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统文化讲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传统文化讲稿.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曲黎敏教授谢的一本书,叫中医与传统文化,那么这本书呢,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读的。我们先来看看关于作者的相关信息,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顾问。她既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和传统医学,又兼通西方人类学。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主张中国文化之道只有落实到人的层面上才有意义,主张从生命之道来解读文化和科学,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对自我的生命本能和心灵有着充分认知和反省的时候,才有可能拥有对中华之道的觉悟和健康自在的人生。那么她的主要著作:中医与传统文化、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头到脚说健康。那么今
2、天我要介绍的这本书呢,主要是关于曲黎敏教授关于中医与传统文化的解读,他有一个观点即是:道以医显,医道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反之,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传统文化的一条必不可少的捷径。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呢,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从中医为什么产生在东方、原始生命观、人文之光、道教和医学、中国佛学与医学、黄帝内经天道观、医道观和另眼看中国等 8 个部分予以阐述,分析了医学观念的发生与儒释道等各种思想的融合与分别,剖析了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指出了医道是中国文化集中的体现,而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传统文化的一条必不可少的捷径。那么刚才也说了,这本书一共有八章,这个第一章,讲的就是中医的起源问题。作者
3、从巫文化和史文化入手,展示了一系列中医起源的学说,从而归纳了中医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包括地理环境因素、社会结构及其伦理中心、中医学产生的人文背景三个方面),阐明了中医文化的特征(包括强烈的历史意识、服务于现实的实用理性、有机的自然主义、超越语言四个方面)。不仅说了中医的起源,还总结了中医学的发展和深化,告诉我们中医学是多元化的产物,并从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大统一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揭示了中医学的文化特征(包括中医学是人的学说、道的学说两个方面)。这个第二章呢,主要讲的是原始生命观,作者从远古时代的神话文化入手,分析了龟甲蓍草的意义及远古时代仪式的意义,总结了原始思维的特征(包括集体表象、
4、神秘互渗律、原逻辑的思维三个方面),引出了远古时代的图腾文化,作者将它分为混沌初期、人首蛇身、从蛇文化到龙文化三个时期来进行表述,也从蛇文化到龙文化过渡到中国文化的倾向问题,这也就牵涉道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说道表达方式,中国自然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汉字,从而作者就汉字文化与医学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说道中国的古代文化,那就不可避免的要说道中国的儒释道精神,所以接下来的三四五章,作者就主要阐述了儒释道思想与医学的渊源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第三章,第三章主要讲的是儒家思想与中医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者开门见山的直接讲了儒家与医学的渊源,从最初对儒的解释道儒家精神对医学的
5、影响,当然这个影响有好有不好的。紧接着就讲述了道家与医学的关系,这里要解释一下,这章主要家的是儒家,所以要明白道家与道教的区别,这里先按下不提。作者从道家思想渊源道老庄思想讲了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当然,第四章就是紧接着上一章的道家,阐述了道教和传统医学的关系问题。从道教的开创开始告诉我们道教的来源、道教流派,以道教的形成发展当背景,讲述了道教的生命观,从而引出道教与中医之间的渊源问题。从第四章我们就可以看到道教与佛学的不解之缘,座位一个接受外来思想而又参酌了传统思想的东西,作者先说明了这个文化接受佛学的立场,也就是佛学在中国的形成发展,从而向我们说明了佛教生命观及佛学与传统医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
6、系。当然,大家都知道,儒释道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自然,作者也在这一章的结果给我们理了理这儒释道三家的辩证关系,对儒释道三家就本身和对传统医学之间的关系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讲完了以儒释道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文化,我们自然该过度到中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上,所以,第六章主要就说明了黄帝内经的天道观,作者从内经与古代天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中医基本概念与天文学之间的关联,这一章,注重于说明了黄帝内经中关于宇宙万物本原的论述,同时也阐述了内经中的天地结构论和古代传统文化中关于天地结构的各种学说作了辩证分析,从而引出 内经 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即天人合一观念。最后就天人合一观念展开了详尽的解说。接下来,这个
7、第七章,主要讲的是医道,作者从传统文化与医学精神的本质的一致性展开了论述,从而说明了中医的独特思维方式(包括独特的内向认知、重视意象的知觉、形式上的齐合性三个方面),从我们独特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中医对人体、疾病的基本认识,正是因为我们的基本认识与西方医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近代西医在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医似乎陷入了困境,作者就这个问题,从中医近代的发展、内在外在等各种因素分析了中医陷入困境的原因,也简单对比了中西医之间的差异性与联系。说了中西医之间的碰撞,淡然我们就要明白我们的发展路线,在第八章当中,作者列举了利玛窦、莱布尼兹等人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做出的贡献,进一步说明了中西医发展的背景差
