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建设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371072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建设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建设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建设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建设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建设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结合四川绿色低碳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把四川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清洁能源、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存储和钒

2、钛五大优势产业,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体系为主线,着力强化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供给,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聚集高层次人才,增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新动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服务国家战略,发挥四川优势。切实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立足四川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新机遇,实事求是、错位发展、循序渐进。 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创新引领。围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和前沿引领技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供给和成果转化应用,支撑引领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突出市场导向,集聚优势资源。充分发挥

3、市场主体积极性,引导项目、平台、人才、企业、金融等各类要素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国际前沿,深化开放合作。大力提高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政策沟通、技术交流、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鼓励引进吸收再创新,提升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持续稳定的科技供给,基本建成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建设初见成效。在清洁能源、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存储和钒钛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领域,突破200项重大关键技术,培育100项重点产品;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

4、天府永兴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分领域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创新型领军企业群体不断壮大,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到2030年,绿色低碳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体系更加完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领军企业和绿色低碳园区,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为全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二、突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大关键技术聚焦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新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围绕

5、清洁能源、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存储和钒钛五大优势产业,制定产业技术攻关路线图,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创新型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技术创新补短板、锻长板。加强水风核电、天然气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引领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方向。加强氢能、地热、生物质、储能、智能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塑造产业技术竞争新优势。加强锂矿资源勘探、关键材料开发、安全监测及回收利用等技术攻关,支撑构筑动力电池产业链集群发展。加强硅料生产加工、电池组件及材料等晶硅光伏领域技术攻关,支撑打造完备领先的晶硅光伏产业链。

6、加强低功耗存储设备和软件开发、数据中心绿色运营技术等大数据及存储领域技术攻关,支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存储谷”。加强选冶分离、高端材料、特种钢材等钒钛领域技术攻关,支撑我省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专栏1 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水电领域。重点突破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高效开发与利用、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国产化、水电工程智慧建造和管理、流域梯级水电站多目标调度决策与综合管理等关键核心技术。风电领域。重点突破风电机组多灾耦合理论及一体化设计、风电机组整机仿真及一体化设计、大兆瓦机组柔性叶片设计和混合试验验证、大兆瓦机组叶片及风电塔支撑结构体系、风电机组智能制造、智能建造及智慧运维等关键核心技术。核能

7、领域。重点突破先进反应堆堆芯设计、先进核电装备制造、新一代燃料组件研制、铅铋堆蒸汽发生器工程样机工艺优化、铅铋堆核级仪控关键系统研制、超高温核能高效制氢等关键核心技术。天然气领域。重点突破复杂构造区非常规天然气富集高产机制与高效预测、复杂地质条件下致密储层工程地质环境监测、中浅层致密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天然气智能安全高效钻井、天然气开采污染物“监测-处理-利用”一体化处理、天然气压力能综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氢能领域。重点突破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测评、面向非道路车辆应用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盐水电解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与制氢、氢燃料电池航空推进系统研制、大功

8、率氢燃料内燃机研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地热领域。重点突破深埋高温地热资源科学评价、高温地热资源勘探、四川盆地油气与中低温地热能一体化勘探评价、井下高效换热、复杂矿物成分高温地热流体综合利用与处理、全温区地热资源发电等关键核心技术。生物质领域。重点突破生物质高效产甲烷、废弃生物质定向转化汽柴油、木质素类生物质高效产燃料乙醇、生物燃气高效生产、生物燃气高值化利用、生物燃油生产高效调控、生物质固态燃料供热与发电、废弃油脂回收、市政污泥发电、乡村生物质收储运及加工、乡村清洁能源多能互补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储能领域。重点突破高性能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开发、大容量长时储能器件系统集成与高效能量管理、抽蓄电站/机组

9、研发、高原规模化光储示范、全寿命周期储能电池安全管理、液冷锂电储能系统、光储电站智能运维等关键核心技术。智能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领域。重点突破新能源安全送出、复杂环境电网智能运检、交通与电力融合、新能源协同控制、防灾减灾智能化成套装置制备、高原光储电站智能运维、清洁能源送出精细化分析、电网自然灾害预警、碳监测和绿电认证等关键核心技术。动力电池领域。重点突破锂资源高效利用、矿石和卤水提锂、高性能磷酸铁锂制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制备、长寿命硬碳负极材料制备、高比能量硅基负极材料制备、锂基负极材料研发、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监管、退役电池安全高效处理、有价元素和电解液低成本高效回收、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10、等关键核心技术。光电领域。重点突破高纯N型单晶硅料和硅棒制备和生长、低能耗及低成本的多晶硅生产、晶硅超高纯原料氢气制备、多晶硅生产系统氯资源回收利用、大尺寸超薄硅片切割装备、金刚线及切割工艺、高效N型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高效N型硅钝化太阳电池、高效N型电池的组件封装、背接触太阳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大数据及存储领域。重点突破自主可控储存介质及芯片、数据安全与保障、储存系统能源循环、高速低功耗存储介质、磁储存介质、存储介质生命周期预测、高性能光储存、储存网络数据安全、存算智测一体化、网存融合加速、全域数据流动调度、存储访问控制及多级鉴权、数据中心绿色运营等关键核心技术。钒钛领域。重点突破高

