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政治主观题答题万能公式及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考政治主观题答题万能公式及模板.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7 页 中考政治主观题答题万能公式及模板 主观题答题格式:材料+观点(关键词)+阐述+点题 一、评析类:(最关键因素:运用所学知识(关键词或短语),结合材料)(一)观点简析 答题步骤:(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正确的,错误的)(2)是正确的,因为,(教材中的观点,结合材料)。但是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教材中的观点,结合材料)。(3)总结表态。所以我们既要,又要 例题略(二)不限定知识评析 特点:材料限定,知识不限定 第 2 页 共 17 页 提示:此类题目考察知识广度,答题的关键是用准关键词(短语)结合材料分点作答即可,一般不需要过多阐述。答题样式:材料+观点(关键词)+阐述
2、+点题(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三)限定知识分析 1.限定范围:特点:材料限定,知识限定 提示:此类题目考察某个范围的知识,作答此题只需运用限定范围内的知识,其余知识不会成为得分点。答题范式:材料+观点(关键词)+阐述+点题(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2.限定具体知识(1)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并写出来。(2)按照材料+观点(关键词)+阐述+总结(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格式进行回答 二、联系题:第 3 页 共 17 页(一)双向联系:答题步骤(1)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2)A 对 B 的影响:材料一_(和材料二_)体现了 A 观点,A 观点的实施可以(有助于)作用(教材中的知识
3、、材料中的作用),这促进了(有助于、有利于)B 观点。B 对 A 的影响:材料一_(和材料二_)体现了 B 观点,B 观点的实施可以(有助于)作用(教材中的知识、材料中的作用),这促进了(有助于、有利于)A 观点。(3)总结:所以(二)单向联系题 思路: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相应关键词,再联系到问题中所限定的观点。方法:对于这类观点并非来源于书本所学知识的,直接用材料+观点+解释(作用)+这一观点方法答题即可。注意:一个材料可能对应两个或以上关键词,也可能两个以上材料对应同一关键词,注意合并同类项。第 4 页 共 17 页(三)多个知识间的联系:答题步骤:(1)总述三者的共同点及共同作用(2)分别
4、论述一个方面对另外两个方面的作用(一般三个方面)。材料+观点 A+A 观点的作用(解释)+有助于(促进了)观点 B 和 C;材料+观点 B+B 观点的作用(解释)+有助于(促进了)观点 A 和 C;材料+观点 C+A 观点的作用(解释)+有助于(促进了)观点 A 和 B;(四)知识结构解读 答题步骤:答题时一方面要准确,同时力求全面。(1)整体概述。从大括号到小括号;(2)分别叙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3)解读时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感受启示类 材料+观点(关键词)+阐述+总结表态【摘要】目前同学已经进入第一轮备考阶段,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各科目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
5、的万能答题技巧:中考政治答题公式一文,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第 5 页 共 17 页 主观题重要题型分类 重要题型分为:类别 二级分类 提问方式 答案构成要素 评析类 言行评析 不限定知识 评析、谈谈看法、感想、意义、如何看待、如何劝说 材料关键词(观点)阐述 限定知识 运用某某知识或相关知识评析(谈谈看法、感想、意义、如何看待、劝说);结合材料谈谈对某知识的认识等。限定范围:材料关键词(对应材料的有用知识)+阐述 限定具体知识:(1)知识概括;(2)材料关键词(观点)阐述 观点简析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认为(1)判断;(2)理由;(3)总结 联系类 双向联系 A 和
6、B 之间的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关联;1.知识A与知识B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材料知识 A过渡语联系到(有利于、促进)B;第 6 页 共 17 页 3.材料知识 B过渡语联系到(有利于、促进)A;3.总结 单向联系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的?1.材料一关键词过渡语体现了某某观点;2.材料二关键词过渡语体现了某某观点;3.总结 上述材料对某某有什么作用?1.材料一关键词过渡语有利于(不利于)某知识或某观点;2.材料二关键词过渡语有利于(不利于)某知识或某观点;3.总结 材料一、二对材料三有什么作用?1.材料一关键词过渡语有利于(不利于)材料三体现的知识 C 2.材料二关键词过渡语
7、有利于(不利于)材料三体现的知识 C 3.总结 多个知识联系 谈谈某几个知识间的联系;谈谈某几个材料间的见后面例题详述 第 7 页 共 17 页 联系 框架结构解读 给你一个知识的框架结构,让你分析结构内部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题目力求全面:做法: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从大括号到小括号的顺序进行解读。感受启示类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谈谈你的体会”、“你有什么感想”材料+观点+总结(做法)实践探究类 结合实际简答 结合自身(社会、学校、家庭等)实际说说 某知识自身例子 活动题 简单活动 列举题、建议、宣传格言、广告等(1)句子完整;(2)符合题意;(3)内容具体可操作,角度不能单一。综合活动 详
8、细见后面的说明【摘要】目前同学已经进入第一轮备考阶段,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各科目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考政治大题答题实际解答需注意一文,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1)读懂题干。第 8 页 共 17 页 这是常识,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步骤。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所谓弄清题干就是要通过阅读,弄清题干中心思想。要在读题时联想学过的原理,概括出题目的中心大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第二、长题干要读短-概括大意;短题干要读长-精析内涵。深刻、准确的
9、把握题干,才能在选择题肢中不被迷惑。只这样,面对大量信息才能不迷失方向,面对有限的信息才能从容不迫。(2)抓住设问中的引导词。所谓“引导词”就是,题中决定和影响对题意理解和决定着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主要存在于题干的设问中:如“这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这些词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在答题时,如何判断题干和题肢的关系;决定了题肢对题干的依存度。只有抓住了“引导词”才能实现题干和题肢有机结合。第 9 页 共 17 页(3)对号入坐要仔细。前面两个步骤虽然重要,最后
10、的结果还要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方法无非是两种:直选法和排除法,我们对此都比较熟悉。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答非所问。一般来讲,只要是不应该选题肢,都是答非所问。但是容易导致选择失误的是这样一种情况:题肢本身正确,但不是题干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注要考察学生审题是不是认真。以错对错。题干本身是错误的或荒谬的,题肢的设计符合题干中某个荒谬的观点,但本身是错误的,这个题肢也应选。这一类题虽不多,但也应引起重视。偷梁换柱。对已有的原理用于题干或题肢时改变一些条件,主要是通过“添枝加叶”-增加条件或限制语;或者是“缺斤短两”-减少条件或限制语,以考察学生对概念或原理把握的是否准确。其它如“声东击西”-设
11、问和题干的材料设计几乎没有关系。题肢只与设问有关。“正话反说”-通常题目考察正确的认识,但这里问你错误的看法。可见,以上的选择题的干扰方法没有什么特别,只要细心都可以应付。5、排除干扰巧检查 第 10 页 共 17 页 对于一些有疑问,但又拿不准的题目,可以采取“代入法”进行。即将题肢和题干用设问中的引导连接为一体,形成一句话。看一看这句话是不是语句通顺,有道理。一般来讲,只需要一次代入,就可以使思路清晰起来。此外:A“表明”B 可以换成 B“会导致”A。这个过程看起来复杂,实际上思考中只需要十几秒或更少时间。重要的平时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摘要】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考前辅导;答题技巧之中考政治
