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散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7362632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3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散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散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散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散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阅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追梦笨小孩谢鹤醒刚接手初三年级的语文课,我还记不清学生名字,可偏偏记住了崔安然。第一次对她刮目相看,是我在某节课讲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时,随口建议道:“大家周末不妨去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这种“特殊作业”。学生一般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周一刚上课,我试探性检查上周布置的作业情况,全班竟然鸦雀无声。只有崔安然主动站了起来,讲她收集到了哪些小说作品及人物,并吞吞吐吐地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我当时愣了一下,才表扬道:“全班只有崔安然把我的话当回事,其他同学都忘了这项作业。”后来我发现,无论是听讲的专注程度还是写作业的认

2、真程度,崔安然都是让人挑不出毛病的。然而,辛苦付出并没有换来满意的结果背诵默写总是磕磕绊绊,讲过的题目再做一遍还是错误连篇,每次大考小考,她永远破不了班级后五名的魔咒。历史老师无奈地说过:“有次我让大家整理近代史的笔记,别人都是两三张纸就搞定了,你知道崔安然写了多少吗?56页!唉”数学老师总结道:“崔安然啊就是单纯的脑子笨。”我还听隔壁班的王梦茹同学说,她俩是发小,上学时崔安然在学习方面就认真而吃力,效果不理想。我开始格外关注这个笨小孩:凌乱的头发,额头上此消彼长的痘痘,瘦小的肩膀明明是单薄的小姑娘,身体里却像是有使不完的能量,面对大大小小的挫折时她波澜不惊、一往无前地继续努力,偶有一丝焦虑掠

3、过,也稍纵即逝。我不知道那压力如山的一天又一天,崔安然究竟是怎么扛下来的这一切,都令人心疼。距离中考越来越近,有一天她忧心如焚地来办公室问我:“老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心想,这个问题难道不该两年前就解决了吗?而且,影响她成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效率啊!我讲了几句类似“每年都有垫底的学生一鸣惊人”的话来宽慰她,带她扶一扶摇摇欲坠的信心。这孩子倒也好劝,稍微一鼓励,她又能激情满满地奋斗去了。哪怕她的成绩依然徘徊在普高线上下,哪怕班里和她情况差不多的同学都纷纷另觅他途。只有她根本没有考虑过“上高中”之外的任何选择,在她的内心世界里,上高中就是唯一的、远大的、最值得追逐的美好梦想。最后一次和崔安然单独

4、交流,是6月底中考前三天。我问崔安然:“你有梦想吗?”她脱口而出:“考高中!我就想上高中。”那年中考成绩公布,各高中开始录取。我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期望她有个好结果。崔安然终于如愿以偿,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了。今年,我这个“毕业班专业户”又开始面对新一届初三年级学子。偶尔会在班里讲起崔安然的故事,有学生听完感叹道:“她追梦的心可真执着啊!”是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执着追求梦想比什么都重要。就像15岁的崔安然,我坚信,她终将成为她想成为的样子。(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方面,请根据提示,完成空缺部分。“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崔安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周末

5、作业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_;_;中考前她问“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稍加鼓励,她便信心满满。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段加点的两个“任何”有何作用?我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期望她有个好结果。4.文中“笨小孩”追梦,圆梦的过程值得赞扬,在生活中,你打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哪些努力?(二)散文阅读三沙岛上抗风桐叶为宝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这里是美丽的三沙市,宛如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然而,三沙之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碧海蓝天,也不是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抗风桐。一下飞机,好友老冯就热情地

6、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吹过,心中无比惬意。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也叫麻枫桐,它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抗风桐?还是第一次听说。我起身走近一棵,仔细打量它。它枝干白中透灰,胸径足有四五十厘米,高有十几米。叶片呈椭圆形,两面都覆有一层嫩绿而晶亮的薄蜡。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风力超过15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南洋杉、苦楝等,一夜之间,有的被拦腰折断,有

