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复习题.pdf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73520345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地质学复习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海洋地质学复习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地质学复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地质学复习题.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海洋地质学复习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2020 第 2 章海洋构造地质学 1.大洋中脊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洋脊侧翼区,是地势崎岖的斜坡区,悬崖陡壁耸立;大洋中脊并不是连冠不断的,而是被众多的转换断层分割成一段一段,两段中轴错开甚远;大洋中脊高于两侧洋底,局部露出水面称为岛屿,多由海山群和深海丘陵组成,自脊顶向两缘地带,逐渐平缓,向下过渡为深海平原;大洋中脊轴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故又称活动海岭。地震分布在中脊轴部和中央裂谷,构成中脊地震带;洋脊斜坡或脊顶上的沉积物很薄或完全缺失,洋脊附近沉积物很年轻,多为新第三纪或第四纪;大洋中脊是海底扩张中心,热地幔物质沿中脊不断上

2、升并形成新洋壳;2.无震海岭的特征与形成过程主要是什么 发育在大洋盆地之中,由海底火山链组成,按火山年龄新老依次呈线状排序,排列方向与大洋中脊垂直或相交。成因:固定的地幔热点喷发的火山在板块拖曳移动的海底上逐步形成。其轴部无中央裂谷;无横断海岭的转换断层;现代火山局限于海岭的一个端点;无地震活动或仅有火山活动引起的微弱地震。3.试述大陆漂移的主要内容。地球表层存在着大规模的水平运动,中生代以前地球上只存在一个巨大陆块(联合古陆或泛大陆)和一个广阔的海洋(泛大洋)。中生代以来,联合古陆分裂,产生多个碎块,即为现在的各大洲,并逐步漂移到目前的位置。由于各大陆分离、漂移,逐步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而

3、泛大洋(古太平洋)则收缩成今日的太平洋。4.驱动大陆漂移的动力主要是什么 两种大陆漂移驱动力:一是向西漂移的力,它来自日、月引力导生的潮汐摩擦力,尤其在地表最明显,致使地球表层或各大陆相对于地球由西往东的自转有滞后趋势,宏观表现为大陆缓慢向西漂移;二是指向赤道的“离极力”:魏格纳认为,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原是以南极大陆为中心联结在一起,后经分裂而离开极地,必然有一种离开极地指向赤道的离极力。离极力其来源主要是地球的离心力,除两极和赤道外,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离心力的水平分力都是指向赤道。5.试述海底扩张说的内容。大洋中脊轴部裂谷带是地幔物质涌升的出口,涌出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底,新洋底同时推

4、动先期形成的较老洋底逐渐向大洋两侧扩展推移。6.试述海底扩张的两种表现形式。1)扩张洋底把与其相连接的大陆向两侧推开;2)海底向陆地下俯冲潜没。7.何谓瓦因马修斯假说。海底磁异常条带不是由于海底岩石磁性强弱不同所致,而是在地球磁场不断倒转的背景下海底不断新生和扩张的结果。随着海底扩张,先形成的海底向两侧推移,在中脊顶部不断形成新的海底。8.何谓 Wilson 旋回 即洋盆生命旋回,记录在大陆岩石圈中的复杂大洋的开闭,即起始于大陆裂谷,生长成为一大洋然后缩小,并最后完全关闭。9.简述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汇聚型(挤压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挤压运动,以致老洋壳在这里俯冲和消减。由于

5、遭受强烈的挤压运动,引发了强烈地震、火山活动、构造变形以及相关的变质作用。俯冲边界发生在大洋壳与大陆壳相互汇聚的地区;碰撞边界则是大陆壳与大陆壳相互碰撞的地方。离散型(扩张型)板块边界:离散型板块边界是岩石圈发生分裂和拉张的地方。是海底扩张的发源地,随着地幔物质喷出不断制造出新的洋壳来,因此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此类板块边界包括洋中脊系统及大陆裂谷系统。这些大陆裂谷被认为是未来新生大洋可能产生的地方。平移型(转换型)板块边界:边界处板块既不增生也不消亡,而是相邻的两个板块通过转换断层滑动,同时引发地震和火山活动。只有转换断层可以在力学性质上加以“转换”,将它们联系起来组合成完整的“板块”。10.

