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技术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技术报告.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密级:编号:池州惠源阳光小区沉降观测 专业技术设计书 设计单位:池州新达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年 月 日 4.1观测周期.6 4.2观测预警.6 4.3观测要求.6 4.3.1仪器设置主要有.6 4.3.2测站限差参数设置.6 4.3.3作业设置.7 4.3.4通讯设置.7 4.3.5观测工作的实施.7 4.3.6 作业技术要求及应遵守的事项.8 4.4数据处理.9 4.5手簿记录和计算的要求.9 5、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9 6、有关附录.10 1 一、任务概述和目的 受池州市汇亚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拟承担池州惠源阳光小区 1#、2#、3#楼工程沉降观测任
2、务。目的是通过对池州惠源阳光小区 1#、2#、3#楼建筑物施工期及运营期不同阶段的沉降观测,并对成果(沉降量、沉降差、沉降速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该建筑物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稳定性,以确保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为确保测绘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测绘成果质量,特制订本设计书。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略 2、已有资料情况 该项目的已有资料是指沉降观测的基准点的布设。由沉降观测实施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点布设,基准点不能受到实施沉降观测建筑的影响。三、作业依据(1)、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测绘技
3、术设计规定 CH/T 1004-2005(4)、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四、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水准测量采用自定义高程基准。2 观测时的一些限差要求及仪器设置要求:见下表:等级 仪器类别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任一测站上前 后视距差累积 视线高度 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 光学 数字 光学 数字 光学 数字 光学(下丝读数)数字 一等 DSZ05、DS05 30 4 且30 0.5 1.0 1.5 3.0 0.5 2.80 且0.65 3 次 二等 DSZ01、DS1 50 3 且50 1.0 1.5 3.0 6.0 0.3 2.80 且0.55 2 次 注:下丝为近地面的视距丝。几何法
4、数字水准仪视线高度的高端限差一、二等允许到 2.85m,相位法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可以为上表中数值减少一次。所有数字水准仪,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五、设计方案 1、本次观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本次沉降观测采用美国产 Trimble DiNi 电子水准仪。该仪器是目前国内用来进行沉降观测的最高精度仪器,从美国进口。该仪器自动观测、计算和平差,由于省去人工读数、记数、计算,减少了发生粗差的机率,测量精度大大提高,其每公里高差中误差为0.3mm。与其配套的标尺是铟瓦数码钢尺,最小读数为 0.01 mm;水准标尺 1 米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真长之差不超过0.1mm。尺承重量 5kg。
5、测量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往返较差或环闭合差限差为:0.3n,(n 为设站数)。3 本工程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2、作业的技术路线及流程 基准点联测沉降点测量检查验收(合格)提交资料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1 电子水准仪 Trimble DiNi 1 台 2 水准尺 2m 铟瓦合金尺 1 付 3 激光打印机 E120 1 台 4 尺垫 5kg 1 付 5 计算机 1 台 项目负责人 现 场 施 测 技 术 保 障 质 量 管 理 仪 器 供 应 资 料 管 理 安 全 生 产 质检组 内业组 外业组 最终成果 4 3、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总体设想:针对该项目的实际情况,沉降观测主要
6、分布在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进行基准点稳定性观测;第二个阶段是在建筑主体施工至正负零以后的沉降观测。在第一个阶段的稳定性观测连续进行三次,取平均值作为起始观测值,后续阶段根据建筑的沉降变化情况和施工进度情况调整观测的次数和频率。3.1 基准点的布设和观测 在不受施工影响区域的适当位置布设三个沉降观测基准点,并以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对布设的基准点进行连续的观测,观测次数不得少于三次,直至基准点稳定为止。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基准点作为所有建筑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测,以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准点发生变化要及时进行修正。初步选择在清风西路上布设三个基准点。3.2 基本
7、点的布设和观测:在施工场区内的合适位置,在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之间布设若干观测基本点。基本点与基准点间要定期进行联测,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3.3 观测点的布设:按照沉降观测规范要求,以及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点位布设在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观测点点位布置示意图详见后面附图。5 图一 图二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志(螺栓式)图二埋件在施工时永久埋入建筑物的结构柱里,以方便以后任何时候需要进行沉降观测时使用。图一埋件是在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拧入图二埋件中,标尺放在图一埋件突出部位,观测完毕后,图一埋件拧下带走。这样做以保护图二埋件不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位移或沉
8、降,保证测量的精度。3.4 基准点和观测点的个数:根据本工程情况,我们对池州惠源阳光小区 1#、2#、3#楼拟布设 12 个沉降观测点。基准点 3 个,该项目共布设 15 个观测点。观测标志布置在楼层结构正负零以上 20cm30cm 处。4、沉降测量的观测周期和观测要求 15 20 20 52 6 出 气 槽R1115 17 6 6 6 1 1 2227 2 1212 6 4.1 观测周期 (1)初始观测时间:地上一层结构完成后开始进行初始观测。初始观测连续观测三次,取三次观测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以后楼层每增加 23 层进行一次观测,至最后 100 天的沉降速率小于 0.01-0.04mm/天
9、稳定为止。(2)施工过程中若暂停施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4.2 观测预警 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2)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3)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4)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4.3 观测要求 4.3.1 仪器设置主要有:测量的高程单位和记录到内存的单位为米(m)最小显示位为 0.00001m 设置日期格式为实时年、月、日;设置时间格式为实时 24 小时制。4.3.2 测站限差参数设置
10、:视距限差的高端和低端;7 视线高限差的高端和低端 前后视距差限差;前后视距差累积限差;两次读数高差之差限差。4.3.3 作业设置:建立作业文件;建立测段名;选择测量模式:“aBFFB”;输入起始点参考高程;输入点号(点名);输入其他测段信息。4.3.4 通讯设置:按仪器说明书操作。4.3.5 观测工作的实施 对于沉降观测的水准网,即工作基点和水准基点的观测,采用数字水准仪配条码铟钢尺进行,观测方法和观测精度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要求进行。观测程序奇数站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偶数站采用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仪器自动测量、记录、计算、平差,并固定观测线路。往、返
11、测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后视标尺;前视标尺;前视标尺;8 后视标尺。往、返测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前视标尺;后视标尺;后视标尺;前视标尺。一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数站为例)首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此时,标尺应按圆水准器整置于垂直位置),用垂直丝照准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清晰,按测量键;显示读数后,重新照准前视标尺,按测量键;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显示测站成果。测站检核合格后迁站。4.3.6 作业技术
12、要求及应遵守的事项 作业技术要求:基点联测:视距小于 50m。前后视距差小于 1.5m,视距累积差小于 3.0m。两次读数差0.3mm,环线闭合差0.3n mm,n 为测站数。沉降点观测:视距小于50m。两次读数差0.3mm,环线闭合差0.3n mm,n 为测站数。单镜双支法测量的点,两次高差之差0.35mm。考虑到沉降观测的特殊性,为尽大可能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应采用“四 9 固定”的观测方法,即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尺位、程序和方法,固定观测环境。应遵守的事项:观测前 30min,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
13、罩。测量前要对仪器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 20 次单次测量。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转变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壕坑中。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 20%;仪器只能在厂方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确信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4.4 数据处理 根据每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测量的闭合差对每个观测点的高程进行配赋。4.5 手簿记录和计算的要求 略 5、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10 提交的资料一式两份,包括:1)沉降观测技术总结两份。2)沉降观测点点位布置图两份。3)沉降量计算表两份。4)时间-沉降量曲线图两份。6、有关附录 1)监测点布置图 2)仪器检定证书 3)测绘资质证书 4)人员资格证书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