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总结例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总结例题.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总结例题 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2、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3、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速度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 A悠扬的
2、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D利用超声波振动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5、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A声源处 B传播途径 C人耳处 D考场门口 6、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石 B倒车雷达 CB 超 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7、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 34 米以上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
3、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8、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治噪声产生的是()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9、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3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10、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石 B倒车雷达 CB 超 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多选题 11、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
4、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C丙: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 D丁: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的响度相同 B甲、丙、丁的音色相同 C甲、乙、丁的音调相同 D乙、丙、丁的频率相同 13、如图所示是敲击两个相同的音叉时,利用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4 ()A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B敲击甲的力度小于敲击乙的力度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振动频率比乙的振动频率小 14、为庆祝建党 100 周年,某学校合唱队排演了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
5、没有新中国,其中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合唱时,同学们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音响放出的伴奏声和学生的唱声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C老师能通过音调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D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0Hz20000 Hz 15、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图中的做法能有效减弱噪声是()A张贴禁止鸣笛标志 B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5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计算题 16、科考船在某海域向海底发射声波,经过 4s 后接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 1500m/s,求此海域海底的深度。17、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计时器,这时
6、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 12.69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 340m,求:(1)测得成绩与真实成绩相差多少秒?(2)运动员百米赛跑的真实速度是多大?18、今年国庆节期间,小滨从遵义乘火车去北京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 500m。途中当火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滨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 1min5s。(1)旅途中小滨观察到的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什么?(2)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4)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 0.8km 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 12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6 (带答案)初中八
7、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_024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2、答案:C 解析: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响度。故选 C。3、答案:A 解析: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用大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改用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小,即钢尺会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故选
8、A。4、答案:A 解析:A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噪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B 错误;7 C“震耳欲聋”用于形容声音很大,说明声音响度很大,故 C 错误;D利用超声波振动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D 错误。故选 A。5、答案:A 解析:ABC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A 符合题意,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6、答案:A 解析: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利用超声波碎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 A 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B 不符合题
9、意;CB 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C 不符合题意;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7、答案:A 解析: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 A 正确;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 B 错误;8 C声音从发出到反射面的时间为 t120.1s0.05s 人离反射面的距离为 svt340m/s0.05s17m 故 C 错误;D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介质传到我们的耳朵。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官,是听不到声音的,故 D 错误。故选 A。8、答案:C 解析: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
10、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A 不符合题意;B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显示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 B 不符合题意;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符合题意;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9、答案:C 解析: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9 故选 C。10、答案:A 解析: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利用超声波碎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 A 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
11、CB 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C 不符合题意;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11、答案:BC 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幅度不同,所以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 A 错误;B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此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发声体的振动。故 B 正确;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断,若玻璃罩中完全没有空气,则完全听不见声音,即声音完全不能传出,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故 C 正确;D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锯条,锯条振幅相同;锯条伸出桌面长度不同
12、,则振动频率不同。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 D 错误。故选 BC。10 12、答案:ABC 解析:A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从甲、乙、丙可以看出,甲、乙、丙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甲、乙、丙的响度相同,故 A 正确;B甲、丙、丁的波形相同,故甲、丙、丁的音色相同,故 B 正确;C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甲、乙、丁相同时间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故 C 正确;D乙、丁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相同,故乙、丁的频率相同,丙的频率小于乙、丁的频率,故 D 错误。故选 ABC。13、答案:BCD 解析:AB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
13、大则响度越大。图甲和图乙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因此敲击甲的力度大于敲击乙的力度,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错误,符合题意。CD频率是 1s 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故 C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BCD。14、答案:AB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合唱时,同学们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 A 正 11 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温度相同的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音响放出的伴奏声和学生的唱声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 B 正确;C不同人的
14、音色不同,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故 C 错误;D人耳正常听觉范围是 20Hz20000Hz,故 D 错误。故选 AB。15、答案:ABC 解析:A张贴禁止鸣笛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 符合题意;B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B 符合题意;C在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 符合题意;D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BC。16、答案:3000m 解析:解:声波传递到海底所用的时间 =12 4s=2s 海域海底的深度 =1500m/2s=3000m 12 答:此海域海底的深度为 3000m。17、答案:(
15、1)0.29s;(2)7.7m/s 解析:解:(1)运动员听到枪声便开始跑步,而计时员也在听到枪声才计时,则此时比运动员开始跑步的时间晚了,所以测得成绩与真实成绩相差的时间便是,声音通过 100m 需要的时间,为 1=1声=100m340m/s=0.29s(2)运动员跑步所用的实际时间 t2=t+t1=12.69s+0.29s=12.98s 运动员百米赛跑的真实速度 2=2=100m12.98s=7.7m/s 答:(1)测得成绩与真实成绩相差 0.29s;(2)运动员百米赛跑的真实速度是 7.7m/s。18、答案:(1)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2)1
16、300 米;(3)90 秒;(4)25m/s。解析:解:(1)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2)火车行驶的速度 =72km/h=7213.6m/s=20m/s 13 由=得,隧道的长度 隧道=20m/s65s=1300m(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行驶的路程 =车+隧道=500m+1300m=1800m 由=得,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1800m20m/s=90s(4)火车完全在桥上时行驶的路程为=桥车=800m500m=300m 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300m12s=25m/s 答:(1)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2)该隧道的长度为 1300 米;(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 90 秒;(4)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 0.8km 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 12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