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2.1.3大气的运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2.1.3大气的运动.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 七 大气的运动 (20 分钟7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 1、2 题。1.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空气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2.此时,图中 M 地吹()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1 选 D,2 选 A。第 1 题,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2、所以在近地面附近乙地的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其为低压,气 温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甲地的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是高压,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同理可判断出在同一高度的高空,丙地的气压较高,丁地的气压较低。第 2 题,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所以在近地面,M 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风(要注意图中的指向标)。读“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 35 题。3.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A.B.C.D.4.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A.大气受热过程 B.水循环 C.热力环流 D.大洋环流 5.下图符合实验模拟的原理的是()【解析
3、】3 选 A,4 选 C,5 选 B。第 3 题,图中箱体底部放置冰块位置气 温低,气流下沉,气压较高;热水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较低,形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烟由冰块飘向热水,上部相反,形成热力环流。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烟顺着热力环流方向流动,即顺时针流动。第4题,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与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大洋环流形成原理无关。第 5 题,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在冰块处下沉,在热水处上升,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环流。A 图中受热处气流下沉,遇冷处气流上升,错误;B 图中太阳代表白天,裸地比草地升温快,气流上升,草地气流下沉,形成顺时针环流,符合实验
4、模拟的原理;C 图中月亮代表夜晚,冷空气应该是顺着山坡下沉,山谷气流上升,吹山风;D 图中城市风应该由郊区吹向市区。6.读风向形成示意图,该风向形成图是()A.北半球的高空风向形成图 B.南半球的高空风向形成图 C.北半球的地面风向形成图 D.南半球的地面风向形成图【解析】选 B。从图可以看出,向左偏转,位于南半球,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为高空的风。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的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7、8 题。7.此图中若表示风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北半球区域 B.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C.表示的是高空风 D.F3表示地转偏向力 8.近地面,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
5、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90角 C.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90角 D.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180角【解析】7 选 B,8 选 D。第 7 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图中 F1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斜交,是近地面的风,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相对 F1方向左偏,应为南半球;F3 与风向方向相反,表示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第 8 题,近地面,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180角;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135150角。读图,回答 9、10 题。9.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6、的是()A.A B.B C.C D.D 10.从图示来看()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解析】9 选 D,10 选 C。第 9 题,近地面空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第 10 题,近地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高空大气运动可忽略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二、非选择题(共 20 分)11.下图示意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回答下列问题。(20 分)(1)图中至点,
7、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2)在图中热力环流呈_时针。(3)若图中为热力环流,则 A、B 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地。(4)若 A 地为海洋、B 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白天/夜晚);A、B两地间吹_(海风/陆风)。(5)若该地位于北半球,A 地位于 B 地的正西方,则 A、B 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6)若 A、B 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将_(增强/减弱)。【解析】第(1)题,处于同一等压面,气压相等,位于等压位面下方,故气压最高,位于等压位面上方,故气压最低。第(2)题,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
8、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故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逆时针的环流。第(3)题,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结合上题分析,故 A 近地面为高压,则为低温下沉,B 近地面为低压,则为高温上升。第(4)题,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此时吹海风,故为白天。第(5)题,结合以上分析,气压梯度力由 A 指向 B,即由西指向东,北半球向右偏一定夹角,即向南偏,为西北风。第(6)题,若 A、B 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则该区域气压差增大,热力环流将增强。答案:(1)(2)逆(3)B (4)白天 海风(5)西北 (6)增强
9、(20 分钟3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2020苏州高一检测)下图为城市风原理逻辑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热力环流的某个环节,下列数字符号的具体内容与其组合最恰当的是()城区和郊区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水平运动 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空气垂直运动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解析】选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为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城区和郊区地面冷热不均,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空气垂直运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
10、的水平面上 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2020淄博高一检测)读下列环流示意图,回答 2、3 题。2.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 A 表示海洋,B 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A.白天的海风 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3.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关于四地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ABCD B.气温:ABCBCD D.气压:ABCACD;气压高低的判断方法如下:垂直方向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气压高低排序应为:ABCD。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近地面的风向一般与等压线斜交,而高空的风
11、向多与等压线平行。据此回答第 4 题。4.上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某地空气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代表字母依次是()A.a、b、c、d B.a、b、d、c C.b、a、d、c D.c、b、a、d【解析】选 B。图示为北半球近地面某地空气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风向沿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代表字母依次是 a、b、d、c。二、非选择题(共 10 分)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 分)材料一 风能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12、,全 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时段)。(2)“近 50 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甲、乙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 50 年前_(填“变大”或“变小”)。(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甲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压处弯曲可知,甲地近地面为低压,说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与图中816时符合。第(2)题,风速变小,说明海陆间气压差变小,甲、乙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变小。第(3)题,垂直方向上,甲地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乙地近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上,高空气流由甲地上空流向乙地,近地面气流由乙地流向甲地。答案:(1)816 时 (2)变小(3)如下图: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