6、简述岛弧的演化步骤。A:大洋岩石圈断裂;B:一侧岩石圈俯冲到另一侧之下,逐渐形成海沟,俯冲持续则产生海底火山活动;C:火山活动继续,火山岩堆积抬升,海底火山露出水面,发育弧沟间隙、海沟坡折等单元;D:原地弧发生分裂,向洋移动的部分为漂移弧,其后方为新开的弧间盆地。11.何谓沟弧盆体系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或另一洋块之下俯冲过程中形成向下凹陷很深的海沟和向上拱升的岛弧,故称为海沟岛弧体系;在火山弧的后方(向陆一侧)又因弧后扩张而形成弧后盆地,故称为沟弧盆体系。第 3 章全球海平面变化 1.何谓全球海平面变化 2.何谓相对海平面变化 验潮仪记录到的海平面变化是海平面相对于当地海岸基岩的变化,为相对海

7、平面变化,它通常只能代表局部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状况。相对海平面变化:世界某一地点的实际海平面变化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值与当地陆地升降值的代数和。陆地升降包括构造引起的地壳垂直升降运动和冰川、水、沉积物的均衡作用。3.海平面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海洋水体积的变化:当大量的水以陆冰储存时,导致海平面下降(平均1m/ka,冰层快速生长时期可达 5m/ka)。在末次冰期最盛时海平面下降到最低,比现在海平面低 120150m。(2)洋盆容积的变化:当海底板块扩张加快,地幔对流作用给大洋中脊带来炽热熔岩,海底地壳增生,海岭发生热膨胀。海岭体积扩大使海平面升高。当海底板块扩张速度减慢时,大洋中脊变冷收缩,海底

8、下降,海平面降低;如白垩纪由于海底扩张的持续,海平面抬升幅度达 350m 左右(Mmer,1987)。大陆侵蚀使陆面物质流向海底,直接转换海水,造成海面上升。大约转换 1m 深的海水需要 5 万年。海底沉积物压实作用使水分从沉积物中释出,沉积物体积减少,对海平面没有明显作用。(3)海水物理性质的变化:一般认为,全球海水温度升高 1,海面大约可升高;假如全部海水温度高 10,则海面要升高约 10m。根据最近世界潮位站资料分析表明,在过去 100年内,海面上升了约 12cm,这一上升可能是全球温室效应气温上升造成的。海水盐度变化可引起海水体积变化以至海面高程变化:海水体积(纯)水体积+总的盐当量视

9、当量体积。如果海水盐度从 35减少到25,将导致海面下降,根据南大西洋情况,在过去 2000万年内,海水由于温度降低,盐度减少,导致海面下降了,速率为 ka。(4)天文因素效应: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会引起海水向赤道运动,形成赤道海面上升,旋转速度变慢则引起海水向极地流动,形成两极海面升高,地球转速变化还会影响地转偏向力,从而造成海流转向时海面倾斜。地轴倾角的变化,表现为黄、赤道交角的变化,黄、赤道交角的变化范围为 2139到 2436,变化幅度达 3,变化周期为 4 万年。地轴倾角的变化将引起气候变化,从而影响海面变化。(5)地球物理因素的变化:川均衡作用可使海面发生变化。冰期陆地冰川负荷加大,引

10、起地表沉陷;间冰期卸荷导致陆地的均衡抬升和海底下沉。如北欧斯堪德纳维亚半岛和北美哈德逊湾周围原是第四纪大陆冰盖中心,未次冰期以来冰盖消融引起地壳均衡回跳,沿岸存在大量古海岸线遗迹。其次海水、沉积物负荷量的变化以及气压变化都会困均衡作用引起海面的变化。(6)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沿海城市人口多,生产发展使地下水处于过量开采、引起地面沉降,海面相对上升,如我国上海、天津,日本东京和美国纽约都存在类似问题。有人认为,近几十年来,大量修筑水库,减少入海河水流量,是近来世界海面上升速度低于理论计算值的原因之一。第 4 章海岸带的现代过程 1.何谓海岸带的定义,其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 现代海岸带:包括现代海水运

