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监测野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星监测野火.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衛星觀測在野火上的應用那裡在冒煙!失火了嗎?是有人在燒垃圾呢?還是火山爆發了?當我們看到遠處有升煙時,如果不是一縷小小的青煙,不是發生在空曠的田地裡,不是出現在煙囪頂端,難免教人擔心是不是失火了。台灣不是沒有大規模野火事件,民國82 年在玉山塔塔加鞍部及八通關分別發生兩起大火,塔塔加大火波及面積達 299.30 公頃(林務局報告),時隔多年,直到現在仍可看出當年大火的痕跡。野火是全球環境變遷中很重要的現象,2007 年希臘和同年十月加州聖地牙哥的大火,更是引起全球各界加倍的關注。在 Discovery 製作的 Raging Planet-Fire 野火影片中,我們看到了野火一旦引燃後,可能發生
2、持續燃燒的種種問題,若是火勢強、延燒速率大、或有強風推波助瀾下,地面救火人員及直升機根本無法靠近火場,難以掌握燃燒的範圍及強度,因而燃燒的規模越大、越難應付時,救火及救難人員緊張及憂慮程度倍增。這時候衛星觀測即成為最實用的方法,近年來各國紛紛透過衛星觀測來監測野火,衛星監測野火的研究逐漸成為控制火場以及火災管理的重要依據。其實當我們透過每天飛翔天際監視的衛星來看全球時,會發現地球其實不僅僅是水的行星,同時也是個火的行星。應用衛星如何觀測野火的現象?以下先就監測正在燃燒的火場、火燒前後的環境變遷及火燒危險度評估等幾個階段來說明。一、火場監測:哪裡有火點?火場蔓延範圍多大?燃燒速率及強度如何?這一
3、類的問題很需要即時的情報,衛星可以偵測目前正在燃燒的地區、燃燒範圍大小、燃燒速率、火勢強度,以及產生的微量氣體(包含溫室氣體)、氣膠等汙染微粒,並以最接近發生的時間(near-realtime)立即偵測並估算出數值來。各位或許以為衛星眼中的火場就是一片火紅的影像,雖然直覺上會認定可見光(0.40.7 m)可以看到冒火的地表發出紅光,但是火場也常因煙霧壟罩,可能遮蔽了地表發出的艷麗火燄,透過可見光波段感應可以看到的是煙以及燃燒之後的地表疤痕,但對於正在冒火的地表反而派不上用場。仔細想想地表燃燒的位置和原來的差別,燃燒必定使當地的地表溫度上升。根據韋恩定律,物體表面的溫度越高,輻射出的電磁波波長也
4、越短。因此實際上火場監測最明顯的就是透過紅外線波段來觀測,右圖是 2008 年一月 17 日當天衛星(MODIS)所偵測到的北美洲及中美洲所有火點位置。理論依據理論依據:韋恩位移定律:韋恩位移定律地表的溫度約 300K,火點的溫度從500K1400K。根據韋恩位移定律,請計算:300K 的地表最主要的輻射波長(max)為火點的溫度若為 800K,max 應為火點溫度越高,輻射出的波長紅外線是偵測火場主要的波段:near-infrared 近紅外線(0.71.3m)、mid-infrared 中紅外線(1.33.0m)、far-infrared 遠紅外線(3.0-100 m),也稱為 therm
5、al infrared 熱紅外線.。電磁波譜電磁波譜Near-IR 和 mid-IR 兩項光源來自太陽,衛星所接收的這兩項訊號為地面物體反射太陽輻射的強度;然而熱紅外線則主要是由地面物體輻射出來,輻射的最強波長(max)由該物體的溫度決定,地表一般輻射主要波長為 812m。衛星如何感應火點?火點及地球上強烈熱源(熔岩流)可以被衛星感應元件偵測,例如火點的溫度如果高達 200C(500K),該地發出的輻射就會有明顯的熱紅外線(35m),衛星裝置上在這個頻道的元件會感應為很強的亮點。二、調查火燒前後的環境變遷一處火場滅了,可能繼續在鄰近處引燃另一火燒範圍,延燒時日越長造成的火燒規模也越大,將火場前
6、後日期的衛星影像加以對照出疤痕(sacr),是目前研究野火範圍的方法,以量測出來實際上火場到底有多大面積、火場的地表前後土地表面發生的改變,甚至也可以接續後面幾個月觀測地表(land cover)的變化以大範圍調查火場優勢物種。燃燒產物製造大量的二氧化碳;燃燒不完全時,火場的產生汙染的氣膠及溫室氣體更為嚴重。環境變遷需要針對火場的煙霧及釋出溫室氣體總量進行量測,有許多研究試圖在這方面進行評估,估計生質燃燒貢獻的微量氣體包括對流層的臭氧(佔 38%)、全球一氧化碳總量的 32%、全球甲烷有 10%來自生質燃燒,同時有超過 20%的 H2及其他 CH3Cl、CH3Br、NOx 等等。火場所釋出的氣
