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文本.pdf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73516482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文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文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文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文本.pdf(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2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 第一节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3 第二节 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4 第三节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4 第四节 市域综合交通布局规划.5 第五节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6 第六节 市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6 第七节 市域公共设施规划.8 第四章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9 第五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0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职能.10 第二节 城市规模.10 第六章 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布局.11 第一节 城市发展方向.11 第二节 空间发展模式与策略.11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11 第四节 分区发展指引.11 第

2、七章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12 第一节“四区”划定及空间增长边界.12 第二节 村镇建设发展及控制.13 第三节 四类用地划分及策略.13 第八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14 第一节 居住用地规划.14 第二节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15 第三节 中心城区产业用地规划.16 第九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17 第一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7 第二节 绿线、蓝线控制.18 第十章 中心城区景观系统规划.19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19 第一节 对外交通规划.19 第二节 道路系统规划.20 第三节 公共交通规划.20 第四节 慢行、静态交通设施规划.20 第十二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

3、更新规划.22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旧城更新的目标与原则.22 第二节 名城保护与旧区更新的规划布局.22 第三节 历史保护范围紫线控制.23 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规划.23 第一节 生态建设规划.23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4 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市政设施规划.25 第十五章 中心城区公共安全规划.27 第十六章 中心城区分期建设规划.28 第一节 近期建设规划.28 第二节 中期建设规划.28 第三节 远景发展战略.28 第十七章 附则.29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编制目的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贯彻景德镇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部署,

4、适应景德镇区域地位的提升和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应对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促进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特编制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2)规划原则 本规划遵循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弘扬历史文脉、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第

5、3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 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0 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年)(5)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年)(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7)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 号)(8)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 年)刚要(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10)景德镇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4条 规划期限 近期 20092015

6、 年 中期 20162020 年 远期 20212030 年。远景为 2030 年至本世纪中叶。第5条 规划区层次与范围(1)市域范围 市域范围为景德镇市行政区划全部管辖范围,国土面积为5256km。(2)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珠山区,昌江区的西郊街道、竟成镇、吕蒙,浮梁县的城关、洪源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湘湖镇等管辖范围,面积约 500 平方公里。第6条 强制性内容 本规划条款中带“黑体字”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一经确定,必须严格遵照本规划实施。若确需修改调整,必须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调整。第7条 规划法律效力 本规划是景德镇市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

7、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城市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8条 城市发展目标 景德镇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第9条 经济发展目标 1、近期 2015 年,GDP 实现 850 亿元,年均增长 14.9%,人均 GDP 达 5 万元,产业结构调整为 5:58:37。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不小于 10 亿元/km;2、中期 2020 年,GDP 实现 1800 亿元,年均增长 11.1%,人均 GDP 达 10 万元,产业结构调整为 5:55:40。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

8、增加值不小于 14 亿元/km。3、远期 2030 年,GDP 实现 3050 亿元,年均增长 8.1%,人均 GDP 达到 16 万元。产业结构调整为 4:50:46。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不小于 20 亿元/km。第10条 社会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 建设创新创业瓷都、绿色生态瓷都、和谐平安瓷都,建设独具山水生态文化特色的宜居城市。建设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质安全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防洪减灾和开发利用并重的水利保障体系、建成大型综合医院与各类专业性医院相结合的市域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型体育设施达到承办中型运动会的能力;建成省级教育科研基地。(2)单项目标

9、 根据国内城市现代化标准,结合景德镇市具体情况,确定景德镇社会发展目标:恩格尔系数近期 38%,中期 35%,远期 26%;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近期 250 户,中期 300 户,远期 400 户;政府公共服务上网近期 85%,中期 90%,远期 100%;居民千人拥有电脑台数近期 350 台,中期 400 台,远期 500 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近期16 人,中期 17 人,远期 20 人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近期大于 76 岁,中期 77 岁,远期大于 80 岁。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 指标分类 指标 分类 指标名称说明 单位 2008年 2015 年 2020年 2030年 经济指标 GDP 指标

10、GDP 总量 亿元 321.98 850 1800 3050 人均 GDP 元/人 20348 50000 100000 160000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32.1 37 40 46 工业园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 亿元/km 5.6 10 14 20 社会人文指标 人口 指标 人口规模 万人 158.23 170 177 190 医疗 指标 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医生数 个、人 27.92 45 16 60 18 80 20 教育 指标 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85 95 97 10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5.52%85 90 9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 40 45 居住 指标 低

