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构思异质对比讲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巧构思异质对比讲述.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精巧构思 异质对比 2016 年高考作文素材运用制胜之道 在考场作文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运用大同小异的素材,有的考生能将临场作文写得如同天衣云锦,有的考生则将文章写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在考场作文的特殊情境况下,是构思的精巧与否在起作用。而“异质对比”就是从素材出发,精巧构思、组织文章的一种创新方法。这种构思方法,就是根据手中掌握的一个素材,并找到与之相对或相反的素材,通过对两个不同特质或存在差异的素材组合对比,思维发散,不仅可以增添素材的厚度和强度,而且抓住对比点深入分析,能特别突出某一方面的性质,有利于突出主旨,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下面以人物素材为例,谈谈“异质对比”的四种构思技
2、巧。构思技巧一:相反发散,“纵向”对比将人物自身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质进行对比,是非得失,一目了然。【考场示例】英国“蒸汽大王”瓦特,出身木匠家庭,年轻时勤奋好学,不断追求,并养成了一种独立思考和探索奥秘的兴趣和习惯。他发明了新型蒸汽机,一举成名。可到了晚年,他不仅安于现状,还压制推广霍思布源发明的“双筒蒸汽机”,更以“学阀”的姿态压制特列维蒂克发明的“高压蒸汽机”。是不断追求,还是故步自封?晚年的瓦特为世人所遗憾。可以说这是一个科学家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选自高考优秀作文 是不断追求,还是故步自封?)【运用点拨】例文从“科学家瓦特年轻时勇于探索、追求发明”这一正面事例
3、作相反发散,拓展“其晚年不仅安于现状还封杀别人的发明的不光彩做法”,将其在前后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质通过“纵向”对比加以鲜明地揭示。“是不断追求,还是故步自封?”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让阅卷者一目了然。【考场示例】周处年青的时候,长得个子高,力气大,他成天在外面游荡,而且动不动就拔拳打人,成为乡时的一大恶霸。乡人把他和山里的猛虎、水里的蛟龙并称为三大祸害。大伙儿劝他去击杀猛虎、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都死掉。周处杀死了猛虎和蛟龙,知道乡人痛恨他,决心痛改前非。他找名人陆机、陆云请教。后来刻苦读书、勤奋好学,1 终于走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寻名士,知悔改,成为刚正不阿的一代名臣。(选
4、自高考优秀作文路)【运用点拨】文中“周处年少时成为当地的一大恶霸”是反例,进行相反发散就必须拓展其后期的正面事例。后期“周处除三害”,作者将其在前后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质通过“纵向”对比,让知错悔改的一代名臣周处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阅卷者面前。构思技巧二:逆向思维,“横向”对比将两个不同特质或存在差异的素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好坏优劣,不言自明。【考场示例】90 后女孩儿小曼,16 岁时开始休学,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参加选秀活动。但由于资质平平,每次选秀都不如愿。她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缺少包装,张口向父母索要10万元,丝毫不考虑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的经济负担。殊不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置家庭的重负而
5、不顾,这样一个毫无孝道之心的女孩儿,能够在梦想的道路上走多远?翻开史册,有多少贤人因为孝亲敬长而流传千古。周朝的仲由,即使在楚国做官,富贵已极,仍旧背着米袋,走到百里外侍奉母亲;魏晋暑期的王 因母亲害怕雷声,即使在母亲下葬之后,每每听到雷声,都要到母亲坟前安慰母亲;晋朝的潘岳,在闻知母亲病危后,毅然辞去官职,回乡照顾母亲。这些贤者,无一不是把孝道铭记于胸,把母亲记挂与心,终生实践着孝道,让他们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史书上。(选自高考优秀作文孝是作人的根本)【运用点拨】“90 后女孩儿小曼丧失孝心”这是反面例子,作者以此作逆向思维,引出正面一组同类事例,并将两个不同特质的事例进行对比,从而让读者对“
6、90 后少女小曼缺少担当、缺乏责任、半月失孝心的本质”有了冷静的思考。构思技巧三:反向联想,“假设”对比将人物自身或从正面或从反面表现出的不同特质进行对比,据以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得到了有力的论证。【考场示例】一味地模枋必然导致失败。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终日照搬她的举止动作;但她毕竟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地吞进肚里。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就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选自高考 1 优秀作文走出属于
7、自己的一步)【运用点拨】“东施盲目模枋”是反面论据,作者在此基础上作反向联相,用“假若就”这一复句从正面作假设对比来印证原论据,从而揭示出不同的特质,很好地论证了“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构思技巧四:正反发散,“比较”对比将两个不同特质或存在差异的素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不同,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同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考场示例】努力是成功的基石。如果没有努力作舟,成功之帆是无法到达彼岸的。同是幼年被称为奇才的方仲永与钱钟书,其结局完全不同。方仲永缺乏后天的勤奋学习,终日躺在奇才的光环中游走于市,在整日的庸碌无为中“泯然众人矣”,让后人感慨不已。相反的
