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加固设计.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44187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体结构加固设计.ppt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直接加固法,是不改变原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平面布置,对强度不足或不满足要求的部位进行加固或修复。砌体结构加固概述:加固方法改变荷载传递加固法,是指改变结构布置及荷载传递途径的加固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增设承重墙柱及相应的基础。外套结构加固法:在原结构外增设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使原结构的部分荷载及加层结构的荷载通过外套结构及基础直接传至地基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加层改建工程。第1页/共42页 墙体裂缝的修复与补强墙体因不均匀沉降,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或因承载力不足,或因地震作用而开裂,可在裂缝开展稳定后,采取对裂缝进行修复补强的方法进行加固。(1)当墙体裂缝数量较少,开裂墙体数量较多时,可采用灌浆加固方

2、法。(2)当房屋中有墙体严重开裂以至于不能灌浆时,可拆除重砌,闭合缝处最好用压力灌浆。(3)当墙体裂缝分布较密时,克采用增设局部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方法。第2页/共42页墙体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扶壁柱法:是工程中最常用的墙体加固方法,这种方法可有效地增加墙体的折算厚度和墙体截面或减少墙体的计算高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墙体的受压承载力。扶壁柱法可分为砖扶壁柱法和钢筋混凝土扶壁柱法两种。增设钢筋网砂浆(或混凝土)面层加固砖墙:当砖墙受压承载力严重不足或抗剪强度、抗侧刚度不够时,宜用增设钢筋网面层的方法加固。第3页/共42页墙体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砖扶壁柱法1、砖扶壁柱法的构造要求a,b,c为插筋法d为挖

3、镶法第4页/共42页墙体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砖扶壁柱法2、砖扶壁柱加固墙承载力验算考虑到后砌扶壁柱存在着应力滞后,计算加固砖墙承载力时应对后砌扶壁柱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乘以折减系数0.9予以降低。N(A+0.91A1)注意:验算加固后砖墙的高厚比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时,不必考虑后砌扶壁柱的应力滞后,可同一般砖墙一样按规范进行。在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影响系数时,应按增设扶壁柱后的组合截面进行计算。第5页/共42页墙体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混凝土扶壁柱法1、加固砖墙构造:当原墙厚度240mm,U形连接筋应穿透墙体,并加以弯折且竖向间距不大于240mm销键连接法,销键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1000mm第6

4、页/共42页墙体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混凝土扶壁柱法2、混凝土加固砖墙壁柱构造第7页/共42页3、加固墙体的承载力验算 经混凝土扶壁柱法加固后的砌体成为组合砌体。考虑到新浇混凝土扶壁柱与原墙的受力状态有关,并存在着应力滞后,因此计算组合砖砌体的承载力时,应对新浇扶壁柱引入强度折减系数。轴心受压组合砖砌体的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Ncon(A+cAc+SyAs)墙体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混凝土扶壁柱法第8页/共42页墙体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增设面层当砖墙受压承载力严重不足或抗剪强度、抗侧刚度不够时,宜用增设钢筋网面层的方法加固。但下述情况不宜采用钢筋网面层的方法进行加固:(1)孔径大于15mm的空心砖墙

5、。(2)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M0.4的墙体。(3)墙体表面严重酥减,或油污不能消除,不能保证面层与墙体间粘连质量的墙。第9页/共42页墙体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增设面层可增设的面层:(1)双面(或单面)增设钢筋网砂浆层。(2)双面(或单面)增设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层。(3)双面增设水泥砂浆层。第10页/共42页墙体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增设面层采用上述三种面层加固时,为保证水泥砂浆(或混凝土)能与原砌体有可靠的粘结,施工时应将原墙面的粉刷铲去,砖缝剔深10mm,用钢刷将墙面刷净,并洒水湿润。第11页/共42页墙体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增设面层受压承载力计算:同混凝土扶壁柱计算。抗剪承载力计算:1、面层砂