7、的被连根拔起,还有的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傲然挺立。虽有的枝干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些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礁;正是以这样巨大的树冠、翠绿的叶片,装点着三沙的绿色;正是以这纵横交错的根系,深扎在砂岩中,任凭海水侵蚀,高温烘烤,坦荡着自身的倔强与从容。第二天早晨,红日从南海的天际线刚升起,我们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刚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地迎接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一片椰林,绕过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和一幢幢渔民新居,来到一排树

8、前停了下来。我一看抗风桐!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赵述岛上成立了管委会,政府为渔民修建了港湾,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帮助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提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旁边的渔民告诉我,符名友今年46岁

9、,14岁时就跟着爷爷的脚步迁到了赵述岛。他驾驶渔船风里来雨里去,已在岛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他表现突出,被当地边防派出所评为治安联防积极分子。201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刻,看着眼前的符名友,我发现他俨然就是一棵扎根三沙的“抗风桐”,狂风吹不倒、恶浪冲不垮!赵述岛上,像符名友一样的共产党员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他们党支部就是一

10、片“抗风桐林”。离开三沙时,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那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我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心中充满了对它的无比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选自人民日报2021.5.6)5.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三沙岛上抗风桐”既是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B.文章第段中写椰子树、土枇杷、苦楝等树木的遭遇,意在突出三沙岛的环境恶劣。C.文章第段写符名友介绍赵述岛的变化,一方面赞扬党

11、的好政策,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符名友一样渔民对海岛的热爱。D.本文与茅盾的白杨礼赞都使用了托物言志和象征的方法来表现主题。6.随着对抗风桐认识的深入,“我”对抗风桐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文章第段加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一种树”三个字能去掉吗?为什么?8.文章段中旁边的渔民介绍符名友的经历与事迹,有什么作用?9.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说“抗风桐,是我心中的英雄树”?(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母亲石梁衡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

12、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

13、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调

14、回来后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八十,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

15、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10.阅读两段文字,将文中石头的不同名称依次填写在横线上。普通石头_圣母石_11.作者为什么说“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母亲石”如同母亲见证了儿子的成功B.因为它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C.“母亲石”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内涵,同时被寄寓了深沉的母爱D.“母亲石”寄托了无数人的美好期望12.细读

16、第段文字,完成以下任务。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作简要赏析。“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一句中的加点词分别透露出“母亲”怎样的心理?1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大地的皮肤乔忠延我把苔藓看作是大地的皮肤。苔藓在我记忆里一直是卑微的,卑微到将之列入小草的范畴,都觉得是高看了它。我再乡村度过了童年,那时院子和道路都没硬化,到处裸露着黄土。天阴下雨时,别说走出大门,一下屋前的台阶就会踩一脚黄泥,稍不留意便会滑个大跟斗。妈妈连声告诫,不能踩发绿的地皮,那是青苔,溜滑。那

17、时我是讨厌青苔的。炎夏日当午,火热的太阳简直能把大地炙烤成焦土,早晨割下的蒿草一会儿就蔫了、干了,塞进炉嘴即呼呼燃烧。这当口地面上哪能搜寻到苔藓的影子!然而酷伏的天气说变就变,忽然狂风卷来乌云,豆大的雨滴噼噼啪啪砸将下来。从地里气喘喘地跑回家的农人身上湿淋淋的,换着衣服扭头往院子里一瞅,刚刚还开裂的地皮怎么眨眼间变绿了?是苔藓复活了。换完衣服再看,苔藓已蔓延开来,院子里淡绿一片。若是连着下个两三天,那就不只是地上一片嫩绿,墙头上也绿茸茸的。好个卑微的苔藓,这是何等蓬勃的生命力!不久前去了一趟井冈山。一个星期里,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是阴雨。雨时大时小,时紧时慢,伴随我们登山岭,涉溪流。就在与阴雨的缠