8、,钱钟书先生从小就嗜书如命,进入清华后,更是以“横扫清华图书馆”的气魄投身书海;后来到了牛津,又日夜埋首于拥有四百万册以上图书储量的图书馆,孜孜不倦地博览国内不易看到的书籍,用自己的努力为原本得天独厚的禀赋插上了成功的翅膀,成为学贯东西、名满世界的学者。是努力,架通了他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选自高考优秀作文成功背后的付出)【运用点拨】文段运用方仲永缺乏后天的勤奋学习和钱钟书横扫清华、博览牛津的两个事例,形成一反一正的比较,通过两人对努力的态度不同而得到的不同结果,有力地论证了“成功背后的付出努力是成功的基石”的观点。考场上,大部分考生选择的写作文体是议论文,考生中的大部分又是运用并列式结构,但
9、这些相近或相似的论证结构势必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而如果能另辟蹊径,在作文的主体部分中运用“异质对比”(一般一篇作文里可用两种技巧)来阐述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自然会让阅卷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当然一则素材,通过与其他材料形成对比运用到议论文中,有三方面要注意的事项:首先,要有明确的“对比点”。拿来对比的两种事物或事理本身的发展变化一定要有可比性。其次,要细心地进行比较。最好是举出具体的事例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讲清道理,说明问题。然后,要重视深入分析。在比较中分析熟优熟劣,谁是谁非。如果不深入分析,列出的事例就会各自孤立起来,必然就难以得出结论。1 看清“特点”“巧”写抢分 2015 年高考作
10、文有显著的命题特点。材料作文确实很开放,但在开放中有没有“潜在”的限制?不同的试题类型有没有不同的抢分之道?同一试题类型有没有“出奇”的出彩“捷径”答案当然是“有”!然而事实却是:在文体的“潜在”限制上,以选择记叙文为最佳文体的考生偏偏写成议论文;在对立意等级的“潜在”划分上,以写出思辨味儿为一类文立意的考生偏偏说理肤浅;在对内容的“潜在”限制上,以彰显文化底蕴为出彩之道的考生偏偏所选的材料缺乏内涵 所以,高考作文的写作,不仅要“中规中矩”地写,而且还要根据其显著的命题特点及潜在的“抢分”之道,学会“巧”写。显著特点一:引导考生培养开放思维及思辨能力 真题研读:新课标卷 I“小陈举报老陈”;新
11、课标卷 II“最具风采人物的评选”;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天津卷“范儿”;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与近”。抢分秘籍 彰显开放思维及思辨能力在立意时或分析素材时一定要体现出十足的思辨味儿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克服,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互转化,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便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优秀作文远近结合,感知自然片段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慨;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12、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这属性,世界之本质,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人类,以改造自然。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吗?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1 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
13、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所以,我们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高分评点】这段文字,作者既没有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也没有完全肯定“古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既没有完全否定“现代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也没有完全肯定“现代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而是呼唤将“远近之利”相结合去感知自然。如此将“远”与“近”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完美结合,并指出其哲学与现实意义,使文章充满了十足的思辨味儿。2、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在议论文写作中,考生应用普遍联系的思维,善于分析形
14、式与内容、结果与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提升内在实力片段 韩国是一个整容大国,因为韩国文化里对外表极为尊崇。韩国青少年自杀率颇高,而对外表的不满意又是自杀的主要原因。爱美之心无可厚非,但这样的极端表现真是让人困惑。韩国小姐的照片公布后引人吐槽,个个都是标准的锥子脸大眼睛小嘴巴,几乎长得一模一样。更让人不解的是,已经美得无可挑剔的韩国明星也需要靠整容来抚慰自己内心对丑的恐惧。其实外表怎样并不真的就能改变你的一生,而内心丰盈才是真正的美。所以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及道德修养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的。【高分评点】韩国人爱