6、浆强度控制时:2、钢筋强度控制时:第12页/共42页砖柱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增大截面法增大截面法加固砖柱包括侧面增设混凝土层加固(简称侧面加固)和四周外包混凝土或钢筋网 第13页/共42页砖柱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增大截面法1、侧面增设混凝土层加固砖柱 当砖柱承受的弯矩较大时,往往采用仅在受压面增设混凝土或双面增设混凝土层的方法予以加固。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用C15或C20,受力钢筋距砖柱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直径不应小于8mm。侧面增设混凝土层加固后的砖柱成为组合砖砌体,其受压承载力可按式混凝土扶壁柱法计算。第14页/共42页砖柱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增大截

7、面法2 2、四周外包混凝土加固砖柱 四周外包混凝土加固砖柱的效果较好,对于轴心受压砖柱及小偏心受压砖柱,其承载力的提高效果尤为显著。受压承载力计算:第15页/共42页砖柱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外包角钢加固外包角钢加固砖柱可以在砖柱尺寸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较多地提高砖柱的承载力,大幅度地增加砖柱的抗侧力能力。一般作法:先将砖柱四角粉刷层铲除,洗刷干净,在砖柱角表面抹一层1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将角钢粘贴于受荷砖柱的四周,并用卡具卡紧,随即用缀板将角钢连成整体,最后去掉卡具,粉刷水泥砂浆以保护角钢。角钢应很好地锚固,以保证其有效地参加工作,不宜小于L505。第16页/共42页砖柱承载力不足时的加固:外

8、包角钢加固外包角钢加固后的砖柱亦是组合砖柱,但由于缀板和角钢对砖柱的横向变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砖柱的抗压强度就有所提高。加固后为轴心受压的砖柱:对于加固后为偏心受压的砖柱:第17页/共42页窗间墙的加固窗间墙的加固方法可采用增设扶壁柱,增设钢筋网面层,增大截面和外包型钢等加固方法,如窗洞可适当减小,则在原窗间墙两则增设混凝土柱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方法。第18页/共42页窗间墙的加固:角钢加固示意第19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通常在结构抗震鉴定不满足要求时进行。抗震鉴定步骤:第一级鉴定第二级鉴定不满足第20页/共42页(1)原房屋既无构造柱有无圈梁或无足够圈

9、梁时,可采用外加构造柱、圈梁和钢拉杆系统的整体加固方法。(2)原房屋无足够圈梁时,可采用外加圈梁和钢拉杆的加固方法。(3)原房屋已有足够圈梁但无构造柱时,可采用外加构造柱的加固方法,但必须使构造柱和原圈梁及墙体间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和延性。原房屋抗震墙体间距过大时,可首先增设抗震墙,再考虑采用外加构造柱、圈梁和钢拉杆的加固方法。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第21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构造柱:截面尺寸第22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构造柱连接构造第23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构造柱连接构造第24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构造柱连接构造第25页

10、/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构造柱连接构造第26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构造柱连接构造第27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构造柱连接构造第28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柱的基础:为有效地约束墙体,提高其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外加柱的柱基必须与原墙基有牢固的连结。外加柱基础埋深宜同外墙基础埋置深度,如外墙基础超过1.5m,柱基础埋深可为1.5m。第29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圈梁:外加圈梁应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在特殊情况下,亦可采用型钢圈梁。外加圈梁截面要求:第30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圈梁连接构造第31页

11、/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外加圈梁连接构造销键的高度与圈梁相同,宽度为180mm,入墙深度不小于180mm或不小于墙厚,配筋量应不小于48,间距宜为10002000mm,外墙圈梁的销键宜设置在窗口两侧,销键凿洞时应防止墙体破坏 第32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钢拉杆连接构造:钢拉杆一般不宜小于214,可采用钢拉杆端头焊垫板埋入圈梁及其他连结方法加以连结。第33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整体性的加固抗剪强度计算:第34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构件间连接的加固当砌体房屋各构件间连接强度不满足要求时,会引起局部开裂,在地震作用、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甚至会引起局部倒塌。第35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构件间连接的加固第36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构件间连接的加固第37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构件间连接的加固第38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构件间连接的加固第39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构件间连接的加固第40页/共42页加强砌体结构构件间连接的加固第41页/共4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2页/共4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