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竞争力与竞争优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竞争力与竞争优势.ppt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20世纪70年代前,战略管理尚未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分支,当时的企业管理更多是关注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部诸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随着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及战略管理地位的提升,企业管理学的重心开始向企业外部转移,竞争与竞争力问题成为企业管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页/共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竞争力首先是个经济学问题:对竞争力的关注首先起于经济领域,因为:竞争力解释的是经济活动与经济业绩市场竞争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页/共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经济学对市场竞争的描述:经济行为主体(个人和企业)都具有“经济人”的行
2、为特征,行为完全是“理性”的:即精于计算、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决策原则,不受民族、文化、感情、习俗道德、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影响,最纯粹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前提: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或收入最大化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第3页/共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1、在分析问题的前提条件方面:经济学需要设立严格的假设,将研究对象置于非常抽象的条件下。经济学对人性的假设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同时是独立的不依附于组织的行为主体。这种经济人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这是主流经济学能够建立一个演绎逻辑体系的基础。企业管理学更多是直接面对现实世界,研究现实中的具体
3、问题。在此学科,人被认为是社会人,具有复杂性,承认每个人因文化背景不同具有较大差异,基本接近现实的人性。而且,作为管理对象的人一般是组织中的人,具有一定的层级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如何调动层级组织中人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实现组织目标。第4页/共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2、在研究对象上:虽然两学科都将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但分析视角与目标不同。主流微观经济学中的企业是同质的。企业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被作为一个“黑箱”组织,经济学感兴趣的只是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导致市场均衡的作用和过程,只要企业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入产出组织,其内部组织结构、管理运行机制、如何有效生产经营等
4、均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第5页/共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企业管理学中的企业是异质的。企业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始终是围绕企业组织生存与发展这一目标而建立的,是在承认每个企业组织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研究具体企业组织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管理问题,其内容涉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想、理论、方法等。第6页/共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经济学站在整个社会经济视角研究企业的性质、企业行为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影响及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不关心具体企业的差异;系统论观点:经济学研究企业是把企业作为整个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研究这一要素如何影响大系统运行机制及其运行效率,不关注企业内部构造及运行问题
5、。企业管理学站在具体企业的角度,研究如何有效组织、运营、管理一个具体企业,使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基础上发展。也追求效率,但不是社会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而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企业资源,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服务于企业目标。系统论观点:企业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整个社会系统是企业系统的环境,主要研究企业系统的内部构成、要素配置、运行机制以适应外部环境。第7页/共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3、在分析逻辑上:经济学倾向于演绎推理(从高度抽象到具体现象的推演)企业管理学中管理科学学派也推崇演绎推理,但多数管理理论的产生来自于归纳推理(从具体到抽象的积累和总结过程)第8页/共6
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4、在研究方法上:由于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总是假定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具有理性主义的性质,因而各种经济行为与经济决策才可以用演绎逻辑的方法进行描述和研究,也正是这一假定条件下才可以用高度抽象的分析方法来揭示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以及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可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描述个变量建最基本的逻辑关系。经济学的演绎逻辑特征使之可以进行前提假设,并从既定前提推出结论。因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高度形式化的,而最高形态的形式化语言就是数学表达或数字化,经济学也被称为“第二数学”。(当然,优点也是弱点,一些高深的经济学理论或纯经济学论文探讨的内容,可能与现实经济没