7、膠(aerosols)很有可能對於氣候變遷有更大的衝擊,氣膠直接的影響是將更多太陽光反射回太空;氣膠同時也是重要的凝結核,火場增加的氣膠使得雲生成增加變化,也間接影響了氣候變遷。整體來說,燃燒釋出溫室氣體對氣候的改變是增暖,但釋出的氣膠對氣候的影響卻是冷卻效應。然而整合溫室氣體的暖化及氣膠的冷卻來進行全球氣候變遷的評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由於兩者空間範圍的尺度很不同,目前有些相關的研究正在進行,但火場對氣候變遷的重要影響不容置疑,很有必要改進火場釋出物質的量化評估,並進行長期全球火場監測,來了解野火在全球氣候變遷上所扮演的角色。關於地表覆蓋的植被指數(關於地表覆蓋的植被指數(NDVINDVI
8、)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計算方式是利用紅光與近紅外光的反射,能顯示出植物生長、生態系的活力與生產力等訊息。NIR 為近紅外光反射、RED 為紅光反射,NDVI 之值介於-1 到 1之間。當 RED=0 時,有最大值 1;反之,當 NIR=0 時,有最小值-1。數值愈大表示植物生長愈旺。NDVI=(NIR RED)/(NIR+RED)二十世紀偵測火場的衛星二十世紀偵測火場的衛星火點要達多大的範圍才能被偵測到?要考慮的是衛星影像的一般空間解析度。例如MODIS的解析度一般為 1km,全球的火場大約有 25%達 1km 以上,雖然百分比不高,但超
9、過這範圍的火場生質燃燒總量相當於全球 80-100%強度,因此達此範圍的火點相當重要。空間解析度也可以透過不同運算方法而獲得更好的效果。NASA 應用在偵測火場的衛星AVHRR發射偵測特色1992-3.7m 可以代表反射性紅外線及熱紅外線的整合。在高於攝氏 200 度以上的植被燃燒反應靈敏偵測地面範圍廣,30S30N,可觀測閃電sensorVis-煙及疤痕IR-異常熱點空間解析度1km時間解析度1 天刈寬swathLANDSATTRMMGOES1972-今TM(8 波段)15-30m16 天0.63-12m2km(5 波段)185 km同步衛星,隨時監測同一地點4m&11m可見光及容易分辨 4
10、50 KIR(36 波(177C)和段)Vis-1km每隔IR-4km15-30分鐘1km1 天Terra-MODIS1999-今2200km400 K(127C)之差異Terra-AsterTOMS2000-今可見光及IR(14 波段)15-90m實驗性60km為偵測臭氧設35 次/8 秒計,但也是最早偵測出氣膠的衛星50-200km更深入探究野火的影響,是碳循環及氮循環對於生態的影響。野火甚至改變了全球水循環。不過在二十世紀發射的衛星當初並未設計用來探討這些議題,為了研究上的需求必須應用衛星觀測野火時,只能應用部分的數據來輔助研究。直到1999年發射的 terra 及 2001 年相繼發射
11、的 aqua 被設計作為全球系統觀測衛星(EOS:EarthObserving System)之後,才開始有連續時間系列的全球系統觀測。之後在二十一世紀陸續發射的衛星系統(ESA、日本、加拿大.),構成了一系列衛星車隊,對全球環境提供時空密集的全面觀測。三、火燒危險度評估火場的風是助長火勢的主要因素,衛星觀測的風場數值對於火場蔓延應有很大的幫助。例如 2007 年十月加州那一場厲火造成 2000平方公里面積燒毀、超過88 萬人被迫撤離家園,財產損失估計接近10 億美元(右圖是我國太空中心 Formosat-2 拍攝的高解析度影像)。加州的大火常和當地的強風 Santa Ana winds 有關。觀測加州沿岸的風場對於掌握火勢有很多幫助(右下圖)。然而目前衛星只能觀測海面的風場(由旋轉多角度掃描海浪的高度來推知風場),陸地的風場尚未有方法透過衛星觀測。未引發燃燒之前,為掌握什麼時候森林大火燃燒的危險度提高?澳洲、加拿大、俄國及法國等都相繼發展出各種複雜的計算公式,主要依據溫度、相對溼度、乾旱指數、土壤含水量等等因素。以美國來說,除了上述氣象因素外,還需考慮在不同季節閃電或人為引燃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