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管夷吾举于士 士: (3)行拂乱其所为 拂: (4)衡于虑,而后作 衡: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在第一段中作者认为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炼?4.本文在论述磨难对人
19、的影响后,为什么还要提到国家的治理呢?十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吕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20、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节选自春秋左传,原文有改动)(注)柏举:地名。二三子:你们。恤:忧虑。旷:抛弃。夫差;吴王阖闾的儿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行拂乱其所为 拂: (2)衡于虑 衡: (3)今闻其嗣又甚焉 嗣: (4)所以败我也 所以: 2请将选文中面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B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C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D
21、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例子。(2)乙文中夫差“自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参考答案:一、1阙:通“缺”,中断。 属:连接。2自:在自:若;如果。3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不能通航。)4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5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山高岭连)。二、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
22、)出发(4)好像的样子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3.江水低于滟滪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滟滪堆(数十丈)4.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参考译文】乙: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
23、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三、1.(1)同“缺”,空隙、缺口(2)冲上、漫上(3)逆流而上(4)这里指飞奔的马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3.B【解析】该句侧面突出三峡江流之急的特点。4.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
24、第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四、1.(1)共同(2)交相(3都)(4)争相,争着2.(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着。(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结构上: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写景抒情基调。内容上:这里相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人。与友人品赏山水,谈诗论文是古人一大雅事。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4.作者借对山川之美的描写,抒发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五、1.(1)四时:四季 (2) 歇:消散。(3)唳:叫 (4)素:向来2.(1)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
25、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3.A【解析】甲文是是南朝梁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4.美;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六、1.答案:(1)门;(2)只是;(3)考虑,想到;(4)共同,一起2.答案: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满清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3.答案:被贬后无所事事的自嘲;观赏月色的闲情雅致;旷达乐观的胸襟。七、1.(1)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 (3)盖:大概是 (4)饱:吃饱(使饱,让饱)【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三个课
26、内,一个课外。课内的平时练习比较多,容易填写。课外的要结合该词所在语境,“果蔬草木,皆可以饱”可知应为“吃饱”。2.(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1)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句子翻译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大意流畅。采用“留、删、调、补、替”等方法,准确翻译。(1)要留意“但”“者耳”的翻译。(1)要注意“苟”“皆”的翻译。3.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
27、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描写、词语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如”可以看出使用了比喻,写水其实是写月光,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然后分析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4.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如引用“月色入户”或“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28、、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也可给)。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如引用“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等句,不作解说,只给一半分)。【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题干要求概括甲文印证“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的内容,要注意把握住“可观”和“乐”两点,从甲文中寻找答案。可观为“月色”,“乐”为通过观赏月色,获得快乐。【乙文翻译】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八、1.(1)坠
29、落 (2)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共同,一起 (4)只是2.(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3.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答谢中书书表达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九、1.(1)外城(2)离开(3)兵器(4)护城河2.(1)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2)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3.乙【解析】题中乙句子
30、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过于极端且不能体现“得到多助”意思。4.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十、1.A【解析】A选项中“诚”都是“的确”、“真的”意思。故选A。B选项中“不得志”中的“志”意为“志向,抱负”,名词;“寻向所志”中的“志”意为“做标志”,名词作动词用。C选项中第一个“谓”意为“叫做”;第二个“谓”意为“认为”。D选项中第一个“屈”意为“使屈服”;第二个“屈”意为“委屈”。2.(1)(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解析】本题
31、考查句子翻译。结合语境,两句都是对句,注意对句的翻译,句子结构相同。翻译时要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意流畅。所考句子来自课本,难度不大。3.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大丈夫”是全文论说的重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三个标准,考生要将三个标准与文中具体内容相对应,才
32、会理解得透彻。十一、1.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 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2.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3.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4.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5.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
33、屈”的体现。【参考译文】 【甲】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
34、:“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 没有不伤心流泪的。十二、1.(1)兴起,指被任用(2)狱官(3)违背(4)同“横”,梗塞,不顺2.(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2)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3.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4.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5、”,对“人”“国”都适用;造就人才,主要论证了“生于忧患”,而治理国家,主要论证了“死于安乐”。十三、1(1)违背(2)同“横”阻塞(3)继承人(4)的原因2(1)这样,就知道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2)阖闾善于使用百姓,在柏举把我们打败了。3C【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自己才吃。不管有什么食物,都要分给士卒共享。故停顿应为: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故选C。4(1)示例一:唐玄宗因安逸
36、骄纵,“安史之乱”后使唐由盛转衰。示例二:夫差因安逸骄纵使国家灭亡。示例三:商封王因安逸淫逸导致国家灭亡。(2)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参考译文:【乙】吴军驻扎在陈国,楚国大夫们惊惧,说:“阖庐善于驱使他的人民作战,在柏举打败了我们,现在听说他的继承人(夫差)更厉害,怎么办?“子西说:“你们只忧虑自己内部不和就是了,不用担心吴国。当年阖庐吃饭时不吃两道菜,坐席不用两层,房子不建在高坛上,器具不用红漆和雕刻,宫室中不造亭台楼阁,车船不用装饰,衣服用具,用实用而不糜费的。在国内,天降灾疫,亲自巡视,安抚孤贫。在军队中,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自己才吃。不管有什么食物,都要分给士卒共享。他勤恳体恤,与民同甘共苦,所以百姓不疲累,死了也知道不是白白送命,这是我们失败的原因。现在听说夫差珍爱赏玩的东西,一定要随着带走,积聚珍宝一心玩乐,把百姓看得象仇人一样,没完没了地驱使。这样是自己先让自己处于败地,怎么能战败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