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专题讲座.ppt(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文学院人文学院 王树洲王树洲教育心理专题讲座第一讲 创造与创造力l一、创造概述l1、创造与创造力l创造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活动。创造可分为真创造与类创造。创造力是指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创造力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创造技法等成份。一、创造概述2、创造与诸因素的关系 2、1创造与知识、技能l创造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知识、技能,但知识、技能掌握得好,不一定创造力高。2、2、创造与智力、特殊能力、操作能力l较高的智商是高创造的必要条件,但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从事创造活动需要具备与之有关的特殊能力。若发明创造的物质类的产品,则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一、创造
2、概述 2、创造与诸因素的关系 2、3、创造与情绪智力 l从事的创造活动的对象是人,创造活动需与他人合作,情绪智力影响到合作共事,从而影响到创造活动。2、4、创造与非智力因素l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创造活动。一、创造概述 2、创造与诸因素的关系 2、5、创造与年龄l人的创造力与年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精力、体力、经验等影响到人的创造活动。2、6、创造与社会环境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政策等因素影响到人的创造活动。2、7、创造力与教育l绝大多数人都具创造的潜能,教育训练可使人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一、创造概述3、创造力的鉴别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对人的创造能力进行鉴别
3、,心理测量是鉴别人的创造力的方法之一。运用创造能力测验量表测量人的创造力,或运用智力测验量表测量人的智力,并对人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将二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从而对人的创造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要对人的创造能力作出人全面、客观的评价,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二、创造力的培养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l要转变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学校要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创造力不是少数人的“专利”,绝大多数人都有创造的潜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可使学生创造潜能得到发挥。2、改进教育评价,培养创新人才 l要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推进教育改革,鼓励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l3、创设良好心理氛围
4、,鼓励创新l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创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l4、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创造教育 l学科教学是开展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要改革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专门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能力,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创造的方法、技巧。创造意识的培养与激发应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三、创造力的培养l5创造教育与教师 l教师是开展创造教育的决定因素。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掌握创造教育的一般理论知识,具备开展创造教育的能力。教师的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开展创造教育的前提条件。三、创造力的培养l6、创造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l创造教育理论研究
5、还有待深入,创造教育成功的实践经验有待系统总结。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的冲击,使创造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创造教育开展缺乏合格的师资、高水平的教材、学材及必要的物质条件。l要推进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加强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进行创造教育的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素质,编写系统的创造教育教材与学材,为创造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三、创造力的培养思考题:l1、什么是创造、创造力?简述创造力与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关系。l2、作为一名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创造力?第二讲:人际关系及其处理l一、人际关系的涵义及意义l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大学生的人际
6、关系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l对自己他人的认知及心理偏差(自利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晕轮效应)、交往的频率与深度、观点态度的一致性、需要的互补性、志趣的相投性、个性的相容性等因素影响到人际关系。正确认知他人自己、交往频率且深、观点态度一致、需要互补、志趣相投、个性相容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l交往双方对问题求得共识,保持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正确认知他人、自己,避免认知偏差,进行心理位置互换,加强人际交往的准则性和人际关系的依赖性,完善人际沟通,注意交往双方个性的相容,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完善个性,妥善处理人际冲突,有助
7、于改善人际关系。四、人际关系的测量 一般情况下,人们凭经验对人际关系如何作出主观判断。了解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常用的方法有社会测量法、参照法、人物推定法。社会测量法较适合了解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且简单易行。社会测量法不仅能了解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如何,人际关系图还能了解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结构与特点。社会测量法的缺点是只能了解人际关系的情绪倾向,而不能了解选择的动机。参照测量法可以了解到群体中最有威望者,其结果也较为可靠。人物推定法常用于了解某种特定类型的人及在群体中的位置。附:公共关系l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有别,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了组织或社会的利益,庸俗关系是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手段
8、合情、合理、合法,搞庸俗关系的手段不合情理,甚至不合法。开展公关主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宣传组织,让社会与公众了解自己,争取社会与公众的理解、支持。l要通过开展各种公共活动,树立起良好的组织形象,通过公关活动,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矫正或改善组织形象。l1、哪些因素影响到人际关系?就如何改善人际关系谈谈自己的见解。l思考题:l1、哪些因素影响到人际关系?就如何改善人际关系谈谈自己的见解。思考题:第三讲:智力与情绪智力一、智力概述l1、智力的含义l 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是其核心。l2、智力理论 l、我国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l我国学者认为,智力由观察力
9、、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构成。抽象思维能力是其核心,创造能力是其高级表现。l、二因素说l斯皮尔曼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l、三维结构理论l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结构包括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人的智力由150种因素构成。l、多元智力理论l加德纳认为,智力包括逻辑数字智力、语言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反省的智力七种,后又加观察自然的智力。一、智力概述一、智力概述l智力与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力是一种心理特征,个体知识是头脑里的经验系统。智力以知识为基础,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般而言,知识丰富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智力又是掌