8、异,同时也告诉我们中西医之间融合的必要性。讲完了大概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就将我认为的这本书的主要看点象大家简单展示一下。首先是中医的起源发展,也就是我们的第一章,关于中医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大致有:1、本能说 2、劳动说 3、大脑结构进化说 4、巫术说 5、圣人说等,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医学是经过漫长的错综复杂演化过程,才逐渐形成自身完整的医术体系。那么为什么中医会产生在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再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弱智的问题,如今看完,竟是自己无知了。这本书上提到了三个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因素、社会结构及其伦理中心、人文背景,当然有这样的背景,
9、自然是会成就中医文化的特征,包括强烈的历史意识、服务于现实的实用理性、有机的自然主义、超越语言。其次就是儒释道对医学的影响,先看一下儒家。1、儒家精神对医学的良性影响 道德教育和伦理政治使儒生大量介入医学事业。理性精神使医家弃巫祝用医药。大统一的社会制度重视对医籍的统一整理、保护。2、儒家思想对医学的不良影响 尊经崇古造成了医学的停滞不前。伦理及实用的作风也妨碍了中医学的发展,使中医理论实用化、经验化。儒医重理义不重实修的风格淡化了我国医学内向认知体系,从而形成医学义理的蔚然大观,而内向认知体系则彻底地并入道教。在来看一下道教的,在这首先要了解一下道家与道教的区别,道家思想是秦汉以前形成的一种
10、哲学流派,而道教则是汉魏以后把“道”人格化为神,并将老子神化的一种宗教。道家思想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主流之一,而道教是中国民间传统思潮的主流。区分了道家与道教,我们先看一下,道教于医学的意义在于,它吸纳了道家思想的悟道、证道理念,和方技神仙家的实证、实修,从而超越了普通医学的范围。研究中医理论绝不能绕过道教,从医家上讲,道医对医学的贡献显然大大的超过了儒医,尤其是宋以前的道医,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道医多讲究实修,重视实践,他们讲气脉、经络、方药等往往见解独到,出人意表。其经络理论多从气功导引来,重“奇经八脉”。又因其避之于山野,针药不俱之时,便以按摩导引为其首选,可以真正做到“手到病除”
11、。在重视保健养生的今天,道医的一些方法值得钩陈光大。我们重点看一下一下这几个方面,1、太平经与中医学 内经重平衡,太平经重交感 阴阳观是太平经的自然观,虽然也讲阳尊阴卑,但它重视阴阳的交感和合,这一点使它超越了汉代经学及内经。五行学说“尚火抑金”太平经主张天地由四时五行构成,天理以气为语言,表现为四时;大地则以五行为象。神仙系统的创立 守五脏神法“反向而行”的修炼原则 2、葛洪的医学 葛洪的仙药 a、金石矿物类药 b、五芝(灵芝、石芝、草芝、肉芝、木芝)c、具有滋补作用的草本药 葛洪论辟谷 单独辟谷不可以长生。葛洪论胎息 胎息,是因人处在胎息状态下,像胎儿在母腹中那样,能不以口鼻呼吸而得名。葛
12、洪论房中 3、黄庭经与中医学 三田与九宫 三田,即上丹田(脑),中丹田(心),下丹田(关元)。三田学说是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理论,被认为是精、气、神、能量转化的重要场所,称之为“田”,与医家的“穴”有 很大的不同,“穴”是点,而“田”是面,“田”可耕种,并可养育生苗成熟。九宫,是道教对头部的人为划分,包括:明堂宫、洞房宫、丹田宫(泥丸宫)、流珠宫、天庭宫、极真宫、丹玄宫、太皇宫。脏腑有主神说 黄庭经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每部有八景神,共有二十四真(神)。诸神的名号根据该脏器的形态功能取意,或根据对这些脏腑生理功能的认识而相应撰造,对中医脏腑理论有重要意义。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佛学对医学的影响,学
13、佛者当学五明,即声明、因明、工巧明、内明、医方明。医方明包括医论、医术、方药、卫生保健、咒禁等,它们都对中国医学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实际上儒释道三家文化与中医文化有着互动、互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文化是儒、释、道、医互补的文化,正是儒释道医四者的文化合流,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构架。更为重要的是中医的一些思想还对儒、释、道、易产生过反影响或产生过修补作用,如天人观念、阴阳五行学说、气学说等。关于儒释道三家的相互比较,作者从人文观、生死观、性论三方面做了分析,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至于黄帝内经天道观这一块,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句话,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的现代医学,目前还难以全面的评价并认识
14、具有几千年历史渊源的中医文化。所以,我们有足够自信的资本。即是说道了这里,就简单说说中西医之间的问题。先来看看,社会上对中医危机的认识。现代关于中医存废而形成的流派主要有:剥离派:将那些巫术、哲学等非科学成分丢弃。改造派: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中医的传统体系改造成科学体系。补天派:立身于中医自身的传统思维方式,对不足的地方给予修补。重认派:重新认识医学的目的,重构医学的价值系统。重构派: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做一番重构。中西医结合派现代化派 中医:是关于人的生命过程及其运动方式的相互关联的学说,它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和谐为宗旨,强调生命的动态的统一与和谐,即形气相感,形神合一。
15、a、它是治人的医学,以病人为本;b、以调动人体自愈力为主;c、治疗方法强调身心互动;d、在其分支道教医学中,讲究充分调动人的念力;e、重视人文关怀。西医:是关于人的生命结构及其功能的学说。它人为的分裂了精神和肉体,它的治疗观时切除病灶,改变病理,取代和干扰人的生命活动,是讲究定性、定量、定位的学问。西医治疗学存在的四个难题:a、病人不是主体,医生是主体;b、以确认疾病为前提,误诊率越来越高;c、大量使用抗生素;d、用药物代替人的自愈力。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古老的中医与年轻的西医都是我们人类航程上的守护神,如何实现医学的跨文化沟通,如何在 21 世纪,是中医大有所为,是伟大的中医医道复兴、昌盛,是我们的目标所在。谢谢大家,我要讲的大抵就是这些了。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r den persnlichen fr Studien,Forschung,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des fins personnelles;pas des fins commerc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