11、动对于海岸作用的最上限及其邻近的陆地,以及海水对于潮下带岸坡剖面冲淤变化所影响的范围。三个基本单元组成:陆上岸带:平均高潮线以上的沿岸陆地部分,通常称潮上带;潮间带:介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水下岸坡带: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浅水部分,一般称潮下线。2.海岸根据成因可分为哪两类 1.原生海岸 2.次生海岸 3.根据组成物质,海岸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1.基岩海岸 2.砂(砾)质海岸 3.粉砂淤泥质海岸 4.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生物海岸)4.了解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当波浪前进方向与岸线相垂直时,波浪进入海岸带产生垂直海岸的进、退横流,水质点在水下岸坡上表现为垂直海岸的往返流动,即当波峰经过时发生向

12、岸进流,波谷通过时发生离岸退流。海岸带物质也随水流作垂直于海岸的向岸和离岸的移动,这种泥沙运动方式也称为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5.何谓中立线 泥沙在浅水波作用下,垂直岸线来回运动一周期后,仍然回到原来位置,这一位置称为中立点,岸坡上中立点的连线称为中立线。6.何谓均衡剖面 均衡剖面指在波浪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最终使水下岸坡上的组成物质从发生位移到只发生振荡运动而并不改变原有位置的过程和结果。7.了解海岸带泥沙的纵向运动。当波浪斜向入射海岸时,水下岸坡上的泥沙沿着重力方向和波浪波向线方向的合力方向前进;当泥沙向海返回时,则是沿波向线方向与重力合力方向向海返回。每往返一次,沉积物沿折线路线往

13、返一次,实际上是平行岸线移动了一段距离,便形成了沉积物平行岸线的运动,即纵向运动。第5章 河口与三角洲 1.何谓河口 河口是一个与开阔海洋自由相通的半封闭的海岸水体,而其内部的海水在一定程度上为陆地排出的淡水所冲淡。普里查德(Pritchard,1967)2.根据动力特征,可将河口分为哪些类型 根据三大动力因素(径流、波浪和潮流)的相对强弱,将河口分成三个基本类型:1)河流作用优势型;2)潮汐作用优势型;3)波浪作用优势型。3 何谓河口的浮泥运动 当大风浪平息以后不久,面层含沙量逐渐减小,而底部形成高含沙量,出现清浑水界面,这高含沙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称为浮泥(FluidMud),清浑水界面称

14、为浮泥面。浮泥在水流或自重的作用下可以流动,这是河口和沿海泥沙运动的特殊形态。4 何谓河口最大浑浊带 河口最大浑浊带指河口区含沙浓度明显高于上、下游,且在一定范围内有规律地迁移的高含沙水域;其断面平均含沙量稳定地高于上、下游几倍甚至几十倍,底部含沙量也明显地增高,床面往往出现浮泥,存在这些现象的区段即为河口最大浑浊带。5 何谓河口拦门沙 当河流径流注入开阔的水域后,因水流扩散和盐水的顶托,流速减弱,水流中挟带的泥沙就会沉降堆积成为水下暗沙,其部位常处于河口段与口外海滨段的交接地区,即在口门外称为拦门沙。6 何谓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区入海,因此处河面拓宽,流速降低和坡度变缓,会以河口

15、为顶点,向海堆积成平缓的三角形地和扇形地,称为三角洲。7.简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堆积成水下浅滩。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河口砂坝。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如右图所示)。此过程不断重复,则形成一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汊道河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随之形成。8.何谓河控、潮控和浪控三角洲,其沉积特征分别是什么 河控三角洲:河流输入泥沙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用。在发生进积作用的情况下,三角洲的垂向层序具有“海退”