11、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M/人-2530 3035 3540 公共交通指标 公交出行率%-1520 1822 2025 公共服务指标 人均避难场所用地 M/人-1.5 1.7 2 资源指标 水资源指标 万元 GDP 耗水量 M3/万元-140 130 120 能源 指标 单位 GDP 能耗水平 Tec/万元GDP-0.8 0.7 0.6 土地资源指标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M/人 111.8 112 112 112 环境指标 生态 指标 绿化覆盖率%-40 42 45 污水 指标 污水处理率%-70 80 85 资源化利用率%-80 85 90 垃圾 指标 无害化处理率%-90 92

12、100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60 68 80 大气 指标 S02、C02 排放削减指标%/年-5 4.2 3.6 第11条 产业发展策略(1)发展策略 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对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资本与技术结合型等产业进行集群布局,强化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能力。通过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和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等多种方式实现产业融合,形成新型产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构建配套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协调发展。(2)产业调整思路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转换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

13、强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形成农业龙头企业集群。立足本地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绿色食品加工。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提高产业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机械家电、航空、汽车、新型陶瓷、电子信息、光伏产业等为主的第二产业,商业贸易、旅游接待服务、教育、物流、房地产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形成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研发、教育、交流基地。第12条 区域职能策略 构建景德镇的“文化艺术职能、生态旅游职能、产业基地职能、交通枢纽职能、中心服务职能”。规划景德镇通过城市功能升级,依托本地资源文化特色,发挥本地区位优势,特色、优

14、势引领、综合发展,在提升景德镇传统职能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及交通优势,发展交通物流及现代工业等新的城市职能。把景德镇建成以陶瓷文化为特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产业实力强的山水园林城市。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13条 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景德镇市城镇体系结构要极化中心城市,合理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大力发展二级城市和重点建制镇,促使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规划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副中心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个层次的系统。第14条 城镇规模结构规划 城镇规模等级确定为 5 个等级,2030 年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 1 个(景德镇市中心城区)、2050 万人口的城市 1

15、个(乐平市城区),15 万人口的城镇 6 个,1万人口以下的城镇 12 个。景德镇市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 序列 人口规模(万人)近期2015 年 中期2020 年 远期2030 年 城镇数量(个)城镇名称 城镇数量(个)城镇名称 城 镇数 量(个)城镇名称 50 1 市中心城区【60 万人】1 市中心城区【70 万人】1 市中心城区【90 万人】20-50 1 乐平城区【22-25 万人】1 乐平城区【30-35 万人】5-20 1 乐平城区【18-20 万人】1-5 3 乐平市(2):众埠、涌山 浮梁县(1):鹅湖 3 乐平市(2):众埠、涌山 浮梁县(1):鹅湖 6 乐平市(4):众埠、

16、双田、涌山、洺口 浮梁县(1):鹅湖 昌江区(1):鲇鱼山 1 15 乐平市(9):塔前、镇桥、洺口、礼林、临港、浯口、洪岩、高家港、双田 浮梁县(5):经公桥、蛟潭、寿安、瑶里、王港镇 昌江区(1):鲇鱼山 15 乐平市(9):塔前、镇桥、洺口、礼林、临港、浯口、洪岩、高家港、双田 浮梁县(5):经公桥、蛟潭、寿安、瑶里、王港镇 昌江区(1):鲇鱼山 12 乐平市(7):礼林、洪岩、高家港、塔前、镇桥、临港、浯口 浮梁县(5):蛟潭、寿安、瑶里、经公桥、王港镇 注:【】内为城镇人口数;()内为城镇个数。第15条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强化城镇中心功能,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城镇职能体

17、系。城镇职能结构一览表 职能等级 城 镇 数量(个)市镇名称 城镇职能 市域中心城市 1 中心城区 世界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市域副中心城市 1 乐平市 以化工、食品、医药、建材工业为主体,商贸发达的乐安河流域的中心城市 中心镇 4 浮梁县:(2)鹅湖镇 浮东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为龙头,环境优美、商贸发达的现代商贸型小城镇 经公桥镇 以生态农业、商贸为主导的浮北中心城镇 乐平市:(2)双田镇 以商贸、新型工业、旅游服务为主体、环境优美的新型工贸城镇 众埠镇 以商贸为主,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为辅的乐平南部重点边贸中心镇 一般建制镇 14 昌

