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含解析).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6529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含解析).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 / 33【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含解析)(含解析)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

2、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 2 - / 33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 ,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3、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

4、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 3 - / 33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

5、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 “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B.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C. “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D. “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2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B. 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4 - / 33C. 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D. 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3.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B.

7、 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C. 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D.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 橘颂 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答案】1. A 2. C 3. C【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偷换概念,原文第三段,原文是

8、说“无求与苏世”使独立不迁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2.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 5 - / 33的一项” ,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 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的最后一段,原文为“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 ,由此可知,“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指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

9、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 6 - / 33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 。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

10、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

11、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 7 - / 33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 ,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

12、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文嫂出嫁的女

13、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 8 - / 33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

14、的东西。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 “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

15、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9 - / 33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

16、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 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5. 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6. 讽刺手法的运

17、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对比- 10 - / 33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金昌焕与其他学生、文嫂女婿的对比) ,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 ,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 “打开坛盖” “瞅准了” “扎出” “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 项, “冷酷无情”错误,由文中“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

18、。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可知,这里表现的时人情的自私, “冷酷无情”过于夸大;E 项, “语言轻松诙谐”错误。本文语言简洁自然,深刻的揭露最真实的人性。(2)试题分析:题干“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题关键词“好处” ,这是对小说标题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可根据标题的常见作用,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从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本题中,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由此可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从读者的角度答出“设置悬念,引

19、起读者兴趣”。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 11 - / 33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3)试题分析:题干“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如何

20、塑造” “简要分析” 。答题时,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小说具体细节分析表达效果。答题首先筛选塑造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主要集中在文章 6、10、11 三节中。第六节中“从不买纸” “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 “每天要吃一块肉” “打开坛盖” “瞅准了” “扎出” “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讽刺了人物怪癖和丑态;第十一节中“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更是将金昌焕的自私、卑鄙、丑恶与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形成鲜明

21、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此题答题时,重点分析“讽刺” “对比衬托” “细节描写”的手法。点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 12 - / 33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重点分析“讽刺” “对比衬托” “细节描写”的手法。(三)实用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

22、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 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 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 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 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

23、人才归来的, 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 13 - / 33“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 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 ,唯有坚定不移地 深化改革。附图:(选自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

24、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 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 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 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 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 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

25、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 14 - / 33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 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 “我的身体里循环着 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 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 ,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 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 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 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

26、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 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 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 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 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有删改)7. 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

27、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 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15 - / 33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 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

28、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C.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D.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 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9.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答案】7. C 8. AC 9. 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 16 - / 33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 烈愿

29、望。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 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为了实现自我 价值与个人梦想。【解析】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 ,即“正确的”一项,A 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项, “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 ,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D 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

30、,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8.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 ,要求选出的是“合理的” “两项” 。B 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 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 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点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高频考点。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 17 - / 33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

31、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本题解答时可通读三则材料,按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由材料一可筛选出“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全面对接的平台” “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等信息,由材料三“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可概括出中国渴望与世界潮流接轨等。考

32、生整合这些信息就可得到本题答案。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 18 - / 33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

33、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巡抚四川都御

34、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节选自明史王廷传 ,有删改)注:恺,即毛恺。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B.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 19 - / 33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C.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D. 给事中

35、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B. “隆庆”属于年号, “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 “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 “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广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

36、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B. 当淮安闹饥荒时, 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C. 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D. 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 20 - / 33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37、。(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正赶上(皇帝)让天下百官来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警戒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给无辜者罗织罪名。【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徐璠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弹劾徐阶,徐阶称病引退。其中

38、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者” 。本句中主要根据一些名词,如“张齐” “贾人” “(徐)阶” “(徐)璠” “(张)齐”等做出判断。另外, “璠谢不见”中“璠”为主语, “谢”意思是推辞、谢绝。所以选 A 项。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 项,死就是指古代- 21 - / 33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B 项,严

39、讷只是为王廷申辩,而不是为他们两个人。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朝觐” ,使动用法, “使朝拜” ;“馈遗” ,馈赠;“儆” ,惩戒、警戒、警告;“苏” ,恢复。第二句得分点:“讼” ,为申诉(申辩) ;“阿” ,阿谀、讨好;“罗织” ,编织罪名。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40、”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改任御史。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南京的粮储督理,自成化元年(1465)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营的军队叛乱,舆论要求恢复旧制- 22 - / 33度,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王廷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

41、府。当时倭寇骚乱还没有肃清。王廷建议派遣江南地方镇守总兵官,专门驻防吴淞,江北的属地分派的副总兵,专门驻防狼山。于是成为定制。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转任左侍郎,仍然负责户部事务。因为在通州抗击倭寇的功绩,增加二级薪俸。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左都御史。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选官授职、重视分区巡察、认真办理刑狱、端正表率、严格检查与约束、公开举荐与弹劾等六件事。隆庆元年(1567)六月,京都雨大成灾毁坏房舍,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别进行赈灾、抚恤。正赶上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王廷

42、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戒备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徐璠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弹劾徐阶,徐阶称病引退。王廷便揭发张齐的奸诈好利的劣迹,进谏:“张齐先前奉命赐赏宣、大的军队,接受了盐商杨四和的几千两银子,替他宣扬抚恤边地商人、革除以后的盐课等事,被大学士徐阶阻止。杨四和否认张齐收受贿赂,踪迹显露。张齐惧怕被治罪,于是借攻徐阶谋求掩饰自己。 ”皇帝便将张齐- 23 - / 33打入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给无辜者罗织罪名。诏令剥夺

43、毛恺的官职,将王廷贬斥为民。巡抚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王廷任苏州太守的时候,人们将他与赵清献相提并论。耿直有气节,始终没有更改。应该像毛恺一般恢复官职。 ”诏令他就原官职退休。万历十六年(1588),供给的粮食如定制,仍旧以其高寿特赐慰问之情。第二年去世。谥号恭节。(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长安月夜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帝王州:指都城长安。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

44、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4.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第一首诗中, “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 24 - / 33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 “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C.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 “忆”是全诗的题眼。D. 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E.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5. 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

45、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BD 15. 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 “万人行乐” ;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 ,显得格外孤单,愁苦。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 ,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 。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及手法赏析。B 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D 项,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

46、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25 - / 33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表现手法。由题干可知“表现手法的不同” ,选取突出的、明显的手法分析,比较不同之处。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情感。点睛: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 “些” “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 ,只答一种即可。(三)名句名篇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_

47、”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比喻成璧玉。(2) 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无“_”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 ,却“_” ,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 ,后者“_” 。【答案】 (1). 浮光跃金 (2). 静影沉璧 (3). 筋骨之强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 用心躁也【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跃” “璧” “鳝”“躁”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 26 - / 3

48、3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第卷卷 表达题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在这次辩论赛中,来自各大学的辩手们都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得到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倚官谋利是当时社会把事业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也是快速致富的终南捷径;官商结合,政治权利和市场资源联姻,把社会搞得乌烟瘴气。8 月 12 日,天津港海瑞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附近大量房屋倒塌,不少住户毁家纾难,陷入困境。为了理想,我们面对压力迎难而上,而老师和家长们具体而微的关怀,更使我们斗

49、志昂扬,信心百倍。许多流行词汇的来历背景并不好,但是,在媒体的反复操作下,一些不明就里的年轻人已经习惯把这些词挂在嘴边。我父亲曾在茶余饭后评价过:“你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做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选字过于生僻拗口了!”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27 - / 33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毁家纾难: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牺牲自我,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行为。具体而微:指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形状和规模比较微小而已。不明就里:指不知道内幕,不明白其中含义。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