18、绵中,我又一次领悟了苔藓的不凡。无论雨大雨小,沟壑里的溪流都是清凌凌的,不见丝毫浑浊。我的家乡则不然,只要一下雨,河流肯定是浑浊的。我们村边有条汾河,从我记事起乡亲们就把它叫作洪河。洪河的水发红发黄,很少清清亮亮。汾河就这么汩汩滔滔地流入另一条河流黄河。黄河早先并不黄,前人称之大河。秦汉之后,农田耕种面积扩大,森林采伐力度加大,土地裸露得越来越多,大河才沦为黄河。从前,我们村边的汾河也一定是清澈透亮的。考古发现,十万年前汾河岸边不只森林繁茂,还栖息着大象和犀牛。自然植被的损毁造成了水土的流失。水的清或浊,除了取决于草木,我看还在于苔藓。站在井冈山上的小河边,只见雨滴落下,汇聚为细流,从绿茵茵的

19、苔藓上流过。苔藓紧贴地皮,流水冲刷不走一星半点泥沙。可见,苔藓的有与无,多与寡,决定了河流的清与浊。就在那一瞬间,一个想法忽然跳了出来:苔藓是大地的皮肤。对于皮肤,专家的定义是:披覆在人体的表层、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组织,具有保护功能。苔藓何尝不是大地的表层,不具有保护功能?这还不是苔藓的全部功能。据说许多苔藓能分泌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可以缓慢溶解坚硬的岩石,将之碎化为绵软的土壤,为其他花草树木铺设温床。在井冈山的这些苔藓面前,我不禁想,假若人们不曾伤害草原、森林,假若大地的皮肤完好无损,大河哪至于沦为黄河?所幸,如今炎黄子孙觉醒了,草木已经进入保护者的视野。那么苔藓呢?人们是否能一视同仁,像疼

20、爱绿茵茵的草原、茂密的森林一样,疼爱那些长期被忽略的可爱的苔藓?(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4日)1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段的作用是什么。15.第段画线句中为什么两次写到“换衣服”?16.第段用大量笔墨写了家乡的汾河。作者的用意是什么?17.第段中说“好个卑微的苔藓,这是何等蓬勃的生命力!”第段说“领悟了苔藓的不凡”,“卑微”和“不凡”,这样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18.小张同学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要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小王同学认为小张同学的理解不对,但是主题是什么他自己一时也说不清。请说说你对这篇文章主题的理解。(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背影章中林和父亲没

21、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不知道父亲怎么样了。虽然经常和他通电话,但是我却夜夜梦到家乡的那片红土地,夜夜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去年国庆放假回家,七十多岁的父亲开电瓶车来接我。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这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腰弯着,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的模样。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愤怒地舞起铁锤来,

22、带着呼呼的风声。这样一个形象,谁看了,不为他的傲岸、粗犷而震撼呢!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人,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那时的父亲应该没有这样光鲜高大吧,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人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从当年留下来的一张黑白照能看出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人粪尿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我再三坚持,但是父亲始终不同意,说我身体要紧。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似乎稍微加一点力,就

23、会崩断一样。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作为儿子,在父亲的晚年却不能给他一个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还要让他每天不辍劳作,这是不是有些残忍呢?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看着一边说一边上树的父亲,我不再说话。抬头望着倒吊在树上的父亲,他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

24、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惨不忍睹,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这还是当年的那个父亲吗?这还是记忆里的那个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19.文章以“背影”为线索,特写了父亲背影的四个画面,仿照事例概括另外三个画面:_;父亲砸石头时高大、有力的背影;_;_。20.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段的作用。21.自选角度赏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25、22.文章写了父亲年轻时的背影留给我的印象,可是为什么在看了库尔贝的油画采石工后,“我”却有了不同的感受?23.文章第段中“这时我的泪又来了”一句中“又”字能否删去?为什么?(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檀木香岚卿老师常常出现在我的回忆里。每当我独自行走夜路时,总会想起那段日子,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是老师张岚卿。人在黑暗和彷徨时遇到过的星火,是会照亮一辈子的。我是虒(s)亭小学唯一一名借读生,寄宿在镇上的一个远房亲戚家。爸妈不在身边的生活,是灰色的。灰色的借读生活中,期末颁奖大会最让人期盼。我的奖品是一个浅蓝色笔记本,封皮上印着一小簇雪白的米兰花。放学一回到亲戚家,我便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掏出笔