18、江区(1)鲇鱼山镇 农贸型 乐平市:(9)涌山镇 工贸型 镇桥镇 农贸型 洺口镇 农贸型 塔前镇 工贸型 临港镇 农贸型 浯口镇 农贸型 礼林镇 农贸型 洪岩镇 旅游型 高家港镇 农贸型 浮梁县:(4)寿安镇 农贸型 瑶里镇 旅游型 蛟潭镇 农贸型 王港镇 农贸型 第二节 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第16条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市域空间构建等级清晰、城乡融合、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的网络型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副中心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个层次的系统,以交通网线为基础构筑城镇发展轴,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形成“一核、两区、双十字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网络结构。(1)“一核”:以中心城区为全市核心,构筑市

19、域主中心,外围包括鲇鱼山镇(省级重点镇)、寿安镇等城镇。重点发展机械家电、航空、汽车、新型陶瓷、电子信息、多晶硅等为主的第二产业和商业、旅游接待服务、教育、物流、房地产等为主的第三产业,辐射吸引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两区”南部城镇经济发展区包括乐平城区(市域副中心城市)、涌山镇(国家重点镇)、众埠镇(省级重点镇)等乡镇。乐平城区及其郊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筑建材、服装家具等工业和商贸服务业;其外围城镇主导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粮食、棉花、蚕桑、油料、生猪、家禽、水产等农业和乡镇旅游业。北部城镇经济发展区包括鹅湖镇(省级重点镇)、瑶里镇(历史文化名镇)等乡镇。以发展农林、旅游

20、业为主。(3)“双十字轴”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双十字空间发展轴,对接省内外经济区,带动全市的发展。第三节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17条 空间管制体系 规划景德镇建立以分类管制、分区管制、分级管制相结合的空间管制体系。针对地域空间具有非农性质的开发建设活动,将全市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3 个管制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第18条 空间管制策略 1)禁止建设区 包括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瑶里自然保护区、景德镇国家森林公园、瑶里国家森林公园、洪源森林公园、鲇鱼山森林公园、洪岩风景名胜区、浮梁古县衙、景德镇陶瓷文化博览区、东埠古街古码头、高岭古矿区、水源保护区、主要河流、大中型水

21、库、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基础设施廊道防护区。该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地带及生态建设的首选地,是严禁建设的用地,禁止具有城镇功能的用地开发,只允许少量必要设施或相关设施的建设。不同区域应相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清退不符合规定的现状建设用地。2)限制建设区 指一般农田区、菜地、园地、林地、荒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限建区是自然资源条件与自净能力相对较好的生态敏感区,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限建区内允许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鼓励在林地和园林扩大植树造林等维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控制进行村镇建设、采矿、建工业企业等非农活动,严格限制与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不一致的粗放式开

22、发建设行为。3)适宜建设区 指城镇建设区、乡村建设区。适建区是城镇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必须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执行力度。有序进行土地整备,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合理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规模和速度。本区内的一切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并严格按审批程序开展建设活动。包含城镇建设区和乡村建设区。第四节 市域综合交通布局规划 第19条 总体发展目标与战略(1)发展目标 切实发挥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确立景德镇赣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形成以景德镇市区中心的“2 小时行政圈,1 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生活圈”。(2)发展战略 以重点突出、网路优化、兼顾长远为原则

23、,服务于景德镇建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赣东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加强与国家干线联系,加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三角等周边地市的联系。打通出省通道、强化枢纽建设、提高市域交通效率、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充分体现交通先导性,以市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重点,联系中心城区内部交通、工业区和旅游区,形成快速通道和便捷的客运网络。服务农村,合理确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线路、等级,突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第20条 总体布局规划(1)铁路 皖赣铁路:皖赣线进行电气化升级改造;新建皖赣铁路复线。九景衢铁路:按照时速为 200 公里、电气化复线标准建设。景(德镇)安(庆)铁路:预留远期北段峙滩-经公

