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2016解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2016解析.ppt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1页/共22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字子美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以西,自称少陵野老少陵野老,世称世称杜少陵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
2、诗人留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工部。他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吏”、“三别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为“诗史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诗圣”。以古体、。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沉郁顿挫为主。有为主。有杜工杜工部集部集。石壕吏石壕
3、吏潼关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安吏新婚别新婚别无家别无家别垂老别垂老别第2页/共22页1 1、读书壮游时期(、读书壮游时期(712-745712-745)3535岁以前:岁以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望岳望岳2 2、困守长安时期(、困守长安时期(746-755746-755)35443544岁:岁:“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兵车行兵车行丽人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社会现
4、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杜 甫第3页/共22页3 3、陷贼为官时期(、陷贼为官时期(756-759756-759)45484548岁:岁:“三吏三吏”“三别三别”月夜月夜春望春望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 4、漂泊西南时期(、漂泊西南时期(759-770759-770)48584858岁: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咏怀古迹咏怀古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高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杜 甫第4页/共22页杜甫杜甫第5页/共22页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杜甫杜甫 dio w sn 玉露玉露/凋伤凋伤/枫树
5、枫树/林,巫山林,巫山/巫峡巫峡/气气/萧森。萧森。yn 江间江间/波浪波浪/兼天兼天/涌,塞上涌,塞上/风云风云/接地接地/阴。阴。xn 丛菊丛菊/两开两开/他日他日/泪,孤舟泪,孤舟/一系一系/故园故园/心。心。cu zhn 寒衣寒衣/处处处处/催催/刀尺,白帝刀尺,白帝/城高城高/急急/暮砧。暮砧。一、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押押平平声声韵韵节拍为节拍为“二二二一二二二一”,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为“二二一二二二一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第6页/共22页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6、白帝城高急暮砧。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心却长系故园。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赶每到秋天,家人要
7、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加凝重,愈加深沉、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第7页/共22页1、关注题目 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n秋兴秋兴,即,即因秋感兴因秋感兴,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 诗人由什么样的秋景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诗人由什么样的秋景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哪些诗句集中写景?写
8、了哪些景?哪些诗句集中写景?写了哪些景?1 1、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的2 2、写了什么景、写了什么景,怎么怎么写的写的3 3、抒了什么情、抒了什么情4 4、景情什么关系、景情什么关系三、鉴赏品味第8页/共22页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第9页/共22页 巫山巫峡气萧森 第10页/共22页江间波浪兼天涌第11页/共22页 塞上风云接地阴 第12页/共22页露 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n玉n凋伤n气萧森n兼天涌n接地阴衰败萧瑟阴沉动荡抓住描写景物所用词语,尤其是形容词2、写了哪些景?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写了哪些景?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的意境?)第
9、13页/共22页(1 1)找直接抒情的词句)找直接抒情的词句 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故园心故园心思乡之苦,孤独抑郁之情3、诗人抒写了什么情?、诗人抒写了什么情?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牵动着游子或征人的思乡之情,也牵动着家人对远人的思念第14页/共22页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
10、川奉节),秋兴就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4 4、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漂泊之愁第15页/共22页 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他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吐蕃等民族不时侵略;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功劳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此秋兴时
11、,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忧国之情、迟暮之悲n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n骇浪滔天,似暗寓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似象征国家前景的暗淡和自己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第16页/共22页n孤独之情n飘泊之愁n思乡之苦n忧国之情n迟暮之悲衰败萧瑟阴沉动荡景情秋兴触景生情寓情于景5、景与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景与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第17页/共22页一、感情基调:深沉抑郁 二、概括主要内容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12、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归纳总结:鉴赏方法:鉴赏方法:1、关注题目。、关注题目。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景物特点,感知情感特点、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景物特点,感知情感特点 3、抓住直接抒情的词句、抓住直接抒情的词句 4、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生平、时代背景,把握情感、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生平、时代背景,把握情感1 1、写了什么景、写了什么景2 2、抒了什么情、抒了什么情3 3、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的4 4、景情什么关
13、系、景情什么关系第18页/共22页背诵n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n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n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n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杜甫杜甫n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的是“沉郁”;声韵铿锵低回,似水流冰下,凸显的是“顿挫”。第19页/共22页深读文本杜甫的情怀1 1、故园之思、故园之思2 2、羁旅之感羁旅之感 3 3、漂泊之愁、漂泊之愁4 4、忧国之情、忧国之情5 5、秋士迟暮之悲、秋士迟暮之悲第20页/共22页课堂总结: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第21页/共2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