7、有多大联系,高尖的经济学成果由于假设远离现实,使其应用价值受限)第9页/共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学科,旨在探索企业管理活动过程、规律、方法,用于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因而必须考虑企业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心理等因素,运用经济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系统工程、控制论信息论等多学科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第10页/共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5、在学科知识体系上:经济学是相对封闭和演绎的。追求理性和科学,有自己的分析方法,只要不能用严密的逻辑方法进行推理的认识都不能进入主流经济学的体系。因而保持了经济学
8、的科学性,但也阻止它向除数学外的其他学科学习。第11页/共61页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企业管理学自泰罗以来至今已形成包括管理原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经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战略管理等众多分支学科,也形成管理科学学派、系统学派、行为学派、权变学派等众多理论流派在内的庞大思想体系,这些成果很难被归结为一个统一的逻辑体系中。原因:企业管理学是一个问题导向的学科,任何有利于解决管理问题的知识都被借鉴而来,并进行综合创新,使管理学成为开放的知识体系。(作为条件,也使管理学牺牲了自己的科学性)第12页/共61页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最
9、直观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或者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并且能够使自身得以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所谓“更有效地”是指,以更低的价格或者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地生产和销售(统计上表现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所谓“使自身得以发展”是指,企业能够实现经济上长期的良性循环,具有持续的良好业绩,从而成为长久生存和不断壮大的强势企业(统计上表现为长期具有较高的盈利率)。那么,在理论上如何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能够长期地比另一些企业拥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更好的盈利性呢?第13页/共61页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在经典的经济学分析中在经典的经济学分析中,通常假定相互竞
10、争的企业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通常假定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这这样样,哪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哪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其原因就归结为哪个企业提供的产品价格更低。那么其原因就归结为哪个企业提供的产品价格更低。那么,为为什么企业之间的生产成本会有差别什么企业之间的生产成本会有差别,因而导致其产品的价格不同呢因而导致其产品的价格不同呢?原先原先,经济学假设企业都是原子型的实体经济学假设企业都是原子型的实体,一个企业同单个的一个企业同单个的“个人个人”没有实质上的差别。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后来后来,为了解释企业成本的差别为了解释企业成本的差别,假设企业之间存在由分工和专业化
11、所产生的差别假设企业之间存在由分工和专业化所产生的差别,亚当亚当斯密最早深入论证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斯密最早深入论证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从分工和专业化的逻辑推演从分工和专业化的逻辑推演,可以假可以假设企业之间会存在规模差别设企业之间会存在规模差别,由于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规模经济的作用,一些企业比另一些企业的单位产品生一些企业比另一些企业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更低。产成本更低。再后来再后来,经济学又承认经济学又承认,同类产品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同类产品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而会产生由于因而会产生由于产品差产品差异所导致的超额利润异所导致的超额利润。第14页/共61页二
12、、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由于企业的分工条件不同、规模不同,各个企业所生产的同类产品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各个产业的市场结构是不同的。于是,经济学可以从各个产业所具有的不同的市场结构差异来解释企业或者产业的竞争力。从学科领域上划分,这就是将一般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拓展到产业组织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研究。产业组织经济学从各产业内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和解释企业竞争关系及其导致的市场绩效状况。而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竞争性较强的市场结构或垄断性较强的市场结构),各企业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有的企业拥有较强的市场势力,有的企业处于边缘地位;有的企业是在位企业,有的企业是新进入的企业;有
13、的企业是价格策略的发动者(例如,采用限制性定价或者驱逐性定价的策略),有的是价格竞争中的被动者总之,由于企业所处的市场条件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竞争后果。第15页/共61页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上述分析实际上是以一般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为主,即假定所有的产品都是在一个无差异的市场空间中生产和销售的,也就是假定,市场空间是没有任何区隔和分界的,即使存在市场差异也只是由产业竞争所导致的结构性差异,而不是市场空间自身所具有的外生性的差异。如果放松这一假定,就可以现实地看到,市场实际上是分为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换句话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在存在很大差异的多元空
