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范文优秀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案范文优秀8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初中化学教案范文优秀8篇 教案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对教学进度和节奏的把控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初中化学教案范文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初三化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2、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3、。 这三部分应以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或者让学生想想
4、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化学教学教案 篇二 一。 教学内容:有机物专题 二。 教学目标: 有机反应类型及特征 重点:有机物间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说明: 1、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
5、反应,其产物一般为两种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有:烷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醇、羧酸和酯等,有时在题目中也会出现一些反应,符合取代反应的特征,也应归纳为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应,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碳氧双键等,可以加成的物质有:H2、X2、HX、H2O和HCN等,极性分子和不对称烯烃发生加成反应时,应遵循马氏规则,即带负电荷部分总是加在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在信息题中,往往还考虑醛与醛之间的加成反应生成羟醛类物质。 3、消去反应:有机物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物质(如:HX、
6、H2O等)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如卤代烃和醇。 4、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有机物反应中,有机物加氧去氢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氢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如:有机物的燃烧;烯、炔等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的物质被酸性KMnO4等强氧化剂氧化;烯烃、醇、醛的催化氧化、烷烃的催化氧化生成酸等都属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而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与氢气的加成反应都可以看成是还原反应 5、聚合反应:聚合反应也可以分为两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小分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按照其反应特征及产物类型可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加聚反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产物中
7、只有高聚物,无其他小分子物质,但生成的高聚物由于n值不同,所以一般为混合物,加聚反应的单体一般为烯烃、炔烃(二烯烃)、醛等含有不饱和双键或叁键的物质缩聚反应是单体间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物质,这种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的链节的组成与单体的组成略有不同,常见的缩聚反应有:生成聚酯的酯缩聚、生成蛋白质的肽缩聚、酚醛缩聚等 6、显色反应:某些有机物跟某些试剂作用而产生特征颜色,如: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淀粉与碘显蓝色;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等 7、裂化:多碳原子的烷烃在高温或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从而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三
8、)有机合成路线的推导: 一般有三种:一是“直推法”;二是“反推法”;三是“直推法”和“逆推法”相结合的。比较常用的是“逆推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官能团的引入与消去。醛基还原(也可称为与氢气加成)可得到醇羟基,醇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烯烃,烯烃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则形成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反应类型有:加成(还原)、消去、加聚等反应类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因此,在解题时要围绕结构不同加以分析。(1)问中1 mol甲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mol H2,说明有两个羟基(醇羟基或羧酸羟基),又
9、因为甲还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故,原结构中含有一个醇羟基和一个羧酸羟基,则结构简式为:CH2(OH)CH2COOH;若甲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说明甲中含有醛基,则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 (2)乙分子中所有同类原子的化学环境相同,且不与金属Na反应,说明乙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都是等效的,且没有羟基的存在。具有对称性。故结构为: (3)丙分子中碳与氧分别有两种化学环境,氢的化学环境相同,说明氢原子呈对称结构,而碳和氧原子则有两种排列方式,三个氧原子有两种排列方式,则必有一种是C=O双键,另一种为碳氧单键。由此可得结构为: 这种材料可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合成路线 (1)该同分异
10、构体的苯环上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上都连有取代基。 该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答案: 【模拟】 1、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 )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己烷 D、2,3,3三甲基己烷 2、下列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 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 5、应用纳米新材料能给人民币进行杀菌、消毒。我国纳米专家王雪平发明的“WXP复合纳米材料”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它能保持长期杀菌作用。有鉴于此,35位人
11、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加快将此新技术应用到人民币制造中去。若戊二醛是直链的,请你根据所学的推断沸点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 ) A、4种 B、5 种 C、6种 D、8种 6、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同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下列对A、B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 B、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 C、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O2” D、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H2O” 7、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 ) A
12、、4种 B、5种 C、6种 D、7种 8、按反应特征与产物的结构关系,有机反应大致可分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三种,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C6H5CH2Cl NaCN ?D C6H5CH2CN NaCl B、C6H5Li CO2 ?D C6H5COOLi C、CH3CH2CHOHCN ?D= CO2 点燃 点燃 B、S + O2 = SO2 点燃 C、2C2H25O22H2O4CO2 D、4P + 5O2 = 2P2O5 【板书】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讨论】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1、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
13、反应。例如石蜡的燃烧。 【板书】四、氧气的鉴定 【讲解】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定现象:木条重新燃烧 【实验】鉴别氧气和空气 【板书】五、氧气的用途 【讲解】 性质 依赖决定 用途 【投影】 医疗 供给呼吸 登山、潜水 航空 氧气的用途 气割、气焊 支持燃烧 炼钢 宇航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全 篇八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
14、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
15、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 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 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
16、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 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 六、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 (箱、包、打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略) 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