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1)明确当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2)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力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向稻田生态系引入生防物及其产物;(4)培育选用抗虫耐害的优质高产良种;(5)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穗
2、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1.农业防治措施: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适当提早栽培节令栽插,避开稻飞虱危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选育抗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可采用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等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使水稻提早分蘖,在稻飞虱混发高峰前水稻分蘖结束,从而可减轻危害;同时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硅钙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株体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危害;通过合理灌溉,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2.生物防治措施: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
3、境,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3.化学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 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 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例如可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g/亩兑水 37.5kg 喷雾。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进行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二)稻纵卷叶螟:稻
4、纵卷叶螟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科学用药为关键,压低基数与控制危害相结合的”综合治螟策略。及时做好螟虫冬前与冬后残留情况的调查:在发生期间,做到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情与查苗情相结合;准确掌握螟虫发生动态。1.农业防治措施:冬闲田应及早翻犁利用冬春雨水或灌水灭蛹防治螟虫,从而达到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的目的。2.物理防治措施:使用杀虫灯诱蛾灭螟蛾,减少虫源基数。3.化学防治措施:为及时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密切注意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测报灯下出现高峰日或是田间蛾量急剧上升时,应及时分析发布预报,提出防治适期,做好防治宣传指导,并及时向当地
5、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掌握有利时机,组织农户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防治稻纵卷叶螟必须抓住幼虫孵化后未卷苞之前施药。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50 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时30 头时要及时防治,抓住虫卵孵化盛期进行施药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在主害代 2 龄幼虫盛期(大量叶尖被卷)时可选用下列内吸性强、能杀虫杀卵的药剂进行防治:阿维菌素素毒死蜱,阿维毒死蜱。(三)水稻螟虫。水稻螟虫在 3000 年前已是种植水稻的大敌。受到危害后,田间白穗累累,叶苗枯萎,减产过半。周尧 1957 年在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中考证,螟虫在我国是仅次于蝗虫的大害虫。水稻螟虫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有大螟、二化螟和三化螟三种。
6、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复杂。蛾子产卵的部位因水稻不同生育期而变动,圆秆拔节前多产在叶片上,圆秆拔节后多产在叶鞘上。一只雌蛾可产卵 200多粒。蚁螟孵出后,先在叶鞘内为害。如秧苗尚小,叶鞘狭窄,则幼虫为害叶鞘的集中性不很明显;如秧苗粗壮,叶鞘很宽,则蚁螟和二龄初期集中在叶鞘内。蚁螟孵出后经过 7一 14 天,幼虫进入二龄末期或三龄,开始蛀入稻茎,并转株为害。严重的时候,一条幼虫能转株为害 8-10 株水稻。老熟幼虫在水稻茎秆内或在茎秆与叶鞘之间化蛹。水稻螟虫的防治要坚持“狠治第一代螟虫,挑治第二代重治穗期保丰收”的治螟策略,做好冬前与早春基数调查,重视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加强预测预报以准确掌
7、握螟虫发生消长动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危害。1.农业防治措施:在螟虫化蛹期(3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用中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和灌水,以消灭越冬虫源;同时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直播稻推迟到5 月底后播种,移栽稻在5 月下旬左右播种,6 月上旬后移栽,以避开一代产卵盛期。2.物理防治措施:设置杀虫灯对成虫进行灯光诱杀。3.化学防治措施:第一代螟虫的防治重点是中稻秧田,因秧苗较矮小,容易看到螟蛾和查到卵块,同时秧田有多种害虫,可以混合兼防。起到减少一代螟虫危害,压低二代虫源的明显作用。在开展预测预报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喷药防治田块对二代螟虫进行防治。在螟蛾发生盛期,对田块进行调查
8、,确定易受害稻田范围,在螟蛾产卵盛期到田间查卵,卵块盛孵期喷药防治。防治时期掌握在水稻大苞至破口期。掌握好防治适期,在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用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具体实施方法为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对移栽苗、抛秧苗,以及早播直播稻苗,在6 月初至 6 月下旬进行重点防治,一般用药 1-2 次。在 6 月下旬至 7 月初这一阶段,对所有稻田的二代二化螟进行狠治。7 月下旬左右视螟虫发生实况进行重点防治,其它地区作兼治,三代三化螟发生区和二代二化螟在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重治一次。选用药剂为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锐劲特等。(四)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1.防治白背飞虱:噻嗪酮、噻虫嗪、烯
9、啶虫胺、吡虫啉。2.防治褐飞虱: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乙虫腈。3.防治稻纵卷叶螟: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茚虫威、呋喃虫酰肼、甲维毒死蜱、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两头歼)、甲维杀。4.防治二化螟:甲维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丁烯氟虫腈、虫酰肼、白僵菌(天擒)。二、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一)水稻稻瘟病。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是真菌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防治方法: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粪堆底(生长茂密地段)等处进行调查,观察有无
10、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施药后 10 天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施药 1 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水稻苗瘟、叶瘟:主要抓住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即应打药防治。常用药剂:20%或 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富士1 号)乳油、40%灭病威胶悬剂、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穗瘟:叶枕瘟、穗瘟、节瘟和枝梗瘟对产量影响较大,防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孕穗(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常用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1.2
11、%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2%加收米、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剂对水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二)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由病原真菌引起,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最为关键。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 5%-10%,孕穗期达 10%-15%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防 2-3 次,间隔期 7-10天。防治方法: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气候及苗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的要连续打 2-3 次药。防治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或 20%粉剂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也可用 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农抗
12、 120 水剂喷雾。(三)水稻稻曲病。稻曲病是真菌病害。根据当地以往发病史,结合天气、品种、苗情进行分析,做出预测预报,选择用药,适时准确防治。防治方法: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抽穗前3-7 天)至始穗期。常用药剂:种子消毒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 倍液强氯精浸种;大田喷药防治用 20%瘟曲灵、35%稻曲清、25%粉锈宁可湿粉、50%DT 可湿性粉剂(琥胶酸酮)、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 天),用25%富力库乳油、加倍井冈霉素+50%多菌灵。(四)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该病毒于 2001 年由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在广东省首次发现,2008 年被正式鉴
13、定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新种。2009 年全国已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 9 个水稻主产省(区)明确发生,发生面积约 500 万亩,失收面积 10 万亩。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
14、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1水稻发病后典型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须根、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剑叶或上部叶片可见凹凸的皱折,一蔸中有1 根或几根稻株比健株矮 1/3左右,半全穗。该病毒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毒,不能经种传播,植株间也不互相传毒;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稻株接毒后潜伏期 14-24 天。防治措施一、药液浸种或拌种。用 10%吡虫啉 300-500 倍液,浸种 12 小时,或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吡虫啉 WP1520 克/公斤稻种拌种,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减轻稻飞虱在秧田前期的传毒。二、药剂防治(“治虱防矮”)。主要抓好以下两个时期的防治工作,一是秧田期:秧苗稻叶开始展开至拔秧前 3天,酌情喷施“送嫁药”。二是本田期:水稻移栽后 1520 天。药剂:每亩用 25%吡蚜酮 WP 1624 克或 10%吡虫啉 WP4060 克或 25%噻嗪酮 WP50 克,对水 3045公斤均匀喷雾。五、及时拔除病株。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并集中进埋入泥中,移栽时适当增加基本苗。对大田发病率2%20%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踩入泥中深埋,然后从健丛中掰蘖补苗。对重病田及时翻耕改种,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