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比热容.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563271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比热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节比热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比热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比热容.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 比热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学)1、引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平 P 130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

2、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2、(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2)比热容:教师指出

3、: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 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3、引导学生看书 P131-133,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二、完成预

4、习作业(验)1: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2: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A.水吸收的热量多 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3;为了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猜想:_(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需要的器材:_.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是不是还需要其它的器材?(2)怎样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

5、_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的.(填“相同”或“不同”)4: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这个物理量.即: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用符号_表示,它的单位是_,符号是_.水的比热容是_,它的物理意义是:_ _.另外:比热容的概念还可以表述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1所_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5: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散热的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答:。6:试计算下列物质吸收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1).质量

6、为 1kg的水,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质量是 2kg的水,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质量为 mkg的水,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4).质量为 mkg的水,温度升高 2 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5).质量为 mkg的水,温度从 10升高到 8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6).质量为 mkg的水,温度从 t0升高(降低)到 t 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如果以Q 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 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 Q=_.

7、三:交流合作(讲)1、分小组讨论预习作业,然后分组抽问答案,教师纠正个别错误。2、教师抽问刚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其他组的学生或教师解答。问题(1):(2):(3):3、由教师重点强调指出:对于演示实验:在探究活动之前,先要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所用的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要相等(适当强调升高温度)。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和注意点(如天平、盛放水和沙子的杯子要型号相同、加热所使用的酒精灯型号要相同),可以想到吸收热量的多少就是根据酒精灯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既加热相同的时间,代表水或沙子吸收的热量相同。在实验前要提示学生:实验所研究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等时,吸收热量

8、是否相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所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实验前后需要记录的物理量(加热前后水和沙子的温度)实验前对酒精灯加热位置的确定也是本实验的一个要点。实验中可以同时完成两个结论的探讨:(1)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现沙子的温度升高的比水的要快;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比水的大(2)要让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时间的比较;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沙子的多 总结上面的实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以类比密度),这说明不同物质在这种性质上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

9、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从而引出 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单位是有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单位共同组成的组合单位,可对应其物理意义来相互对应理解。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个问题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去加深理解。如:一滴水与一盆水的比热容是相等的、一根铁钉一段铁丝的比热容是相等的 给学生介绍比热容表,以某种物质为例子,对其作全面的解析,并同时介绍出比热容的注意点,如: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比较出水

10、的比热容较大,一并带出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一些自然现象。小结热量的计算公式:吸收(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升高(降低)的温度 即:Q=Cmt 四:当堂抢答练习(测)1、在 1atm下,2kg 的初温为 20的水,吸收了 7.0105J 的热量后,水的温度()A 升高到 100 B升高到 83.3 C升高到 103.3 D不能确定 2、下列事例中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于沙漠地区;在北方严寒的冬天,用水来作为传热的介质,给居民区供“暖气”;冬天户外的自来水管常有冻裂;农民伯伯为了防止植物在夜间被冻坏,傍晚时常给田里灌水;在海边,白天风常常是从海面吹向陆地;水利发电;冬天,北方地区为了防

11、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常常在地窖里放一桶水。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是()A B C D 3、体积为 12 的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4、一杯酒精用去了一半,它的()A 质量和比热容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和比热容都不变 C 质量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 D质量不变,比热容为原来的 2 倍 5、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kg)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J)水 1 0.05 10 2100 2 0.10 10 4200 煤油 3 0.05 10 1050 4 0.10 10 2100(1)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或第二次和第四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或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五、学习评价(评)1、评选出本节课的聪明 1、2、3 号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哪些问题自己还不理解:评价本堂课自己的表现(自学过程是否投入、听老师讲课注意力是否集中、讨论问题是否参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