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二)教案.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67568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二)教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解方程(二)课程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 69 页及练习十五配套练习。教学目标 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 axb=c 和a(xb)=c 类型的方程。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 axb=c 和 a(xb)=c类型的方程。脚本正文 一、自备篇:尝试自解,暴露疑点 教师组织 1: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 7 课时:解方程(二)。先进入自备篇,检查一下自备的学具是否齐全!一切准备就绪,进入自

2、学篇,再次学习解方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图 1 二、自学篇(一)借错展思,激活思点 1.复习旧知 学生反馈 1:今天继续学习解方程,结合前三个例题,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学习中的疑问点、易错点和关键点。例题 1:知道了方程的解、检验方法成习惯,怎样求解是关键,分四步:观察情境后列出方程,而后等式变形:转化是关键,如:例题 3 的未知数做减数,这是易错点,需要根据等式性质 1 将其转化成为做加数的例题 1,进行求解。进而引发新思考:今天的方程求解和之前有什么联系呢?是否也需要借助转化的方法来思考和求解呢?图 2 2.找信息,列方程:3x+4=40 教师组织 2:梳理中引发新思考,有思考才会有目标,接下

3、来我们就带着思考走进图中,看图列方程,谁来?图 3 学生反馈 2:请同学们左手指信息,右手握笔,边找边圈。理图意:每盒笔有 x 支,有这样的 3 盒,也就是 3X 支,这里藏着易错点,还有 4 支,两部分合在一起才是 40 支,求每盒有几支?根据等量关系:每盒的支数3 盒+4 支=总支数,列方程:3x+4=40。图 4 教师组织 3:看来列方程并不难,难就难在怎样解这个方程?屏幕前的你有想法了吗?(停 3 秒)在练习本上解一解,算一算。(停 3 秒)看,这位同学的想法,同意吗?(停 1 秒)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图 5 图 6 3.汇报展示 学生反馈 3:帮助,这位同学求出:X=36,那 x=36

4、 是方程的解吗?检验一下就知道,将 X=36 代入方程左边,等于 363+4,很明显不等于方程右边,所以能肯定的是:X=36 不是方程的解。图 7 教师组织 4:检验应该成习惯,通过检验,发现 X=36 不是方程的解,那出错仅仅是因为粗心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借助图分析他的求解过程,你发现了吗?图 8 学生反馈 4:建议,方程左边 3X+4 表示的是 3 盒的支数+4 支和方程右边表示总支数的 40 支相等,这位同学先用 3x3+4=40,求出:x+4=40,不符合图中的等量关系,3X3 求的是一盒的支数,加上4 支和总支数 40 不相等,这一步错了,说明上一步不能先用 3x3。图 9 教师

5、组织 5:为你的会思考点赞,原来问题的关键在这里(点),第一步先求什么?图来帮忙。3X+4=40,怎样解这个方程呢?要想知道一盒有几支,必须先求 3 盒有几支,这是第一个小问号,也就是先求 3X 等于几,于是把 3X 看成一个整体,先从 40 支中减去 4 支,根据等式性质 1,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 4,求出:3X=36,也就是 3 盒的支数,再求第二个小问号,一盒有几支?用 3 盒的总支数除以盒数3,根据等式性质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3,求出:X=12,最后,不要忘记检验哦,方法的获得恰恰助力我们解下面的方程。独立在练习本上解一解。(停顿 3 秒)听,这位同学的想法,听,这位同学的想法

6、,和你想的一样吗?图 10 图 11(二)迁移畅思,突破难点 学生反馈 5:屏幕前的同学们,仔细观察方程:2 乘 X 与 16 的差等于 8,方程中虽然有小括号,但是万变不离其中,运用例题 4 中的所学,确定整体是关键:将小括号里的式子:x-16 看成一个整体,变形为问号,先求 X-16 等于几,这里是个易错点,根据等式的性质 2: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2,求出:X-16=4,再根据等式性质1: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 16,求出:X=20,通过检验,的确 X=20是方程的解,和我想法相同的同伴,为自己加上一个赞!图 12 教师组织 6:学以致用,本领不一般,想到解有小括号的方程时,将小括号内的

7、式子看成一个整体,先求整体,根据等式的性质转化成例题 4 后,再求 X 的值,屏幕前的你还有不同想法吗?图 13 学生反馈 6:补充,我有不同想法:观察方程的左边 2 乘 X 与 16的差,恰恰符合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因此第一步尝试运用乘法分配律,将原方程改写成:2X-216=8,算出 216 的结果后,原方程转化成:2X-32=8,再将 2X 看成一个整体,先求:2X 等于几,根据等式性质1,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 32,求出 2X=40,再根据等式性质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2,求出:X=20,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也想到了吗?图 14 教师组织 7:为你的会想点赞,原来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将原

8、方程先转化为例题 4 中的方程形式,再根据等式的性质逐步求解,那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图 15 学生反馈 7:通过观察我发现,第一种解法是将小括号内的式子看成一个整体,运用等式的性质先求整体是多少,再求 X 的值,而第二种解法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将原方程转化成例题 4 后,根据等式的性质再进行求解,进而发现相同点:这两种解法都要用到等式的两条性质,屏幕前的你也发现了吗?图 16 教师组织 8:为你的会看点赞,异中求同找关键:解方程,等式的性质很重要,和前面学过的三道例题比一比,又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图 17 学生反馈 8:屏幕前的同学们,观察 5 个例题中的解方程所用的等式性质,你有新

