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491842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pdf(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单选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蛇冬眠是为了适应环境 B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 C农田中的庄稼与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 D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变环境 答案:D 解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生物依赖环境是(环境影响生物)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A蛇是变温动物

2、,冬眠降低生命活动强度,是为了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A 正确。B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环境,叶特化成刺减少了表面积,减少水分的散失,B 正确。C庄稼与杂草之间竞争阳光、无机盐、水分等,是竞争关系,C 正确。D生物在适应环境同时也能改变环境,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D 错误。故选 D。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量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无限延伸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2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B 解析:能量流动是指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时逐级减少、最终均以热能形式消失的单向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

3、有机体的基本元素如碳、氮、氧、磷、硫等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的过程。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以取食的形式进入下一营养级,只不过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A 不符合题意。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不可以是无限的,B 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能保持生态平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 不符合题意。D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生物体内的能量利用后还原到环境中的是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4、。3、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在阴暗和明亮环境中各放 10 只鼠妇,下面能准确表示阴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 答案:D 解析:3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鼠妇在爬向阴暗处是循序渐进的,有选择性,有些个体还有试探的行为,故爬向阴暗处的鼠妇数量是缓慢增多,直到大多数鼠妇爬向阴暗处并趋于稳定,D 正确。故选 D。4、“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紧密不分 答案:C 解析: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

5、物,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大树底下好乘凉”,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大气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C 正确。故选 C。5、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B白鼬在春夏季和冬季的毛色变化,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D影响仙人掌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水、温度、光照、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答案:D 解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4 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

6、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2).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鸟有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蝗虫有外骨骼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所以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反映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A 正确。B.白鼬在春夏季和冬季的毛色变化,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等等,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普遍性,B 正确。C.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

7、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C 正确。D.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不仅是指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还包括生物因素,D 错误。故选 D。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呼伦贝尔大草原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东莞市草莓种植园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

8、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各种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特点如下表:5 种类 分布 特点 功能 草原生态系统(如 A)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 缺少高大的植物,主要是以草本植物(草类)为主 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利用草原发展畜牧业 森林生态系统(如 D)较湿润的地区 动植物种类繁多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农田生态系统(如 C)人工建设的、以农作物为主体的地方 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少,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以生产粮食为主

9、 沙漠生态系统(如 B)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 只有为数不多的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或肉质的仙人掌类植物稀疏地分布 根据表格,结合分析,可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D 符合题意。故选 D。7、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为刺,这是对什么环境的适应()A干旱 B敌害太多 C高温 D阳光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的特点、生物怎样适应环境方面来分析。沙漠干旱缺水,蒸腾作用很大,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生活茎肉质化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叶变态成刺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仙人掌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A

10、正确。故选 A。8、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仙人掌的叶变为刺 B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湿度大 C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答案:B 解析:6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A仙人掌的叶变为刺,减少水分的蒸发,是对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的适应,A 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提高了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 符合题意。C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竹枝)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故选 B 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

11、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9、下列选项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A煮熟的黄豆 B盛开的鲜花 C刚从农田中收获的玉米 D刚孵出的小鸡 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A煮熟的黄豆,种子已死亡,没有生命现象了,因此煮熟的黄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A 符合题意。BC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10、下列生物不是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7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虾 C西瓜和玉米

12、 D狗和水草 答案:D 解析:生物归类的依据有多种,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根据生物的生活环境归类,把生物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可以根据生物的用途归类,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A猫头鹰和鼠,都生活在陆地上,都是陆生动物,生活环境相同,A 不符合题意。B鱼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虾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生活环境相同,B 不符合题意。C西瓜生活在陆地,是陆生生物,玉米生活在陆地上,是陆生生物,生活环境相同,C 不符合题意。D狗生活在陆地上,是陆生生物,水草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生活环境不同,D 符合题意。故选 D。1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3、()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B白鼬在春夏季和冬季的毛色变化,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D影响仙人掌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水、温度、光照、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答案:D 解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2).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鸟有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蝗虫有外骨骼适应干

14、旱的陆生环境。所以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8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反映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A 正确。B.白鼬在春夏季和冬季的毛色变化,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等等,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普遍性,B 正确。C.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

15、利于捕食其他动物,C 正确。D.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不仅是指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还包括生物因素,D 错误。故选 D。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2、承载着“一带一路”美好愿景的中老铁路,沿线地势落差很大,植物分布各具特色。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说明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答案:B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环境

16、影响生物,海拔每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所以,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说明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故选 B。13、下列所表述的现象,体现了温度影响生物生活或分布的是()9 A雨露滋润禾苗壮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雨露滋润禾苗壮”,这种现象说明“雨”这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禾苗的成长,是水影响生物,A 不符合题意。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 1 千