11、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钒钛磁铁矿低碳冶炼、高纯金属钒制备、核聚变用钒基合金材料制备、钒氧化物电极材料制备、航空级海绵钛制备、航空及舰船用钛合金材料制备、高端航空轴承钢、新一代超高强钢、高性能钛合金粉末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三、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高端创新资源,坚持聚焦关键、分类指导、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原则,着力建设一批引领型创新平台。推动天府永兴实验室、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实体化运行,以“碳中和+”为核心,聚焦解决碳中和领域“卡脖子”问题。锚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领域,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

12、)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强化与省内外领军企业的技术创新协作,支持领军企业整合行业创新资源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栏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天府永兴实验室。以“碳中和+”为核心,聚焦解决碳中和领域“卡脖子”问题,围绕零碳能源、资源碳中和、地热及碳汇3大研究方向,布局零碳能源系统、高分子低碳循环、地热资源开发等8个前沿研究中心,组织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瞄准四川省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突破“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全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13、加强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强建设天然气(页岩气)、光伏、清洁能源装备、氢能等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对绿色低碳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给予专项支持。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聚焦氢能、动力电池、清洁能源装备、钒钛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领域,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联合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四、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出台创新型企业主体培育行动计划,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顶天立地”计划

14、、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计划,构建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研究制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认定标准规范,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认定。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及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加大孵化和引入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力度,不断扩大绿色低碳企业群体。鼓励绿色低碳领军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绿色低碳产业技术攻关,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群体协同创新发展,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科技企业成链集聚,加快形成企业主导研发创新的发展格局。评选表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和企业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专栏3 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创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计划。以国家高新

15、技术企业为重点,在绿色低碳领域遴选10家左右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性大、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全国知名、全省有影响力的创新龙头企业。实施高新技术扩容倍增计划。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制定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暂行办法,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领域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支持。到2025年,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计划。支持企业参加双创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等活动,挖掘一批绿色低碳优势企业。到2025年,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推进孵化载体建设。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

16、空间及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孵化或引入绿色低碳领域科技企业,以此作为年度绩效评价加分项。五、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强科技供需对接,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激活科技成果转化内生动力,加快由实验室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高效转化。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支持力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发挥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作用,按照“先中试、后孵化”模式支持绿色低碳领域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加大绿色低碳创新产品推广力度,对重大、重点创新产品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后补助。制定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积极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支持绿色低碳

17、技术应用。在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设立绿色低碳专栏,完善覆盖产权界定、评价评估、流转交易的全链条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人才作为战略资源,深入对接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计划,在“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增设绿色低碳产业人才专项。优化科技英才培养计划实施机制,大力培养引进绿色低碳领域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焦绿色低碳领域,编制发布四川人才开发指引和急需紧缺岗位图谱。鼓励在川高校围绕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型应用型青年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人才计划,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绿色低碳

18、领域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增加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比重。七、强化创新金融支持加强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确定绿色低碳技术贷款的融资门槛,进一步打通科技金融融合通道,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企业和项目融资。大力实施“天府科创贷”,撬动银行信贷资源,扩大放贷规模,扶持一批绿色低碳科技型企业。引导创新创业基金、成果转化基金、院士基金倾斜支持绿色低碳领域的科技企业,围绕绿色低碳领域投资一批重大技术研发和创新产品研制项目。加强与省属国有重点企业在绿色低碳科技金融方面的深度合作,建立以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企业融资评价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投融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企

19、业与政府共同设立科技计划,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技术攻关。探索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应用的保险产品。探索设立四川省绿色技术银行,带动全省绿色技术的落地转化和国际合作。八、扩大绿色低碳技术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国际创新合作,构建更加灵活的开放合作模式。积极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推动我省清洁能源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持续提高我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深化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交流合作,推

20、动建设国家绿色外贸示范区,加快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示范省。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与重庆市在清洁能源装备、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省份长期能源战略合作,探索建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区域合作联盟,协同提高区域能源保障能力。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合作,共同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共建绿色产业集群。九、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各市(州)、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的支

21、持力度。(二)强化政策协同。加强绿色低碳政策解读,落实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各项支持措施。及时修订或废止有违创新规律、阻碍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的政策条款。强化政策协同,形成目标一致、协作配合的政策合力,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三)强化监测评估。完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统计监测长效机制,健全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统计监测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助力省委省政府准确研判和科学决策,支撑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四)营造良好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和阵地建设,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积极宣扬并适时复制推广。遵循科技创新客观规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技改革创新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