26、记本来欣赏。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内页,抚摸那细腻厚实的纸张,欣赏彩页上中国四大园林的介绍。隐约间,还能闻到本子里一股淡淡的檀木香气。正当我沉醉于苏州拙政园的美景时,一样东西突然从本子里滑落。我捡起细看,心猛然一震,是岚卿老师的小像。标准的一寸黑白小照,四周裁着整齐的花边。岚卿老师发梢及肩,一双澄澈、温柔、灵秀的大眼睛正笑盈盈地看着我。不,岚卿老师不光看着我,她还在对我说话呢,还是她常说的那句“人活得要有志气,有骨气,有目标,有追求”。清脆、干练的话语从岚卿老师洁白整齐的齿间飘出来,萦绕在她微笑的脸颊。哦,一阵清风吹过,照片上散发出淡淡的檀木香。我知道,檀木香是一种很不一般的气味。这种香味,我在奶

27、奶的老洋柜里闻到过,家里的东西只有奶奶认为是很贵重的才能住进那个老洋柜。为了驱虫防娃,里面特地放了檀香木球。我猜,这个精美的笔记本在奖励给我之前,也是被岚卿老师视作珍宝一般收藏的吧。为了给学生鼓励,她竟割爱把它奉献了出来。那么,照片的事她一定不知道。我把小像用一张红纸仔细地包起来,放进文具盒,打算开学的时候还给岚卿老师。好容易等到开学。我一到学校便得到“岚卿老师调走了”的消息。我鼻子一酸,红色纸包里的小像,被我紧紧地攥在手心。我不知道岚卿老师调到了哪里,只好把小像照原样夹进蓝色笔记本里,每天都把本子放在书包里随身带着。我猜想,老师应该会回来开会、办事或监考吧。然而,直到小学毕业,我终究也没等到

28、岚卿老师。后来离开家乡越来越远,小像便一直随我后来获得的奖状和荣誉证书一起珍藏在弥漫着檀木香的柜子里。柜子越来越满,小像里的岚卿老师仍然微笑着,常常对我说话。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岚卿老师,是我刚转学到镇上读书时。开学的第二天上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班级里走进一位陌生的老师。原本在陌生里多一点陌生,并不稀奇,但走进来的岚卿老师长得很漂亮,嗓音也清脆。更特别的是,她走进来时带着一脸亲切的笑容。岚卿老师教我们数学,那天讲完课做练习题时,她走到我的课桌旁俯下身轻声问:“你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转来的?”“魏丽饶。麻糊村。”我原本以为自己会紧张得不敢回答或语无伦次,但岚卿老师的笑容让我很轻松。那堂课以后,陌生

29、的虒亭小学悄悄为我这个借读生,滋生出一丝暖意。之后的日子我和岚卿老师通过练习册和作业本波澜不惊地交流着。作业本上清一色的红色对钩,是我对老师的尊敬;练习册上飘逸的红色“优秀”,是老师对我的肯定。一个学期里,她是校园里一道清新的风景,我是来自麻糊村的借读生。后来有一次课上,岚卿老师说让每人准备一本数学习题集,习题集上的题可以作为练习。在那个年代,老师的这份苦心很是难得。我没有零花钱,家又离得太远,老师交代的任务,让我焦急万分,我从来没有让岚卿老师失望过,这次更不想。放学后,我到书店找到一本习题集,标价2.16元。天色越来越暗,在与麻糊村相距十五公里的镇上,我没办法找到2.16元。晚上,清冷的月光