14、间中进行的。首先是国家之间的分界和差异,于是,须引入新的假设条件:国家之间有关税、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货币,这就要考虑关税的保护作用、汇率水平及其变动等因素对各国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其次是地区之间存在区位和要素差异,于是,须引入不同的交通运输成本、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等假设条件或者影响因素。这样,对竞争力的分析就进入了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区位经济学区位经济学)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反映空间差异的因素,例如“绝对成本优势”、“比较成本优势”等,就成为竞争力研究的重要解释变量或条件。第16页/共61页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无论是一般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
15、学、国际经济学,还是区域经济学及区位经济学,它们的基本假定都是:所有的企业“黑箱”都按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进行决策。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很难解释:1、为什么即使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同,但现实情况仍然会是有些企业成功了(竞争力强),有些企业失败了(竞争力弱)?2、即使假定有些企业之所以成功(竞争力强)是由于拥有某些有利的条件,而另一些企业之所以失败(竞争力弱)是由于处于某种不利的条件,那么,为什么有些企业会注定处于有利地位,有些企业却只能处于不利地位?处于不利地位的企业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呢?可见,如果坚持严格假定企业行为的相同性,把企业视为严格具有经济人理性主义行为目标的“黑箱”,则竞争力的分析就
16、难以继续深入。第17页/共61页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基于此,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开始深入企业内部,即打开企业“黑箱”,将企业视为可以深入观察的“白箱”,剖析企业的内部结构。这样,对竞争力的研究就进入了企业经济学或者管理经济学的领域。于是,人们可以研究和分析:企业组织、企业战略、企业家的行为等影响企业成败和竞争力强弱的因素。这样,企业不再被假定为同质和严格按经济人理性主义原理进行决策和活动的最小经济单位,而被假定为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而且决策和行为差异显著的有机体。第18页/共61页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假设条件下,才可以讨论所谓企业的“核心能力”
17、、“企业理念”、“企业家精神”等导致企业间差异的“不可模仿”、“不可交易”的因素。在这样的理论假设条件下,人和人是不同的,企业和企业也是不同的。企业的异质性得到彻底的肯定,企业竞争力的根源找到了原始性的起因。但是,同时人们也发现:这样做,对企业竞争力的解释已经远离经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方法,而离社会、心理、伦理等研究方法和领域只有一步之遥。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完全放弃对个人和企业行为的经济人理性主义假设,而假定个人和企业都是社会人,即假定人和企业的行为是超越严格的理性主义原则的。于是,人的信仰、道德、知识、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传统等都被视为影响甚至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进入跨学科的
18、竞争力研究领域。第19页/共61页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制度经济学和政府管制经济学改变了经典的理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定,即从无制度差异、无政府干预的假设条件,转变为存在制度差异和政府干预的假设条件。经典的理论经济学假定企业是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而且,企业自身的产权和体制也具有高度抽象的“私人”性质;而制度经济学和政府管制经济学则承认:市场经济制度不可能是纯粹的,产权制度也总是具有具体的复杂性质。而且,企业的运行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所有这些制度的和政策的因素都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在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制转型国家中,企业竞争力所受到
19、的制度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第20页/共61页三、竞争与竞争力1、竞争:在经济学范畴中,竞争是指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争夺有力的生产销售条件、以便获得最大利益的斗争。2、竞争者(competitor):同一市场中,针对相似目标顾客群提供相同或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体。第21页/共61页三、竞争与竞争力3、竞争力: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实现竞争目标的能力。如企业获得顾客、占有市场的能力。从经济学角度讲,竞争力的本质是企业在竞争中的比较能力,动态是其显著特征。第22页/共61页三、竞争与竞争力4、竞争力的层次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产业、城市)国家竞争力(经济、综
20、合)第23页/共61页四、企业竞争力1、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上,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更有效地:以更低价格或更好质量(从顾客让渡价值增加的角度考虑)获得自身发展:指企业能实现经营上的长期良性循环,具有持续良好业绩,不断壮大、长久生存。第24页/共61页四、企业竞争力2、企业竞争力的两个重要评价指标:市场占有率:反映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为市场接受。盈利率: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基本条件。两个指标具有一致性。第25页/共61页四、企业竞争力3、企业竞争力的五个基本含义:其一:企业必须处于竞争与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其二:企业竞争力
21、的实质是企业与对手相比较的生产效率。其三:企业竞争力体现于顾客价值(市场占有、客户满意)和自身利益(盈利与发展)上。其四: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生存状态,具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特征,一些短期因素、偶然因素作用不大。其五:企业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影响因素多样,相互作用。第26页/共61页四、企业竞争力4、企业竞争力的四要素来源第一类: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企业所在产业的状况:是否是本国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还是成熟或夕阳产业?盈利性高低?本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关系:与产业链条企业的关系?在位企业还是进入企业?产业集中度高低?区域性产业还是全球化产业?企业活动与国家的关系:政府管制?市场准入?