9、发现了吗?(停顿 1 秒)解例题 1 和例题 3 中的方程,都只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1,而解例题 2 中的方程运用的是等式性质 2,解这三个例题中的方程都只运用了等式的其中一条性质,而解例题 4 和例题 5 中的方程运用了等式的两条性质。说明解方程中,等式性质的运用很关键,屏幕前的你也有相同发现吗?图 18 教师组织 9:屏幕前的我的确也有同样的发现,5 个例题的对比中不仅再一次梳理了我们“解方程”的所学所获,而且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带着所学走进自测篇,先小试牛刀:独立完成教科书 69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停顿 1 秒),瞧,这位同学的想法,你能读懂吗?图 19 图 20 三、自测篇:借练拓

10、思,收获质点。(一)小试牛刀:独立完成教科书 P69 页做一做第 1 题。学生反馈 9:这位同学的想法和我的相同,都是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练习本的单价数量+铅笔的价钱=总价,列方程:5x+1.5=7.5,将 5X 看成一个整体,先求 5X 等于几,根据等式的性质 1,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 1.5,求出 5x=6,再根据等式性质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5,求出:X=1.2,通过检验,X=1.2 是方程的解,相同的同伴,为自己的自测加上第一个赞!图 21 教师组织 10:为你的好习惯点赞,不仅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而且检验已成习惯,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接下来会为谁的会学加上第二个赞呢?那就比比解下

11、列方程,谁最棒!(停 3 秒)挑战,谁先来?(二)大显身手:解下列方程 图 22 学生反馈 10:我先来挑战第一题:6X-35=13,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方程和例题 4 中的方程形式基本相同,确定整体是关键,于是将 6X看成一个整体,先求?:6X 等于几,根据等式的性质 1,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 35,求出 6x=48,再求?:X 等于几,于是根据等式的性质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6,求出:X=8,屏幕前的同学们,检验要成习惯哦,通过检验,X=8 是方程的解,屏幕前的你,和我相同的为自己的学以致用加上第二个赞,第二道题谁来挑战呢?图 23 学生反馈 11:挑战,我继续挑战第二题 5X 与

12、12 的差乘 8 等于24,这道题类似于例题 5,但是更复杂,需要确定两个整体,边听边分析我的想法。先将小括号里的式子:5X-12 看成第一个整体,先求问号 1,根据等式性质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8,求出:5X-12=3。这里有个易错点,再将 5X 看作第二个整体,求问号 2:5X 等于多少?根据等式性质 1: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 12,求出:5X=15,最后求问号 3,X 等于多少?根据等式性质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5,求出:X=3。通过检验,X=3 是方程的解,屏幕前的同学们,和我相同的为自己的会活用再加一个赞!图 24 教师组织 11:为你们的好习惯点赞,没有加赞的同学别着急

13、,还有挑战等着你,看图,在练习本上列方程并求解。(停 4 秒)谁来挑战自测中的最后一个赞?图 25(三)妙笔生花:看图列方程并求出解 学生反馈 12:我先来挑战,根据:长与宽的和乘 2 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列出方程:2 乘 x 与 5 的和等于 36,这个方程和例题 5 中的方程形式基本相同,先将小括号里的式子:X+5 看成一个整体,变形为?,先求?X+5 等于几,根据等式的性质 2: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2,求出 X+5=18,再求?:X 等于几?根据等式性质 1: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 5,求出:X=13,通过检验,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13 是方程的解,屏幕前的同学们,和我想的一样吗

14、?图 26 学生反馈 13:补充,很高兴我们列出的方程相同:x 与 5 的和乘2 等于 36,但是解法不同,我先运用乘法分配律将原方程转化成:2X+10=36,再将 2X 看成一个整体,先求问号 1:2X 等于几,根据等性质 1,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 10,求出 2X=26,再根据等式性质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2,求出:X=13,屏幕前的你,运用哪种解法解方程都可以,为自己自测中精彩的表现画上大大的赞!图 27 四、自评篇:梳理反思,提升知点 教师组织 12:回顾我们精彩的学习过程。自学有发现:解例题 4中的方程,将 3X 看成一个整体是关键,先求整体是多少?再求 X 等于几?互学引思考

15、:例题 5 中的方程带有小括号,怎么办呢?举一反三,将小括号里的式子看成一个整体来求解,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先转化,再求解,进而对比中掌握了方法。你从中又有哪些收获呢?进入自评篇,晒晒你的所学所获。图 28 学生反馈 14:屏幕前的同学们,为你们今天的会想、会用、会学点赞!自备中引思考:今天的解方程和之前有什么联系?是否也需要借助转化的方法来求解?自学中有发现:例题 4 和例题 5 中的方程,解法中都是把谁看作整体是关键,再运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先求整体是多少,再求 X 等于几,不同在哪里呢?例题 5 的方程中有小括号,除了将小括号内的式子看成一个整体,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将原方程转化成例题 4 中的方程形式进行逐步求解;自测中抓关键:屏幕前的同学们,动动笔记录好“方程变形记”,确定整体变问 1,先求问 1促转化,再解问 2 求 X 值,是否正确需检验。带着它参加数霸挑战赛,借此评一评自己课上的学习效果,自评中再有新收获:再次学习解方程,发现:,新知的问题可以通过旧知的转化来解决。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图 29 图 30 图 31 结束语:说得好,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同学们,老师为你们的会学点赞,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