24、桥-西湖境内走向铁路及站场用地。景(德镇)宁(德)铁路:规划预留对接海西经济区的景宁铁路,景德镇境内走向为湘湖-涌山(现为专用线)-洪岩-(德兴)香屯,或直接利用乐平-德兴铁路专用线进行升级改造后接入皖赣铁路连接九景衢铁路。(2)公路 公路网形成景德镇四个交通结构层次,1)第一层次承担过境交通、市域对外交通及市域主要经济节点的快速交通联系,由“十”字形(杭瑞高速、济广高速)高速公路组成主骨架,南北增加加密线路各一条(德昌高速公路、祁浮高速公路),同时围绕中心城区形成高速环线(湘湖至丽阳段),远期建设景德镇至德兴高速公路,形成“古”字形高速公路网络,规划道路等级为一级以上,形成景德镇市对外连接的

25、主通道。2)第二层次为市域主干路与高速公路衔接,承担联系主要经济节点、交通节点及大型旅游景点交通联系功能。主要由 206 国道、湘官公路、景虎公路、吴乐公路等国道、省道及新规划路组成;南部丘陵地区形成环状,北部山区呈放射状,道路等级为二级及二级以上。3)第三层次为市域次干路与市域主干路衔接,是市域主干路的重要补充,承担联系各乡镇的交通联系功能;由部分省道和主要县道构成,道路等级在三级及三级以上。4)第四层次为镇村联系道路与市域次干路衔接,以沟通各乡镇与村的交通联系。在上述四个层次公路网基础上,将各主次干路串联成环,构筑市域公路环线,完善网络布局。(3)航空 对罗家机场进行改扩建。近期按4C 等

26、级规划建设,远期按4D 等级规划建设。(4)水运 加快港口整治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鄱阳湖五河体系的作用,建设鄱 阳湖通江达海运输大通道和内河水上运输网络系统,规划建设景德镇客、货运码头,修建 300 吨位码头三个(货运码头两个,集装箱码头一个)。建成中型港口,规划整治昌江航道,疏浚乐安河,综合利用昌江渠化工程。大力发展水上客货运输,建设好昌江上游浯溪口工程,确保昌江通航 300 吨位货船。开通景德镇市至鄱阳湖赣江水上客货运及水上旅游线。加快码头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市域综合运输体系,打通货物进出的水上通道。第五节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21条 旅游发展定位 按照“大旅游、大产业

27、、大市场、大发展”的战略思想,到 2030 年旅游业发展成全市的强力支柱产业,成为全省拉动国际旅游,发展国内旅游的一个重要新生长极。第22条 旅游发展战略 实施“一二三四”的品牌战略、形象战略和精品战略,即强化一个品牌:世界瓷都品牌;突出两个特色:陶瓷和生态;弘扬三大文化:陶瓷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建设四大工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程、中国瓷文化窗口工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建设瓷都旅游工程。第23条 规划目标 近期:景德镇成为带动江西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增长极和旅游强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强化“世界瓷都,天下名镇”的旅游总体形象;把景德镇建设成为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江南

28、旅游都市。远期:初步建设成具全国辐射力的瓷都旅游城,景德镇旅游圈成为国家级的旅游精品荟萃区;建设成为以陶瓷和茶文化为特色、以“景派”体系为支撑的国际陶艺旅游名城。第24条 旅游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 总体形成以市区为中心,浮梁高岭瑶里、乐平翠平湖洪岩仙境为两翼的“一核两翼”的旅游空间系列布局。1、景德镇中心城区 分为西部陶瓷文化博览区(以陶瓷历史博览馆、中国陶瓷博物馆、锦绣昌南中国瓷园和得雨生态园为代表)、中部御窑遗址(以龙珠阁、御窑厂为主体,以及周边明清陶瓷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东部陶瓷民俗文化博览区(以湖田民窑遗址为主体)及昌河工业旅游区等四大板块。针对本地居民的休闲旅游需求,建设包括诸仙洞、

29、枫树山森林公园、太阳岛、玉田湖、洪岩仙境、金竹山寨、月亮湖、翠平湖、杨湾等在内的环城游憩带。2、浮梁县:分为古城旅游区及高岭瑶里汪湖旅游区。3、乐平市 共分洪岩仙境(重点景区)、历居山(健身旅游)、翠平湖(亲水旅游)、文山岩溶(探奇旅游)四大景区和乐平古戏台文化旅游区(创新景区)乐平观光农业系列开发景点。第六节 市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25条 给水工程 保护水源,确保饮用水源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合理开发利用昌江、乐安河、浯溪口水资源,保证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兼顾农业及其他用水。规划近期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 90%,合理统筹安排各城镇各乡建设自来水厂供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农村饮用水,规划远期全市

