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心得体会 十月底,我跟随校领导前往北京学习,观摩了俞xx、刘xx等几位国内名师的精彩展示课,以及吴xx等几位大师的点评和袁xx等几位专家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令我感触较深的是俞xx老师的平均数和强xx老师的圆的认识。 第一天先听的是俞xx老师的平均数。首先,俞老师先了解了一下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掌握程度,同时活跃气氛。出示导入题目: 二年级的学生测60米跑,并且要把测的成绩填表。小明跑了5次,分别是15秒、10秒、14秒、14秒、12秒,小明跑60米需要几秒。老师说出情景:小明一开始填了一个15秒,他考虑了一下,擦掉了。又填了一个10秒,后来又擦掉了。他应该填多少合适呢
2、。 师: 为什么把15秒擦掉。 生:太慢了。师: 为什么把10秒擦掉了。 生。太快了。 师。最快最慢都擦掉了,那填多少合适呢。 生。在10秒15秒之间。之后学生讨论,最后得出13秒是合适的。 师:小明没有跑过13秒啊,怎么能是13秒呢。有的学生就说,平均数不见得是跑过的数。老师说说5次都跑过哪些秒,然后问:第六次可能是几秒。第七次呢。 师:每次都会离13较近,(小磁铁展示,把五次的成绩平均为13秒的过程) 师。13秒在最中间,虽然没跑出来过,但是接下来的跑步可能会出现13了,13反映了他的真实水平。 师:正好反映真实水平的数为平均数。接下来老师又问了几个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地方用到了平均
3、数。 (2)为什么要学平均数。这些题目有助于学生拓展关于平均数的用处以及加深归于平均数的理解。最后,老师又出了一个课堂练习,内容是这样的:男生女生投篮,男生有5人,分数分别为: 4、7、5、4、5。女生有4人,分数分别为。 7、3、5、9。问题是哪一组的水平高。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老师又问了三个小问题 (1)怎么来比。 (2)如果男生组去掉最后一个,会比较吗。这个问题意在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既可以比较总分,也可以比较平均数。 (3)两组人数不一样时,可以比总数吗。应该比什么数。怎样比。此时,需要比较的就是平均数了。通过这个题目,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最后,老师总结:平均数是一个
4、什么数。生:真正水平的数,中间数。通过听俞老师的这节课,首先感受到的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孩子的思维活跃与学习。然后是教师教学首先要自己对于教材深挖,吃透教材,努力做到每一个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听的第二节课是强老师的圆的认识,强老师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风格。课的开始首先用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导入对画圆的探究。老师是用一个个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的,主要由以下几个问题: 1、怎么画圆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画圆的方法,开拓思维。之后,请学生在纸上尝试画圆。让学生实际的体验,从实际体验中发现问题。 2、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请学生大
5、胆的发言,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实际的体验,基本上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出来画圆要注意的地方。这时老师再出示正规的画圆视频,看完后学生再一次尝试画圆,加深对画圆应注意的点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是对圆的各部分的探究。由在操场上画圆引入对画圆工具的探讨,进而引入用绳子画圆。由老师(用普通绳子)和学生(用松紧带)在黑板上进行画圆比赛,引入对画圆时相同点的探究。此时学生很容易总结出来相同点有: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又问圆与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不同。学生说一说。接着顺理成章的引入对圆的各部分的介绍。为了加深对各部分的理解,老师出了两个小问题: (1)在画出的圆里找出圆心与半径,并画上。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半径是怎样的线段。然后由半径引入直径的学习,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是否是半径,不是半径而是直径。老师出示判断题请学生判断是否为直径,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径是怎样的线段,加深对直径的理解。最后就是课堂练习了。 1、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能清楚看到圆心和半径的圆。 2、选辐条安装车轮。安装一个半径为3分米的自行车车轮,选什么样的辐条合适。有2分米、3分米、5分米、6分米的,请学生说一说选3分米的辐条的原因。得出半径长度都相等。由这个问题引入对半径的数量的探究,圆的半径有无数条。请学生说一说选6分米的辐条的原因,进而得出直径=2半径,又问在不同的圆上也可以吗。进而得出结论,在大小一样的圆上,直径=2半径。 听完这两个老师的讲课,我明白了以下几点。首先,轻松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学生的思维能迸射出更多的火花。其次,就是讲课时对于知识传授的梯度一定要把握好,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课本,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了。 第5页 共5页