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精选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精选试题含答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编辑整理:河北省魏县第一中学 刘国臣 蜀道难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喊!危乎高 哉!”。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 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
2、句子 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 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 何以堪”!一一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扒(m。)参(sh e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 d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问。乂闻子规啼夜月,愁 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之情状。9、李
3、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峰而崔嵬(w 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飞湍瀑流争喧临,碰崖转石万壑$。”1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 黄鹤 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 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 可流争喧 JK(hu i)、感(p I ng)崖转石刃壑$”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
4、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二 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 目)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宵天,侧身西望长咨(z 逃”的长叹中,我们 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秋兴八首(其一)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 e n)。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
5、句子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 云接地阴。咏怀古迹(其三)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背冢向黄昏。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 恨曲中论。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 妃尚有村。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 画图省识 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活沙白鸟飞回。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
6、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7 工滚滚 来。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白年多病独 登台。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 in),潦倒新停浊洒杯。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 in),潦倒新停浊洒杯。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7 工 滚滚来。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7、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活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琵琶行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 写到“月“的 3 个句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 J 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 句是:混阳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
8、,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大弦嘈 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6.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7.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讲、铁骑 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8.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谁,叩表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9.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牛,此时无声胜有声。10.侧面表现琵琶女演
9、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 7 工心秋月白。11.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 娘妒。12.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 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13.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 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1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乂闻此 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溢 7 工地低湿,
10、黄芦苦竹绕宅生。16.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其问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 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17.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启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去坐促弦弦转急。18.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宵衫湿。19.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 性,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
11、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 月明江水寒。”20.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21.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 那两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 琶行中的“其问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23.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 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喟。24.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
12、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半遮面。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同是天涯沦 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诗句,它们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 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25.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 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
13、“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 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 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 7 工心秋月白。26、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 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 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27、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
14、,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 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 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 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28、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 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 小 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 弦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
15、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9、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30、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十”的时 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 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混阳城”。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 异常苦闷的句子有“混阳
16、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孑盆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问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晰难为听。“3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曲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 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打州司马宵衫湿”作侧面描写。3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
17、 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锦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锦瑟一诗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牛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 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 哀思与怅恨。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陶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 牛烟。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 忆,只是当时已惘然。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
18、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 兀、托杜鹃。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7、锦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马嵬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 人报晓筹;2、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3
19、、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寡人之于国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寡人之 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则强调:则无望民之多也邻国也。,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 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斯天下之民至焉。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金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数罟不入令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渔 业方面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纺
20、织方面的);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牧业方面的);白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农业生产粮食方面 的);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不道路矣。(兴办教育)。前面的 1 6 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7 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有何结果呢?(1)“不 违 农 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21、?措施: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效果: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措施: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效果: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措施:白亩之田,勿夺其时,效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措施: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孝悌之义,效果:颁白者不负戴于丁路矣。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即目的)?(用原文来回答)并概括段意。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最后一段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 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涂有饿孳而不知发”(对待下层百姓
22、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 要施仁政。.下载可编辑.7、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涂有饿孳”归罪于年成不好与“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比喻,一 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孟子借此要强调要除暴虐,那么才 会出现天下之民至焉的大好局面。8、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 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五十步笑白步。劝学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 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
23、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 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荀子劝学中“后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 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
24、就会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的境界。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背,取 之丁蓝,而宵丁蓝。”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 臾之所学也”。10、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 这里出现。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 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 文中对应的语句是:学不可以已。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
25、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宵,取之于蓝,而宵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丁水。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 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 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2*1.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件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6、劝学中作者
26、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 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启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 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27、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 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1、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 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23、“启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
28、般人,是 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25、“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 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 分重大的。27、用“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2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
29、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 之于蓝而清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帅,必不必贤 J 弟子”的思想一致。2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博学“的君子,就要“日要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30、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 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3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 获大的道理
30、。32、“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3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3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35、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剑阁峥峰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 攻的特点,极有气势;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
31、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过秦论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I、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 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才卜而鞭笞天下。3、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 阳,销锋铀,铸以为金人十二。4、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5、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6、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 举义旗并得到天下
32、热烈响应的情况。7、阿房宫赋中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话,请分别默写出课 文六国论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或: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故曰弊在赂秦也。)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8、过秦论中陈涉与秦始皇有多处对比:地位出身:陈涉“瓮 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 徙之徒”与秦始皇“至尊,王侯之家”;军队数量:陈涉“数白”与秦始皇“万乘”;军队素 质:陈涉“疲弊之卒”与秦始皇“良将、信臣、精卒”;武器状况:陈涉“斩木为兵”与秦始皇“劲弩、利兵”;地理条件:陈涉“阡陌之中”与秦始皇“据亿丈之城临不测
33、之渊,金城千里”。8、过秦论中陈涉与九国有多处对比:地位出身: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 之徒”与九国“君主”;军队数量:陈涉“数百”与九国“自万之众”:军队素质:陈涉“疲 弊之卒”与九国“名将统率”:武器装备:陈涉“锄之棘矜”与九国“钩戟长锭”;才能:陈 涉“不及中人”与九国人才“深谋远虑”。9、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黑,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10、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 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
34、之势异也”。II、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贾谊过秦论明言 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同是天湃沦 落人,相译何必曾相识。”。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警策语是“人牛自古谁何死,留取丹心照 汗吉。”。诸葛亮出师表的警策语是“亲吉臣,远小人,此他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 贤臣,止匕后汉所以倾颓出。”师说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帅之所存也。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
35、羞,官盛则 近谀。4、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帅,帅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帅,帅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6、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 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帅焉,或否焉,吾未见其明 也。”7、荀子劝学篇中指出:“宵,取之于蓝,而宵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子不必不如帅,帅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8、劝学中的“宵,取之于蓝,而宵于蓝。”与师说中“帅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 如师”
36、的观点是相同的。9、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帅之所存也。10、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帅,帅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谀。1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帅道之不 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 从师学习的重要性。1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矣、而耻学 7 帅“的错误态度。14、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控 帅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帅焉”o 1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6、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 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白工之人,启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