30、从窗户照进来,落在我睡觉的厨房里,锅灶上,橱柜上,砖头地面上。夜,悄无声息。我蜷缩在靠墙角的一张小床上,想象明天数学课岚卿老师会不会失望。事实上,当我把情况如实告诉岚卿老师时,她丝毫没有责怪,而是很温和地宽慰我:“没关系,先安心上课。”悬在心头的一块重石顿时落了地,泪悄悄涌上眼眶,我多想放声哭一场。下课后,岚卿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把2.16元钱放到我的手心,“拿着,放学去买书。”岚卿老师的语气那么平静,我的心情却是澎湃汹涌。岚卿老师对待别人的真诚,是让人说不出“谢”字的。中秋节那天,同学们偷偷把美味的水果和月饼带到晚自习课上相互分享,只有我例外。我拿不出可分享的东西,也没有人与我分享。所以那个

31、晚自习我格外孤单。教室里整个夜晚都弥漫着读书声,嬉闹声,热烈的烛光和食物的香气。我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被身后的喧闹刺激着,引透着,排斥着,既冷清又伤感。我故意放大声音读书,反正谁也听不见。突然,喧闹声戛然而止,我无心理会,自顾自读课文。不知什么时候,岚卿老师已经悄悄地来到我身边。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一朵烛光都冷静下来,轻轻摇曳着。一个油纸包在我的课来上渐渐舒展开来,里面放着一个月饼和一小串葡萄。我一时慌乱,正要站起身,右肩却被岚卿老师紧紧按住。我顿时哽咽了,在模糊的光影背后,我仿佛看到了妈妈,正在朝我微笑。再见岚卿老师,是多年以后了。无意中在县里的报纸上看到关于县优秀教师的报道,标题下面是一

32、张醒目的大照片,岚卿老师正在给一个小女孩辅导作业。啊!原来岚卿老师当时调到了县第二小学,还被评为优秀教师。我心里无比激动,眼里却不知怎么涌出了泪花恍惚间,我觉得那个小女孩是我,就是的,因为我分明闻到了熟悉的檀木香。(文/魏丽饶,有删改)24.分别概括文中“我”四次“哭”的原因。25.分析第段两个加点词语蕴含的情感。26.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7.文中多次提到“檀木香”,有何用意?28.根据文中画直线句子的内容,补充描写“我”当时的心理。(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对一只蝴蝶的关怀李汉荣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

33、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

34、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

35、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

36、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选自读者,有删改)29.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

37、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0.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1.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2.文章第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指什么?请列举两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33.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树柿子红黄海龙那天,他路过街头,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卖柿子,通红圆润的一篮柿子看起来煞是养眼。他突然有了吃柿子的兴头,他感到自己似乎有好多年没有吃柿子了,不知道是柿子远离了自己,或是自己遗忘了柿子

38、。他买了几斤柿子回家,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品尝,却尝不出过去那种香甜、爽口的滋味。他拿着那个咬了一口的柿子在手中翻转着看,看不出与过去的柿子有什么不同。“怎么就尝不出那种味道了呢?”他记得,他门前那棵老柿子树结出的柿子就很好吃,又脆甜又爽口,那味道他至今在回味。他尤其记得,秋风吹起的时候,满树的柿子就熟了,秋阳中一颗一颗缀在稀疏、斑驳的枝叶间,像挂了满树的红灯笼一样,整个院落就成了一幅画,显得格外的温暖和喜庆。老柿子树在灶房的窗户前,是爷爷种下的。柿子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像一片绿云一样把院落遮掩在其间,露出青色的屋脊。他和邻家的孩子经常在树底下游戏,抢山羊、捉迷藏、种莲子,有时他趴在树身上,感

39、觉树皮和爷爷的皱纹一样深,那树似乎和爷爷的手一样温暖。夕阳的余晖正照落在高处的墙头上,墨绿的柿树叶指向碧蓝的夜空,几粒星子明亮着眼睛的时候,他一家子经常在树底下吃晚饭。爷爷常坐在靠树的位置,桌边就他和那只大黄狗最不安分,在人群中不停地钻来拱去,一刻也不肯消停。饭菜的香味,引来了邻家的孩子,饭桌就显得更加热闹了,整个院落似乎要被孩子们的笑声哄抬起来。自从吃过柿子之后,他就喜欢上了柿子的味道。当满树油绿的枝丛中开出无数柿子花的时候,他就开始守着柿子树,也开始了与爷爷的捉迷藏。当树上的柿子长到鸡蛋大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趁着爷爷睡着的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找来一根长竹竿,几个人举着往树上一阵

