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9【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精选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 4 4 含解析新人教版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 。这些创新时间选举方式选举对象乡镇、市1998199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 10020012002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 副乡镇长、乡镇党委。520032004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14320052008年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 7A. 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B. 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
2、度的主流C. 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D. 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答案】C2、下图是马星驰在 1918 年所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2 / 9A.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虚伪B. 提倡民主促进思想解放的必要C. 民国初期议会民主迅速发展D. 官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反动【答案】B点睛: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3、1897 年,大连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在开港后的两三年中先后超过了天津和汉口,
3、1917 年更是越过广州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出口港。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 北洋政府实行对外开放B.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 北方经济地位日益上升D.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D4、据宋史载, “朝廷政事,以民为本。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祖宗以来,常重其选。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廷见。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 。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A. 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3 / 9B. 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C. 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D. 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代的地方要
4、员在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本人辞行,时称“陛辞”“辞见”等,以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但其实质意图是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与“祖宗以来,常重其选”“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相符合,排除 D 项,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古代是专制制度,不是民主,排除 C。5、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D【解析】表格中对于“禁缠足、兴女学一级
5、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不断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妇女的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故 D 项正确。 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创办,中国4 / 9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 ,故 A 项错误;B 中言论自由说法绝对;C 中没有呼吁改革陋习的信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社会习俗变迁妇女地位变化【名师点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涉及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及通信工具、大众传媒等几个方面。(1)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 20 世纪 50
6、 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6、下表是胡佛担任美国第 31 任总统时期,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部分措施。据此,以下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 胡佛始终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B. 扭转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局面C. 体现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D. 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有效模式 【答案】C【解析】根据“建立联邦农业局” “国会通过了斯姆特赫利关税法 ” “复兴金融公司”等信息看出,面对经济危机,胡佛采取了国5 / 9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的措施,C 正确,A 错误;罗斯福新政扭转了经济危机带来
7、的大萧条局面,B 错误;胡佛没有根本上摆脱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D 错误。7、下图漫画载于 2018 年 3 月 9 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 ,它从深层次说明了A. 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B. 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C. 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D. 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答案】A点睛:漫画类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信息解读、分析理解、比较辨别、归纳推理等能力。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
8、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二、非选择题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3 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10 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满 10 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6 / 913-15 岁(男) 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一种文舞)15 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5 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15-20 岁(男) 舞象成童,舞象 (一种武舞) ,学射、御满 20 岁(男) 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
9、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10 分)材料二 大约在 17、18 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 “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 ”18 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 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 小时,1821 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 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 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1904 年,法国
10、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 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 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 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 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7 / 9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 196 个国家签署该公约。(2)阅读材料,概括 18-19 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 20 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 (14 份)材料三 古人云:孝者, “百行之本”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材料四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
11、等、独立之说为大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 年)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吴虞说孝 (1920 年)材料五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力,国家根据未成年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孝亲尊师善待人孝亲尊师善待人”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守则(3)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14 分)8
12、 / 9【答案】 (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舞象、弱冠。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根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2)1819 世纪的成就:人们认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群体;社会采取行动保护儿童;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注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背景: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观念,成为儿童权利保护的思想基础;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关注;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国家直接采取措施,保护儿童。20 世纪的新特点:出现了专门保护儿童权利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儿童权利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
13、大;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3)略。【解析】(3)阅读上述材料即可知对“孝”的含义、要求、意义,按历史时间轴的顺序进行了解读,可以从历史的纵向历史演变,分析总结出一个观点,然后结合材料、所学知识分析即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9 / 9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名师点睛】本题是以儿童保护为主体的综合性历史大题,通过儿童保护来贯彻考查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作为学科内综合性最强的试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仍需强调的是,在阐释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罗列不再成为评价试题优劣的唯一标准,更多的侧重于历史思维逻辑的完善与周密,这样的完善周密重点体现在观点的准确与论据的充分。许多问题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而是要观点与史实的逻辑一致性,这仍是近年北京文综考试历史命题非选择题的突出特点,本题的第三小问就体现的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