17、米气温下降 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说明温度对植物的生活影响,B 符合题意。C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栽植物,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C 不符合题意。D“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生态因素主要是光照,因此“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描述了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景色,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对生物杏的影响,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4、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下

18、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望梅止渴 B多数草食动物奔跑速度较快 C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答案:A 解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也不断的改变环境。10 A.“望梅止渴”说明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该选项符合题意。B.自然界中食草动物没有尖利的犬齿和锋利的爪,攻击性较弱、处于食物链底端,为适应复杂陆地环境、防御肉食性动物的攻击,多数草食动物奔跑速度较快,该选项故不符合题意。C.寒冷地区生活的海豹有肥厚的皮下脂肪,是生物对寒冷环境的适

19、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荒漠干旱缺水,骆驼刺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15、小玲放假回奶奶家后,对一块农田进行了观察,并画出了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若该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则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的是()ABCD 答案:B 解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

20、,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B 符合题意。故选 B。16、当今青少年近视现象严重,为了解本校全体学生视力情况,适合采取的研究方法是()11 A实验法 B文献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答案:C 解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抽

21、样调查。A实验法是指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A 不符合题意。B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C调查法是指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为了解本校全体学生视力情况,适合采取调查法,C 符合题意。D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7、下列关于生物的

22、说法不正确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因为它能进行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答案:B 解析:12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A细菌和真菌可以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落红化作春泥的原因就是细菌和真菌把落红分解了,A 正确。B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B 错误。C生产者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23、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 正确。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D 正确。故选 B。18、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池中养鱼、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螺丝、蚕沙养鱼、塘泥肥田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中,蚕丝为中间产品,不再进入物质循环 B桑基鱼塘的高效体现在桑树中的有机物和能量被充分循环利用 C塘泥中的分解者能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桑树利用 D促进了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桑基鱼塘,通俗的说是将低洼地挖深变成水塘,挖出的泥堆放在水塘的四周为地基

24、,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桑叶用来喂蚕,蚕屎用以饲鱼,而鱼塘中的塘泥又取上来作桑树的肥料。通过这样的循环利用,取得“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A蚕丝作为该人工生态系统的中间产品,会直接进入服装制造等其它产业,不再进入“桑椹鱼塘”这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 不符合题意。13 B“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是不可循环利用的,因此有较高的经济效益,B 符合题意。C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因为蚕粪中所含的能量属于桑的同化量。鱼泥中有大量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C 不符合题意。D桑基鱼塘

25、的发展,既促进了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的前进,已然发展成种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水涝,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分工关系 答案:B 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螳螂捕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

26、捕食螳螂,黄雀吃螳螂,也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A、C、D 均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2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4 A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B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答案:D 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2)食物链反映

27、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A图中的食物链为:树虫鸟,不包括分解者,A 错误。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树、虫、鸟、细菌和真菌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B 错误。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数量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的自15 我调节能力很弱,C 错误。D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D 正确。故选 D。21

28、、下列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珊瑚和小丑鱼 B枯叶和大树 C电脑和病毒 D蘑菇和兔子 答案:D 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不属于生物;小丑鱼属于生物,A 不符合题意。枯叶不具有生物的主要不特征,不属于生物;大树属于生物,B 不符合题意。电脑不具有生物的主要不特征,不属于生物;病毒属于生物,C 不符合题意。蘑菇和兔子具有生物的主要特征,属于生物,D 符合题意。小提示:生物的

29、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2、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变形虫属于生物的是 A它能由小长大 B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它能随意变形 D它能排出自身代谢废物 答案:C 16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结合分析可知:“它能由小长大”、“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它能排出自身代谢废物”依次体现了变形虫具有生长、应激性和能够排出废物的生物共同的基本特征;而“它能随意变形”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选 C。23、在

30、调查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作法,正确的是()A发现不认识的植物,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 B小伟调查中看到蛐蛐,别的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C校园草丛里有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到校园外面去了,就不用把它记录下来了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虽然它是人类的敌人,但是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了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A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 不符合题意。B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蛐蛐,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更应该保存下来,不能

31、把它删掉,B 不符合题意。C草丛里有一只蟋蟀蹦了出来,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也应该把它记录下来,C 不符合题意。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虽然它是人类的敌人,但是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了,D 符合题意。故选 D。17 24、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中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错误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出光对生物的影响 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生物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而生存。A“雨露