30、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 100%,农村生活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50%。水源以引山泉、水库水、江河水为主,在无山泉水及水库水的丘陵区,可采用大口井取地下水。第26条 排水工程 规划提高城镇排水管道密度,雨水系统布置遵守“低水低排,高水高排,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则。逐步完善建设城镇污水管道,新建区一律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合理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主要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大型厂矿企业的污水和污水水质特殊的需自行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放。规划近期城镇污水处理率达 70%,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达 90%。第27条 燃气工程 规划景德镇市区、乐平市区及周边部分城镇

31、气源以天然气为主,实施管道天然气辅以液化石油气,其他乡镇气源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规划提高全市用气普及率,近期达 60%,远期达 90%。第28条 供电工程(1)景德镇市域负荷为:2015 年用电量规模 34 亿 kW.h,供电最大负荷 708 MW;2020 年用电量规模 53 亿 kW.h,供电最大负荷 1062 MW;2030 年用电量规模 76 亿 kW.h,供电最大负荷 1462 MW。(2)电源建设 规划景德镇市发电厂搬迁,在鲇鱼山镇新建新厂,装机机组 2x60 万千瓦;建设 500kV 变电站 2 座、配套建设 500kV 供电网;新建 220kV 变电站 5 座,完善 220kV中

32、压电网;同时加强 110kV 配电网建设。穿越城镇中心区的 110kv 线路应随城镇化进程逐步转为地下电缆敷设。高压输电线走廊安全隔离带的宽度,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建设。第29条 通讯工程 1、电信规划(1)电话用户总量 景德镇市域通讯用户规划总量表 年度 2015 2020 2030 市域人口(万人)170 177 190 固定电话用户普及率 30 35 40 固定电话用户数(万人)51 61.95 76 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 40 45 50 移动电话用户数(万人)68 79.65 95 互联网用户普及率 35 40 45 互联网用户数(万人)59.5 70.8 85.5 (2)有线通讯

33、网规划 新建交换局所或新增交换机按大容量模式建设,对重要用户重叠覆盖;采用新型用户接入方式,使光纤尽量靠近用户。景德镇传输网采用光纤自愈环方式的网络结构。(3)无线通讯网规划 规划全市域无线通讯实现无缝隙覆盖 100%,重点地区、高话务量地区,采有微蜂窝与宏蜂窝构成多层网提高网络容量、减少盲点。2、邮政规划 规划开办电子邮政(E-POST)业务,实现标准化工作,建设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现代邮政系统。建设邮区中心局、邮政局、邮政支局、邮政所和代办所五级邮政系统。3、广播电视 规划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100%,全市域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 100%。建设城区 HEL(射频同轴

34、电缆与光缆组合)传输网络改造,中、远期实现双向传输。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数字化、节目传输交换网络化、广泛开展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多功能综合业务,建设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形成以景德镇市为中心的多功能广播电视覆盖网。第30条 防灾规划(1)防洪 沿昌江、乐安河的各乡、镇所在地,其防洪标准 2015 年采用 20 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2030 年采用 5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中心城区与乐平市区防洪标准 2015年采用 50 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2030 年采用 10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沿河的一般村庄和耕地则采用十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对流域内河堤堤段进行加高、加固或新建,疏浚淤积严重

35、河道。(2)消防 规划完善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形成市消防大队、企业消防队、乡镇消防队和村消防队四位一体的消防队伍,市消防大队以乡、镇所在地各布局一个消防站为原则布置的专业消防队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补充,形成遍布城乡的网络式灭火体系。(3)地质灾害 规划全市划定 8 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和 3 个地质灾害次易发区。景德镇市主要地质灾害防护区说明表 编号 区 名 范 围 主要灾害类型 重点防护内容 1 西湖黄坛崩、滑、流重点防护区 包括浮梁县西湖乡、黄坛乡和经公桥镇等乡镇部分。面积487.39 平方公里。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加固和修复尾砂坝,防范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和交通中断,整治建房、修路