10、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智力水平的高低影响到知识掌握的快慢、深浅、好差。但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不一定同步。l4、智力与学业成绩l 智力与学业成绩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不同课程成绩与智力的相关程度有别。l3、智力与知识一、智力概述l5、智力与教育程度l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高,智商高。只是因为通过选拔性考试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智商较高,接受教育又促进了智力的发展。l6、智力与性别l 男女智商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但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男女智力结构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智力概述l7、智力与创造力l 高智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高创造力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智商与创造性的人格特征。8、能力的
11、个别差异l人与人之间在能力类型上存在差异;在特殊能力方面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在能力的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全部人口智商呈正态分布;能力的个别差异还表现在时间早晚上,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一、智力概述l9、影响智力的因素l生理因素影响到人的智力,正常的生理条件是智力形成发展的前提,生理上的差异对于智力差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l环境教育将智力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对智力的形成发展起决定作用。家庭的智力开发影响到人的智力发展,学校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起主导作用。一、智力概述 可通过经验评估或智力测验对人的智力作出鉴别.法国学者制定的比奈西蒙量表是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美国学者推
12、孟对比奈西蒙量表进行修订,制定出斯坦福比奈量表。推孟用智商表示人的智力水平,其智商公式为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美国学者韦克斯勒制定的智力测量表不分年龄组,其智商计算公式为智商=100+15(-)/S,这种智商称之为离差智商,用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在同龄人中所处的相对地位。l11、智力的鉴别 一、智力概述l对于智力测验应持谨慎态度,可将智力测验与经验评估结合,对人的智力作出综合评估。l智力不能直接推测人的特殊能力与创造能力,人们又编制特殊能力和创造能力测验量表,测量人的特殊能力与创造能力。9、智力的鉴别 一、智力概述l超常儿童的鉴别:通过经验评估与智力测验相结合,对儿童的智力作出恰当的
13、评估。(高分不一定是高能,低分不一定是低能)l超常儿童的教育:抓好早期教育;实施英才教育。l注意点: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发展;智力与人格的和谐发展。教育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拔苗助长。师长的期望适当,心理压力保持在恰当的水平上。l超常儿童教育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附:超常儿童与教育二、情绪智力概述l1.情绪智力的含义l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认知他人的情绪的能力,认知、表达、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l2.情绪智力的意义l情绪智力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适应、事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情绪智力对于事业的成功具有决定意义。情商对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工
14、作岗位,其作用有别。二、情绪智力概述3.情绪智力与智力l智力的发展与情绪智力不一定同步,智商低,情商肯定不高,高智商是高情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智商高,情商不一定高。因此,我们不仅要开发智力,还要培养情绪智力。l思考题:1.试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2.如何对人的智力进行鉴别?3.何为情绪智力?试举例说明情绪智力的意义。第三讲:品德与教育l一、品德的实质 l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是表现出开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l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与道德又是有联系的,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千万人的
15、品德构成社会道德风尚。五、性格概述2、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种心理成分。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道德行为起调节作用,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面貌的主要标志。五、性格概述3、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经过系统研究,提出儿童道德判断经历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儿童道德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他认为个体认知能力及社会关系影响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五、性格概述二、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1、道德认识的形成 道德认识的形成包括道德知识
16、的掌握、道德判断的发展、道德信念的形成。要帮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促进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形成道德信念。2、道德情感的发展 道德情感包括直觉的道德感、想象性的道德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感三种形式。道德情感对于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及对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境育情、以行育情等方式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五、性格概述二、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3、道德水平的训练 道德行为训练包括掌握道德行为方式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要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的行为方式,达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要注视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矫正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的习惯。五、性格概述三、良好品德的培养良好
17、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通过说服可改变态度。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向或双向宣传教育。说服时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说服时还要考虑到师生间的态度距离。2、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认为,人的社会性态度与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的。树立良好的榜样,可以改变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师长也要注意言传身教。五、性格概述三、良好品德的培养品德的培养 3、利用群体约定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而形成的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通过这一途径,也可以改变学生态度。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运用奖惩这种外部调控手段,对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实际操作时应以奖为主,以惩为辅;以精神奖励为主
18、,物质奖励为辅。奖惩的使用应与说理教育相结合,使其明理。五、性格概述附:心理障碍及其教育上的对策1、心理障碍的成因 所谓心理障碍特指受教育者某些心理因素导致他们拒绝接受教育影响。相对于教学,德育的困难之处是受教育者可能对教育者的教诲不相信,甚至拒绝接受教育影响。心理障碍的产生,可能与受教育者的消极态度定势相关,教育的内容、方式不符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个人需要,也可能使其产心理障碍。社会经验的缺失,社会道德问题分辨能力低,心理防御机制等,也可能导致受教育者拒绝接受教育影响。五、性格概述附:心理障碍及其教育上的对策 2、教育上的对策 形成积极态度,转化消极态度定势;教育内容方式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心理需要;丰富受教育者的社会经验,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融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瓦解受教育者心理防御机制。五、性格概述五、性格概述五、性格概述五、性格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