15、整容是典型的重形式而轻内在实力的做法,作者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批判,有力地论证了只有提升内在实力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的观点,巧妙地阐释了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提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优秀作文实而务本,可以达人片段 苏轼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写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他还曾作洗儿诗一首:“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正如 1 诗中所说,但凡人家养子女,莫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什么诗词书画全才、聪明绝顶的东坡居士偷偷悖逆世俗所望,想让儿子愚且鲁呢?这是“被聪明误一生”的他的无奈呐喊啊!他希望的不是儿愚且鲁,而是忠厚实诚,更确切的说是“务本”。务本,
16、之后立本,最后通达以至位列公卿。【高分评点】苏轼让儿子愚且鲁,这仅仅是个现象,愚且鲁的本质是让儿子学会忠厚实诚,最后通达至至位列公卿。作者能通过现象看本质,可谓眼光深邃。显著特点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 抢分秘籍 彰显对社会现实的紧密关注在文中一定要融入大量的时事素材 1、以试题热点材料为引子同类拓展 如 2015 年新课标卷 I 优秀作文给老陈的一封信片段 老陈,我知道你是最近一定听了不少大道理。交通事故已经跻身当今人类几大“杀手”之列,伤亡率逐年上升也许你会说:“拿那些遥远的数字吓唬谁呢,癌症倒是头号杀手,不也得听概率论的吗?”我相信,一定也有人跟你唠叨过“规则”意识。什么是规则
17、?过去,“圣旨”是我们中国人奉行的圭臬。后来没了皇帝,有了宪法,法定的“规则”逐渐成了体系,所以国家已明确提出“依法治国”。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同时我们也都清楚,“潜规则”的根须在这片土地上扎得也太深。所以也许你也在疑问,“特权车”什么时候能够依法上路?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参加高考,别人却给孩子明目张胆地找人替考,我们的孩子千辛万苦地考入大学,别人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孩子从差校转入名校。前路漫漫,为什么总有一些“别人”待在我们身边,而你自己只不过是开车接个电话而已就要挨罚。和这些情况相比,你是委屈,但话又说过来了,如果人人都不去践行依法治国,那么依法治国又怎样能早日实现呢?老陈,不管怎么说,也希望
18、你不要责备女儿,因为毕竟她做得很对。试想,如果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像她这样尊重公共秩序,尊重其他个体,也许压根儿就不会有今天的这场风波,而中国人呈现给世人的面目,也不会总与“插队”、“随地吐痰”、“全球扫货的土豪”和刻在名胜古迹上“到此一游”的题名联系在一起。我想,女儿对你的举报,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质问和挑战。【高分评点】1 这段文字,考生以试题材料为引子,引出了特权车、教育公平、国民素养大讨论等时代焦点素材,如此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礡,自然能夺高分。2、将热点素材与经典素材合理“混搭”如优秀作文殊途同归片段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
19、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在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梵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让康德整天剃须,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只管欣赏艺术即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高分评点】这段文字,作者以孔庆东揭穿莫言谎言这个热点素材为主,以梵高、鲁迅等经典素材为辅。如此安排,让阅卷老师既闻到了热点素材的时代气息,又嗅到了经
20、典素材之淡雅,可谓相得益彰。我思故我在 2016 年高考议论文得分策略 思想的深度;思维的广度是评判议论文高下的一把重要尺子,为此,考生要想夺得高考议论文的高分,就必须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上放出“我的”思想光芒。一、提出问题有“我的”见解 高考议论文要想从人尽皆知的“公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就必须在大家都能提出的观点基础上生发出那么一点与众不同的“我的”见解。那么,“我的”见解从何而来呢?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如下六种思维模式有助于衍生出“我的”见解:1、向深处想一想,提示本质。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就只能看到现象;只有提升到理
21、性认识层面,方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如:1 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看书”只是一个现象,但透过“谁在看书,看哪些书”这一现象可以洞察出“一个国家哪些国民有追求,这些国民又在关注和追求什么”这一本质,而它将决定着这个国家国民的文明素养和价值取向,因而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2、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事物所呈现的任何一种特质,都有其特定的“缘”或“故”,我们对前因探得越明,就能对事物的发展脉搏把握得越准。如:现在很多人兴趣太多了,其实把有限的力量聚焦于一点,就有穿透力了。现在很多人的穿透力不强,不是因为力量减弱了,而是因为力量分散了。苹果公司 CEO 幕姆库克在清华
22、大学的一次讲话可以给我们以警示:“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最好的,但苹果公司只选择其中一种,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果断放弃。”3、向后面想一想,预见发展。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只有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趋利避害。如:大风来了,塑料袋也会飞;可大风停的时候,掉下来的也是塑料袋,因为他没有翅膀。这句俗话是个比喻,它所要说的道理是:从眼前来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因。为此,只有提升自身的实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4、换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论。角度改变观念,换一个角度,就可以见人之所未见,从而发人之所未发