22、产业政策?企业活动所处的国际关系:贸易壁垒?市场准入?汇率变动等?第27页/共61页四、企业竞争力第二类:企业所拥有或可获得的各种资源外部、内部?有形无形?第三类:能够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第四类:不受物质资源约束却能物化为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知识或学识,观念、战略、体制、商业模式、团队默契等。个类要素有所交叉第28页/共61页四、企业竞争力5、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内部来源,又分为:(1)直接来源,包括:成本及价格、质量、品牌、差异化、服务。(2)间接来源:包括:制度安排、管理、技术、人力资本、创新、企业文化、企业家。第29页/共61页四、企业竞争力5、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外部来源制度环境;政府政策;市
23、场结构;一国技术、教育、文化体系;产业因素:产业内、相关产业。第30页/共61页企业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由于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从管理学来进行分析,再将理念、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等因素都考虑在内,竞争力成为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但是,从竞争力研究的价值来说,不仅要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竞争力,还要用统计学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第31页/共61页企业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首先用比较综合性的测评指标,特别是具有显示性的指标,能把企业在市场业绩当中的竞争力结果表现出来,这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最终的显示性的表现。测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计量的指标,一类是难以
24、直接计量的因素,比如说企业家的精神、企业的理念、管理水平、品牌价值,等等。这些不能直接量化的因素,用一些间接计量的指标来反映。这种间接计量的方法,一般是用对一些特殊人群的问卷调查来实现。第32页/共61页企业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另一类指标,即分析性指标来更详细具体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竞争力状况。这些指标可以解释企业为什么有竞争力,或者为什么缺乏竞争力。测评指标特别是其中的显示性测评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或者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分析性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第33页/共61页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指标类型指标构成指标作用数据获取测评指标直接计量指标 显示性指标潜力性指标间接计量指
25、标反映竞争力结果反映不可量化因素 统计资料对特殊人群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多种类多层次指标反映竞争力原因(决定竞争力的因素)统计资料对比分析第34页/共61页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监测指标体系指标名称指标性质及重要意义反映的其他意义或影响销售收入规模市场分额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业务增长市场分额成长性利润总额盈利水平近三年利润总额年均增长持续盈利能力成长性净资产资本实力融资能力净资产利润率资本盈利与增值能力规模负债的影响总资产贡献率资金利用效率负债的影响融资能力全员劳动生产率劳动效率销售收入及冗员总收益率价值创造能力人才竞争中的态势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出口竞争力国际化近三年技改投资信息化投
26、资占销售收入比重技术实力投资与提升竞争力的融资能力RD占销售收入比重潜在技术实力技术密集强度拥有专利数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势公众评价(人气指数)品牌影响力广告效果财经记者评价企业家及管理水平不可直接计量因素行业分析师资本市场表现不可直接计量因素第35页/共61页五、企业管理学关于竞争力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企业竞争力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战略性资源(资源理论)企业核心能力(能力理论)组织学习(知识理论)企业家精神(创新理论)第36页/共61页五、企业管理学关于竞争力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1、企业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竞争优势和这种优势的持续性。2、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直接支撑,而持续竞争优势则
27、来自于企业具有的战略性资源与核心能力。3、企业核心能力与战略性资源是相互作用的。4、组织学习是建立并强化企业核心能力的根本途径。5、由企业家精神主导的企业创新文化是组织学习的动力源泉。第37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竞争活动的目标就是寻找有利的竞争地位,因而以竞争为主要管理内容的战略管理理论就是研究“采取何种战略有利于竞争优势的获取、保持”。管理经济学对竞争优势的思考:竞争优势的源泉(什么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产生竞争优势的因素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第38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界定竞争优势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张伯伦(EChamberlin)1939年
28、的垄断竞争力论,后来,被霍弗和申德尔(Hofer&Schendel)等人引入到战略管理领域,自此竞争优势逐渐成为战略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但至今学术界对于竞争优势的概念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为顾客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戴维贝赞可等人认为,当一家公司获得了超过本行业平均利润的利润水平,该公司就获得了竞争优势。Varadarajan和Jayachandran把企业获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超额利润)的状态定义为竞争优势。第39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霍弗和申德尔认为,竞争优势就是一个组织通过其资源的调配而获得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独特性市场位势。巴尼