12、答题模板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经济生活方面的可以答: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科学发展观(可以写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国家实行宏观调控 政治生活:提到政府可以答: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我国政府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还可以加上政府工作的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我国政府的四个职能(一般如果材料题提到哪个说哪个)提到党可以答: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和政府的区分开)第 11 页 共 17 页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三个执政方式 提到民族问题:坚持
13、中国共产到领导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一个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则.2017 中考政治辨析题答题技巧 1、辨析题的四个类型:A、完全肯定型 解题方法:(1)指出观点的正确或科学性。(2)说明理由。(3)作出结论。B、完全否定型 第 12 页 共 17 页 解题方法:(1)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或作出判断。(2)说明理由和危害、本质,并提出正确的观点。C、命题片面型 常见的形式是“只有-就-”。命题内容总体上正确但其中包含有欠妥的因素或者总体上错误但其中包含有若干合理的成分。解答此类题
14、目不能简单地全面地否定或者肯定。解答步骤可以按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补充什么”的思路进行。解题方法:(1)错对原因都要分析。(2)除了题目的给的方法外,还要作出补充。(3)下结论。D、正误混杂型 这种题型的辨析题有三种形式:(1)命题内容总体上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2)命题内容总体上错误,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3)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却错误,或前提错误,但结论正确。解题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能分别说明理由。第 13 页 共 17 页 解题步骤:(1)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理由。(2)指出题目中观点错误或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3)提出正确的观点
15、或补充完整观点,进行总结。(解答的步骤可以按照“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小结对的意义和错的危害。)2、做辨析题可按以下几个步骤:(1)、找辩点(即认真审题后确定题目要辨别分析的观点)。(2)、作分析(即结合课本知识对观点进行逐层分析)。正确-肯定并说明原因或合理之处;错误-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补充正确的是什么。(3)、下结论(结论必须是在分析完一个层次或一个辩题之后加上)。3、注意事项:(1)、一般不表态,不判断。有理有据地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为什么错误或在具体分析题目中的问题时加以肯定或者否定。(2)、审准辨点,根据辨点分条做答。(3)、如果题目用古汉语、格言、俗语或书本中的定
16、义等作材料,先分析其含义,明确题中所述概念。第 14 页 共 17 页(4)、运用教材中正确的原理说明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也就是指出理论依据。指明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或危害。(5)、答题要有条理化,层次要表上。在 2017 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小编为大家编辑了中考政治之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欢迎阅读!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设问方式:“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如何认识、
17、如何看待”;“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题型特点: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设问方式:“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例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以其对“炭/炭复合材料”发明的杰出贡献,荣获了连续6 年空缺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周末和节假日几 第 15 页 共 17 页 乎都在实验室度过。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在科研经
18、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肯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从心里迸发出一个誓言:“中国人不仅应自行研发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要争第一。”凝聚 20 年的心血,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1)请你列举黄伯云艰苦创业的两个表现。(2)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中“誓言”的认识。(3)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黄伯云学习?解题思路:理解、认识、启示类的题目可按照“示理启”的解题思路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1、“示”即展示(是什么)。主要是指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主要通过“读”来完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
19、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启示。2、“理”即道理(为什么)。即“材料反映的内容”的依据、原因、重要性(必要性)、不做的危害性等。依据。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根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第 16 页 共 17 页 重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3、“启”即启发(怎么办)。即政府、社会、学校、公民、青少年等准备怎么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主要通过“提”完成。“提”就是根据所找出
20、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这是解好试题的落脚点。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的针对性。按照这样的解题思路,在回答本题第一问时应注重“示”(是什么),分析黄伯云艰苦创业的表现;第二问注重“理”(为什么),应找出黄伯云发出自行研发新产品“誓言”的依据;第三问从“启”的角度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参考答案:(1)黄伯云艰苦创业的精神表在现: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肯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2)从“誓言”可看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第 17 页 共 17 页(3)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成为创造型人才。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要勇于质疑,勇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成才目标。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