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B》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7365033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B》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遗传学B》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B》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B》课程教学大纲.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遗传学 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3011课程名称:遗传学遗传学课程英文名称:Genetics先修课程: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适用专业:生物学类各专业总学时:72讲课学时 52实验学时 20实习学时 0总学分:3.5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学科,以表型的规律深入到遗传物质的本质,探索遗传对生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遗传学是我校生物学类各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遗传分析的一般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遗传学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1.了解遗传

2、学的研究对象和遗传学的未来发展趋势。2.掌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生殖等生命活动中的规律性变化及其与生物遗传和变异之间的关系。3.掌握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连锁互换规律的实质、验证方法;理解真核生物染色体作图的基本方法,了解三大基本规律在育种方面的运用。4.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其相对应典型性遗传学效应;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染色体形成配子的规律及其传递规律;了解染色体畸变的有关应用价值。5.掌握基因的本质和基因概念的发展,了解基因的结构与功能。6.掌握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及机理,了解 DNA 分子的损伤修复。7.掌握细菌基因重组的方法转化;接合;性导;转导。8.区分母体遗传与母性影响。了解

3、细胞质与细胞核互作的雄性不育系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9.理解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与多基因假说,掌握数量性状遗传的分析方法;了解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10.了解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与 DNA 复制、转录、翻译的关系。11.掌握群体遗传平衡法则和改变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了解群体遗传与进化。12.了解模式生物基因组分析技术和发展趋势。(二)实验技能方面通过实验课教学,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的理解,掌握遗传学研究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手段。内容包括: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遗传学三大规律、分子标记遗传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 1 章绪论(2 学时)本章重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4、;1.1什么是遗传学1.2遗传学的发展简史1.3遗传学的应用(农业、医药业和环境保护)1.4本课程的安排及教学参考书目第 2 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 学时)本章重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2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2.3细胞分裂2.3.1 有丝分裂2.3.2 减数分裂2.3.3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2.4染色体周史2.4.1 植物大、小孢子形成2.4.2 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2.4.3 红色面包霉菌生活史2.4.4 果蝇的生活史第 3 章分离定律(3 学时)本章重点: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掌握分离规律的原理;了解自交、测

5、交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显性的相对性。3.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3.1.1 单位性状和相对性状3.1.2 表现型和基因型3.2分离定律的验证3.2.1 孟德尔假设3.2.2 表现型和基因型3.3分离定律的验证3.3.1 测交法3.3.2 自交法3.3.3F1 花粉鉴定法3.4显性性状的表现及其与环境的关系3.4.1 显性性状的表现3.4.1.1 完全显性3.4.1.2 不完全显性3.4.1.3 共显性3.4.2显性性状与环境的关系3.4.2.1 内部环境条件3.4.2.2 外部环境条件3.4.3 影响相对性状分离的条件3.5 分离规律的应用第 4 章自由组合定律(4 学时)本章重点:掌握自由

6、组合规律的含义及其细胞学基础;理解基因互作的类型及分离比例。4.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4.2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4.3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4.3.1 测交法4.3.2 自交法4.4多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4.5基因的互作4.5.1 互补作用4.5.2 积加作用4.5.3-重叠作用4.5.4 显性上位作用4.5.5 隐性上位作用4.5.6 抑制作用4.6 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4.6.1 一因多效4.6.2 多因一效4.6.3 表现度与外显率4.6.4 复等位现象4.6.5 致死现象4.7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第 5 章连锁遗传规律(6 学时)本章重点:理解连锁与交换的机制;掌握三点测验基因定位方法;了解

7、真菌类的遗传学分析和人类连锁分析与细胞学图。5.1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5.2连锁遗传的解释5.3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理5.3.1 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5.3.2 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5.3.3 交换的细胞学证据5.4交换值及其测定5.5基因定位及连锁遗传图5.5.1 连锁群5.5.2 三点测验与基因线性排列5.5.3 并发率与干涉5.5.4 重组值与交换值5.6真菌类的遗传学分析5.6.1 四分子分析5.6.2 着丝粒作图5.6.3 链孢霉的连锁5.7人类连锁分析与细胞学图5.7.1 家系分析与基因定位5.7.2 体细胞遗传学与细胞学图的制作5.8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第 6 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8、4 学时)本章重点:掌握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及伴性遗传的现象和机制。6.1性别决定6.1.1性染色体6.1.2性别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6.1.3其它类型的性别决定6.1.3.1 蜂的性别决定6.1.3.2 后嗌的性别决定6.1.3.3 性别分化与环境6.2伴性遗传6.2.1 果蝇的伴性遗传6.2.2 人类的伴性遗传6.2.3 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6.2.4 鸡的伴性遗传6.3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第 7 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2 学时)本章重点:了解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掌握细菌基因重组的方法转化、接合、性导、转导。7.1细菌和病毒在遗传学研究中的意义7.2细菌的遗传分析7.3噬菌体的遗传分析第