29、认为,当一个企业能够实施某种价值创造性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的和潜在的竞争者不能同时实施时,就可以说该企业拥有竞争优势。国内学者马浩认为,如果企业之间在某种特点或维度上的差别能够使某一企业对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差别便可称为该企业的竞争优势。余胜光则认为,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一种优势。依赖于这种优势,企业可以获得超过行业正常收益的回报率。第40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三点基本认识:一是企业竞争优势是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某种或某些差别。二是这种差别只有能为顾客带来更多的价值才会产生竞争优势。三是企业竞争优势表现为超过行业平均利润之上的
30、超额利润和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优越的市场位势,即市场主导地位。小结:企业竞争优势就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因为具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差别,而且这种或这些差别能够为顾客带来更多的顾客价值,从而为企业带来一种超额利润和市场主导地位的态势。第41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持久竞争优势(优势动态观)的理解:由于竞争激烈,企业的竞争优势只能维持到竞争对手能够成功模仿、学习、超越之前的时间。因此,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取决于对手的学习复制速度。竞争优势的持久性本质上既不是一个日历时间,也不意味永远存在,只是表示这些优势在较长一段时间不能为其他企业复制。第42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自然禀赋论制度主义论演进主义论产业
31、组织论竞争位势论资源、能力论优势整合论经济学视角的竞争优势源泉战略视角的竞争优势源优势外生论优势内生论优势融合论企业竞争优势研究成果第43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一)经济学视角的企业竞争优势1、古典经济学的自然禀赋观点经济学对竞争优势的研究始于分工理论,斯密、李嘉图从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关注不同国家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差异。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强调各国的自然禀赋及后天形成的有利生产条件在贸易中表现出的竞争优势,有其理论价值,如中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劳动力价格是主要原因。但:资源禀赋较差的经济体竞争力从何而来?资源相同的经济体为何竞争力不同?同一产业中不同企业的竞争力 差异如何
32、解释?第44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2、制度主义的竞争优势观观点:有效的制度形式是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诺斯: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调动个人积极性,进行有效资源配置,并减少环境的不利影响。第45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3、演进经济学的观点强调竞争优势源于创新,创新与教育和人力资本密不可分。熊彼特的创新内涵: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施的新组合,包括产品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市场创新、原料创新、组织创新等。创新是企业优势源泉。创新离不开对知识和技术的投入。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本更能决定一国或地
33、区的竞争优势。第46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4、产业经济学的SCP框架乔森、贝恩为代表的哈佛产业组织学派以结构-行为-绩效框架经波特演进成为战略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观点:竞争是个市场结构问题,一个产业内的竞争程度可以用该产业的集中度来衡量,这取决于产业中寡头企业的数量、市场进入壁垒高低。产业集中度高,在位企业就可限制产出,保证正常收益以上水平,从而具有竞争优势。市场结构决定厂商行为,并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绩效。这一理论成为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第47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二)战略管理视角的竞争优势1、竞争优势外源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由企业外部变量决定,企业的战略制订应重视识别产业机会
34、。代表观点:波特的竞争位势理论企业的战略制订须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二是企业在产业中的位置。尤其重视产业吸引力的影响。提出五种竞争力模型,以了解产业的吸引力。第48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问题:过分强调企业外部力量对战略的影响,忽视企业内在成长与自身力量。无法解释同一产业(市场结构相同)间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易诱导企业进入虽有盈利机会但自己陌生的产业,如众多不成功的非相关多元化。第49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2、企业竞争优势内源论(1)基于资源的竞争优势观代表人物:沃纳菲尔特企业资源基础论1984核心观点: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资源独特性和优越
35、性、并能够与外部环境匹配得当的企业就具有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会由于要素市场不完全和资源有限流动而具有持久性。企业拥有资源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第50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企业资源的范畴:企业控制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质、信息、知识等。Barney(1991)认为资源分为三类:物质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组织资本资源。第51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资源基础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竞争优势的根源战略性资源。Barney(1991)认为作为竞争优势源泉的资源应具有以下条件:有价值;稀缺;不能完全被模仿;其他资源无法替代;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为企业所获得。二是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资源