16、旋回的特点,从下向上岩性表现为从泥岩(页岩)向砂岩的过渡。潮控三角洲:河流注入三角港或其他形状的港湾,因潮汐作用远大于河流作用,在港湾中堆积的泥沙受潮汐作用的强烈破坏和改造,仅形成小型三角洲;属于破坏性三角洲的一种类型。一般发育于中高潮差、低波浪能量、低沿岸流的盆地狭窄地区。在河口区或具前缘向海方向,常发育因潮汐作用而形成的呈裂指状散射且断续分布的潮汐砂坝,是区别其他类型三角洲的重要标志。层序下部主要是以潮汐砂脊为特征的三角洲前缘进积作用产生的向上变粗的层序;上部主要为三角洲平原的潮坪和潮道沉积;其顶部常发育沼泽和分流河道沉积,以此区别于潮坪和河口湾沉积。浪控三角洲:海洋的波浪作用大于河流作用

17、,只有一条或两条主河道入海,分支河道少而小。河流输入泥沙量少,且被波浪作用改造、再分配,在河口两侧形成一系列平行于海岸的海滩、砂嘴、砂坝,并在向陆一侧形成半封闭的泻湖和沼泽,仅在主河口区才有较多的砂质堆积,形成突出于河口的鸟嘴状形态。垂向层序通常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但以具有浪蚀海滩脊序列为特征,顶部一般都出现三角洲平原的沼泽和分流河道沉积,以此区别于海岸的海滩脊沉积层序。底部是含生物扰动的前三角洲;向上过渡为互层的泥、粉砂和砂的沉积,有波浪引起的冲刷构造、递变层理和交错层理;最后演变成具平行低角度层理的、分选好的高能海滩砂以及沼泽沉积。9 一个完整的三角州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哪三部分其特征分别

18、是什么 前三角洲。三角洲最外缘的水下部分,坡度平缓,主要由粘土和粉砂组成的前积层组。三角洲前缘。水下三角洲部分,位于三角洲平原与前三角洲之间。前缘的坡度较陡,为前积层组,主要物质是砂、砾石。三角洲平原(顶积层组)。分水上、水下三角洲平原两类。水上部分具河流地貌特征,主要是泛滥平原、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洼地等地貌类型;水下三角洲平原,受河、海动力相互作用,形成河口拦门沙、潮滩等。第6章 大陆边缘及其地质构造 1.何谓大陆边缘 亦称大洋边缘,是近海陆地上观察到的岩层与地质构造向海下的自然延伸部分。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之间的地壳过渡带,地壳厚度从海岸向洋底逐渐变薄。2.大

19、陆边缘有几种类型试述其主要特征。根据大陆边缘形态及构造的组合特征,全球大陆边缘可分为两大类型:1)稳定型大陆边缘(大西洋型、被动型、发散型、无震型)由于大洋岩石圈的扩张而造成的由拉伸断裂所控制的宽阔的大陆边缘,又称被动大陆边缘。位于板块内部,被动的随着板块移动,缺乏海底俯冲带,故无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但曾遭受显着的沉陷和张裂活动,发育有巨厚的沉积物。被动大陆边缘由宽阔的大陆架、较缓的大陆坡和缓而平坦的大陆隆组成。2)活动型大陆边缘(太平洋型、主动型、汇聚型、有震型)组成有大陆架、大陆坡和岛弧海沟体系,其边缘环绕以火山岛弧,岛弧边坡陡峭,外侧边坡直落至深邃的海沟底部,岛弧和海沟地形高