9、8 章数量性状遗传(4 学时)本章重点:了解数量性状的主要特征和多基因假说的要点;掌握遗传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了解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8.1数量性状的特征8.2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8.3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8.4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8.4.1 遗传率的概念8.4.2 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8.4.3 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8.4.4 遗传率的应用8.5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8.5.1 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8.5.2 纯系学说8.5.3 杂种优势的表现8.5.4 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8.5.5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的应用第 9 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5 学时)本章重点:

10、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其遗传学效应;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及应用;9.1研究染色体畸变的几种好材料9.2缺失9.2.1 缺失的类别9.2.2 缺失的遗传效应9.3重复9.3.1 重复的类别9.3.2 重复的遗传效应9.4倒位9.4.1 倒位的类别9.4.2 倒位的遗传效应9.5易位9.5.1 易位的类别9.5.2 易位的遗传效应9.6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机理9.7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第 10 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4 学时)本章重点:了解染色体组及倍数性变异;掌握染色体的随机分离和染色单体的随机分离两种情形中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三体和单体的配子形成与传递及其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原理;10.1染

11、色体组及其倍数的变异10.1.1 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10.1.2 一倍体10.1.3 整倍体的同源性与异源性10.1.4 非整倍体10.2同源多倍体10.2.1 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10.2.2 同源多倍体的联会与分离10.3异源多倍体10.3.1 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10.3.2 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10.4单倍体10.5非整倍体10.5.1 单体10.5.2 缺体10.5.3 三体10.5.4 四体第 11 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4 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了解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理解基因的精细结构。11.1遗传物质是 DNA(或是 RNA)11.1.1 DNA 是遗传物质的间

12、接证据11.1.2 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1.2 DNA 的分子结构与复制11.3.DNA 的功能11.4基因的本质11.4.1 一基因一酶说11.4.2 基因的精细结构11.4.3 近代的基因概念第 12 章基因突变(4 学时)本章重点:掌握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了解基因突变的诱变和检出。12.1基因突变概说12.1.1 突变体的表型特性12.1.2 突变发生的时期12.1.3 突变的一般特性12.1.4 自发突变的原因12.2 诱发突变12.2.1 辐射和诱变12.2.2 紫外线照射12.2.3 化学诱变12.3突变的检出12.3.1 果蝇突变的检出12.3.2 链孢霉突变的检出12

13、.3.3 人的突变的检出第 13 章细胞质遗传(2 学时)本章重点:掌握细胞质遗传的特点。13.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13.1.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13.1.2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13.2母性影响13.2.1 短暂的母性影响13.2.2 持久的母性影响13.3叶绿体遗传13.3.1 叶绿体遗传的花斑现象13.3.2 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13.4 线粒体遗传13.4.1 线粒体遗传的表现13.4.2 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13.5其它细胞质颗粒的遗传13.5.1 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13.5.2 内共生体的遗传13.5.3 质粒的遗传第 14 章群体遗传(4 学时)本章重点:理解群体的遗传平衡法则和

14、改变平衡的因素;了解物种的形成方式;14.1群体的遗传组成14.2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法则14.3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法则的扩展14.4改变群体遗传组成的因素14.4.1 进化的理论14.4.2 进化的机制14.4.3 物种的形成第 15 章基因组学(2 学时)本章重点:掌握有关基因组学的术语;了解基因组分析的方法及发展动态。15.1概述15.2基因组计划介绍15.2.1 人类基因组计划15.2.2 拟南芥基因组计划15.2.3 水稻基因组计划15.2.4 其它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15.3后基因组学发展趋势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方式:专题小综述,课程考试。课程成绩评定:专题小综述(30),结业笔试(70%)。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网站1刘祖洞.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朱军.遗传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徐晋麟,徐沁,陈淳.现代遗传学原理(修订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撰稿人:高友军审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