36、的不可模仿性,条件:因果模糊性、路径依赖性、模仿成本。三是竞争优势的获取。资源基础论专注于异质的、难以模仿的、效率高的专有资源,强调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和维持,就是不断形成和维持这些内部资源。第52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资源基础论为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资源-战略-绩效”分析模式,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育企业在特定行业的独特战略性资源,以及最大限度优化配置这些资源。说明:资源理论的前提是要素市场不完全与资源流动的有限性,这是竞争优势被模仿的障碍。隔绝机制:阻止竞争优势被模仿、复制和削弱的机制。分为模仿障碍(市场准入限制、专利、商标、独特原材料、销售渠道、规模经济等)和先发优势(学习曲线、
37、声誉、网络外部性、转换成本等)。第53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2)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代表性观点:核心能力理论(普拉哈拉德、汉默尔)能力理论观点:企业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它与资源不同,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保护、整合资源的技能。常见资源相似的企业但效率不同,就是能力差异。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力最根本的部分,是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组织的集体学习能力,特别是将各种技术与技能正和运用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具有价值性,因使用而强化。能力理论重视了人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因为资源异质性的背后应该是人的异质性。资源是能力发挥
38、的基础,能力差异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第54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3)企业知识论德姆赛茨、格兰特提出基于知识的竞争优势观。该理论认为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因为企业内部各种造资源有效发挥的差别性是由企业知识决定的。Allee提出了核心运作能力与核心知识能力的概念,后者是难以模仿的,因为它是随企业发展而演变的。为此,更新知识是保证竞争优势的关键。第55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理论的核心概念应是知识,企业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获取、共享、利用知识的学习性系统。企业所拥有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决定了企业发现机会、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决定了资源效能发挥的程度。企业内
39、的知识存量与知识结构是企业绩效的深层决定因素,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因此,尽管企业外部环境相同,但不同企业的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差异,导致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把握与利用不同,成长性也不同。第56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3、竞争优势融合观(1)竞争优势综合观蒂斯(1997)提出动态能力论,认为企业动态能力的获的过程是企业资源重组、获得外部能力的过程,强调兼顾企业内外因素来考察企业的战略问题。对战略联盟提供了解释视角。第57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福克纳、鲍曼综合了结构学派与能力学派有关思想,提出了顾客价值矩阵。认为企业竞争的目的是获得顾客,竞争战
40、略的主要目标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满足顾客需要。为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以低的感知价格(perceived price)提供高的感知价值(perceived use value),为此,竞争战略有二:降价(降低成本);增加感知价值。这一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对手的核心能力,包括运行能力和制度管理,特别是关键能力。第58页/共61页六、企业竞争优势(2)竞争优势网络观90年代以来,网络企业、虚拟组织、企业集群的发展挑战者传统的科层组织与市场组织的两极企业制度安排,企业组织交叉使得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相应变化,从网络治理中寻求竞争优势来源正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摩尔企业生态系统理论等研究打
41、破重竞争而轻合作的缺陷,为竞争优势源的寻求提供新思路。第59页/共61页以竞争优势为轴心的战略管理理论演进演进时间学派人物与著作 特点与贡献对竞争优势的认识70年代前早期理论计划学派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安索夫:企业战略论对战略性质、内涵的探讨对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关注较少 20世纪70年代战略理论成型时期计划学派安索夫战略管理思想战略管理论强调战略管理是一个正式计划过程对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关注较少 设计学派安德鲁斯经营战略论战略管理提出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SWOT开始关注竞争优势 认为优势来自对SWOT的分析80年代后的深入发展期结构学派波特: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强调产业结构分析提出五力模型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价值链分析工具竞争优势成为分析主题认为竞争优势来自优势产业定位能力学派沃纳菲尔特普拉哈拉德斯托克强调企业核心能力界定建立与维护关注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认为来自核心能力的建立和维护资源学派沃纳菲尔特科林斯强调环境分析与能力和资源优势的结合认为持久优势来自核心资源、能力与产业环境的匹配第60页/共6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1页/共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