20、差悬殊,有频繁的火山和地震活动以及较强烈的构造运动。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活动型大陆边缘是板块汇聚、大洋板块向大陆边缘之下俯冲消减的地带。3.被动大陆边缘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大陆裂谷阶段新生大陆边缘阶段成熟大陆边缘阶段 4.活动大陆边缘的分类分为哪两类 安第斯型大陆边缘:海洋岩石圈俯冲于大陆岩石圈之下,由海沟火山岛弧的大陆架和大陆坡构成;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海洋岩石圈俯冲于岛弧之下,也称岛弧亚型大陆边缘,由海沟与火山岛弧的大陆架和陆坡构成。5.何谓残留沉积、变余沉积和现代沉积 残留沉积指晚更新世低海面时堆积下来的沉积,并且尚未被现代沉积物覆盖的沉积物。沉积物的属性与目前所处的环境不适应,

21、形成于目前陆架海区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之中。变余沉积是指受现代陆架物理(主要是海洋动力)、生物和化学过程改造过的残留沉积,称为准残留沉积,也称变余沉积或混合沉积或再生沉积。其性质介于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之间。沉积物的属性与目前所处的沉积环境相一致,处于一个统一的动态平衡系统之中,这类沉积物称为现代沉积或现代原生沉积。6.影响大陆架沉积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海面变化(2)沉积物的补给(3)气候(4)陆架水动力:洋流、潮流、密度流、气象流(风海流)。(5)生物过程(6)化学作用 7.何谓沙波运动 当推移质运动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河床表面便会形成波状起伏并向下游移动。这种泥沙颗粒在床面的集体运动,称为

22、沙波运动。8.何谓海底峡谷试述其主要成因 是顺坡向峡谷,其源头在陆架外缘,并有树枝状谷系,尾闾在大陆坡角并与深海扇相连。第四纪冰期期间,海平面下降,海浪在大陆架上卷起大量泥沙,使得海水密度增加,从而形成一股高密度的异重流,即混浊流。混浊流沿大陆斜坡而下,势能不断增加,能侵蚀海底并切割出今日形态的海底峡谷。9.何谓海底扇 发育于大陆坡麓,被沉积物覆盖,向海缓斜的扇形地。海底扇多展布于海底峡谷前缘,主要由峡谷运来的大量沉积物在峡谷口外堆积而成。海底扇亦称深海扇,旧称海底三角洲。第 7 章大洋(深海)沉积 1.何谓深海沉积简述深海沉积物的分类和分布。水深200m 的海域,包括半深海(水深 20020

23、00m)和深海(水深2000m),泛称深海环境,在深海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叫做深海沉积(大洋沉积)。远洋沉积物 1.褐粘土:生物源物质含量小于 30%的岩石成因物质。2.自生(海解作用)沉积物。3.火成碎屑物。4.生源沉积物:含有 30%以上来自生物的物质。有孔虫软泥(含 30%以上钙质生物源物质);白垩(微体浮游生物)软泥;硅藻软泥(含 30%以上硅质生物源物质);放射虫软泥;珊瑚礁碎屑(珊瑚砂、珊瑚泥)。陆源沉积物(有 30%以上具有陆源成因的粉沙和沙)1.浊积物(由浊流从陆地上或海底高地上带来的物质)2.滑坡沉积物(由滑移或崩塌带进深水的物质)3.冰川海泥(大多由冰川运来的外来物质或异地物

24、质)2.何谓混浊流其产生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混浊流是由沉积物与水混合组成密度高于周围水体的、短暂的、强大的重力驱动流,其流速最大可达 870cm/s。浊流的运动由内部湍流所支撑。浊流中可含有大量物质,其密度为cm3,它在从浅水区到深海盆地的陆源物质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高含砂量的河流在洪水期产生;由堆积在宽缓大陆架上的巨厚沉积层因某种触发机制(如地震)的触发而产生;由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触发沉积物的崩塌而产生。3.何谓等深流简述等深流的沉积特征。等深流,又称等高流、水平流、平流,指在科氏力和水体密度梯度作用下,顺同一深度形成的密度底流,主要发生在大陆隆区,水深约 20005000m 深的