40、乱捅,果子、枝叶就掉了下来,也惊动了屋里的爷爷。爷爷捡起地上的断枝、跌伤的青果,心疼地说:“这些猴卷,果子还这么小,怎么能吃啊?”“都这么大了呢,你是小气爷爷。”一群孩子嚷嚷。“不信啊,你们都来尝尝。”爷爷向着不远处的猴孩们招手。看着这群被生柿子酸涩得龇牙咧嘴的孩子们,爷爷笑得胡子一抖一抖的。柿子成熟的季节,乡邻们都爱来他家串门,围着看这棵老柿树,啧啧称赞。这时,爷爷笑起满脸褶子,就像他喝了一点米酒的样子。柿子终于可以下树了,母亲从屋里搬出高高的长梯,父亲提着篮子小心地爬上去,一颗一颗地摘。那一树的柿子红就被装进了篮子里、竹筐里,浓缩成了一团团浓烈而腾燃的色彩,似乎聚拢了整个秋天。摘柿子的时候

41、,邻居家也来帮忙,小孩们更是围着柿子树欢呼雀跃。这一天,院落就像过节一样热闹。爷爷一户一户上门,把摘下来的柿子,一小筐一小筐地分给左邻右舍的人家。于是,整条村巷都弥漫了柿子的清香。那时,他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要把自家的柿子分给别人呢?爷爷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说:“你吃过根爷爷的野鸡肉,吃过宝叔叔的八月瓜,都忘啦?”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一条巷弄的,就是一大屋人呢。”爷爷摸着他的头说。后来,他上学了;再后来,他去外地上学,离开了家。每年柿子成熟的季节,母亲总会托人给他捎来一包柿子,就会让他想起家乡的味道。他的室友在品尝了之后,都说他家的柿子很甜、很脆,很想和他一起去看看他家的柿子树。那个秋天,他特别

42、想念家,想念那一树的柿子红。他径直回家,带着那个学生式的背包。回到家的时候,他看见爷爷坐在那棵柿树下,背景是疏落斑驳的枝叶,和一树的柿子红;母亲在杂房门口喂鸡。蓦然看到他身影的那一刻,爷爷和母亲的眼里似乎一下子涌满了欣喜,看向他的目光和门前落下的阳光一样温暖,他感觉心蓬松得像天上的一朵云。在经历过若干次工作上的辗转迁徙之后,他也已然两鬓斑白。那时,爷爷老了、走了;父母老了、也走了。他忽然感觉,似乎很久没有回去过了,似乎把那个山旮旯的屋子遗忘了。在看到那位卖柿子的老人、尝了一口柿子之后,他突然那么强烈地想回家去看看,看看那棵老柿树。这种渴念,就像醉酒的夜晚,爬起来痛饮家乡满缸清冽山泉时的感觉一样

43、。接待他的是一位儿时的童伴。“你好久没回,屋门前都长草了。”走在前面的童伴喃喃说道。他的面前,青苔爬上了墙根,风雨斑驳了窗格,时光烙印在高墙,青色的屋脊粗糙了,也凌乱了,紧闭的大门不再像往日一样打开,哗哗地流泻出一地阳光。他看见,那一树柿子红孤独在夕阳里,一些柿子掉在草窠里,碎了,也乱了,乱了一地的落红。他站在门前,掏了掏裤兜,一时怔在那里,他竟遗失了回乡的钥匙。(选自湖南日报)34.文中写出了他和爷爷与柿子树有关的哪些事?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件事。35.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爷爷和母亲的眼里似乎一下子涌满了欣喜,看向他的目光和门前落下的阳光一样温暖,他感觉心蓬松得像天上的

44、一朵云。36.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他竟遗失了回乡的钥匙”?37.题目“一树柿子红”有什么作用?(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槐花汪曾祺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

45、飞满一天。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返。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

46、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

47、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札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她到哪里去了。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11)过了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