23、。如:每一个稍微出色的人身边都不缺风言风语。因为这个世界上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扭曲灵魂太多了。有这样的声音,其实比没有要来得好,起码说明你比一部分人优秀。但同时也警醒我们,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好,所以才会有人指指点点。听到“风言风语”的常规反应是义愤填膺,但转念一想,就会有新的发现我们“比一部分人优秀”,但“还不够好”。怎么办?一个人要想不被嫉妒的唾沫喷到,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得比别人更高些,超越别人更远些。5、切开来想一想,分清析透。许多事物都具有复杂性,既看不清,更道不明。为此,必须将它切割、分解开来,逐一加以思辨,方能分清析透。如: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做人尽量往低处走,让着别人,1 遇见利益和
24、名声尽可能往下退,给自己留下做大的余地。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目标,像山一样挺立在那儿,才能把事做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要为“处世”感到纠结呢?那是因为我们常常将“做人”与“做事”纠缠到了一起。只要切开来想一想,心里便顿觉明晰而透亮:“做人”要低调,而“做事”则要高调;“做人”时要恼灵柔软,“做事”时则要意志坚强。6、合起来想一想,立体观照。对事物的观照,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只有将从各个维度观照、思考后作出的判断加以整合,才能形成对一个事物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如: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他们分别代表着生存
25、、生活、责任。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个人既有其自然属性,也有其社会属性;既有其物质追求,也有其精神追求。为此,卓越的人只有对这诸多方面进行立体观照,方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既珍惜性命,又提升内在修养和生命质量,更要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去肩负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二、分析问题有“我的”逻辑 议论文要把“理”讲清说透,就必须将中心论点切分成几个分论点,即“论层”;而要把“理”讲得让人心悦诚服,论层在设置上就必须符合事理的逻辑,即人、事、物演变发展的内在原理、规律、机制等。议论文是要讲“理”的,如果把几个论层胡乱地堆砌在一起,就不仅达不到讲“理”的目的,还会给
26、人造成一种思维混乱的感觉。为此,广大考生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一定要用论层之间清晰的逻辑链来展示思维的清晰度,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如下两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提升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素养,二是增强思维的缜密性。因为前者欠缺,就理不清事理上的头绪;后者欠缺,就形不成事理上的“必然”。在实际操作中,前者的提升路径有三:一是学科渗透。以思想政治课的理论为“刀”,以作文课的素材为“料”,以“刀”试“料”,以“料”验“刀”,彼此湖透。二是重温原理。三、解决问题有“我的”实招 在议论文中的解决问题环节,高中写作的最大缺陷是什么?是空喊口号而无实招,诸如“我们一定要(应该、必须)1 等”。广
27、大考生要突破这一写作瓶颈,就必须切实地从“知”走向“行”。如能在末尾一两段联系社会现实,反思当下,进而亮出恰当、可行的措施,充分展示广大考生对社会的关怀与思考,让前文的分析阐释接上“地气”,落到实处,就会给全篇增色不少。请看下面三个实招:【教材中的“实招”】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苏洵为六国亮出的图存实招有三:一是重用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三是六国联合。此三策,“可谓至论”(陶望龄 三苏文苑)。它警示我们:空喊口号,只有虚张声势之嫌;只有亮出实招,方显试手补天之力。【案例中的“实招”】在柏林墙被推倒的前两年,东德一个
28、名叫亨里奇的守墙卫兵,开枪射杀了攀爬柏林墙试图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在墙倒后对亨里奇的审判中,他的律师辩称,他仅仅是施行命令的人,基本没有挑选的权利,罪不在己。法院驳回了律师 的这一辩护,大法官认为,任何人都不能以“听从命令”为借口,却跨越道德伦理的底线。这就是“一厘米主权”的道德义务,否则就必须承担罪责。【作文中的“实招”】近年来,多次发生路人搀扶摔倒老人后反被讹诈的事件,以致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其实,不是人们不愿做好事,而是做好事的成本与风险实在太高,以至于人们不敢做好事,这种潜藏在救助关系里的风险,最终造成了“老人摔倒无人救”的社会难题。(杨鑫宇要降低搀扶摔倒老从的风险)对这一由来已久的社会难题,杨鑫宇同学亮出的实招是:在类似事故认定之中引入“谁主张,谁举证”的现代司法理念,要求指控者提出证据证明被指控者有责。其实,证明一件事确实发生了,要比证明一件事没有发生容易得多,在没有物理证据的情况下要求被指控方自证清白,本来就不公平。这一实招并不会损害真正被伤害的老人的权益,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降低施救者的风险,保证那些好心人不遭受无妄之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考生在议论文中解决问题时也应该以运筹显实功,以实招夺高分。我们坚信,广大考生只要三“思”而作,就一定能使自己的高考议论文闪烁出耀眼的思想光华,抢人眼球,夺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