25、海底,形成等深流席或沉积脊堆,宽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基本在同一地形单元内流动,流动方向受科氏力的影响,属全球温盐密度环流。等深流流速较低(230cm/s),沉积速率低(小于 10cm/ka),属牵引流(能沿沉积底床搬运沉积物的流体);在时间上,等深流是持续和稳定的,它能重新悬浮起远浊扇上的沉积物,对它们进行再分选;强劲的等深流能移走大量沉积物,形成沉积间断面。4.何谓碳酸盐补偿深度 在溶跃面以下的水体中,介壳供应量相对减少,而溶解速度增加很快;当到某一深度,钙质介壳的供应量与溶解量相等而达到平衡时,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面(CCD)。该界面处碳酸盐溶解速率等于沉积速率。从溶跃面到 CCD 面水域,

26、水体中 CaCO3 处于不饱和状态,生物壳体遭到不同程度的溶解,此区称为补偿区。此海域海底钙质软泥沉积量少,主要是溶解作用造成。2.何谓底层流其地质作用主要有哪些 由于大洋水体温度、盐度及密度分布的不均一性,在大洋深处存在着深部洋流,即底层流。主要发育在南极四周,往往与深层冷水团循环相伴生;水温低、密度大;流速一般为 520cm/s。底层流上升过程中起到调节水温、改变生态环境的效应;底层流富含 O2,会对洋底沉积物产生氧化作用,将大洋底粘土氧化为褐红色;具有冲刷效应,形成侵蚀凹槽,同时将悬移沉积物搬运到异地沉积,形成沉积间断或对沉积物进行再分选。3.沉积物重力流的形成条件主要有哪些 充沛的物源

27、:浅水、斜坡区碎屑和碳酸盐物质的大量堆积。一定的触发机制:必要条件,如洪水、地震、海啸、巨浪、特大风暴潮和火山喷发等因素直接或间接诱发。足够的坡度: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而形成高密度流体并沿斜坡向下运动的必要条件,亦是重力流克服各种摩察阻力继续运动的能量来源。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坏的必要条件。沉积重力流均堆积在海洋(或湖泊)的最深处,至少应在风暴浪基面之下。4.何谓雾浊层 由于各种水流(包括底层流、等深流和远浊流等)和水团的活动,使大洋底部一部分沉积物悬浮起来,在洋底上方呈雾浊状,称为雾浊层。其微粒浓度可达到L,甚至更大。平均微粒粒径 12m,雾浊层厚度可达 10

28、00m。第8章 海洋第四纪地层学 1.何谓瓦尔特定律(德):相对比定律(瓦尔特定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出现的相,才能在纵向序列中互相叠覆,即在连续沉积区,垂向上相邻的相侧向上也相邻。”)2.何谓生物地层学 生物地层学是研究生物化石的时空分布、地层形成发育规律和确定地层相对时代的地质地层学分支学科,是解决地球上出现生物以来的地层划分、对比的主要手段。3.何谓事件地层学 事件地层学是研究利用地质事件及其地质记录,来对比地层和确定地层界线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因为地层构架是由一系列缓慢渐变过程和短暂的突变或灾变事件组成,而突变或灾变事件在地层研究中有特殊意义,地层界线本质上应反映突变。4.何谓层序地层学

29、其主要观点有哪些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在不同海平面升降旋回阶段中沉积的成因上互有联系的地层的沉积层序。Sangree(1991)将其归纳为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和岩性受四大参数的控制:构造沉降速度,控制沉积盆地的沉积空间;海平面升降速度,控制沉积地层及其岩相模式;沉积物供给速度,控制沉积物对盆地的充填和古水深;气候变动,控制沉积物类型。第 9 章古海洋学 1.何谓古海洋学 古海洋学(Palaeoceanography)是利用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配合化学海洋学、物理海洋学和生物海洋学等研究结果,研究历史上海洋体系状况及其演化和受控因素的一门学科,又称历史海洋学。2.研究古海洋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主要有哪

