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193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1931.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5 玲玲的画 一、教材简说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21 二、学习目标 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2写字指导。(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
3、,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21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
4、了画而感到“满意”的样子。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朗读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第八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第九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21 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爸爸最后说的话是从玲玲改画这件事引发出来的感想,是课文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
5、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注意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21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齐读、个别读的基础上体会。可先让学生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自由谈感受:你明白了什么?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谈感受中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 2对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句子,要读熟,再认认真真抄下来。(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
6、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21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题识字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板书:玲玲。)2读读上面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换偏旁:岭、铃、零)(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合作学习不懂的词语。(三)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四)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3选伙伴表演课文。(五)指导写字 (六)日积月累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