36、、修水利开挖的高陡切坡,控制工程活动不合理切坡,汛期实行群测群防。2 鹅湖瑶里崩、滑重点防护区 包括浮梁县鹅湖镇、瑶里镇等镇部分。面积387.11 平方公里。崩塌 滑坡 防范崩塌、滑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交通中断,整治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的高陡边坡,汛期实行群测群防。3 历居山吴家崩、滑重点防护区 包括乐平市洪岩镇,面积120.4平方公里。崩塌 滑坡 防范崩塌、滑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交通中断,整治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的高陡边坡,汛期实行群测群防。4 湘湖后港崩、滑、地面塌陷重点防护区 包括浮梁县湘湖镇、寿安镇;珠山区新厂、里村、周路口、太白园;昌江区西郊、竟成镇、枫树山林场、鲇鱼

37、山镇;市高新区吕蒙乡;乐平市涌山镇、双田镇、塔前镇、后港镇等乡镇部分。面积483.95 平方公里。崩塌 滑坡 地面塌陷 防范崩塌、滑坡、地面塌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交通中断,严格控制在城区和村庄开采地下水,在岩溶分布地区严禁建造高层建筑物。整治采矿、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的高陡边坡,加固昌江堤防。严禁小煤窑开采影响地面设施和危及他人安全的保安煤柱。汛期实行群测群防。5 东安勒功崩、滑次重点防护区 包括浮梁县勒功乡、江村乡、储田乡、峙滩乡、兴田乡、臧湾乡、蛟潭镇、王港乡、湘湖镇和寿安镇;昌江区竞成镇、鲇鱼山镇和荷塘乡;市高新区吕蒙乡。面积 1865.34 平方公里。崩塌 滑坡 防范崩塌、滑坡

38、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交通中断,整治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的高陡边坡,汛期实行群测群防。编号 区 名 范 围 主要灾害类型 重点防护内容 6 鸣山礼林崩、滑、地面塌陷次重点防护区 包括乐平市后港镇、乐港镇、高新示范园、塔山工业园、临港镇、浯口镇、镇桥镇、接渡镇、礼林镇等乡镇部分。面积507 平方公里。地面塌陷 崩塌 滑坡 防范崩塌、滑坡、特别是地面塌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格控制在城区和村庄开采地下水,在岩溶分布地区严禁建造高层建筑物。整治采矿、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的高陡边坡,加固乐安江堤防。严禁小煤窑开采影响地面设施和危及他人安全的保安煤柱。汛期实行群测群防。第七节 市域公共设施规划

39、 第31条 文化设施 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完善市县(市)乡(镇)村四级文化网络。第32条 教育设施 全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城市与有条件的重点镇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加强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发展,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第33条 卫生设施 规划建立与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卫生服务、卫生执法监督和医疗保障体系,建成门类齐全、专科配套、布局合理、技术优良、便利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达到与小康生活

40、相适应的健康水平。第34条 福利设施 全市逐步建立市、区(县)、镇(乡)、街四级社会福利服务网络,福利机构设立养老、残疾人养护、托管、康复、医疗、护理等服务项目,并配置相应综合服务设施。第35条 市场与物流设施 整合仓储、运输、商业网络等物流资源,以市区洪源片区综合性仓储物流为中心,打造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建设各类面向不同区域的多层次物流园区,形成以陶瓷物流中心,汽车、机电、焦化等物流项目为主的高效的、一体化、开放式的现代物流体系。强化邮政物流,重点培育铁路物流、航空物流,形成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第四章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第36条 城乡统筹指导思想 城乡统筹要实行产业联动、城乡联

41、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与生态的相互融合,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人力互助。第37条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市支持乡村,加强城市对乡村资金、物质、技术、产业等各方面的支持。工业反哺农业,加强为农业服务的第二产业的发展,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特色经济。健全农村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

42、度,逐步达到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一体化,实现城乡联动、协调发展。1)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统一编制景德镇市域内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建设用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进一步推进景德镇城镇化进程,强化中心地凝聚力,将中心城区周边的洪源、竟成、吕蒙等乡镇和乐平城区周边的后港、接渡、乐港等乡镇分别划入其规划区范围。将浮梁县城纳入景德镇中心城区,共同发展。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以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城乡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三产的布局,形成区域分工

43、合理、特色优势鲜明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强化三产的内在联系,以现代工商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三产的融合,形成三产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围绕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农户专业化生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的农业经营体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开放型农业,带动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特色种养业、种苗业的发展。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整合旅游产业。3)统筹城乡基础设施 制定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协调规划,注重相邻城镇间基础设施的衔接,为未来可