30、些 古海洋学是通过沉积物岩芯来推断全球环境的有关问题,其指导思想为:1)将今论古、比较转化的思想方法 比较沉积学是把现代环境参数用于古代,分析并解释古代环境,用今天的成果和结论反演古代环境。即把当代的比较分析转化到古代沉积物的分析中去。2)全球变化思想方法 古海洋学分析问题始终以全球变化观点为指导,常由一孔岩芯的结论推断对全球的影响,或从一种环境的变化推断对全球其它环境的影响。如某一海峡的开通引起洋流路线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环境、气温、降水和侵蚀间断面的发育。3)强调动态古地理时空研究的思路 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往往注重地质体的机械记录,而古海洋学是以运动的方式恢复古地理,强调它们的时空关系。同时

31、使用站位回溯法,推断多少年以前此地质体的地理位置,始终以动态的观点分析古海洋。4)强调事件地质的研究方法 事件地质是指某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形成特定的与现代环境不协调的地质体。通常指全球性事件。正地质事件指留下了沉积物,如洪水泛滥、风暴潮沉积;负地质事件指较大的沉积间断。古海洋就是依靠若干地质事件的澄清将海洋演化史串连起来的。第 10 章海洋地质灾害 1.何谓海洋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灾害是指海岸和海底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发生地质体的移动或变形造成的灾害,它造成对海洋工程设施和工程环境灾害性的损害。地质体的变动包含突变和蠕变(渐变),突变必然造成灾害,蠕变则有部分会演变成灾害。2.海底不稳定性表现在哪

32、三个方面 构造不稳定性、沉积不稳定性和动力不稳定性。3.何谓板块俯冲带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地质过程主要有哪些 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构成板块俯冲带。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地质过程:在俯冲过程中形成海沟岛弧弧后盆地构造体系;地震是板块俯冲中的伴生现象;伴随着板块碰撞,俯冲作用发生了规模宏大的火山活动和变质作用;板块俯冲引起巨大的重力异常,出现了明显的地壳不均衡现象,由于地壳不均衡在大陆边缘出现了最复杂的地形系统(如大陆坡);4.沉积不稳定性表现主要是什么 沉积物强度降低 5.何谓动力不稳定性 由海洋动力变化导致的海底不稳定,称为动力不稳定性。波浪、潮汐、海流的周期性荷载导

33、致施加于海底沉积物的应力增加,当施加的应力超过沉积物强度时将引发海底变形及破坏。6.海洋地质灾害类型可划分为哪三类 根据冯志强(1996)分类方案,可划分为:(1)具有活动能力的破坏性地质灾害 浅层气;海底坍塌;海底塌陷;滑坡;海底流动;砂土液化层;底辟及泥丘;活动断层;火山;海底沟槽及陡坎;活动水下沙坡。(2)不具有活动能力的限制性地质灾害 埋藏古河道;不规则埋藏基岩底面;凹凸地、蚀余地形、洼坑;非移动性沙波、沙丘。(3)其他 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地下水含水层;土地盐渍化。7.简述泥火山的形成机制。三角洲前缘粘土被后沉积的砂质沉积超覆,形成密度倒转剖面;砂质覆盖层在不断加载条件下产生的剪切力超过淤泥层的抗剪强度时,淤泥质层产生流动变形,形成流动褶皱。下伏淤泥质向上挤入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底辟构造。泥质物刺穿上覆沉积层达到海底后,可能被侵蚀掉,也可能脱水固结成为泥火山。第11章 海洋矿产资源 1.海洋矿产可分为哪两类 2.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主要有哪些 1)可燃冰一旦脱离地下低温、高压环境,会突然释放气体而引发气爆或燃烧;2)可燃冰融化出来的水会使沉积物突然“液化”变成泥浆,引发海底开采区的崩塌或滑坡事件,造成海底重大地质灾害。3)甲烷大量释放进入大气,将严重助长全球变暖的趋势。4)使海水密度显着降低。5)使海水缺氧,使海水被还原,从而引起生物的大量死亡,甚至造成生物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