32、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A 错误。B春天气温回升,“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描述了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景色,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B 正确。C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C 正确。D“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的影响,D正确。故选 A。25、牦牛是世界上除人以外生活在

33、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其皮厚、表面积小,适宜保暖;体侧及下部毛密而长,可御寒防湿。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18 答案:B 解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所以,牦牛的特点能生活在海拔最高处,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故选 B。26、自然界的生物除病毒以外,都是由()构成的。A系

34、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答案:D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19 世纪 30 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是: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故自然界的生物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选 D。27、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

35、水稻的育种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9 答案:C 解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是指生物个体由小变大,并产生下一代,A 不符合题意。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是指生物都要从外界获取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B 不符合题意。C遗传和变异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及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而杂交水稻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C符合题意。D生物能对

36、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指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有目的的反应,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2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C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20 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答案:D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3)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

37、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A 错误。B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B 错误。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树虫鸟,C 错误。D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D 正确。故选 D。29、同学们调查

38、校园的生物时经常把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其分类依据是 A形态结构 B生活环境 C生物用途 D个体大小 答案:A 解析: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类。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据此解答。21 由分析可知,调查校园的生物时经常把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其分类依据是形态结构,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30、竹节虫不活动时看上去像小树枝不易被发现。下列选项中与竹节虫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不同的是()A骆驼刺的根系发达 B蚯蚓能够疏松土壤 C仙人球的叶变成刺 D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答案

39、:B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竹节虫静止不动时非常象竹子,说明了生物是适应环境的。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不符合题意。B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够疏松土壤,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符合题意。C仙人球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不符合题意。D生活在寒冷雪域中的企鹅,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 60 毫米,适应寒冷的环境,不符合

40、题意。故选 B。31、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宜人,四季长青。森林覆盖率达 89%,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属于()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22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多样化程度。它区别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物种的种类而不是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多样性涵盖的是在生物圈之内现存的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也就是在不同物理大背景中发生的各种不同的生物生态进程。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1、错误。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宜人,四季长青。森林覆盖率达89%,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正确。C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 最耐旱的,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综合体,错误。D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错误。故选 B。32、以下选项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地球上最大的生

42、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的范围仅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某一国外地区的水域遭受核泄漏污染,对我国不会有影响 答案:A 解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23 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43、。A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 正确、B 错误。C生物圈是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 错误。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某一国外地区的水域遭受核泄漏污染,对我国会有影响,D 错误。故选 A。33、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显示的食物链条数是()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四条 答案:A 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44、,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树虫鸟,故选 A。34、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池中养鱼、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螺24 丝、蚕沙养鱼、塘泥肥田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中,蚕丝为中间产品,不再进入物质循环 B桑基鱼塘的高效体现在桑树中的有机物和能量被充分循环利用 C塘泥中的分解者能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桑树利用 D促进了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桑基鱼塘,通俗的说是将低洼地挖深变成水塘,挖出的泥堆放在水塘的四周为地基,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桑叶用来

45、喂蚕,蚕屎用以饲鱼,而鱼塘中的塘泥又取上来作桑树的肥料。通过这样的循环利用,取得“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A蚕丝作为该人工生态系统的中间产品,会直接进入服装制造等其它产业,不再进入“桑椹鱼塘”这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 不符合题意。B“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是不可循环利用的,因此有较高的经济效益,B 符合题意。C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因为蚕粪中所含的能量属于桑的同化量。鱼泥中有大量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C 不符合题意。D桑基鱼塘的发展,既促进了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

46、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的前进,已然发展成种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水涝,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35、“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说明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5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答案:C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47、其中水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非生物因素)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活。故选 C。36、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沉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叶形(如图),这体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C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答案:D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与浸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该株水毛茛的基因型

48、没有发生改变,是环境影响了性状表现。体现了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26 故选 D。小提示:把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的关键。37、“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分别是()A生物能生长 B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变异 答案:B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所以,“龙生龙,风生风”这句谚语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体现了生物具

49、有遗传的特性。故选 B。3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生态系统包括()A黄河中所有的水生动物 B黄河水和泥沙中的细菌、真菌 C黄河中所有的水生植物 D黄河中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答案:D 解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27 A黄河中的所有水生动物属于生物部分中的消费者,没有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和分解者,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错误。B黄河水和泥沙中的细菌、真菌只是部分分解者,没有生产者、消费者等,因此不属

50、于生态系,错误。C黄河中所有的水生植物,只是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错误。D黄河中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正确。故选 D。39、城市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 B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能产生强烈干扰 C城市生态系统要大量输入输出物质和能量 D城市生态系统人是这一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答案:D 解析: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能量和物质代谢强度高,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最弱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是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