44、能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预留好用地和走廊。统筹协调市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专业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协调高效的区域基础设施支撑系统。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所有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利益。4)统筹城乡资源配置 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发展要素,引导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5)统筹城乡社会事业 大力推动城市社会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向农村延伸服务,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实行城市镇社区多级网络配置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扩大农村社会保

45、障的覆盖面,健全教育、医疗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第五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38条 城市性质 世界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第39条 城市职能 景德镇中心城区建成以陶瓷文化为特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产业实力强的山水园林城市。打造“文化艺术职能、生态旅游职能、产业基地职能、交通枢纽职能、中心服务职能”的城市职能体系。(1)文化艺术职能:世界陶瓷艺术文化展示及交流中心。(2)生态旅游职能:七山三湖地区区域旅游中心 (3)产业基地职能:省内重要工业生产基地,二级创新中心。(4)交通枢纽职能:赣浙皖三省交通物流枢纽

46、。(5)中心服务职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景德镇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第二节 城市规模 第40条 人口规模(1)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 2015 年市域人口:170 万人,城镇化率 61%;2020 年市域人口:177 万人,城镇化率 65%;2030 年市域人口:190 万人,城镇化率 72%。(2)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2015 年 60 万人、2020 年 70 万人、2030 年 90 万人。第41条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指标按国家级用地标准(105.1-120.0 m2/人)执行,总用地人均指标不超过现状人均 111.84 m/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一

47、览表 年份 城市人口(万人)建设用地规模(km)人均建设用地(m/人)2007 48.5 54.23 111.8 2015 60.0 65.97 109.9 2020 70.0 78.09 111.6 2030 90.0 98.04 108.9 第六章 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布局 第一节 城市发展方向 第42条 城市发展方向 本规划期内,城市发展方向主要在西南,其次在东北、西北方向。第二节 空间发展模式与策略 第43条 空间发展模式“轴向扩展,成组成团”:采取大集中,小分散发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在完善主城区核心服务功能的同时,疏散部分城市生产功能,培育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成大城小组团的新城市格局。

48、第44条 空间发展策略 西南成团拓展,西北、北部成组布局,东部轴向延展,中部调整优化。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第45条 空间结构 景德镇中心城区形成“一城四片区,中心放射”状结构。一城:即西市区及中市区构成的城市主城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旅游会展、生活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区。四片区:即指主城区西北部洪源罗家片区(商贸、物流、工业),北部浮梁片区(居住、商贸、旅游),西南部高新片区(工业),东部景东片区(工业、科教、居住)。中心放射:即以主城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西北、北、东及西南放射发展。各片区通过城市道路网相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第46条 中心体系 构筑市级中心、市级副中心、

49、片区中心三级城市中心体系。市级中心:西市区为景德镇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市级副中心:中市区、浮梁县城为市级副中心;片区中心:高新区工业新城中心、洪源片区物流商贸中心、景东片区商贸中心。第47条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规划将中心城区土地使用强度划分为四类:(1)高强度分区:包括老城区市级综合中心所在区域、火车站东侧城市区域及景东片区城市中心区。(2)中高强度分区:包括老城区南部区域、景东片区南北两侧区域及浮梁县城区域。(3)中强度分区:主要为老城区昌江东岸区域、洪源、罗家片区、浮梁片区北侧、高新片区及景东片区东侧区域。区域内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以多层为主,局部地段公共建筑可为小高层。老城区昌江东岸及浮

50、梁片区北侧区域控制目的主要为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城市风貌延续,洪源、罗家片区开发强度受景德镇机场净空区限制,需对建筑高度进行严格控制,高新区周边自然山体、水系较多,城市建设应有利于周边山水环境的渗透。(4)低强度分区:主要为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村庄建设用地,规划严格控制新建村庄的建筑高度及开发强度,保证村庄建设的环境质量,其开发建设强度按照此类标准控制。第四节 分区发展指引 第48条 重点拓展区 主要指高新片区,是中心城区重点拓展的工业片区,总用地规模约为 14.8km。西市区的西部(5.8km),浮梁片区的北部组团(1.4km)及景东片区的东北部(5.5km)是以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服务、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